廣東首批粵港澳聯合實驗室三成在天河

2020-11-17 金羊網

廣東首批粵港澳聯合實驗室三成在天河

金羊網  作者:鄢敏  2020-03-25

為推動更高層次的科技成果轉化,天河區正在五山—石牌高教區建設廣州(國際)科技成果轉化天河基地。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鄢敏

近日,記者從廣州市天河區獲悉,廣東省首批粵港澳聯合實驗室中,有三成在天河。為推動更高層次的科技成果轉化,天河區正在五山—石牌高教區建設廣州(國際)科技成果轉化天河基地。

廣州過半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落戶天河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的重要策源地,天河區的科研機構非常集中。截至2019年12月,天河區擁有10家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佔廣州市55.6%;8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佔廣州市40%,並聚集了一大批省、市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

據了解,在2019年12月19日舉行的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重大項目系列啟動會上,正式授牌了首批10家粵港澳聯合實驗室。這批實驗室由粵港澳三方或粵港、粵澳雙方具有合作基礎的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等法人單位聯合建設,分別在人工智慧、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先進位造、生物醫藥、環境科技等重點領域布局,建設期為3年。

首批授牌的10家實驗室中,廣州市共有6家,其中3家在天河區。這3家分別為:粵港澳光電磁功能材料聯合實驗室、粵港澳環境汙染過程與控制聯合實驗室、粵港澳環境質量協同創新聯合實驗室。

為推動更高層次的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天河區正在五山—石牌高教區建設廣州(國際)科技成果轉化天河基地。以科技成果產業化為主線,以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為目標,天河基地匯聚科研機構、高校和企業的前沿科技成果,提供高精尖產品和技術的發布和展示平臺,「一站式」對接前沿科研創新成果向產業應用的轉化,是集國內外科技成果路演展示、洽談對接、交易合作、項目孵化等功能以及相應的融資、政務等全方位配套服務為一體的科技成果轉化的集聚地。

聯合實驗室集聚粵港澳三地科研力量

粵港澳光電磁功能材料聯合實驗室,由華南理工大學校長高松和香港科技大學唐本忠院士共同擔任實驗室主任,依託華南理工大學、香港大學、澳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共同建設,匯聚了我國光電磁功能材料領域重要的科學家,擬在有機發光材料、聚集誘導發光(AIE)材料、有機光伏材料、有機磁性材料方面開展研究。

粵港澳環境汙染過程與控制聯合實驗室,由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彭平安院士和香港理工大學李向東教授共同擔任實驗室主任,依託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牽頭聯合香港理工大學、廣東省生態環境技術研究所共同建設,開展大灣區空氣品質持續改善、河口與海岸帶新型汙染物的生態與健康風險城市群環境與健康、土壤複合汙染控制與修復以及新農村生活垃圾與生活汙水處置等方面研究。

粵港澳環境質量協同創新聯合實驗室,由暨南大學邵敏教授擔任實驗室主任,依託暨南大學、廣東雪迪龍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廣州伊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廣業環保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廣州禾信儀器股份有限公司、澳門科技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廣東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共同建設,實驗室開展大氣汙染與氣候變化協同防控、綠色水網與藍色海灣、土壤汙染防控與修復、環境健康與生態風險、先進儀器研發與大數據、環保產業孵化,以及生態環境保護戰略等方面研究。

邵敏教授介紹,實驗室有7個研究方向,每個方向的負責人都是內地1位,港澳各1位,這樣組成一個聯合的科研隊伍,「針對現在粵港澳地區重大的環境需求,提供關鍵的科技支撐。」

編輯:空明

相關焦點

  • 廣東高院聘請90名粵港澳大灣區跨境商事糾紛特邀調解員
    中新社廣州12月23日電 (方偉彬 馬卓爾)廣東法院首批粵港澳大灣區跨境商事糾紛特邀調解員聘任儀式23日在廣州舉行,粵港澳三地90名資深退休法官、商事律師和法律專家將以特邀調解員的身份,全面參與廣東法院粵港澳大灣區跨境商事糾紛調解工作。
  • 紫光展銳:獲得中國移動5G聯合實驗室首批認證
    IT之家 舉報   IT之家11月24日消息據紫光集團公告,紫光展銳現榮獲中國移動 5G 聯合實驗室全球首批認證資格
  • 解決粵港澳大灣區跨境商事糾紛,90名調解員上崗了
    讀創/深圳商報駐穗記者 姚嘉莉 通訊員 馬卓爾 張銳12月23日,廣東法院首批粵港澳大灣區跨境商事糾紛特邀調解員聘任儀式在廣州舉行,粵港澳三地90名資深的退休法官、商事律師和法律專家將以特邀調解員的身份,全面參與廣東法院粵港澳大灣區跨境商事糾紛調解工作
  • 茂名市人民醫院成功入選廣東醫院聯盟首批成員單位
    茂名網訊 12月27-29日,2019粵港澳大灣區醫院管理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行,國家衛生健康委體制改革司司長梁萬年,廣東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 、主任段宇飛,國家衛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務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張俊華,廣東省衛生健康委一級巡視員劉冠賢,國際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張元亭,廣東省人民醫院院長餘學清
  • 50家次創新載體獲評「天河優創」
    信息時報訊(記者 李丹)11月29日,「天河優創」科技創新載體高質量發展論壇在廣州國際創新節上舉行。活動發布2020「天河優創」科技創新載體高質量發展報告,深度解讀了天河區科技創新載體的成長態勢,並揭曉2020「天河優創」評測結果。
  • ​粵港澳電子競技公開賽總決賽暨電子競技論壇拉開帷幕
    而幾乎在同一時刻,「鈞明杯」2020粵港澳電子競技公開賽總決賽暨電子競技(廣東)論壇於12月19日在廣州太古倉拉開帷幕。本次賽事活動,由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以及AESF亞洲電子體育聯合會為指導單位,廣東省電子競技運動協會、香港電競總會、澳門電子競技總會、中共廣州市天河區委宣傳部共同主辦,廣東省電子競技運動協會、香港電競總會、澳門電子競技總會、鈞明集團及領卓文化傳媒(廣州)有限公司聯合發起。
  • 首批粵港澳大灣區跨境保險產品出爐
    日前,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發布《關於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人身保險產品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粵港澳大灣區人身保險產品的要求及監管安排。  連日來,記者觀察發現,目前已有中國人壽、中國太保、橫琴人壽等險企陸續創新推出粵港澳大灣區專屬的重疾險、醫療險產品,可擴展至全省,港澳人士亦可投保。
  • 粵港澳合作加快大灣區建設步伐
    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見證《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籤署以來,廣東舉全省之力推動各項工作,攜手港澳推動大灣區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加快推進,使粵港澳三地規則銜接、要素流動便利水平提升。深交所創業板註冊制改革、設立廣州期貨交易所、跨境「理財通」等重大改革事項已經落地或啟動實施。
  • 粵港澳大灣區生命健康產業技術轉化中心在越秀成立
    6月29日下午,廣州市健康醫療協同創新重大專項成果推介會暨粵港澳大灣區生命健康產業技術轉化中心揭牌儀式在越秀區黃花崗科技園創意大道園區舉行。粵港澳大灣區生命健康產業技術轉化中心落戶越秀。該中心是致力於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生命健康產業技術發展,促進大灣區健康醫療合作,提供生命健康產業成果轉化的專家智庫、科技金融和科普合作的服務平臺。
  • 廣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六大關鍵詞來了
    項目指揮部裡,幾名港澳青年身影在忙碌著,他們是廣州公職機構首批招聘的港澳人才。「我們肩負著一種責任,就是成為促進粵港交流的橋梁。」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園建設指揮部工作人員、香港青年洪逸曦說。在這個項目中,他主要負責與港方對接協調投資、合同等工作。他們的到來,不僅為粵港澳青年人才交流融合起到良好示範作用,更反哺粵港澳不斷深化合作。
  • 我國計劃2020年完成「天河一號」首批發射
    原標題:我國啟動「天河工程」星箭研製 計劃2020年完成「天河一號」首批發射新華社上海11月5日電(記者張建松)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獲悉,我國目前已正式啟動「天河工程」衛星和火箭工程研製,「天河工程」衛星模型將在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首次公開亮相。
  • 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獲2020年度最具網絡口碑高校
    天河校區  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是廣東省人民政府直屬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是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建設單位、廣東省示範性高職院校、廣東省一流高職院校(18所之一)建設單位和廣東省安全文明校園
  • 2020創交會:成都首批創新應用實驗室和城市未來場景實驗室發布
    成都市新經濟委黨組書記盧鐵城為首批創新應用實驗室和城市未來場景實驗室授牌。 首批創新應用實驗室、城市未來場景實驗室發布 為支持企業開展以場景為導向的硬核技術和接口標準市場化應用攻關,支持企業開展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融合創新的市場驗證,加速新場景在市場中的成熟,日前成都市新經濟委面向全市徵集了第一批創新應用實驗室、未來場景實驗室。
  • 服務「一帶一路」,廣輕工「北鬥+」數字供應鏈聯合實驗室揭牌
    為更好服務「一帶一路」倡議,2019年12月31日上午,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舉行了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泰國那黎宣大學「北鬥+」數字供應鏈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校長盧坤建,泰國那黎宣大學校董劉容達等出席揭牌儀式並共同為實驗室揭牌。那麼實驗室將做哪些工作?如何服務「一帶一路」?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財貿學院物流管理專業帶頭人繆興鋒教授介紹:「共建『北鬥+』+數字供應鏈聯合實驗室意義重大」。
  • 五部門:推動粵港澳郵政企業加強航空郵件進出口運輸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21日電 據國家郵政局官方微信消息,國家郵政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聯合出臺《關於促進粵港澳大灣區郵政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意見指出,鞏固香港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地位,提升廣州、深圳國際樞紐機場航空貨運國際競爭力,增強澳門、珠海機場航空貨運能力,推動粵港澳三地郵政企業加強航空郵件進出口運輸和處理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 2020年度粵港澳大灣區工會聯席會議在穗召開
    會議指出,新形勢下,粵港澳大灣區充滿機遇,前景十分廣闊,大灣區工會工作大有可為,大有作為,把握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機遇,更好發揮大灣區各級工會組織作用,團結動員更多職工投身灣區建設大局,共享灣區發展紅利,是未來一個時期粵港澳三地工會的共同課題。
  • 廣東縣域經濟「新興式」發展:毗鄰粵港澳,融匯大灣區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鄧雅蔓|深圳報導改革開放成就廣東。歷經40多年的發展,如今的廣東不僅是中國GDP總量第一強省,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排頭兵」。2019年,廣東省GDP首次突破10萬億元大關,成為中國首個GDP突破10萬億元的省份。不過,廣東的區域經濟發展並不均衡。
  • 2020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出爐,大米和小米上榜
    12月23日,由中創產業研究院、畢馬威中國主辦,廣東醫谷承辦的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頒獎典禮暨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發展峰會在廣州舉行。孤獨症(自閉症)兒童服務平臺大米和小米入選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榜單,榮獲「先鋒企業獎」。
  • 廣東「線上+線下」刺激文旅消費
    通訊員供圖南都訊 記者許曉蕾 通訊員刁定宏 6月13日上午,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與韶關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廣東主會場暨「全域旅遊在行動·廣東人遊廣東」健康出行季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韶關市丹霞山景區舉行。
  •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香港會場粵韻十足
    新編粵劇▶▷結尾「留白」引觀眾回味紅色的大幕拉啟,畫有秦淮山水的舞臺背景漸漸顯露,如同多個屏風拼接而成,如將觀眾拉入故事發生的明代末年。除了向前輩「討教」,陳紀婷也常與廣東、澳門的青年演員們「相互切磋」。在去年粵港澳粵劇新星匯上,她見到來自廣東粵劇院的嚴金鳳、康健、莫偉英和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的張雪茵、江偉林、莫穎霖等粵劇青年演員,共同演繹經典粵劇《白蛇傳》,在粵港澳三地陸續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