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X主機裝機方案:i5+B460+2060S的ITX主機,藍天白雲般的配色,滿滿都是夏天的味道

2021-02-07 華擎ASRock

創作立場聲明:本熊為一個數碼愛好者,非專業人士,若文中出現錯誤,請您指出,但也請您理解,同時歡迎探討交流。


這臺藍白配色的ITX主機,讓人聯想到藍天白雲,有些夏天的味道。平臺為i5 10400+B460的實惠組合,顯卡為RTX2060Super,性能相比2060高出不少,尤其是在光追和DLSS方面。機箱採用了酷冷魔方NR200,顏值在線,可玩性強。電源首次嘗試了海韻的SFX-L電源,配備了12cm的風扇,相比SFX電源更加靜音。整套主機價格在8k左右。

開機後風扇以及顯卡都是白燈,相比RGB少了一分喧鬧,多了一分素雅。

圖文稍長,可以先看短視頻,再挑選感興趣的內容閱讀,節省您的時間。


配置如下:

CPU:英特爾(intel)十代酷睿I5 10400

主板:華擎(ASRock)B460M-ITX/ac

內存:影馳(Galaxy)Gamer blue RGB 2666 8GX2

SSD:浦科特(Plextor)M9P Plus 1TB

浦科特(Plextor)C01 M.2 SSD散熱器

顯卡:影馳(Galaxy)GeForce RTX 2060 Super金屬大師

散熱器:利民(Thermalright)AXP-90I

機箱風扇:ID-COOLING ZF-12025-嬰兒藍 Baby Blue白燈

電源:海韻 (SEASONIC)FOCUS 650SGX 650W

機箱:酷冷至尊(CoolerMaster)魔方NR200P 白色

▼NR200P有玻璃側板和帶散熱孔的鋼製側板可以選擇安裝。

▼豎裝顯卡的位置特殊,比較高。

▼豎裝顯卡,以及上下個2把ID-COOLING ZF-12025風扇組成了比較通暢的垂直的風道。

▼電源使用了配備12cm風扇的SFX-L電源。

▼CPU散熱器使用了下壓式,主板為B460的ITX版型。


CPU

▼雖然還是14nm的制式,但不可否認英特爾十代的I5還是非常有性價比的產品,6核12線程的設計核八代i7一致,和九代i7的性能也差不多。

▼不過在十代i5中有兩個版本,一個採用釺焊散熱,一個則採用矽脂散熱,買到哪個完全看運氣。小熊的運氣不太好,看這底部電容排布,應該是矽脂散熱,原生6核心版本。

主板

除了針腳增多了之外,B460主板和上一代的B360主板變化不算太大,主要是PCI-E通道的數量從12條提升到了16條,但也取消掉對USB 3.2 Gen 2的原生支持,其實也就是彈性增強了,方便廠商自由發貨,主要表現在PCI-E 插槽的擴展性上。

▼華擎B460M-ITX/ac主板這張主板中規中矩,一眼看上去比較樸實,配色是華擎常用的灰黑商務色,內存方面受晶片組的限制,i7和i9可以支持到2933MHz;i5以及以下只能2666MHz了。

▼配備一條M.2 SSD接口,只支持常規的2280 M.2 SSD,速度支持為 PCIe Gen3 x4。PCH上有ASROCK LOGO的散熱片。

▼4個SATA 6Gbps接口。

▼主板雖然沒RGB燈,但3pin5V和4pin12V 接針都有,可以擴展其它RGB設備。

▼CPU供電插口採用了8Pin設計,mosfet的散熱較上一代體積更大,為鋁合金被動散熱片,表面處理的還不錯,有拉絲效果,並且還有切面、開槽設計。

▼後置的I/O接口:1個PS/2接口、USB接口為4個USB 3.2 Gen1、視頻接口為1個DisplayPort1.4和1個HDMI1.4、3個3.5mm的音頻接口、一個RJ-45 LAN網卡,另外還有就是無線模塊的天線接口。

▼音效卡晶片為小螃蟹的ALC887,搭配了2顆ELNA音頻電容;由於產品定位關係,並沒有配備2.5G網卡,為千兆的intel WG1219V;NUC121ZC2,這是一顆單片機晶片,用於主板的燈效控制。

▼主板背面,還是有一些電器元件。

▼下面簡單拆解下

▼雙頻無線模塊,支持5G WIFI和藍牙4.2,型號為3168,性能不算太強,對無線傳輸要求較高的話,可以自行更換AX 200。

▼CPU供電的PWM控制器為RT3609BE,Richtek的雙通道八相PWM控制器。再根據排布方式,猜測VCORE為4相,VGT即核顯供電為1相,都是直出。mosfet採用了DrMos,具體型號為 Vishay(威世)的 SIC654,最高支持 50A 的供電電流,即4相VCORE最高可以支持到200A的電流,另外官方介紹電感最高支持60A電流。CPU插槽下面還有一組供電即VCCSA供電,採用單相PWM控制器APW8702B。

內存

▼為來增加主機的藍色元素,選擇了為數不多藍色馬甲的影馳 Gamer blue RGB內存,該系列採用8層PCB設計,有2666/3000/3200MHz三種頻率,由於在B460上I5隻能支持到2666MHz的頻率,所以就選擇了2666版本,工作時序:CL=19-19-19-43;內存電壓:1.2v。

▼馬甲是全金屬材質的,表面經衝壓工藝產生了凹凸線條,讓外觀更具有立體效果。正中間有「三叉戟」的GAMER系列LOGO,採用了批花工藝,另外還有四個不規則圖形同樣以批花工藝處理,增加了不少金屬質感。

▼頂部導光燈條為乳白色的亞克力材質,搭配起來有種藍天白雲的感覺。

▼導光條是霧面的,使得光效更加柔和,但RGB效果並不支持軟體調節,只能保持彩虹跑馬燈的效果。

SSD

▼SSD選擇了1TB版本的M9P Plus,採用了NVMe 1.3協議,有M.2接口和PCIE版本,小熊入手M.2版本,並沒有像之前M9PeG一樣附帶散熱片,包裝內的附件只有說明書和一個安裝固定螺絲。

▼M9P Plus提供了256GB、512GB和1TB三種容量,官方給出的1T版本最高連續讀寫分別為3400MB/s、2200MB/s;隨機讀寫性能可達340KIOPS、320KIOPS。寫入壽命為32為640TBW,平均無故障時間(MTBF)不小於150萬小時,提供5年質保。

▼M9P Plus採用單面顆粒布局,標籤是被放置在背面,主控方面從M9P上面的Marvell 88SS1093升級為更高端的Marvell 88SS1092,擁有三個ARM Cortex R5核心、28nm製程工藝,支持第三代LDPC糾錯技術,支持智能溫度感應調控、在固件中增加了掉電保護;快閃記憶體則從東芝64層堆疊BiCS3快閃記憶體升級為東芝新的96層堆疊BiCS4快閃記憶體,採用BGA封裝,單Die容量512Gb,8die封裝,單個顆粒容量512GB,共兩顆組成1TB容量;緩存方面是採用南亞DRAM顆粒,1TB容量的緩存為1GB,256GB和512GB版本的緩存都是512MB的。

▼由於M9P Plus沒有散熱片,因此又入手M.2SSDC01散熱器。該散熱片有銀色、寶石紅和金色三個顏色可選,全鋁材質,表面採用噴砂和陽極氧化工藝,最長支持2280的M.2SSD。

▼附件有個迷你螺絲刀很好玩,有個套筒可以掛在鑰匙串上,一頭為「+」,一頭為「-"。

▼散熱片主體為一個整體實心的鋁錠,外面做了不規則的多邊形切割設計,表面為金屬拉絲效果。側面用一個螺絲固定上下兩部分。

▼打開C01,在SSD兩面加入導熱墊並放入到散熱片中(注意一側有各溝槽),擰緊螺絲就好了,貌似並不支持雙面顆粒的SSD,或者得使用更薄一些的導熱墊才能使用雙面顆粒的SSD。

顯卡

▼藍色顯卡選擇也不多,選擇了影馳金屬大師的老版本(現在的版本是銀灰色的了),外殼以及背板都是藍色的金屬材質,PCB設計和用料方面則是採用的公版方案。

▼另外包裝盒右上角有個人送保標誌,3年內免費的,時限按購買日期或出廠日期計算,這樣非JD渠道購買的用戶在維修上也更加便利了。

▼藍色一體成型的金屬導風罩,搭配3個半透明磨砂風扇,有種小清新的感覺,和很多顯卡的遊戲風格大不一樣。

▼風扇尺寸為80mm,燈效默認為白色常亮,且不支持調節和關閉。

▼金屬大師為標準的雙卡槽厚度,長度為280mm,也沒有越肩設計。供電採用了8PIN供電側面印有RTX系列和GALAX的LOGO。

▼供電採用了8PIN供電,另外也能看到PCB其實比背板稍短了一點。

▼從前端可以看到顯卡為3熱管設計,看媒體拆解,熱管與鰭片連接部分採用回流焊,也兼顧了供電MOS的散熱。

▼在設計金屬大師做了很多鏤空設計,應該會有些輔助散熱的作用,另外也顯得金屬味更重了。

▼金屬材質背板。

▼在視頻輸出接口方面採用了了3xDP、1xHDMI設計,已經放棄了老式的DVI接口。

CPU散熱器

畢竟是個I5 ,所以選擇了AXP-90的鋁版(還有全銅版),顏色也更搭。AXP-90還分成了Intel和AMD平臺兩個版本,AXP-90/I是Intel平臺

▼牛皮紙盒的包裝,上面又散熱器的參數,鋁版的AXP-90I重量為310g(帶風扇),尺寸為92X97X32mm,加風扇後高度為47mm,解熱能力為125w(銅版為145w,重量也更重)。附件中僅有四顆螺母,以及一個mini版的TF7導熱膏。

▼AXP-90I側面。

▼4根鍍鎳熱管,分別是兩個方向的,主板為豎直狀態的話,還是要主要下散熱器安裝方向,儘量保持熱管水平安裝,垂直安裝的話,兩個熱管方向朝下,效率會比較低。

▼自帶的92mm超薄風扇,風扇型號為TL-9015 PWM,厚度15mm,液壓軸承,無任何光效,最大轉速2700RPM,風噪為22.4dBA,風量42.58CFM,風壓為1.33mmH2O,工作電流為0.18A,4PIN針腳帶PMW溫控功能,四角雙面都有減震墊。

▼共57片鰭片,兩側和中間均有扣FIN點固定。

▼鏡面鍍鎳底板。

▼4根6毫米熱管與鰭片接觸部分採用了二次回流焊接工藝,來提升散熱的效果。

電源

首次使用SFX-L小電源,額定650w,對現在使用的CPU和GPU來說餘量比較大,以後升級也不用更換電源。提供了10年的超長質保時間,貌似確實以後不用換了 。

▼包裝內的全家福:電源本體、模組線材、電源線、固定螺絲、SFX轉ATX轉接架、開機檢測器、理線扎帶和魔術貼、說明書和保修卡。

▼650SGX的散熱風扇為120mm的FDB軸承風扇,這也是SFX-L相比SFX的最大優勢,大尺寸風扇在保證風量的同時轉速更低,也就更加靜音。另外在50%負載以下風扇完全停轉,實現0噪音;超過50%也是根據負載來改變風扇的轉速。

▼SFX-L的尺寸為125mmX63.5mmX130mm,但SGX-650的實際尺寸125mmX63.5mmX125mm,長度方面要小於標準,但確實要比100mm長的SFX電源長一點,一定要確認機箱的兼容性。

▼650SGX為全模組接口,各接口之間有一定的間隔,方便插拔模組接口。有3個PCIE/CPU的8PIN輸出,PCIE和CPU輸出接口共用;3個SATA和大4PIN的6PIN輸出,另外2個為24pin接口。

▼再來看銘牌:單路12V直流輸出為54A,即可達648W;+3.3V和+5V可以達到20A合計100W。

▼附件有SFX轉ATX的轉接架 ,這樣就可以用在ATX電源位的機箱上,對於支持ATX電源的ITX機箱,安裝更小的SFX(L)電源可以極大的改善內部風道和走線空間。

機箱

酷冷之前的ITX機箱產品比較少,這次新推出的ITX機箱有魔方NR200和NR200P兩個版本,每個版本都有黑白兩種顏色。兩個版本的機箱是一樣的,NR200P相比魔方NR200多了1個120mm的風扇(NR200一把為92mm風扇)、一根PCI-E轉接卡以及一塊替換的鋼化玻璃側透面板。價格上NR200P貴了200快,愛玩的小熊選擇的是高階的NR200P。

▼包裝並沒有彩裝,包裝盒上有機箱上的詳細參數:機身尺寸為376*185*292mm,重約5.1kg,18.25L的I機箱確實要比A4機箱大了不少。小熊選擇的是白色款,機箱兩側安裝好的是打孔的鋼質側板,玻璃側板則在配件包中。IO部分在機箱上方:有開機鍵(白色燈帶)、重啟鍵、一個耳機麥克風二合一插孔以及兩個USB 3.0接口,並沒提供type-C接口。

▼機箱頂蓋採用了灰色防塵網覆蓋,金屬材質,有一個灰色條紋貫穿前後,作為裝飾,內部可以安裝2個120mm風扇,但是不能安裝冷排。

▼NR200P的背面確實和一般的ITX機箱風扇不同,最大特色是PCI槽位的設計,水平方向為3卡槽設計,上部還有2個豎直的槽卡,即NR200支持顯卡豎裝的,而且豎裝的位置比較靠上。

▼底部的4個腳墊為灰色,底部配備了橡膠防滑墊,防塵網為磁吸式。底部支持安裝2個120mm風扇或者240冷排。

▼個面板採用了卡扣+銷釘固定,還是非常方便的。打開側板後看到有一個支架,可以按照2個12/14cm風扇或240mm/280mm水冷,也可以安裝一個3.5寸的硬碟。

▼側板內側還有磁吸式的防塵網,提高防塵性能。

▼機箱側板,前面板、頂板、底板均可以拆卸,甚至其實部分框架也可以拆,安裝硬更方便。兼容性上支持最高155mm(NR200)/153mm(NR200P)CPU風冷散熱器(玻璃側板要厚一些),顯卡最長支持330mm,並且可以支持三槽卡顯卡。前面可以安裝2個2.5英寸硬碟,並預留了孔位安裝水泵。

▼背面可以看到一條電源延長線。

▼NR200P的附件中有2個SickleFlow 120風扇,120mm尺寸,全黑色,無光,轉速為650~1800RPM,作電流為0.37A,4PIN針腳帶PMW溫控功能。

▼兩把風扇各配置了一個防護網。固定防護網的螺絲可以拆卸,下方為一個鉚釘似的結構,可以之直接塞入頂部面板的橡膠孔內,避免了擰螺絲的麻煩。

機箱風扇

為了顏色的搭配,找到了ID-COOLING ZF-12025風扇,該系列為馬卡龍主題,有多款顏色可選,小熊入手的為嬰兒藍,其實和金屬大師顯卡的那種藍色還是有挺大區別,但起碼色系是一致的。

▼風扇轉速為900~2000RPM,最大風冷為55.2CFM,噪音值為16.3~33.5dBA,工作電流0.32A,4PIN針腳帶PMW溫控功能。

▼風扇正面有一圈燈條,為白色燈,非RGB

▼風扇側面也露出了部分燈條。

▼風扇背面

▼風扇4角(兩面)都有橡膠墊來減震,不過需要自己手動貼上。

▼風扇整體的配色還是挺可愛的,也蠻適合裝在小巧的ITX機箱裡面。


▼首先把650SGX裝到NR200P的可拆卸電源倉上,SXF-L規格的電源比電源倉長一點。

▼電源倉背面可以安裝2.5或者3.5英寸硬碟。邊上設計了多個綁帶,方便理線。

▼電源有2個安裝位,可以安裝在同主板一側。

▼也可以安裝在前面,根據說明書的介紹,這樣安裝機箱最大可以安裝244X226mm的主板,但一般的MATX主板的長度都是243/244mm,所以不太可能了,當然安裝DITX是啥殺問題的。

▼AXP-90I散熱器與主板,內存沒有任何的衝突。

▼因為SSD到的晚,所以裝好主板後再安裝得SSD。

▼可以拆卸的設計便於在底部安裝風扇或者冷排。

▼在安裝頂部風扇時發現了一個問題:NR200是支持SFX和SFX-L電源的,在主板一側背板上有分別有SFX和SFX-L的安裝位置,如果電源放在SFX-L位,位置會比較靠上,如果頂部前面安裝25mm厚的常規風扇,會和電源轉接頭有衝突,這時預留的空間只能安裝15mm的超薄風扇。

▼如果選擇SFX安裝位,頂部前面安裝25mm的風扇當然就沒問題了,不過由於SFX-L比SFX長出大概25mm,只能允許ITX顯卡直接安裝在主板PCIE插槽上,如果是長顯卡會和電源的線材有衝突(注意我使用的還是定製的矽膠軟線)。

▼NR200P可是帶顯卡延長線的,顯卡豎裝就解決了這個 問題 。

▼NR200的顯卡豎裝:擋住絕大部分散熱器以及內存,這兩個硬體不用選擇RGB的了,小熊在內存選擇上稍失算 。

▼顯卡延長線比較硬,也能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不過安裝長顯卡前面有點微微的下垂,我用手辦充當了顯卡支架 。這裡建議廠商可以在電源架上設計一個顯卡支架。

▼背板和側板之間空間並不大,很難容納電源線材,放置一些風扇供電線、RGB接線還是可以的。

▼魔方NR200P的另一個重要附件就是鋼化玻璃側板。

▼不過白色機箱搭配有黑白的玻璃側透稍顯不和諧,如果能作成白邊變就更加完美了。


CPU性能

▼i5-10600K處理器為6核心12線程設計,12MB三級緩存,基礎頻率2.9GHz,最高睿頻4.3GHz(單核),全核頻率為4.0GHz。由於還是14nm的工藝,TDP為65W。雖然i5原生只支持2666MHz頻率的內存,

▼華擎有一個ASRock BFB的功能:能對非K系列的CPU操作後獲得的基準性能提升,其本質是打破CPU功耗牆,解放Intel非K系列CPU的基頻(Base Clock)。

▼比如在CPU長期高負載的情況下,比如進行CINEBENCH多核心測試時,發現測試後期開始降頻到3.8~3.9GHz左右,不能始終維持在4GHz

▼這時在BIOS中把BFB調整至最高的125w(Z490是150w),即可以破解CPU功耗牆的限制。

▼分別測試下BFB關閉和打開的情況,其實跑分方面提升也只有1~2% ,反正是白給的就收下吧 。


SSD性能

▼空盤狀態下,作了AS SSD Benchmark、CrystalDiskMark和Anvil's Storage Utilities測試,CrystalDiskMark測試連續讀寫大概為3100MB/s、2100MB/s,與官方給的最高標稱值差了一點點,看來我的配置還是不夠高啊!

顯卡性能

RTX2060 Super使用TU106-410-A1核心,核心擁有108億電晶體,遠超2060,性能和2070已經非常接近。金屬大師的核心基礎/boost頻率為1470/1650MHz,公版頻率。當然實際頻率還散熱系統有關,在小熊的ITX系統中3DMARK測中的最高頻率到達了1920MHz;實際遊戲中可以維持在1815~1905MHz。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和SUPERPOSITION成績。

再來測試下實際遊戲:

▼實際遊戲中測得的頻率稍低,高頻可以到達1995MHz,有些遊戲或者場景下降到18XXMHz左右,選用了《刺客信條:奧德賽》、《孤島驚魂:新曙光》《全面戰爭:三國》、《文明6》、《戰爭機器5》這五款遊戲進行BenchMark測試,在2k解析度下&最高畫質都可以到達50fps或者更高,基本上完成了暢玩大部分主流2K解析度遊戲大作的挑戰,如果想要更加流暢就需要RTX2070s級別的顯卡了!

▼DX11的孤島驚魂:新曙光的BenchMark測試中,最高畫質在1080p和2k解析度均以到達70fps以上。

▼DX12的戰爭機器5,超高畫質下,從1080p到2k解析度的降幅大一些,但60fps以上也沒啥問題。

▼刺客信條:奧德賽對顯卡要求較高,極高畫質下1080p可以到達60fps以上,2k解析度降到53fps,也算流暢。要求更高的幀數就得稍降一檔畫質,在很高畫質下可以達到60fps以上。

RTX系列顯卡的一大優勢就是支持光線追蹤」技術,即利用算法來模擬真實世界中的光線的物理特點,能夠做到物理上精確的陰影、反射和折射以及全局光照,在虛擬的遊戲場景下,讓遊戲中的物體更加具有真實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作為光追RTX系列顯卡,RTX2060S的光追RT CORE為34個,而2060隻有30個,開啟光追特效後對其它資源的佔用會更少。

▼《德軍總部:新血脈》關閉"光追"效果,可以看到遊戲裡雷射牆在地上的倒影中部是彎曲的(算法可能受到後面物體的影響),開啟後變成直線的倒影,這才符合物理世界的真實規律!

當然開啟光追特效的代價也是有的:

▼《古墓麗影:暗影》在2560X1440的解析度&最高預設下,光追開到高(3檔的中檔位),幀數從73fps降到了43fps,幀數下降了~40%。

▼《德軍總部新血脈》在2560X1440的解析度&究極畫質下,打開光追,幀數從119fps降到了64fps,降幅達到了46%。

DLSS的全稱為Deep Learning Super Sampling,翻譯過來就是深度學習超級採樣。它能緩解光追特效帶來的巨大幀數下降。其本質是用更低解析度的圖像來代替部分高解析度的圖像,從而減小運算量提高幀數,不過由於深度學習,即AI的銳化補償技術,代替的非常巧妙,畫面還能保持高解析度下的清晰程度。所以上面兩款遊戲開啟DLSS後幀數都得到非常大的提升,讓開啟光追後幀數隻下降2~3成。

但DLSS第一代的時候效果並不是特別好,畫面還是有點糊,達不到宣傳中的效果。好在現在英偉達升級了算法,DLSS更新到了2.0版本,大大提升銳化補償的處理效果。

▼如下面的《德軍總部新血脈》,在開啟DLSS-質量等級(DLSS 2.0有3個等級,分別為質量、平衡和性能)後,畫面相比TSSAA(8TX)(究極畫質下默認的抗鋸齒設置)銳度還高了那麼一點。玩家終於可以安心得使用DLSS2.0了!


▼測試時環境溫度為~27℃,沒空調。

▼NR200頂部前面安裝15mm的超薄風扇,電源上移,顯卡就能水平安地裝在主板插槽上。於是就使用一把15mm風扇替代了ID-COOLING ZF-12025,測試一下兩種安裝方式的散熱效果有什麼不同。

▼同樣使用的玻璃側透,即側面無風道。

CPU滿載▼單獨FPU烤雞10分鐘,顯卡豎值安裝,6核心平均溫度為66℃,水平安裝為64℃,豎直安裝顯卡下,AXP-90I 下的CPU溫度要高2℃。GPU滿載

▼使用furmark讓顯卡達到滿載,沒有想到的是顯卡豎直要比顯卡水平還低2℃,可能是豎直狀態下的垂直風道效果會更好,另外顯卡距頂部較近,排出熱氣會更加快速吧。

CPU+GPU同時滿載

▼FPU和furmark同時開啟,這時顯卡溫度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滿載溫度基本和之前的單拷顯卡一致;但CPU部分是影響還是較大,比之前的單拷CPU高出了10℃左右,而且顯卡豎直安裝也要比水平安裝高出了4℃,


小結:雙烤機畢竟是極限狀態,況且現在還是夏天,如此的溫度表現還是可以的。如果是以遊戲為主的應用,顯卡豎直安裝反而效果好一點,畢竟遊戲時CPU負載不會太高。

▼顯卡水平安裝的一個優點是:CPU散熱器和內存都能露出來了,Gamer blue內存的RGB光效(不支持軟體調節)終於能展示出來了!

i5 10400散片的價格在R5 3600和3600X價格之間,而intel在遊戲以及Adobe全家桶方面還是有一定的優勢;相比自家上一代9400多了多線程,更適合程序多開,或者生產力需求。另外搭配B460也是非常實惠的組合。

華擎B460M-ITX/ac作為一款B460主板中規中矩,不過現在B460的ITX主板中除了這款只有過千元的ROG STRIX B460-I GAMING,所以說這款B460M-ITX在千元之內預算下是唯一的選擇。

影馳金屬大師現在已經升級,配色變成灰色,光也變成了RGB(好像還是不可調),更適合主流用戶的口味。如果想嘗試下光追特效,相比2060,2060S無疑更加合適,另外在2k解析度下的表現也要更好一些。

利民的這款AXP-90I散熱器設計的還是比較巧妙,不會和主板散熱以及內存發生任何的衝突,覺得鋁版不夠用的,還有更強的全銅版。唯一不爽的是被分成了intel和AMD兩個版本,無法通用。

18.25L的NR200P顯然不適合追求極致體積的玩家,但如果你不太介意它的體積,它的安裝方式、散熱性、擴展性以及可玩性還是能給你驚喜。當然太多選擇有時候會讓人糾結,這也算是個缺點吧,比如如果安裝一體水冷,從風道上說肯定是安裝在側面比底面好,但這樣就無法使用玻璃側透了。

海韻650SGX電源屬於SFX-L,配備了12cm風扇,靜音和散熱效果上肯定要好於8~9cm風扇的SFX電源,不過稍長的尺寸肯定會影響一部分ITX的安裝或走線。NR200雖然能夠靠豎裝顯卡解決了問題,但這樣玩法就會少一些。小熊原本的想法是顯卡豎裝看夠了就水平裝,還能看到Gamer blue內存的RGB燈 。

最後,主機價格在8k左右,希望能給大家的ITX裝機計劃一些實用的參考。

本文轉載自:什麼值得買

文章作者:pj247

原文連結:

https://post.smzdm.com/p/alpww3vo/


相關焦點

  • 2020年itx配置推薦 itx主機和筆記本電腦哪個好?
    2020年itx配置推薦 itx主機和筆記本電腦哪個好? ITX只是個一種機型的泛稱,因為所有平臺都基於主板規格,正如ITX都是基於Mini-ITX規格主板,消費級主板規格按照大小有E-ATX、ATX、M-ATX、ITX這四種規格,當然還有更小的就是
  • ITX主機能帶上飛機嗎 水冷itx主機怎麼帶上飛機
    ITX主機能帶上飛機嗎 水冷itx主機怎麼帶上飛機 ITX主機能不能帶上飛機,如果可以的話,對於帶上飛機的ITX
  • 粉色的ITX主機裝機show
    這臺主機的配色是否能激起你的少女心呢 ?下面來了解下組建這套ITX主機的硬體選擇和裝機歷程。ITX主機硬體一覽CPUintel i5-8600k (已有)主板華擎(ASRock)Z390M-ITX/ac主板(已有)內存金士頓(Kingston)Fury雷電RGB系列 DDR4 3200 8gX2硬碟WD BLACK SN750 1TB(已有)+喬思伯M.2-2散熱器HPS700_PRO _
  • 不足18cm非公小A卡,憾訊RX5600XT itx顯卡簡測
    mac pro垃圾桶的出現興起了一陣子的迷你主機熱,不少機箱廠商看準時機推出相應的迷你PC機箱,例如A4大小的itx主機、小立方迷你機箱等等。除了機箱,硬體商也在出迷你品。最近在幫朋友組裝迷你黑蘋果主機,就買了一塊不足18cm非公小A卡撼訊RX5600XT itx顯卡。
  • 提著玩的ITX主機?酷魚S3裝機
    好巧不巧,在裝上次那臺純白主機的時候,老電腦也是「用完扔」,又被我救起來一塊短款的GT630和一根4G的窄條內存,至於為啥這套的板U就隨它去了……主要是主板是大板,而U是速龍II,這代雖然當年好玩,但是如今是徹底Yes不起來了…回到家,我把東西放一起,突然覺得,這不已經成一套了麼……再加個機箱,ITX小主機的裝機就可以來一篇了,
  • 搭建一臺itx小主機之in Win A1 Plus.
    關注我們B博的應該知道,這個機箱在幾個月前已經曬過圖了.同時他也是我們淘寶店萬元整機的備選方案之一,不過itx還是太小眾,也談不上多少性價比,所以暫時還是拎出來先裝個機
  • 桌面顏值擔當小主機,過氣三代銳龍配3060Ti顯卡裝機分享
    對於電腦DIY玩家來講,ITX主機一直是向裝又不敢裝的存在,一是擔心散熱,二是配件價格更高。而今天裝機使用到的這款機箱-先馬趣造,對於喜歡小機箱的玩家來講,是真的可以出手了。18.6L的體積對比以往的ITX機箱可能會稍大,但是對比M-ATX機箱還是要迷你不少,在散熱方面採用全方位開孔設計,散熱效能也優於大多數itx機箱。
  • ITX裝機主板推薦 WIFI藍牙我都要
    如今,精緻小巧的東西越來越受人追捧,對於DIY裝機來說也是如此,一臺小巧精緻的電腦既能彰顯個性也不失美觀,性能上也並不見得就比傳統的大型主機弱。隨著市場上ITX的配件越來越多,這類迷你型電腦的玩法也是越來越多,但無論如何電腦核心的幾大硬體才是重中之重。
  • 挑戰ITX主機高難度分體水冷安裝,過程全記錄
    分體水冷主機展示▼整個水冷安裝過程還是蠻艱辛的,裝著裝著發現黑白配色以及機箱的外形,很有星戰系列中帝國的味道,480GB 版連續讀寫速度為 3200MB/s 、2000MB/s,提供3年質保。也是因為選擇這款by家一體泵箱,所以其它東東也都在by家買了。 ▼一體泵箱上面有2個入口,側面還有1個,在選擇進水方案時還是比較靈活的。
  • 心水推薦5000元裝機預選方案,玩大型遊戲上高特效
    那麼如何在5000最有組裝到最性價比的桌上型電腦那,今天電腦裝配網就重點分享幾款,他是知名主機商提供都是性價比很高的整機方案,如果你想選擇考慮質量好的可以直接選擇畢竟系統都做完分區都完成回家玩耍就可以了,如果你喜歡倒騰也可以按這個配置去折騰價格上肯定是貴一些,但是肯定是最佳兼容最性價比的有需要的可以關注一下。
  • 好色之徒:把10100F + 昂達H410 itx塞進喬思伯T8,哎呦不錯~
    這次裝機屬於欠下的債,之前有朋友問我itx主機配置推薦,其實我本人不太喜歡裝itx箱子,配件貴不說,還不好塞。往往ATX電源以足夠長的線材為傲,而SFX電源則恰恰相反,做的長了肯定挨罵,買定製線又是一筆錢,總之一句話玩itx就是燒錢。電源大小。雖說ATX電源和SFX電源都可以塞進喬思伯T8裡面,不過個人建議這種小箱子能用小一號的配件就儘量用小的(顯卡同理),不然最後裝機擠在一起,一來影響散熱,二來也很不好裝。
  • 一次RGB遊戲主機打造,九州風神玄冰50機箱裝機實測
    直接補全配置清單:i5-10600K處理器,聖旗B460主板,RTX2070 Super HOF 顯卡,星曜DDR4-3000內存,擎512G M.2固態硬碟,超頻三凌鏡360水冷散熱,九州風神玄冰50機箱,九州風神750W金牌電源...
  • 一臺不mini的ITX性能鋼炮主機,花了這麼多錢就要拿出來秀啊
    以體積就是原罪的標準來看,今天分享的這臺機子實在是有點迷,畢竟作為一臺ITX的主機,它實在有點不「mini」,當然市面上其實也有一些類似定位的箱體,比如H200。寫文章的時候我就想到到時候會有一堆ITX原教旨玩家在下面「聲討」及「除名」了,不過這卻真的是一臺真真正正的ITX主機,從機箱到主板都是。
  • ITX主機新年換新衣 先馬趣造打造精緻小鋼炮
    ITX主機新年換新衣 先馬趣造打造精緻小鋼炮時間:2020-12-25 14:14   來源:搜狐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ITX主機新年換新衣 先馬趣造打造精緻小鋼炮 魔幻的2020年即將過去,馬上就要迎來嶄新的2021年。
  • 京天華盛四核i5 4590/GTX960遊戲DIY組裝主機
    與此同時,國內市場的迅速發展及其重要程度,使得各大IT廠商都不遺餘力地積極拓展中國市場,將最先進的產品、技術、解決方案和應用等第一時間引入到中國,這也使得國內消費者能馬上分享IT技術創新成果。      作為天貓裝機品牌的三甲之一,京天華盛的人氣和口碑都相當不錯,本次推薦給大家的京天華盛i5/GTX960遊戲主機已經創造了幾千臺臺的銷量,而且銷量還在快速攀升中,足見其火爆的人氣和高超的性價比
  • 2021年最佳玩電競遊戲電腦主機清單配置 裝機師傅經驗推薦
    其實合理的搭配只要選擇一線硬體性能上都是不差的,就怕你亂搭配而且要結合硬體參數這樣電腦配置才會更加兼容,目前來說上高端都是推薦I7裝機的現在也是推薦十代處理器下面就分享幾款希望可以幫助你。雷神黑武士三代 水冷遊戲桌上型電腦主機很多小夥伴說想要品牌的整機桌上型電腦那麼就給你推薦雷神系列,大家都知道雷神筆記本他的性能是非常強悍的,他也是有桌上型電腦的性能也是非常好的,這款就是以十代處理器為裝機核心的,是整機方案也就是說已經安裝完畢各個硬體都完美兼容,系統也做完回家玩就可以了。
  • 電商裝機不能說的秘密最終章:4款電商爆款主機橫評
    (完)【PConline 橫評】不管你是否接受電商主機,它已經成為整個PC產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購買電商主機的人群不只局限於小白,還有不少懂電腦的大神都願意給周圍有裝機需求的朋友推薦甚至自己也會選購一臺。而電商主機最能夠打動他們選購的往往就是超高的性價比!電商主機興起並不是這一兩年的事情,起源於賣場,浴火重生於電商。
  • 攀升聖誕超值主機推薦
    存儲方面,採用了SN750 M.2固態硬碟,容量為500G,採用NVME協議,讀取速度可達3100MB/s,日常軟體運行,讀取數據都極致流暢。   小結:i5 10400+RTX2060+16GB,這套電競主機中的「黃金三角」組合,在攀升守護者Pro2上得到了很好的實現,在高品質電源、高效率水冷散熱的加持下,可以持續釋放出超高性能,遊戲黨們一定不要錯過這臺主機了。
  • 300毫升可樂瓶高度Mini主機!intel四核i3-8100超迷你主機配置推薦
    如今電腦性能過剩的年代,而人們開始追求創新、新穎、時尚甚至超小巧迷你的主機方案。
  • 玩主流電競遊戲什麼配置好 裝機老師傅告訴你
    目前來說組裝電腦還是非常流行的,而且一般都是用於玩電競遊戲,一般來說基礎裝機也是建議3000左右不算顯示器的情況下,可能有的小夥伴說我看還有2000多主機而且有的還送顯示器,其實這些都是不好說的有些都是雜牌組裝的有些還是過時的硬體搭配,在性能上肯定是不如一線配置,所以你如果想要組裝一臺不錯的桌上型電腦應該多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