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之路》:比權力更廣大的是良心

2021-02-15 法律讀庫

比權力更廣大的是良心——讀埃裡克.方納《自由之路》

 

 

1838年9月4日,十九世紀最著名的美國黑人第一次嘗到了自由的滋味。

 

這是埃裡克.方納《自由之路》歷史敘事的開始,如同電影的開場鏡頭,如同張開風帆的呼吸,這一幕直抵讀者靈魂柔軟的腹地,——當「自由的滋味」定格在一個日子,當小人物的境遇定格在歷史的大框架中,那種難以言喻的狂喜,載著歷史的凝重,讀之有點令人淚目的衝動。

 

自由的滋味,自由的珍貴,不自由的人,未曾經歷過不自由的人,是不會知道的。

 

《自由之路》,是一本關於逃奴的書,它圍繞19世紀上半葉廢奴主義者的活動與奴隸的自身反抗,講述了逃奴和紐約城「地下鐵路」的歷史。

 

「地下鐵路」是指幫助逃奴的廢奴組織和個人形成的網絡,當時紐約主要的廢奴組織是警戒會和反奴隸制協會。

 

「地下鐵路」為幫助逃奴付出了很多,也承擔了很大風險。有人因為被控幫助奴隸出逃而陷入獄中,也有人因為幫助逃奴被法院判處高額罰金,因無力償還而被賣為奴隸。

 

當時的《全國反奴隸制標準報》記者麥金在給朋友的信中曾說,他相信會有那麼一天,奴隸制壽終正寢時,那些令人崇敬的英勇作為,那些高尚的自我犧牲,那些堅韌不拔的受苦殉道,後世來者會為之歌,為之哭……誠如他所言,這些故事令每一個讀到的人為之動容。

 

最高人民法院法官何帆說:好的歷史學家,既是「講故事」的高手,也能象社會調查記者那樣,窮盡多元視角。埃裡克.方納這部作品,再次證明他無愧於當代美國最有影響力的歷史學家之稱號。揭開這部秘史,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大時代的傷口,更能看到諸多小人物穿越歷史夜空的人性光輝和勇氣擔當。

 

《自由之路》是一個時代的豐功簿,裡程碑,足以喚起每一個美國人的自豪之情。然而書寫歷史並不僅僅為了銘記,歷史留給後人更多的是沉思。

 

是誰解放了奴隸?歷史似乎把這面錦旗交到了林肯手裡。但事實上林肯並不是廢奴主義者,1861年3月4日,他在就職演說中還重申了憲法中規定的歸還逃奴義務,廢奴主義者道格拉斯甚至認為,在逃奴問題上,林肯的道德水準和奴隸主無異。

 

誠然是林肯發動了內戰,但內戰開始的目標並不是廢除奴隸制,而是恢復聯邦統一。內戰開始後,很多奴隸奔向聯邦軍隊尋求庇護,卻被林肯政府返還或關進了監獄。內戰開始三個月後返還的逃奴,比布坎南總統整個任期返還的還多,華盛頓的監獄也塞滿了逃奴。

 

林肯最終發布《解放宣言》,宣布叛亂邦聯州土地上的奴隸全部獲得自由,其實也是一項戰略措施。這樣的宣言,九十年前英據期間,北美殖民地上,鄧莫爾伯爵就發布過。當然,林肯此舉仍然意義非凡,它不僅意味著他個人奴隸制立場的轉變,它也從根本上改變了內戰性質。

 

是誰解放了奴隸?很多歷史學家把美國人與奴隸制鬥爭的歷史,描繪成富有人道精神的白人拯救黑人的徵程。但在埃裡克.方納看來,不是黑人自己向著自由奔跑,這一天不會那麼快來到。他說,是這些軍營中的黑奴把奴隸制未來的問題推到了政府面前。

 

而今捧讀《自由之路》,相比是誰解放了奴隸,更引人注意的問題似乎是:是什麼解放了奴隸。

 

反觀「地下鐵路」不難看出,如果沒有警戒會的努力,不會有那麼多奴隸成功逃出;沒有那麼多奴隸成功逃出,就不會有更多的奴隸想逃的心受到鼓勵;不是警戒會把他們的悲慘境遇公之於眾,也不會喚起整個社會那麼多人對奴隸境遇的同情。為了防止奴隸被拐賣,為了幫助逃奴逃脫奴隸主的追捕,警戒會成員常常登上船隻尋找逃奴,碼頭黑人只要發現逃奴也會立即傳報信息,幫他們取得聯繫。

 

若沒有反奴隸制協會的努力和堅持,奴隸們也許也能得到自由,卻不可能是真正的平等,因為他們可能免不了被移民的命運,而不是在美國實現平等,尤其是與白人間種族上的平等。在那個奴隸不被當作人、而是被當作牲口可以隨意買賣、處置和鞭打欺凌的時代,反奴隸制協會首先身體力行給了黑人真正的、事實上的平等,他們接納黑人入會,他們與黑人一起出席活動,一起演講,一起在刊物上發表文章。

 

是什麼解放了奴隸?毋庸置疑,是愛,他們用愛喚醒了奴隸,也用愛喚醒了國家的良知。

 

而今在美國,從當初觀念上理想的訴求,到重建時期獲得法律上的保障,平等早已在事實上得到了實現,——2008,歐巴馬成為美國總統,就是個有力的證明,他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任黑人總統。他的當選,是廢除奴隸製成功的一枚勳章,也是他對黑人與白人同樣傑出、同樣優秀的有力證明。他的當選也反過來證明,種族平等的觀念,在這個國度的確已經深入人心。

 

奴隸是怎樣被解放的呢?——知識是「由奴役通往自由的路徑」。這是本文開頭,也是埃裡克.方納這本書敘事開始時,提到的那個「19世紀最有名的美國黑人」的感悟,這個黑人名叫弗雷德理克.貝利,當初為了追求自由,他偷偷學會了讀寫。他後來加入了廢奴組織,寫了回憶錄,用他的經歷,將奴隸悲慘的非人遭遇公知。知識,文字,也正是廢奴組織改變世界的工具。

 

這本書的第184頁,有這樣的描述:這次事件甚至沒能在公共輿論中激起一點兒小水花,《全國反奴隸制標準報》說,這讓人對「這座偉大城市的民情」十分失望。

 

這段話的背景,是一個逃奴被引渡,也就是說,在法律的允下公然被奴隸主抓走,而輿論對此表現得相當冷漠。

 

託爾斯泰說:「人們一切不幸的根源,不是饑荒,不是火災,也不止是那些作惡者,而在於他們各自為生。」沒有一滴雨會認為自己造成了洪災,但當冷漠成為一種普遍的民情,每個人都是惡勢力的幫兇。

 

廢奴主義者所做的,就是要改變這「民情」,如同魯迅先生當時說的:醫治靈魂。他們創辦刊物,舉辦集會,發表演講,從「令人失望的民情」,到廢奴運動的成功,媒體發揮了很大的積極作用。這對我們今天,這個自媒體蓬勃發展、冷漠之風正成為一種「民情」的今天,如何發揮文字的力量和媒體的功能,值得每個人借鑑和反省。

 

「有奴隸制的地方,就有逃跑的奴隸。」埃裡克.方納說。有逃奴的地方,就有追捕逃奴的故事,就有逃奴案。在法律人眼裡,《自由之路》更象一本案例集,同樣的案情,在不同的法官手裡,在同樣的法律——《逃奴條例》下,做出的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處理,有人因此名垂千古,有人因之臭名昭著。

 

法的精神背後是人的精神,即便是「惡法亦法」的時代,好的執法者依然能夠在判決中閃現人性的光輝,並倡揚一種進步的時代精神。法律人為什麼要讀歷史,為什麼要讀《自由之路》?我想答案就在這裡:歷史留下的不僅僅是故事,比故事更多的是沉思,是啟迪。

 

比權力更廣大的是良心,——打開奴隸制枷鎖的是權力,而鑄成這把鑰匙的,是良心的精魂。

 

相關焦點

  • 《紙牌屋》:謊言政治下的權力之路
    權力是他們唯一追逐的春藥,離開權力,他們的生命就會枯萎。他此行表面是代表中國權力的高層與美國副總統進行談判,暗中卻有自己的利益打算。當第一個鏡頭打在這位年輕的中國商人身上,他正在興致勃勃地參與著一場3P性虐遊戲。這還只是簡單的開始,稍後的情節中,我們更加見識到了這位腐敗商人的奢華生活,喝著四萬美金一瓶的美酒,暗中設計、迫使中國政府官員實行更自由的金融政策,對中國高官的直接賄賂,通過在賭場豪賭的方式洗錢,等等。
  • 《權力的遊戲》瑟曦·蘭尼斯特的女王之路
    一些老粉絲應該都知道,我最近一直在回顧《權力的遊戲》中幾個主要角色,不敢保證能夠全部寫完,但儘量保持每天能夠回顧一個人物。我之前寫了丹妮莉絲的女王之路,今天原本準備和小夥伴們一起回顧席恩這個角色的,但發現,劇中的席恩跟原著裡有著太大的出入,於是臨時決定寫一篇瑟曦的女王之路。
  • 馬伯騫、陳鴻宇、陳陳陳的自由之路,一段尋找「自由的聲音」的旅程
    這一次,不屈從於固化思維的速寫 CROQUIS 與創作風格特立獨行的馬伯騫、陳鴻宇、陳陳陳一拍即合,不僅前往額爾古納草原眾方紀進行了一場尋找「自由的聲音」的音樂藝術實驗,並且以紀錄片《自由之路》對這段旅程進行影像化的詮釋和解讀。
  • 《空山鳥語》自由之路
    當他聽到了一首空山鳥語,喚醒了對自由的渴望和掙脫束縛的衝動,弄玉對他而言是知音,是喚醒精神自由的導師。他想保護自己想保護的人,然而因為自己的弱小與稚嫩,他失去了保護自己的人和自己想保護的人。後來的白鳳變得孤傲冷漠,煢煢孑立,在人前築起高高的壁壘,從黑暗裡走出來的他書嚮往光明的。
  • 《V字仇殺隊》:權力審判與自由意志的勝利
    關鍵詞:《V字仇殺隊》;權力審判;自由意志;極權政治    自由與專制、極權主義與無政府主義,烏託邦與反烏託邦等政治敏感話題的主題定位,加之以同性戀、戀童癖等非主流社會元素,使《V字仇殺隊》無可置喙地成為2005年到2006年間最值得期待和飽受爭議的一部宏大影片。
  • 自由之路
    當仔細揣摩媒體報導的各式碎片消息,心中最大的感慨是,人生最大的自由莫過於選擇。林志玲憑藉先天的優越條件和後天的努力,早已賺足了實現人生自由的資本,不論是財務、時間還是心靈上的,可以勇敢地去選擇自己的愛人。
  • 《心靈自由之路》:享譽全球的身心靈導師,改變了胡因夢的一生
    他說:「想探索自己,必須先自由。是一開始就自由,而不是最後才自由。」克裡希那穆提(圖片來自網絡)前著名演員胡因夢,李敖的前妻是克裡希那穆提的忠實追隨者。她經常在講座中提起,克裡希那穆提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影響者。
  • 《士兵突擊》這部電視劇是一部良心之作,深受廣大粉絲喜愛
    聊一聊電視劇《士兵突擊》這部電視劇是一部良心之作,深受廣大粉絲的喜愛與支持,我們來了解一下這部電視劇的經典事件。首先這部電視劇演員用得非常好,王寶強就是因為這一部影視作品才爆紅起來,受到了廣大粉絲與觀眾的注意,當然離不開王寶強本人出色的演技以及水準這部劇中有實力派演員王寶強,男神陳思誠,硬漢段奕宏,搞笑派張國強,顏值擔當張譯,男神李晨,經典片段邢佳棟,等諸多實力派演員,他們用演技把這部電視劇《士兵突擊》表演的活靈活現。使這部影視作品,一播出就一夜爆紅。
  • 權利、權力、自由及其它——「封殺川普」的邏輯追索
    ·未名周記(2104)·  權利、權力、自由及其它——「封殺川普」的邏輯追索
  • 《狼廳》克倫威爾,英國版嚴嵩的通往權力之路
    英劇有個好處,就是從不拿觀眾當傻子,改編於嚴肅小說的電視劇《狼廳》,沒有為歷史基礎不好的觀眾做任何的歷史說明,也沒有為理解能力不夠適合本片的觀眾做任何添油加醋的劇情設置,全劇沒有傻白甜的人物,沒有幼稚的權謀,沒有平白無故的陰謀,更沒有洗白為了權力而貢獻陰謀——成為亨利八世最強打手的男主——克倫威爾。
  • 從《權力的遊戲》到《黑暗物質三部曲》,奇幻文學改編的艱難之路
    小說少則數十萬字多則百萬乃至千萬字的體量給予了創作者幾大的創作自由和施展空間,使得書本上的故事可以不受時間與成本限制進行天馬行空、精彩絕倫的情節構想。但是將文學轉換成電影之後,原本作為書本故事的巨大優勢(不受任何限制的情節構想和思想描摹),卻瞬間轉變成了劣勢。
  • 我的「自由之路」首映了,快來一睹為快
    #基金每日分享#自由之路元旦期間,打開帳戶一看,帳戶收益已經到30%以上,這個收益率讓我甚是欣喜,因為我知道股神巴菲特的年化收益率也只有20%,突然有把這個帳戶向各位網友公開的想法,於是在天天基金設置了一個叫做「自由之路」的組合,把我在天天基金網購買的基金全部轉到這個組個裡面,向各位朋友實盤公開。
  • 做人,良心排第一!
    意思就是告訴我們,為人處世不能愧對天地,愧對自己的良心,做人必須光明磊落,問心無愧。人沒有良心,再優秀也不受待見;再厲害,也不被珍惜。人品好,良心在,別人才會和你長久相伴。所以人活著,無論做什麼,良心放第一。
  • 香港電臺的成魔之路……
    這一提議立刻得到廣大網友的支持!比如10月4日港臺電視31臺播出的《頭條新聞》,不但如常美化暴動,更把國慶稱為「國殤」和「港殤」,聲稱「香港暴動同北京慶祝國慶互相輝映」,將暴徒當天到處撒溪錢(紙錢)的惡行說成是「緬懷革命先烈」。
  • 《權力的遊戲》二丫艾莉亞·史塔克的死神之路
    之前的艾莉亞只是為了生存,而殺死弗雷家族的士兵則標誌著她性格的轉變。第八季:一路向西在《權力的遊戲》最後一季,二丫艾莉亞不僅在臨冬城之戰中活了下來,還親手殺死了夜王。臨冬城的戰爭結束後,艾莉亞和獵狗再次踏上了復仇之路,準備進行他們的最後一場戰鬥。當他們來到君臨的紅堡時,獵狗就像當初的奈德一樣,懇請艾莉亞放棄復仇的生活,讓她明白化身死神的這條路最終將通向何方。艾莉亞聽從了獵狗的建議,不再繼續自己的復仇之路。
  • 權力的遊戲——耶哥蕊特,生而自由的人
    權力的遊戲中,愛情本就是奢侈,雪諾和耶哥蕊特的愛情,對於他們而言,也算是一種奢侈,耶哥蕊特對雪諾的愛情充滿了矛盾,她一直都知道,雪諾是守夜人,她不僅要顧及野人同伴們的利益,她也又不想失去雪諾。耶哥蕊特,火吻而生。
  • 《權力的遊戲》為何生活在長城外的野人是最自由,最值得尊敬的?
    《權力的遊戲》中南方和北方的地域歧視。在維斯特洛的這片土地上,野人的存在象徵著《權力的遊戲》中,中世紀人們對待外人的看法和批判。通過連續劇中對野人故事的敘述,我們看到了不被客觀評判的真相之外,也通過了更多的觀點和視覺來認識威脅維斯特洛這個社會的挑戰。
  • 《鷹之路》就是人之路,「追鷹」就是追求自由、和諧、希望的人生
    誰將生存下去,誰將翱翔藍天,誰將成為新的天空之王,誰將續寫鷹之族在雄偉阿爾卑斯山下的「鷹之路」傳奇……都成為我們急於想知道的生命的答案。在大自然當中,鳶飛魚躍、豕突狼奔,看起來它們是完全自由的,但其實又並不真正自由。在每一個生命的成長過程當中,它們需要一個環境,這個環境既是溫暖的巢穴、是家,但也是一種局限,一種制約,一種「不自由」。要想獲得自由就要突破這種環境,從環境中孕育,又從環境中脫離,就像「亞伯」和「該隱」,或者是被動的脫離,或者是主動地離開。
  • 深度影評:姜文《讓子彈飛》,是對羅素著作《自由之路》的論證
    大隱者只是覺得這麼好的電影,如果只看到政治,確實太低估了姜文導演的雄心,所以大隱者的影評就從探討這部電影的思想性說起,從羅素的著作《自由之路》說起。  01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尊重他人的自由並不是一種自然的衝動;由於嫉妒和貪愛權力,人們一般都樂於幹涉他人的生活。
  • 從自由、惡、愛等出發,如何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觀?
    自由,或因在自由中發現的惡,或因善之中的強制而死亡。宗教裁判所的篝火就是這一自由的悲劇的可怕見證,解決這一悲劇甚至對於被基督之光照亮的基督教意識也是相當困難的。否定最初的自由,信仰的自由,接納真理的自由,必定導致神意論學說。沒有自由的參與,真理本身只引向真理。天主教世界受到了自由的誘惑,於是傾向於否定自由,否定信仰自由、良心自由;傾向於真理和強制的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