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之路》就是人之路,「追鷹」就是追求自由、和諧、希望的人生

2020-11-15 愛的解析課

阿爾卑斯山脈千裡蜿蜒,覆蓋著義大利北部、法國南部、瑞士、奧地利、德國的南部,它恢弘壯美的自然風光已經超越了自然意義,成為了一個鮮明的文化符號,最近我看了兩部關於阿爾卑斯山的電影,一部是《海蒂和爺爺》,一部是《鷹之路》,當時今日頭條舉辦了關於《海蒂和爺爺》一片的徵文活動,可惜我沒有看到,沒能參與,但這部溫暖的影片還是給我留下的深刻的印象,它在我的心底刻下了一些文字,它們至今仍然在我的心底裡閃光;另外一部就是《鷹之路》,故事也同樣發生在阿爾卑斯山,莽莽浩浩的群山,銀光熠熠的雪峰,鬱鬱蒼蒼的森林,還有那體現著大自然無限生機和希望的萬千生靈,當然,也包括人,他們和大自然和諧相融,散發著迷人的光輝,使我久久不能忘懷。

《鷹之路》又名《追鷹日記》,講述了一個叫盧卡斯的少年在阿爾卑斯山的懷抱裡,像雛鷹 一樣,歷經曲折坎坷、矛盾爭鬥,是後也像天空之鷹一樣成長、飛翔的故事。

盧卡斯從小失去了母親,但他一直眷戀著曾經的那個完整的家。

他原來的家,如今已經破敗荒落的那間山間小屋是他的心靈棲息地,也是他的秘密基地,每當他感到孤獨無助的時候,他都會躲在小屋裡,自己靜靜地療傷。

他的爸爸跟他生活在山林裡,但因為盧卡斯幼年時候所犯下的「錯誤」和他自身的心理創傷,他總是以一種「無語」的狀態面對他的父親,他們不說話,不交流,甚至經常處於一種對立的狀態。

這就是盧卡斯作為一名正在經歷身心成長的少年的心理環境——孤獨、有時候還會有鬥爭。

他的心靈缺少母愛,同樣也感受不到父愛,默默關注和關愛著他的是護林人丹澤爾。

當盧卡斯經歷著內心的苦悶的時候,在高聳峻拔的山崖上,兩隻雛鷹也在經歷它們的人生之路:它們的父親在天空王者之爭的對決中落敗,死在了河灘上,它們的母親撫育著它們長大,自然界生存鬥爭的天性堅韌而殘酷。弟弟被哥哥擠下了山崖,母親在尋獲、看到了弟弟之後,依然不得不服從自然的抉擇,它要撫養勝出的哥哥,讓它成為新的天空之王,去延續種族在阿爾卑斯山上的傳奇。

掉落山崖的弟弟湊巧與盧卡斯相遇,兩個孤獨的心靈發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盧卡斯承擔起了養育被他稱作「亞伯」的小鷹的使命,也踏上了一條感人肺腑的自我成長之路。

在看似自然而舒緩的抒情影像當中,埋藏著激蕩人心的生命之歌:「亞伯」的哥哥「該隱」在母親的悉心「教導」之下茁壯成長,它竭盡全力,用驚心動魄的方式教會它的後代生存下去的技能,它從高高的天空將捕獲的獵物扔下山崗,引誘和激勵著「該隱」的本能和雄心;當「該隱」像離弦之箭一樣飛向獵物的時候,「亞伯」和盧卡斯才開始蹣跚著腳步,彼此相依於象徵著歷史和過去的盧卡斯的秘密基地裡。

誰將生存下去,誰將翱翔藍天,誰將成為新的天空之王,誰將續寫鷹之族在雄偉阿爾卑斯山下的「鷹之路」傳奇……都成為我們急於想知道的生命的答案。

《鷹之路》中盧卡斯和「亞伯」的故事給了我們珍貴的生命啟示。

一、「原罪」是生命的本來形態,沒有人是完美無缺的

有的人可能會認為《鷹之路》的「亞伯」和盧卡斯是一對比照物,一個失去了父親而一個失去了母親,它們都經歷了生命的困惑和成長,最終都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之路」,其實影片中有很多比照,在生命的「原罪」意義上,盧卡斯的比照物並不是「亞伯」而是「該隱」,「該隱」為了生存將弟弟「亞伯」擠出了溫暖的家,盧卡斯因為玩火引發火災而造成了母親的死亡,「該隱」的行為是生命的選擇,不是「惡」,盧卡斯的玩火也是一個人成長過程當中的生命行為,同樣不是「惡」。只是「該隱」不會內疚,不需要自我救贖,而盧卡斯是人,他會反思,他會為自己曾經的生命行為造成的後果而懊悔和自懺,會用孤獨來懲罰自己,會讓自己陷入「失語」的心理牢籠。

從生命本來的形態來說,他們都是無罪的,這是生命自己的選擇,就像天空中的鷹去捕獲那些貌似可愛的土拔鼠,就像盧卡斯的父親手裡總是對準著天空的那支槍管一樣,它們都是一種「自然」,需要每一個人接受的「自然」。

二、「自由」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生命對於環境的一種突破。

在大自然當中,鳶飛魚躍、豕突狼奔,看起來它們是完全自由的,但其實又並不真正自由。

在每一個生命的成長過程當中,它們需要一個環境,這個環境既是溫暖的巢穴、是家,但也是一種局限,一種制約,一種「不自由」。要想獲得自由就要突破這種環境,從環境中孕育,又從環境中脫離,就像「亞伯」和「該隱」,或者是被動的脫離,或者是主動地離開。也像盧卡斯一樣,從家裡出生,在家裡失去,借「亞伯」的天空放飛自己。每一個人出生的時候都是自然的,他們走向社會,走向紛繁複雜的世界,歷經各種人事與糾纏,最終又回到自然,在循環與輪迴中實現突破和升華。

就像那部同樣以阿爾卑斯山為故事發生地的《海蒂和爺爺》一樣,海蒂離開了美麗的阿爾卑斯山,她帶著爺爺雕刻的木鷹,她在夢裡時常回想著阿爾卑斯山上那遼闊的原野和天空,她夢裡的鷹唳像是生命的吶喊,又像是自由的呼喚。小小的海蒂被帶到了城市,她的自然生命實現了突破,她從城市回到了山裡,看似只是一種回歸,其實此時的海蒂看過了外面的世界,他的回歸就才具有了「選擇」的意義,才具有了自由的價值……

三、「關係」是一切精神的支架,自然精神和社會精神只能在「關係」中發光

自然的倫理關係的打破與重建使人震撼,「亞伯」和「該隱」的父親為了維護自己的領地與敵人戰鬥,失去生命使這個家庭關係不再完整。「該隱」將「亞伯」擠出鷹巢,使「兄弟親情」支離破碎……盧卡斯拒絕與父親交談,父親的出現總是給盧卡斯帶來一種緊張的壓迫感。當我們的「關係」被破壞的時候,我們都會感受到強烈的心理壓力,我們也藉由「關係」去思考那些自然精神以及那些社會精神。「鷹之路」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關係之路」,它們的打破和重建都引發人的思考,影片中打動人心的幾個場景,都與「關係」有關係,「亞伯」最終贏得了「該隱」的尊重和接納,「該隱」曾經的「罪惡」也被「亞伯」所寬恕,它們比翼佇望盧卡斯孤獨的小屋,充滿了「關係」的隱喻。故事的主線也是「關係」,盧卡斯和父親的關係,盧卡斯和自然的關係以及他時時回憶的過去,當這些關係從被打破而終於實現了重建,我們也就找到了彼此,找到了自己。

總結一下。

原罪並不是罪,如果我們認識不到這一點,我們的生命就會陷入孤獨和缺陷;

自由是一個「金環」,我們既需要在自由的環境中孕育和成長,也需要脫離它而使生命升華;

各種各樣的「關係」構成了我們每一個生命的精神支架,只有處理好它們,才能搭起一個人完整的人生。

原罪,關係,自由,它們是我們每一個生命都必須面對的問題,是每一個生命不可改變的環境,是每一個生命需要實現的突破,我們能夠完美處理好三者之間關係的時候,我們的生命才能圓滿,才有永恆的價值。反過來說,你要使自己的生命變得有價值,那一定要從下面這些方面去思考和努力。

第一,自然本身就是每一個人的心理療愈師,我們可以靠它治癒一切的生命的一切心靈之傷

《鷹之路》裡也有一個這樣的心理療愈師——護林員丹澤爾,他守護著大自然,也守護著盧卡斯,他既是盧卡斯的人生導師,也是「亞伯」的生命使者。當盧卡斯不知道怎麼樣才能養活「亞伯」的時候,是丹澤爾給了他重要的指導,當盧卡斯不知道應該怎樣讓「亞伯」飛向藍天的時候,也是丹澤爾想到了許多辦法,他了解「亞伯」也理解「盧卡斯」,丹澤爾守護著盧卡斯和「亞伯」的生命,也守護著他們的心靈。

也許故事中的所有人都有「原罪」,但也許只有丹澤爾沒有,他就像是包容一切接納一切、孕育一切生發一切的大自然一樣。丹澤爾是大自然本身的隱喻,我們從自然感受到的局限也需要從自然本身汲取突破和升華的力量。

我把《海蒂和爺爺》這樣的片子稱作是「治癒系溫暖心靈片」,治癒我們的與其說是人心與親情,不如說是自然和自由,我們感恩於人心與親情,是因為人心與親情給予了我們無限的自然感受、創造了無邊的自由空間。每當我們面臨艱難的人生選擇、複雜的生命困惑、強烈的情感煎熬的時候,能夠給予我們終極療愈的也許只有自然——那些天空、那些山戀、那些奔騰的河流、那些蓬勃的生命。

第二,如果說「和諧」是人與自然共同追求的最高境界,那麼陪伴就是這種和諧最樸素的實現形式,孤獨生命所需要的唯有陪伴

盧卡斯給予了「亞伯」第二次生命,而「亞伯」也幫助盧卡斯實現了重生。盧卡斯的「失語」和孤獨等問題的根源在於他失去了孕育了他的母體,失去了母親的陪伴,「亞伯」生命的問題也在於失去了親族的護侍和陪伴,兩個孤獨的生命自從相遇,就緊密相伴,也是這種相伴給了他們重生的機會和勇氣。

影片中的一些細節彰顯了這一層意義,盧卡斯總是凝望著他和母親的照片,照片中盧卡斯母親的手輕輕地貼放在盧卡斯的身上……盧卡斯也以同樣的親密對待與之互相陪伴的「亞伯」:他無數次輕輕將手貼上「亞伯」的身體,我們看到它們緊貼在一起,「亞伯」沒有拒絕和躲閃的時候,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裡都難免輕輕籲氣,感受到被撫慰的安全感。

陪伴是身體上的,但也是心靈上的,我們欣慰於盧卡斯和丹澤爾的擁抱,我們為盧卡斯和「亞伯」的「擁抱」而歡喜,我們為「亞伯」與哥哥「該隱」的雙棲雙宿而鼓舞,我們在盧卡斯與父親的擁抱中獲得了心靈陪伴的力量。

如果說有一種可以解決一切關係問題、情感問題的密鑰,那它一定是陪伴。

第三,希望是每個人生命原鄉,也是每一個人生命的彼岸,只有懷揣希望,我們才能擁抱明天

就像我們從影片一開始就抱的希望一樣,我們希望「亞伯」能夠生存下去,贏得天空,我們希望盧卡斯能夠和父親和解,走出自己的人生困境,我們也同樣希望著「亞伯」在飛向自由的藍天,在飛過蒼茫的歲月之後依然能夠找到回家的「鷹之路」,能夠找到曾經陪伴自己成長的盧卡斯。觀眾因為「希望」而在觀影中有了更強烈的情感體驗,而希望也是貫穿全片的主題。

就像《海蒂和爺爺》裡,當海蒂的目光被層層疊疊的城市裡的屋宇所遮擋的時候,我們渴望並相信她終究有一天會回到阿爾卑斯山那廣闊的天地,回到爺爺的身邊一樣,我們從盧卡斯艱難成長、從「亞伯」勇敢生存的故事當中孕育了我們自己心靈中的希望。我們相信盧卡斯一定能夠站起來,「亞伯」一定能夠活下去,而兩個「希望」最終一定能夠相遇,這是每一個人更大的希望。當父親認為「亞伯」已經死了,不可能再出現在天空當中的時候,「亞伯」回來了,父親讓「亞伯」抬起手臂,已經成為新的空中之王的「亞伯」飛掠而至……盧卡斯的父親完成的「希望」的蛻變。

在大自然的懷抱中,「亞伯」接過了族輩的使命,「小亞伯」在它的腳下就要破殼而出……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歡迎關注愛的解析課,我的成長需要你,你的幸福需要我)

相關焦點

  • 鷹之路|天空 自由
    順遂就想起,前陣子看的一部紀錄片——《鷹之路》,當然,這和那段著名鷹之重生的雞湯有些不一樣,而是風光無限自然之美的山區裡一個孩子和雛鷹純美成長的救贖故事。阿貝爾也偶爾抬頭看看那雄偉的哥哥和那似乎不屬於自己的天空,顯得怯懦和失落,作為一隻笨鷹,離開盧卡斯,連活下去的希望都沒有。好在,小男孩耐心教導,阿貝爾逐漸學會了飛行,也學會了捕獵,可是,一個天空,終究是不允許有兩個王的。以前我們讀過的童話故事裡,常常都有「灰姑娘」的角色,明明是高貴的身份,卻淪落到民間,憑藉仁慈而勇敢,機智和善良贏得了屬於自己的一切。
  • 影評 | 白雲巖山間的雄鷹,電影《鷹之路》影評
    筆者無意間發現一部2015年上映的電影《鷹之路》(Brothers of the Wind,又譯《追鷹日記》),本片雖是奧地利導演拍攝,但卻與義大利的多洛米蒂頗有淵源。 電影《鷹之路》預告片注意:以下略有劇透。
  • 《三流之路》劇情很平淡,但就是能打動人!
    小編今天要給大家推薦這部韓劇《三流之路》,該劇講述沒有金錢沒有背景過著配角人生的高東萬和衝破束縛成為業界精英、人生主角的故事。小編是衝著樸敘俊來的,然而這劇果真沒有讓人失望,劇中23年的青梅竹馬擦出的愛情火花實屬難得又珍貴,羨慕愛拉跟東萬青梅竹馬的愛情,也感慨雪熙跟柱曼愛情長跑不易,四位主角的就業之路、追愛和守愛之路,看得特真實,有代入感,特別是雪熙跟柱曼,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戀愛男女的相處模式,雪熙不愛打扮自己,捨不得給自己花錢,卻很大方給柱曼買名牌包,花其他錢,而柱曼的表現,估計也是當下男人的真實情況,享受女朋友細心照顧與付出
  • 追鷹日記:少年成長的寓言
    盧卡斯翻閱《聖經》,將雛鷹命名為「亞伯」,而那隻將「亞伯」擠下巢穴的哥哥,則被叫做「該隱」,代表犯罪而自義的人。盧卡斯從此承擔起家長的職責,將被自然淘汰的亞伯,不可思議地培養成自信的、驕傲的王者,也拯救了盧卡斯自己,找回內心的自由。
  • 國民黨新聞發言人王鴻薇:我的人生就是一條意外之路
    「新聞鼻」幫我應付瞬息萬變的局勢王鴻薇說,自己的人生就是一條意外之路。 1964年出生的她,算是臺灣的外省人。在成為一名財經媒體人之前,她讀北一女中,政治大學新聞系。不僅人長得美,從小便是隔壁家孩子,一路抓好牌的優等生。
  • 自由之路
    現在對於他們來說,擁有比大多數同齡人更多的自由,在工作和生活上擁有更多的選擇。他們中也有些人因為工作調動的原因,舉家搬到海外,在全球範圍內尋找更好的生活環境。這一切意味著如此人生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三大自由。而這一切的源頭,都來自於他們十年如一日的拼搏、自律。而且,現在依然保留著這些受益終生的作風和品格。所以,真正的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通過努力讓自己擁有更多的選擇。
  • 《絕味之路》:人生也是一種「絕味」
    在一周工作結束之後,他會利用妻女不在家的契機,給自己安排一場兩天一夜的自由之旅。在這樣的旅途中,他遇到了一些「某天或許會消失」的絕品美味,稱之為「絕味」。意識到「絕味」的可貴之後,他一路尋覓各種「絕味」,用心地去品嘗這些歷經時光沉澱的食物所帶來的美味,這就是日劇《絕味之路》的故事。
  • 馬伯騫、陳鴻宇、陳陳陳的自由之路,一段尋找「自由的聲音」的旅程
    而繼在陳鴻宇的家鄉額爾古納草原的「自由之路」第一站,以及馬老師的家鄉千年古都西安的第二站後,最終站於 11 月 11 日在北京三裡屯登陸,同時,《自由之路》紀錄片完整版也在這裡與公眾見面。關於自由的理解也因人而異,有人喜歡追求自然和真實的事物,而有的人會去嚮往 VR 和虛擬世界,我們沒必要去改變這個世界,去做自己享受的事情就好。- 聊態度?我先撤了當今社會我們總喜歡聊一個東西:「你的態度是什麼?」如果我們為了態度而去做態度,他一般會變形。馬伯騫更在意的是做一件事情背後的邏輯與思考。
  • 電影《勇敢的心》:蘇格蘭的自由之夢與覺醒之路
    覺醒與夢兩個線索可以說是故事的核心,華萊士追求自由之路若是一場夢的話,那麼夢的終點就是覺醒渴望自由的心。夢的力量是虛無的,但是覺醒的力量是真實的。在佔領英軍守城約克之後他做了一個夢,夢見了他的妻子茉朗,這個時期的華萊士是迷茫的,他追求的自由之路是什麼?是復仇,還是為了其他?
  • 人生之路,抱怨≠解決
    ,而是因為堅持了才會看到希望。不論是誰,在人生中有時總難免身陷逆境,一時又無力扭轉面臨的頹勢,那麼最好的選擇就是暫時的忍耐,事物總是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在忍耐中等待命運轉折的時機。 在人生的道路上難免不會遇到挫折,偶爾遇到挫折,就猶如遇到暴風雨般的平常。
  • 泰戈爾《人的宗教》:神性和人性至高完美地和諧追求與自由吟唱
    人的一生都在追求人性至高的完美,當人性與神性合一,我們便獲得永生的自由與無限的喜悅。他也將追求這種靈性完美的方法告訴了我們。欲理解一個人的作品,必先了解他的思想。所以,真正理解和讀懂泰戈爾美妙的詩篇,我們就必須理解他的哲學思想。還有,泰戈爾認為這不是哲學思想,是宗教體驗。當然,宗教的東西往往不易理解,體驗更是無法感同身受。
  • 《自由之路》:比權力更廣大的是良心
    這是埃裡克.方納《自由之路》歷史敘事的開始,如同電影的開場鏡頭,如同張開風帆的呼吸,這一幕直抵讀者靈魂柔軟的腹地,——當「自由的滋味」定格在一個日子,當小人物的境遇定格在歷史的大框架中,那種難以言喻的狂喜,載著歷史的凝重,讀之有點令人淚目的衝動。 自由的滋味,自由的珍貴,不自由的人,未曾經歷過不自由的人,是不會知道的。
  • 我的「自由之路」首映了,快來一睹為快
    #基金每日分享#自由之路元旦期間,打開帳戶一看,帳戶收益已經到30%以上,這個收益率讓我甚是欣喜,因為我知道股神巴菲特的年化收益率也只有20%,突然有把這個帳戶向各位網友公開的想法,於是在天天基金設置了一個叫做「自由之路」的組合,把我在天天基金網購買的基金全部轉到這個組個裡面,向各位朋友實盤公開。
  • 若為自由故,一切皆可拋:佛法的追求其實就是兩個字——自由
    其實,面對這些答案,在反覆深思之後,我發現佛法的追求其實也就是兩個同樣的字——自由。為什麼說是自由?佛法就是為了追求自由嗎?是的,沒有錯。在佛經中,佛陀反覆提到了一件事,就是佛對眾生的悲憫。其實就是因為這兩個字——自由。 眾生都不自由,無始以前乃至無窮以後,每一個生命,每一個人都要象奴隸一樣,被重重枷鎖奴役和束縛,沒有一個眾生能作得了自己的主,能真真正正做自己的主人。 每個人都身不由己的生,身不由己的死,身不由己的愛和恨,身不由己的奔波操勞一生。
  • 《空山鳥語》自由之路
    當他聽到了一首空山鳥語,喚醒了對自由的渴望和掙脫束縛的衝動,弄玉對他而言是知音,是喚醒精神自由的導師。他想保護自己想保護的人,然而因為自己的弱小與稚嫩,他失去了保護自己的人和自己想保護的人。後來的白鳳變得孤傲冷漠,煢煢孑立,在人前築起高高的壁壘,從黑暗裡走出來的他書嚮往光明的。
  • 中國新說唱2019 西奧《自由之路》燃炸全場
    人氣rapper西奧在第四期的solo表演中憑藉一首《自由之路》讓導師和觀眾都驚喜不已,實力獲認可。西奧西奧60秒solo 炸裂獻唱代表作《自由之路》在上周五播出的節目中,西奧憑藉個人原創歌曲《自由之路》,在60秒個人展示環節,以3比2的成績順利晉級。
  • 《燦爛人生》:自由之路究竟通向何方,到底怎樣才能用愛換取愛
    就在去醫院的路上,佐珍去買東西,卻被警方誤認為是疑犯帶走了,因為佐珍的行為太稀奇古怪了,很容易引起別人的注意,從遇上精神病少女佐珍開始,直到佐珍被帶走後,在這段時間裡,兩人的人生觀開始逐步產生不同的變化,在經歷一系列事件後,崇尚自由思想的尼古拉決定做個精神科醫生,而頗具反叛精神的馬迪奧則決意放棄學業,做個除暴安良的警察,就這樣,兄弟兩人分道揚鑣過著自己的生活。
  • 核子人——我們的釋放之路
    當你在學院、朋友圈子、家庭,甚至是個人反省時發覺核子人(參《核子人——你、我的困厄》)的影子,你無法不問,這種新人類就沒有釋放、沒有自由之路了嗎?與其提供未經驗證的答案,使人苦惱而非安樂,不如在當下的混亂和停滯中,理出指向盼望的新路徑。
  • 進擊的巨人:艾倫想要自由,卻沒發現,自己選擇的並非自由之路
    今天我們來說一下《進擊的巨人》當中艾倫選擇化身為始祖巨人,帶領著無垢巨人大軍想要滅世獲取「自由」,卻沒有發覺自己選擇的並非是自由之路的問題。任何阻止艾倫追求自由的存在,無論是巨人還是人類都要被消滅掉!不過,艾倫滅世之後卻得不到真正的自由,因為被毀滅的世界也已經沒有了自由的概念了。那個時候整個大陸所有的生命都會消失,艾倫看到那樣的殘缺世界,真的會高興得起來嗎?如何面對昔日夥伴?
  • CROQUIS(速寫)2020秋冬「自由之路」抵達西安 攜手馬伯騫、陳鴻宇...
    2020年10月17日,西安——知名設計師男裝品牌CROQUIS(速寫(需求面積:100-120平方米))在這個秋冬,與三位不同風格的傑出年輕音樂人馬伯騫、陳鴻宇和陳陳陳結伴,出發、踏上一段「自由之路」,以「自由之路Non-Aligned」為主題概念的2020秋冬系列,和一部攜手打造的同名紀錄片為答案,發出了對自己、對生活、對穿衣樂趣的全新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