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鷹日記:少年成長的寓言

2021-02-19 閩D好料

人和鷹相互救贖的成長之路!

《追鷹日記》電影海報

《追鷹日記》在主題表達上,從審美現代性的視角,彰顯導演對自然和鷹的人文關懷。成長的符號美學,對畫面、配樂和敘事手法上,又作出擬人化的紀錄片表現形式,使用好萊塢故事電影常用的拍攝剪輯手法,敘事與煽情恰到好處。一隻是幼年喪父被母親遺棄的雛鷹,一位是幼年喪母被父親冷落的少年,他們都是同類,具有同情心和同理心,「邊緣人」在自然法則面前抱團取暖。

叢林法則的隱喻

原本,少年盧卡斯一家三口幸福地生活在阿爾卑斯山,父獵母織,少年享受著家庭的溫暖。然而,因為盧卡斯玩火,母親為救他而葬身火海。遭受如此大的變故,對他而言充滿負罪感。被燒毀的那座小屋,成為盧卡斯逃避世界的心房和玩耍的密室。父子兩從此形同陌路,再也不互相交流。於是,盧卡斯變為自閉憂鬱的問題少年,如同父親獵槍瞄準的動物,抑或設下的捕獸夾,變成野狼覬覦的「小鮮肉」,在這蒼茫的山上,猶如星星般孤獨。

而雛鷹的情況比盧卡斯好,至少它沒有負罪感,父親在和入侵者爭鬥中喪命,哥哥將它擠下巢穴落入懸崖。根據自然淘汰叢林法則適者生存,母親只能將一隻雛鷹培養成王,選擇拋棄它。雛鷹在本是死期的那一天,被盧卡斯救回家。盧卡斯翻閱《聖經》,將雛鷹命名為「亞伯」,而那隻將「亞伯」擠下巢穴的哥哥,則被叫做「該隱」,代表犯罪而自義的人。盧卡斯從此承擔起家長的職責,將被自然淘汰的亞伯,不可思議地培養成自信的、驕傲的王者,也拯救了盧卡斯自己,找回內心的自由。

《追鷹日記》包含互相映射、互相闡述的兩條線索,明線是亞伯成長為鷹王,暗線是盧卡斯從一個被父親冷落的孩子到重獲諒解。當亞伯的羽翼漸豐,盧卡斯認為此時應該教它學習飛行,但亞伯總是蝸居草窩不願嘗試,於是成長的第二課主題變為勇氣。盧卡斯多次用手臂示範飛行,但亞伯始終不願張開翅膀。盧卡斯利用釣竿勾肉,託著土撥鼠的屍體跑等窮盡一切辦法,逼亞伯學習飛行和狩獵。此時,鷹媽媽也在教另一隻鷹學會這些技能。它一次次叼著捕獲的動物向深谷滑翔,隱喻著學會飛行和狩獵才能生存的道理。

家庭成長的折射

除去讓•雷諾飾演的護林員丹澤爾和旁白之外,《追鷹日記》全篇可以看作盧卡斯和雛鷹亞伯相互救贖的成長之路。護林員扮演了心靈導師,用自己的耐心和愛,呵護盧卡斯給了他成長最好的陪伴,教會盧卡斯如何馴鷹。當亞伯長大後獨立生存,經歷自然的生死考驗,和哥哥該隱和平相處時,也明白了自由、別離和生命的意義。

長大後的雄鷹亞伯眼神銳利,動作矯健,速度快準狠,在食物爭奪戰中,贏得了哥哥該隱的尊重,正如旁白「勝利有很多種方式,但勇氣能贏得尊重。」它像極了阿爾卑斯山之王,勇敢地對抗酷寒。為了生命的延續,亞伯挑戰耐力和體能的極限,凸顯堅持的力量。惡劣的暴雪天氣和雪崩,都抵擋不住它生存的權利,一次次從白茫茫的混沌中衝出升天。

盧卡斯代表每位曾經迷惘叛逆的少年,和父親有過隔閡,但心中卻始終懷有希望,那是盧卡斯對亞伯會飛回身邊的篤信,也是每個靈魂一生為自己的信念去奮戰,不喪失希望,終會尋找到和過去「和解」的理由。

片末,盧卡斯終於打開心結,與父親和解相處,誠如他的父親所言:「它找到了你,我們找到了彼此。」亞伯也飛回盧卡斯身旁團聚,盧卡斯一手伸出馴鷹手套,另一手撫摸其羽毛,並解開當年套在腳上的金圈。父親問他為何解開?他說:「我要給它自由,真正的自由。」這是他們共同走過的最後一段旅程,盧卡斯明白,放歸自然意味著離別,然而適時放手才能獲得自由。生命之書,應該由自己書寫。

後來,亞伯也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破殼而出的鷹寶寶,於是阿爾卑斯山上又開始了生命循環。亞伯振翅飛向藍天,或許它自己同樣知道,求偶築巢,繁衍後代,新的傳奇,又將開始。

擬人化的紀錄片

《追鷹日記》像是寫給大自然的情書,觀眾極易被阿爾卑斯山的絕美風景與鷹的生活所吸引。拍攝團隊早在2011年,就深入山上實景拍攝野生動物。甚至做到極致,為了親密接觸動物跋涉陡峭雪山,遭遇粉狀飄雪和山頂的極寒天氣。這種視覺衝擊力和BBC紀錄片《鳥瞰地球》一樣,攝影師拍出自然表現的敏銳度攝人心魄,仿佛通過鷹的視角觀察和生活,張開雙翼遨遊天際俯瞰大地,充滿想像力的拍攝手法,讓人身臨其境。夢幻般的布景,加上故事和人物,觀眾會不自覺地將鷹擬人化,是這部紀錄片打動人的地方。《追鷹日記》並沒有引經據典地說教,而是通過旁白的講述,融入少年的故事,心靈上的交流,大氣磅礴的剪輯配樂,賦予鏡頭詩意的聯想。在冰冷的河流裡撲騰,在陡峭的斜坡上追逐野山羊,以及試圖用腳爪穿過廣袤無垠的雪地等,都奏響了美妙動聽的生命交響曲,以高清遼闊的畫面,全方位地還原了真實的阿爾卑斯山賞心悅目的景象,讓人不由自主地對雪崩的奇觀發出驚嘆。

《追鷹日記》和曾感動無數人的《海豚灣》《帝企鵝日記》有異曲同工之妙,鏡頭都是講究地對準動物,直接或婉約地表現其生存空間。年復一年,阿爾卑斯山多變無常的天氣,冰雪消融,草長鶯飛,土撥鼠出洞,雛鷹破殼而出,牡鹿結伴群居,描繪出生活在那裡的人和動物對成長和抉擇的共同解讀。故事的最初,雛鷹亞伯的父親為了保護家人,和入侵者拼到魚死網破,這是屬於成人的抉擇。而故事的最後,當亞伯學會飛行和狩獵時,盧卡斯選擇把它放歸自然,這是屬於盧卡斯的抉擇。正如孩子熱切地期盼成長,又矛盾地拒絕著長大,亞伯飛走後,盧卡斯拿出收藏的羽毛細細摩挲,如同母親整理孩子的衣服一樣,一根一根,從小到大,以情動人。

《追鷹日記》就像即將消亡的納西族馴鷹的傳統——鷹與人和諧共處。亞伯對盧卡斯表達毫無防備感的善意,眼神追逐盧卡斯的動作做出親密的配合。盧卡斯用手撫摸亞伯的羽毛,亞伯也會靈敏地回應,撲騰翅膀毫髮畢現用嘴啄著手套……這一組鏡頭拍得唯美溫暖,用眼神與鷹對話,穿透了物種不同、語言不通的障礙,盧卡斯和亞伯之間的溝通,塑造了鳥類題材自然紀錄片之美。當亞伯飛走,盧卡斯悲痛欲絕躺在雪地中,他的眼淚令人動容,這或許就是《追鷹日記》最大的價值體現。(影評原創,未經作者允許,私自將文章用於商業用途,一經發現一切法律後果自負。)

終極預告視頻

相關焦點

  • 《追鷹日記》定檔 讓·雷諾再塑「暖心大叔」形象
    新快報訊 記者聶青報導 由讓·雷諾主演的《追鷹日記在此次發布的定檔預告中,隨著讓·雷諾的娓娓道來,一幅關於陪伴與成長的畫卷呈現在觀眾的眼前——不善言辭的孤獨少年盧卡斯偶然發現受傷的幼鷹亞伯並把它帶回家悉心照料,兩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成為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夥伴。 《追鷹日記》由法國影星讓·雷諾攜手新星曼紐爾·卡馬科聯袂主演。
  • 免費觀影丨美哭的《追鷹日記》,「不太冷的殺手」讓·雷諾再演治癒系大叔!
    少年與鷹相伴成長開啟暖心模式邂逅最溫情純粹的口碑佳作在阿爾卑斯山的秀麗山谷中,少年盧卡斯邂逅被遺棄的受傷幼鷹,為它取名亞伯,兩個年輕的生命被命運綁在了一起,並成為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夥伴,電影《追鷹日記》就講述了這段關於少年與鷹的故事
  • 影片熱薦|| 《 追鷹日記 》 一段關於少年與鷹的成長故事
    孤獨而又寡言的少年盧卡斯意外的在林中發現了一隻受傷的幼鷹,善良的盧卡斯救下了它並帶回家悉心照料,還給小鷹取名為亞伯。盧卡斯教亞伯如何捕食、如何飛翔.他們在相處的過程中慢慢磨合,同時也經歷著成長中的重重考驗:亞伯起初有些受傷膽怯,在長久的相處中它逐漸回歸自然,最終翱翔於藍天;而盧卡斯也在亞伯的暖心陪伴下,學會了接受現實。
  • 《惡童日記》:跨越時代的人性寓言
    導演:亞諾斯薩茲演員:安德拉斯傑曼特   拉茲洛傑曼特   琵蘿絲卡莫納   烏力克湯姆森等
  • 2019-殺手寓言-江口幹
    基本信息《殺手寓言》是由岡田準一主演,木村文乃、佐藤浩市、福士蒼汰等共演的漫改動作喜劇電影。
  • 成長日記|大陸13歲少年15天獨立騎行環臺
    這是發生在2016年夏天的故事,接下來的文字與圖片是當時少年環臺期間騎行日記,供未來遠行的少年們參考。翰祥日記:機場候機時,偶遇北外大三來臺獨立旅行的小蔡哥哥,福建泉州人。。。臺北第一眼>麥步邀您加入視頻記錄||再見了陝北,再見了「恐懼」一段激情澎湃的歷時十天的11位少年臺灣成長紀錄片2018/麥步寒假國際遊學營
  • 電影梗博士 |童年經典哆啦A夢再看有新意——少年成長的寓言,文末...
    少年成長的寓言 世界欠我一個哆啦A夢 該片可以看作大雄和恐龍小啾相互救贖的成長之路,電影透過對大雄和恐龍小啾充沛飽滿的情感鋪墊,讓觀眾看到一份跨越物種的純真羈絆。
  • 電影密碼:了不起的成長寓言《阿甘正傳》
    成長小說也是這個緣故,我自己的那本成長小說一直沒寫,一直留著。我和作家出版社籤約都有二十多年了,很多作家都有成長小說,我也希望有一本自己的。像毛姆的那本叫《人性的枷鎖》,狄更斯那本叫《大衛·科波菲爾》,福樓拜有一本叫《情感教育》,幾乎每個作家都有一本關於個人成長的小說。我寫過一個《零公裡處》,是一個中篇,我是寫串聯裡面十幾天的事,那也是個典型的成長小說。
  • 讀《伊索寓言》的意義是什麼?寶媽回答:讓娃明白成長是一種揭露
    讀《伊索寓言》的意義是什麼?寶媽回答:讓娃明白成長是一種揭露《伊索寓言》是古希臘時期的作品,也是歐洲寓言史上最久遠、影響最大的一部寓言集。在《伊索寓言》中,有這麼3篇諷刺人性的故事,短短百餘字的小故事,卻折射出了人性中貪得無厭、陰險狡詐的醜陋面,就像是平地驚雷,敲響在人們心頭。
  • 《伊莉莎白》:女性成長寓言,基於電影風格與歷史邏輯的角色塑造
    謝加·凱普爾:現代視角下的女性成長寓言01.四個典型男性角色:性別與權力不同於傳統的宮廷片注重對歷史的戲劇性還原,《伊莉莎白》的導演謝加·凱普爾作為印度人儘管受到英文化的影響,但卻不同於英國電影人再現都鐸王朝時的刻板與僵化
  • 動漫丨女媧成長日記
    《女媧成長日記》改編自網絡作家「凌舞水袖」的仙俠奇幻小說,穿越到現代的女媧化身傻白甜女大學生,二郎神變身高富帥毒舌男,精彩上演的瑪麗蘇式狗血劇情,引得網友大呼腦洞太大,堪稱動畫片中的《太子妃升職記》。對於看過《太子妃升職記》的人來說,那部劇只能說真的有毒,正值期末考試季,避過了琅琊榜,避過了歡樂頌,卻中了這個毒啊,看來《女媧成長日記》真心也是一部神劇啊。 《女媧成長日記》每一話的時長大約在9分鐘。而除去片頭片尾,每一話的實際時長為6分鐘。有觀眾覺得這樣不會佔用太長時間,也有觀眾認為這樣使得劇情展開太拖沓。
  • 《女媧成長日記》神秘人來襲 宋伊人終極對決
    人生沒有所謂的」標準配置「,但是有些人卻是天生自帶BGM,從人人避之不及的學習,到令人羨慕的才藝,姜禮就是這樣完美的天才少年人設。由騰訊出品,尤明宇執導,90後新生代演員李聖佳和宋伊人聯袂主演的網劇《女媧成長日記》自開播以來就憑藉其獨特的題材,清奇的畫風圈粉無數,被網友評為「繼還珠格格之後的又一部語錄全集」。演員李聖佳飾演外表陽光呆萌,內心冷漠的神仙姜禮,經過神仙大本營的薰陶,挖掘出多項隱藏屬性,「學霸」「情話王子」「幼稚鬼」儼然已經成為姜禮的代名詞,網友評論道」這一定是史上隱藏最深的角色。「
  • 電影《青澀日記》觸動少年「青春痛感」
    由24歲的新生代導演謝悠自編自導,主演則是一名12歲男孩和13歲女孩的電影《青澀日記》日前在全國公映。與通常所見的消費校園戀情的「青春商業片」不同,該片以孩子的視角,表現了當代少年的「青春痛感」,以及家庭教育的種種難點。
  • 《女媧成長日記》動畫PV首度發布,官網同期上線
    此前,閱文集團旗下人氣網絡小說《女媧成長日記》(作者:凌舞水袖)宣布了動畫化的消息,並公布了定檔海報及人物設定。
  • 《森林深處》女性成長寓言
    這其實是一部很清新系的女性電影——女性擔任編導,雙女主出演,講述女性成長的寓言故事。片子改編自Jean Hegland所著的同名反烏託邦小說,是的——「反烏託邦」,然而小編認為影片卻希圖構建一個想像中的內心烏託邦,對於女性的生存來說,如果現代生活是一座無形的牢籠,假如當所有現實的支撐統統失去,真正的重生力量,或許來自於女性自身。
  • 小馬過河是寓言故事還是童話故事 小馬過河是寓言故事還是童話故事...
    《小馬過河》的作者是彭文席,1979年,國家八部委聯合舉辦第二次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評獎活動,作品《小馬過河》榮膺一等獎。《小馬過河》可能是父母那一輩學過的文章,這篇文章影響了好幾代人,也伴隨著幾代人的成長。大家知道《小馬過河》是寓言故事還是童話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 劉小胖成長日記2.0
    第一階段是野蠻生長期,這個階段的劉小胖成長日記,充斥著幼稚的言論,以唱反調為榮,活生生像一個反叛鬥士在幕前張牙舞爪。第三階段是疫情返校以後,以碎碎念日記為主,寫作生涯逐漸陷入陌路。真正混起來大抵就是開始寫日記那段時間了,碎碎念日記,聽名字就知道是瞎寫一通,沒有章法沒有邏輯沒有主題,寫給自己看當成睡前日記倒也不賴,但發出來就顯得敷衍湊數了。也就從那時起,劉小胖成長日記逐漸失去了意義,已然將其當成一種畸形的任務,機械地去完成它,直至最後的崩塌結束。
  • 〖搶先看〗《女媧成長日記》
    女媧成長日記動漫 Weixin ID nvwachengzhangriji
  • 寶娃成長日記:愛
    寶貝,原諒媽媽從今天開始記錄你的成長軌跡,媽媽愛你,從知道你的存在開始,甚至在你還沒有到來之前。此刻,媽媽積累了很多想和你說的話,想一點點告訴你,偶爾媽媽會很囉嗦,長篇大論,寶貝,當你長大,有耐心看完媽媽為你寫的成長日記嗎?
  • 從性別視角看《七月與安生》,一個女性成長的自我寓言?
    但在「愛人姐妹,仇人知己」的雙生設定下,影片不僅呈現出視角和受眾女性化的特徵,並讓七月和安生形成一組鏡像關係,實則是一個關於生命連接的差異、交替與輪轉的故事,講述了某種女性成長的自我寓言。電影《七月與安生》的女性視角建立在一種多重虛構與真實的對應上的,並建構出七月與安生的鏡像關係。電影開始於一段七月的旁白,這是文學性的一個虛構,安生以七月的名字寫作了名為《七月與安生》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