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分裂》:困擾新總統的頭等大事,是「美利堅分眾國」

2021-02-15 毒藥

「如果《美國大分裂: 從歐巴馬到川普》有續集,一定會更精彩」, YouTube上一條紀錄片評論獲得了1300多個贊。

「美國人的分歧從現在開始結束了!」在大選中險勝的拜登大言不慚。在民調公司工作的弗蘭克可沒被忽悠,他曾參與過7次總統選舉,深入體察民情後他驚掉了下巴——「如果你相信氣候變化,川普的再次當選就意味著世界末日;如果你擔心稅收問題,你會認為拜登的勝利將讓你破產。」漫長的一周大選期間,各地民眾紛紛作出了迎接世界末日的準備。在自家大門前加固防禦設備,圍欄、木板、沙袋各顯神通。拜登當選結果公布當日,騷亂果然如約而至。右翼團體「驕傲男孩」和左翼勢力「安提法」華盛頓街頭械鬥。一位揮舞著「挺川旗幟」的老人亂入了「反川」陣營,被按在地上打得頭破血流。為了應對這種局面,「治癒系」拜登上臺第一件事是推出「口罩令「,呼籲全美人民不要打了,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但是戴不戴口罩,不是健康問題,是政治問題。在共和黨看來,感染新冠致死也沒有表明政治立場事大,「口罩令」遭到了16個州的聯合抵制。從裡根政府時期的刑事法律改革,到2008年的經濟危機復甦,儘管這近50年的跨黨派合作法案成功案例背後都寫著拜登的名字。但這一次他失敗了。而且還將繼續失敗下去。擺在拜登面前的是一群不聽話的國會。聽從他工作安全的民主黨在眾議院險勝,卻在參議院慘敗。川普主義將取代川普,在白宮陰魂不散。如若四年任期期間,拜登都掣肘於不聽話的國會,他將一事無成。是什麼讓拜登的諾言如此空洞?今年一月PBS播出的紀錄片《美國大分裂: 從歐巴馬到川普》試著找出答案。這部紀錄片從歐巴馬開始。分裂不是歐巴馬所願,卻因他而加劇。他的身份為他贏得了選票。投票時,大部分黑人並不知道歐巴馬是誰,只認他的膚色。在就職儀式上,有人對著一個黑皮膚的女孩說:「姑娘,有一天你也可以站在那裡,成為美國總統」。是「美國總統」,而非「美國黑人總統」,這恐怕是民眾對歐巴馬最深的誤解。在任期間,大大小小的種族歧視的惡性事件頻出,他的選民失望透頂。2012年黑人高中生在散步時被拉丁裔白人射殺後,有人氣急敗壞地說:「我兩次投票給歐巴馬,而特雷馮·馬丁死了。」這件事過後一個月,歐巴馬才終於不著重點地發聲,說特雷馮讓他想到自己的孩子。歐巴馬的「窩囊」,源自害怕刺激到反對他的力量——那些真正掌握著話語權的白人。但是他的謹慎不但惹怒了黑人,也讓白人更加猖狂。2015年,一名「白人至上主義者」在美國南卡羅萊納州一座黑人教堂內亂槍掃射,造成9人死亡。兇手在日記中坦誠,正是特雷馮·馬丁案喚醒了他心中對「黑人即將佔領世界」的恐懼。比如,歐巴馬居然能成為美國總統。的確這件事讓白人從未感受到如此嚴重的身份焦慮。歐巴馬就職當晚,共和黨緊急討論出「進攻」計劃,準備反對歐巴馬的任何議案。他們的計劃成功了,從醫改到槍枝管制,共和黨不由分說地均投反對票。歐巴馬一項事情都辦不成,被逼急的他決定繞過共和黨以行政命令推行政策。但輸得一敗塗地,違背民主讓他連僅剩的支持者也失去了。歐巴馬彌合矛盾的慘敗讓他都開始懷疑自己,是否讓人們回到自己的族群,讓民族認同超越國家認同,才是真正的民意呢?答案在風中飄,不論怎樣,歐巴馬的時代結束了。美國的民粹主義者包括種族主義者、仇視同性戀者、反猶群體等等。歐巴馬在任期間,借著社交媒體平臺的興起,他們找到了表達憤怒的陣地,繞過傳統媒體,在網絡散播虛假消息和極端言論。一位大人物曾說過:「一個人的命運,要靠自我奮鬥,但是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無產和精英、白人和少數族裔、左翼和右翼之間的分歧激化至此,一個立場模糊的總統不是人民所需。川普即便行為乖張,肆意妄為,但絕對是個立場鮮明的人。川普果然不負眾望,打著一張種族主義牌上臺,幻想著可以開車從非法移民身上軋過去。分裂是他為自己贏得情緒選民的手段,一切對「政治正確」的炮轟都會助他吸粉。他侮辱女性是「肥豬、狗、笨蛋和噁心的動物」;質疑媒體公信力是「俄羅斯的機器人」;嘲笑精英一無是處,「那些人也算精英嗎?我住的房子比他們大,還比他們聰明」。雖然這些舉動引起知識分子的極度反感,但川普並不在乎,他的吆喝只衝著選民。川普不需要危機公關,他能輕鬆擺平一切。2017年1月FBI局長詹姆斯·科米將一摞調查資料摔在了白宮的桌子上,這份秘密文件後被主流媒體BuzzFeed流傳到了網上。文件的內容是俄羅斯政府干預了2016年總統大選,以支持川普當選。面對記者問時,川普脫口而出那句著名的梗:「假新聞」。然而最厲害的「假新聞」製造者恐怕是他自己。《紐約時報》最近統計,川普上臺以後說過超過兩萬次的謊言。但就是有人深信不疑。一切源自川普高超的操控民意手段,不僅自己在臉書和推特上不斷製造「假新聞」,他的背後還有一個叫布賴特巴特新聞網的團隊。支持川普與否,全倚賴相不相信「假新聞」。川普運用媒體操控民意的手段本身也極為分裂。在中老年人受眾多的電視面前,表演冷靜沉著的人格。而在年輕人為主體的臉書和推特上,他用狂妄的咆哮體來抓牢基本盤。川普對憤怒和對抗的讚賞為民粹主義推波助瀾,美國大分裂日益走向白熱化。在2017年8月11日至12日,白人至上主義團體開始在夏洛茨維爾集結,與反對者們對峙,導致數十人受傷的惡性事件之後。川普對他們的勇氣表示讚賞,並公開表示他喜歡這些「優秀的人」。紀錄片的內容最後停留在2019年12月。眾議院對川普濫用職權和妨礙國會的彈劾,最終都被參議院投票否決。政治生態的極化使得媒體的公信度隨之下降,兩派不同的報導角度甚至在加劇著分裂。「聽信FOX的白人警察,認為對面都是暴民,就可能擦槍走火;聽信CNN的黑人失業者,認為對面都是迫害狂執法,就可能奮起反抗。」在中國文藝青年為據點的豆瓣網站上,《美國大分裂》的評論中有不少觀眾保持著審慎的態度,質疑其立場「偏左」。「民主黨應該是真的看到危機了,才會花這麼大精力拍攝了這樣一部記錄片」 ;「 如果是來探討『大分裂』,那麼這部紀錄片本身就是『大分裂』的表現」。反觀《美國大分裂》在YouTube上的本土觀眾,則甚少這種論調,反倒替PBS站臺「至少沒有禁用注釋部分」。大部分的評論是在就分裂談分裂,言語中隱隱透出恐懼,譬如「 每個人都生活在美國這個故事的結尾和最後一章」。研究媒體與社會運動的社會學者Jen Schradie提供的一項數據顯示,搖擺州北卡羅萊納州的工人階級,在社交媒體上只是中產階級發帖量的6%,評論更是只有2%,在今年的大選中,川普果然拿下了這個州。這些沉默的並不會在社交媒體發聲的工人階級恐怕並不會看這部紀錄片,或者就算看了也不會評論。這個邏輯或許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中國觀眾認為這部紀錄片「左」。在豆瓣或者知乎這種知識分子話語權佔主導的場域,大部分人也習慣性地站在質疑的態度,或者精英的立場進行評判。那麼PBS是一家左翼媒體嗎?這家本質上是非盈利組織的廣播電視公司,收入主要來自會員臺的會費以及公共廣播公司、政府部門、企業、基金會與公民個人的捐助。後幾類捐助渠道主要是民主黨的陣地,其立場確有偏左之嫌。在一次採訪中,製作人麥可·柯克坦言,在大選之年愈加分裂之際,希望本片的觀眾重新思考自己在時代中的位置,對政治的反應採取與以往不同的行動,就差直接給民主黨拉票了。「你只能看到你想看到的」。紀錄片的視點以及對它的反饋都在折射出美國人民被隔絕在不同空間的情狀。比起上一次大分裂南北戰爭時期,今日今時的「分裂」要更為分散與複雜,它涵蓋階層、種族、宗教、性別等方面,其間也互相交錯,甚至可細化為數百種價值觀。所以分裂不能簡單概括為兩黨之爭,民主黨還是共和黨,只是歷史留給人們的被迫選擇。歐巴馬時期支持不同政黨的一家人還能坐在一起吃飯,而當下分裂的兩半甚至在日常中難以感知到對方的存在。

-THE END-

羅比特·麥基 | 李安 | 田壯壯 | 賈樟柯 | 寧浩

關錦鵬 | 刁亦男 | 饒曉志 | 董潤年 | 李霄峰

五百 | 張大磊 | 呂行 | 侯鴻亮 | 樊路遠 | 宋歌

陳祉希 | 許月珍 | 龔朝暉


金剛川 | 花木蘭 | 姜子牙 | 我和我的家鄉

奪冠 | 我們:《奪冠》幕後紀實 | 麥路人

異星災變 | 信條 | 菊次郎的夏天 | 一點就到家

五條人 | 掬水月在手

拜登這位78歲的老同志

只能耗子尾汁

相關焦點

  • 聯邦缺位,各州為戰:疫情下的「美利堅分眾國」
    美國國內輿論認為,美國缺少一套全國性的防控指引,可能會導致疫情反彈,最終阻礙經濟復甦。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巨大的公共衛生危機,但要真正從這場危機中恢復過來,不僅需要公共衛生戰略,還需要公眾對政府領導能力的信任,而這恰恰是美國最大的危機所在。
  • 川普,美利堅第四共和國奠基人?
    甚至連總統華盛頓都擁有奴隸,雖然他個人品性高潔,在臨死時候遣散了奴隸,但是,作為一種制度,奴隸制廣泛存在。 初造共和留下的種種弊端,在幾十年後,終於積成大病,造就了南北分裂,也延緩了美國大陸統一市場的形成。造成了廣泛的血淚悲劇。
  • 川普當選《時代》2016風雲人物:美利堅分裂國總統!
    《時代周刊》將川普印在其雜誌封面,並配以文字「美利堅分裂國總統」。《時代周刊》將川普印在其雜誌封面,並配文「美利堅分裂國總統」川普得以拿下此一頭銜的主要原因就是今年11月在幾位不被看好的情況之下,在美國總統大選中代表共和黨擊敗了民主黨的對手希拉蕊•柯林頓。
  • 美國大分裂,選情背後的社會分化在加劇
    另一個是《美利堅大分裂:從歐巴馬到川普》。豆瓣打分8.4,相當不錯,優點是客觀。它不是說是歐巴馬或者川普在刻意分裂美國,而是說通過他們的表現,背後展現出了美國正在陷入群族分裂的態勢,而且相當嚴重。他們作為總統,當然是想團結國民,一起搞事的,但歷史發展到了一定的關頭,形勢比人強,任誰也沒有辦法。
  • 美國瀕臨分裂?歐巴馬一針見血指出真相,還提到了另外兩個國家
    就在川普多次強調"民主黨舞弊"一事,前總統歐巴馬終於站出來發聲了。不僅讓川普趕緊接受現實之外,還談到了美國目前所面臨的難題,甚至提到了中俄。川普不走怎麼辦?歐巴馬來支招此前,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接受訪問時談到了關於權力交接的話題。
  • 「美利堅之春」引倆萬部隊上陣八大上將發聲 難道美利堅帝國真的氣...
    封嘴 【大軍事消息】USA與USB,「美利堅合眾國」還是「美利堅分裂國」?以前經常煽動別國搞這花那花、搞這春那春的美國,這回自己卻著著實實給世人獻上了「美利堅之春」這道美麗的風景線,世人心目中那個「民主燈塔的美國」變成了「民主被圍困的美國」…… 那麼,美利堅帝國氣數已盡?
  • 美利堅合縱國權力的遊戲——《紙牌屋》第一季
    紙牌屋裡面,只有有資格坐上牌桌的人才有資格決定別人的命運。比起《冰與火之歌》虛擬大陸,中世紀式的權力遊戲,《紙牌屋》更加接近今天我們的現實。   這部電視劇提供了一個樣板,你可以窺見世界第一大國美利堅合縱國複雜權力體系的運營,金錢、權力、美女、新聞、層層套嵌的官僚體制,只有少數精通權力運營的政客能從容的徜徉期間。
  • 聯合早報:美利堅帝國已死 美國精英為何悲情?
    中新網10月14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14日刊載《美利堅帝國已死?》一文指出,美利堅帝國就像一個資產組合,在全球經濟去槓桿的當下,美國必須對這個組合重新進行調整,以優化成本控制,最大化回報。
  • 美國最嚴重的一場危機依然沒有翻篇
    1月13日,美國國會眾議院表決通過彈劾總統川普的條款,川普成為首個兩次遭到彈劾的美國總統。根據美國相關法律,眾議院通過的彈劾案還需參議院以超過三分之二的贊成票認可才能奏效。參議院多數黨(共和黨)主席麥康奈爾當天稱不會為表決此案復會,無疑將彈劾案審理押後至20日中午當選總統拜登宣誓就職之後。儘管如此,對川普的系統清算正在加劇美國社會的撕裂。1月5日至6日,400多萬川普忠粉從各地湧入首都華盛頓。
  • 美國已成「疫情國」?美國總統曾自稱「戰時總統」!
    美國已成「疫情國」?美國總統曾自稱「戰時總統」!不錯,美國就是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簡稱「疫情國」!正因為美國的疫情最嚴重,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疫區」,已經成為「疫情國」,所以美國的50個州先後宣布進入「重大災難」狀態,所以美國總統3月16日下令全美進入「國家緊急狀態」,下令讓美國人保持「社交距離」,不要串門,不要集會,不給新型冠狀病毒製造傳播擴散的機會!
  • 「美利堅」級:美國兩棲遠徵打擊群新核心
    與此前的「黃蜂級」相比,其最大特色是取消了船塢甲板,換言之「美國」號不再採用傳統的登陸作戰方式,而是以增強艦載航空兵戰力為主,此舉不是簡單的作戰樣式的變化,更令其成為未來美軍遠程兩棲打擊群的新核心!為了適應新作戰樣式的需要,美軍於2007年6月與諾斯羅普一格魯曼公司下屬的英格爾斯造船廠籤訂了價值24億美元的研發、建造合同,以「黃蜂」級8號艦「馬金島」號為藍本,建造一級新型兩棲攻擊艦(即「美利堅」級),並於2012年10月將其首艦命名為「美國」號,用以替代年事已高的塔拉瓦級「佩裡硫」號。
  • 分裂的美國,分裂的川普
    最近,面對美國日益高漲的騷亂,總統川普有點「分裂」。
  • 黑鷹墜落、疫情失控、總統鬧劇,三重打擊下的美國,瀕臨分裂邊緣
    當地時間11月14日,一支隸屬多國維和部隊搭乘的直升機在埃及附近的西奈半島墜落,機上共有9名人員,僅有1人倖存,其餘全部遇難,美國陸軍對外表示,遇難者中,有5名美國士兵,包括1名上尉,1名參謀長,2名首席保修官和1名中士。而此次墜毀的直升機,正是「黑鷹」。儘管官方給出的事故原因是墜機,但還是引起了國際的廣泛關注。
  • 志願「Tony哥」解決一線防疫人員「頭等大事」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荔灣區中南街黨員幹部、社區(經濟聯社)工作人員、民兵和志願者一直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為街坊群眾築起堅實的防控屏障。隨著時間的推移,工作人員的頭髮慢慢長起來了,而周邊的理髮店因為疫情防控需要都沒有開門營業。「發愁」已經成為了困擾大家的煩心事。
  • 晚安 我的城丨好好睡覺,是人生頭等大事
    晚安 我的城丨好好睡覺,是人生頭等大事 2020-04-13 23: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為什麼說美國總統大選中的選舉人團制度對美國意義重大?
    其實,透過美國的根本大法——美國聯邦憲法(1789年生效)——延續使用至今且歷史最為悠久的憲法,我們就能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而翻開美利堅的歷史,我們也會發現,建國之初的美國實際上是一個主要由西歐各國移民組成的歐洲國家。其在思想、信仰和價值觀上,無一不與歐洲文明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 美國正在走向分裂?49州拉響"紅色警報",總統緊急召回美軍
    就目前看,圍繞總統寶座的這場角逐,已經進入到了白熱化階段。  留給川普的選擇,只剩下了三個。  一、主動認輸,體面地發表敗選演講,然後"勵精圖治"收拾美國爛攤子,以盡力給美國民眾留下一個好印象。但很顯然,如果川普願意這麼做,他就不是大統領了。
  • 趁美國大亂 中國搞大事情 未來國運穩了!
    美國大選鬧劇升級,首都華盛頓等一些城市掀起大浪潮,爆發支持川普總統的遊行。  也就是說,這場戰爭,完全把歐洲排除在外了,當然也沒有美國啥事兒,啥利益都沒撈著,全部都納入俄羅斯勢力範圍之內。  可以說,俄羅斯憑藉一己之力改變了地緣局勢,撿了個大便宜,穩準狠!  美國大亂,很多人的眼睛都在盯著中國,中國也遲遲不去給「當選」總統拜登發祝賀。
  • 娛樂,人生的頭等大事
    這個戰略揭示了一系列騰訊QQ未來的重點產品布局,其中涵蓋了從影視、遊戲到動漫、文學等諸多內容領域,以及類似直播、短視頻、興趣平臺等多個新生代社交產品。無論是從涉及的產品廣度、預算規模,還是整體戰略的完整性上來說,這一次的「娛樂社交生態」都可以說是繼2014年的「大平臺」戰略之後,騰訊QQ最有重量的一次整體策略發布。
  • 美國獨立,源自於英國分裂的歷史偶然——《帝國的分裂》讀後感
    鄭非博士所著的《帝國的分裂——美國獨立戰爭的起源》,是一部有關美國獨立起源的佳作。對於18世紀60-70年代的北美和英國兩地的政治風雲娓娓道來,內容詳實而不枯燥,可謂好書。然而北美人卻在這個時候,離開這個日益上升的強盛帝國的「陽關道」,選擇了在自己建立新國家體制的「獨木橋」上前行,按照現在的眼光來看,簡直是咄咄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