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跟家裡有關係吧,我爸媽一輩子沒大富大貴,收入在上海人裡平淡無奇甚至不足掛齒,但家裡灶頭是每天都要開的,每頓四五個菜是一定要有的。
而且因為這個背景,我很少在家或者公司周圍探索本幫菜館——多走兩步回家自己做自己吃不好嗎?
下面是正文
跟之前一樣先聲明下:
我只說人均250塊以下的店。(除非講到西餐環節,但我也儘量挑性價比高的,人均儘量不過400。我這裡就是寫給你我這樣的小市民看的)
按照超超超主觀的個人口味我把推薦從低到高排名分成三類,
第一類★:無論你是誰,什麼口味,我都建議你不用去嘗試了。
第二類★★:看心情會覺得他們家的有時好吃有時不好吃,總體來說就還能吃。
第三類★★★:值得為了這頓去排個隊。餓肚子吃更好吃並且不會出錯。
不過這次這篇跟以前略有不同,因為吃了一輩子本幫菜甬幫菜,外食只會記得至少跟家裡水平差不多的地方(並不代表我家就是最好的,但每天四五個菜燒的出來至少不那麼差吧),僅憑藉有限的江浙滬菜系經驗,給在上海外食的人一點其他選擇。我有個新婚燕爾的好朋友,在除了恭喜她之外,她也向我表達過自己將為了小家庭拼命省錢,在心疼她勤儉持家的同時,我也希望她年紀還輕能有多點外面二人世界吃吃飯的機會,除了解饞,也能解放勞動婦女下廚的雙手。在她向我表達了自己是個中國華東胃,手頭緊張的訴求下,我這篇也算是寫給她的。所以我把這次帖子裡提到的飯店人均預算壓到了
120以下,而且招牌菜都是家裡的灶頭很難燒的菜,這樣一周甚至一個月一次的消費,在上海就算你拿最低工資也不至於太為難。
吃過的所有本幫菜裡,除了我記得我永遠再也不想吃海金滋以外,這次1星不表了。(我覺得很可能在上海的外地人比我知道的更多)
而且我跟你保證這次的文章裡會出現很多你從來沒在任何美食帖子看到的店,因為大多數都很便宜,根本沒閒錢去引流打廣告,都是靠我跟朋友自己一個個吃出來的。第二類★★
勉強算上海特色但不是本幫菜的:
新利查西菜館(廣元路店)人均:73(根據大眾點評1月結果)
是這樣子的,上海有一種另類的西餐改良風格,而且是全國絕無僅有的特色。開埠以後,西餐文化也隨之傳入,逐漸開始影響上海,在當時吃西餐是件時髦的事情。但是由於對西餐做法和口味的不適應,再加上歷史的原因,上海人開始對西餐進行改良,從而形成了獨特的海派西餐。最出名的代表是紅房子和德大西餐館。你問現在的上海退休老人那個年紀,特別紅房子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當初大家都靠相親談戀愛的年代,過生日或者過節帶女的去吃一次紅房子,臺型扎足,肯跟你去,那基本關係也就敲定了。
那為什麼不寫前兩個要寫新利查,原因主要還是在性價比上。畢竟我說了是給在上海經常外食的人換口味用的。
新利查是上海最親民的老派西餐廳了,以前第一次去是一個上海男孩子帶去的時候,他跟我說他爸媽第一次相親,就放在那裡。服務員大多都是40歲以上的老阿姨,很多人是從18歲學校畢業在那裡一直做到退休,甚至很多年輕人就是衝著態度並不算好的阿姨特地來感受這份「服務」的。整個飯店有非常濃厚的俄式家庭館子氛圍,然而很多菜又都是澳門那邊傳過來的葡萄牙菜改良,不過羅宋湯是十月革命後逃難過來的俄羅斯人的改良,然而上海種不出紅菜頭,只能捲心菜代替。羅宋湯現在至於上海人更像土豆番茄燴牛肉紅腸了,畢竟條件好了。
這家奶油葡國雞必點!一開始小心燙,嘴唇皮都有可能燙破,很鮮,雞很嫩而且雞汁都和奶油融合在一起了。但是點了這個的話奶油酥皮湯就不要點了,這兩個屬於either or的關係,一起吃的話那頓飯吃下來會很膩。利查飯可以有一個,炸豬排因為現在很多麵館也做得很好,見仁見智。
這個店據我所知在大眾點評軟體出現之前就已經出現在襄陽北路了。那時候他家還只是借了塊亭子間大小的地方燒給弄堂附近的老上海吃的,可以說他家前期的積累全都是靠周圍鄰居捐門面捐出來的。在大概20年前,他家的確是非常可以的。
後來也不知道是誰(其實我知道,就他媽是smartshanghai),住在法租界的老外開始吹這家的本幫菜多么正宗多麼有上海弄堂的人情味,然後在上海的外來務工精英和上海下之角洋盤(外地人也就算了,上海人有你們這種舌頭和虛榮,為你們感到羞愧)開始跟著老外吃這家了。再後來,無語,開始為了迎合外國人在裡面夾點西餐了。門面也是一路通道弄堂深處,現在別說亭子間了,兩個門面都被吃下來了。我覺得已經不是我喜歡的本幫菜了,但是響油鱔絲做的還過得去,至少富民路上來說。
實打實2星的:
盈盈餐廳 人均75
據本期聯合作者Propink所說,以前是他整個長寧區的最愛(這個人哦,我覺得以後有空我也有必要為了這個逼樣特地開一篇,梗太多了)
這人絕對是我見過吃飯嘴巴最叼,吐槽力度最狠的直男上海喇叭頭子粉絲甚至沒有之一,能過他這關的本幫菜館,簡直可以祖上上三支高香。
然而在我提出應該靠著他黃金VIP的身份帶我去一次盈盈的時候,這人又說盈盈現在廚子換了,落寞了。
但他說的落寞一般性也不會差到那裡去,至少那邊目前的小龍蝦水平還在線的。
順便再放兩個特約作者Propink老師推薦的本幫菜館子,我沒吃過,但鑑於這人的嘴巴實在太難伺候(雖然我給他提過一個白斬雞一個寧波海鮮地方都成功了),他說好吃的,很難難吃到哪裡去。
「老大同的爆魚我記得很好的,不是冷盤是現做的,很燙」
光明邨/綠楊邨 人均71/76
點菜是有的,但真的沒必要堂吃,光明邨的堂吃點菜我是覺得蠻難吃的。半成品大小餛飩,蝦丸魚丸,鮮肉月餅之類買了直接回家自己燒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光明邨的蝦丸和魚丸燒湯非常實惠好吃,而且你只要水開了扔進去再加點大白菜粉絲稍微加點鹽,湯就鮮到夠混兩頓晚飯了。
興安餐廳 人均83
菜飯和上面的盛運一樣是真的用熬出來的豬油渣燒的,雖然我是完全不吃菜飯的人,但是他們家基本上沒什麼很失誤的菜的。還有就是我喜歡吃鹹蛋黃冬瓜,這個菜外面本身用冬瓜燒的人就不多,地瓜更多點,但我覺得冬瓜更能吃味道,只不過真的很廢油,鹹蛋黃和冬瓜都是很吸油水的材料,控油的人這個菜慎點。
小實惠嘉 人均129(實際上不盯著海鮮點沒那麼貴)我帶過一個北京朋友和一個馬德裡朋友來這裡吃,從來沒超過110,而且我記得前兩次去還叫小實惠,沒有這個嘉字在。反正人均並沒有129,除非你盯著海鮮點。是一家奇妙在即便對北方人口味很友好但上海人也不覺得他不正宗的店。裡面那個老爺叔真的很會噱生意的,我懷疑人均就是這麼被他噱上去的。除了銀魚跑蛋我點的那次太鹹了鹽沒化開,別的基本沒出過錯,油爆蝦很到位。
馬上三月份蠶豆又要上市萊!蔥油蠶豆我自己也燒的蠻好的!搓手!
牧羊餐廳 人均84
不多說了,感覺這家就算我不寫,只要你是個在上海的吃貨都知道。我預定失敗了好幾次所以只吃過一次印象很好完全可以在第三類裡,但是Propink表示,菜品不穩定,原話是「那個帶魚小圓子,不大行,帶魚沒炸也不是油帶魚」但誠邀任何人跟我一起去牧羊,或者誠邀任何人去牧羊的時候叫上我!
credit:Propink
第三類★★★
金芬食府 人均103
其實我覺得上海人居民區聚集的地方肯定都有那麼一兩個這樣沒名氣,菜不講擺盤,但是老逼樣吃到退休的地方的。只不過探索能力有限,而且一般老闆也不想出名,都是拿著差不多的利潤過好日子就行了。按此理論Propink還推了一家
志超酒家(人均87),我離塘橋那邊太遠了不知道,說是味道和金芬一樣但吃相更好看。暫且信他一回。
曉平飯店 人均117
基本上如果在陝西南路嘉善路兩站間任何人問我本幫菜哪裡吃,我百分之一百萬會說去曉平不帶任何猶豫。
蔥油鳥貝在本幫菜館裡算很好的(你非要跟威海漁村比也不輸,但說本幫菜的話威海漁村這種海鮮店肯定燒不過曉平),他們家的糟熘魚片在那塊區域算小有名氣,但我不愛吃糟滷,罷了。豬肝無論是醬爆豬肝還是花蛤熗豬肝都非常非常嫩(腰花也高於本幫菜平均水平但豬肝更值得表揚)。
我找遍相冊發現幾乎沒有照片,後來想起來,去吃的三次,都因為太好吃,還沒來得及拍,就吃完了(。
最後:上海現在陷入一個有點尷尬的階段:如果本幫菜館分三流,一流的都在中環外居民區的某些角落(楊浦虹口普陀浦東佔了大多數),沒人告訴你可能就一輩子不知道,比如長寧下只角的金芬;二流在市中心,因為被人發覺的概率大,容易被口口相傳所以稍微好吃點名氣就很響,比如牧羊;三流在各大市中心購物中心,只有中老年人圖不動腦子湊一家子人在一起就行,賣的做的都不倫不類的。在我眼裡這些不符合我推薦小館子的標準。絕大多數上海人的生活並不精緻,但在有限的時間精力成本裡,還是抱有一顆發現生活,美食亮點的心,生活才會有意思。不要過早麻木,不要過早麻木。
最後還是想說,這種蒼蠅小館是本幫菜的靈魂也是上海街頭的靈魂,且去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