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廣播電視臺臺長、總編輯慎海雄宣布了2021年春晚總導演組名單:由陳臨春擔任總導演,夏雨、鄒為、趙越擔任副總導演,這意味著2021年春晚正式進入了籌備階段。
春晚自1983年開始,已經陪伴中國人民度過了47個除夕,每一屆春晚都各有千秋,每一屆春晚都能被人們津津樂道,或讚美、或吐槽。每一屆春晚過後,人們總是要談論哪個明星表現如何,哪首歌好聽,哪個小品或者魔術很精彩。而對於舞臺設計的談論則相對較少,但舞美設計卻是春晚最耀眼的背景,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回顧下被我們所忽視的春晚舞臺舞美發展歷程。
回溯1984年春晚舞臺,主演區設置了透光玻璃平臺,告別了水泥地臺的舞臺,機械舞臺成為了春晚舞臺的主角。之後旋轉舞臺、升降舞臺等舞臺技術愈發嫻熟精準,春晚舞臺技術逐漸走向多元化。
2002年春晚舞臺則實現了對舞臺環節的精確到秒,如節目《名曲頌春》要求2分30秒圓臺降、水池開、水臺升;4分12秒降水臺、合水池;4分48秒橋走,6分38秒橋退,這些幾乎都得到了精準實現。
2005年起,LED大屏幕在春晚地面、側幕中開始使用,春晚舞臺逐步趨於現代化舞臺。
2012年,全息LED屏幕(3D三維立體效果)在龍年春晚大規模應用,這是舞臺技術的一次質的飛躍。特別是楊麗萍表演的舞蹈《雀之戀》時,LED屏幕上惟妙惟肖的孔雀開屏效果,與舞蹈渾然天成,驚豔世人。
2016年猴年春晚最引人矚目的莫過於無人機和機器人的使用。29架民用無人機在空中不斷閃爍,呈現出變化莫測的燈光秀;540臺Alpha 1S機器人同臺秀舞,靈活的舞姿、齊整的動作,著實給觀眾帶來不小的震撼。
回顧春晚舞美設計的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發現,正是舞美所展現的頂級視覺效果,才讓春晚舞臺能成為視覺盛宴。舞美設計中布景、燈光效果、化妝、服裝、道具的搭配都是環環相扣的,只有交相輝映才能呈現出頂級的舞臺效果。有一環出了岔子,就會嚴重影響到觀眾的觀感。
舞美設計的效果也是其他各類演出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舞美設計涉及到布景、燈光、舞臺設備、道具等,涉及範圍如此之廣,所以對團隊的專業性、協作能力要求非常高。
聲明:本平臺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網絡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儘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繫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