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聰明的小孩總是更受人關注,聰明到極致時,人們會感嘆道「這真是個小神童呀!」美國就有這麼一位小男孩,被世界矚目,10歲造出炸彈,14歲造出核反應堆,當他為當時的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講述他與「核」發明之間的故事,總統也被震驚!
好的家庭氛圍有多重要
泰勒·威爾森,1994年出生於美國中南部的阿肯色州的特克薩卡納,位於密西西比河的中下遊,西南部是德克薩斯州,北邊是密蘇裡州。父親肯尼斯曾是一名足球運動員,後在一家公司任職,母親蒂凡尼是一名瑜伽老師。從小父母很注重關注孩子的自我需求和鍛鍊孩子的思維。
快到五歲生日的威爾森,想要一輛起重機當生日禮物時,父母帶著威爾森去玩具店挑玩具,可五歲小男孩在玩具店抗議是想要真的起重機,這時一般的父母都不會理會這一請求,但肯尼斯和蒂凡尼不這樣,他們真的找渠道弄了一輛6噸重的起重機開到派對現場。
父母要重視孩子的需求和興趣點,這一點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至關重要。
九歲的威爾森和父親一起參觀阿拉巴馬州亨茨維爾市的美國太空及火箭中心時,威爾森當時表示,自己想去裡面看看推進器,在參觀過程中,小男孩對運載火箭的模型十分感興趣。
甚至在接下來的發言環節中,開始輸出他的知識體系,向大家解釋火箭是怎麼運行和飛行的,速度與排氣速度的關係是什麼,液體燃料和固體燃料各自存在的利弊。當時引起中心的工作人員和現場的參觀者們的震驚。
十歲的威爾森開始研究元素周期表,這是中國的小孩子初中化學的學習內容(至少十五歲),他提前了五年,不過他的研究不同一般人,他開始對所有元素的重量,熔點了如指掌。
有一天,他穿著實驗室人員的裝束,拿著手術刀在每個家人的手上弄點血,說自己在實驗室(也就是車庫)弄「基因對比實驗」,家裡人配合著。
父親肯尼斯也曾表示對孩子自小就表現出的興趣愛好和每天做的事情表示擔憂,不過還是無條件地配合孩子,支持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情,肯尼斯曾表示在這些領域自己自愧不如。
小天才大能量
威爾森10歲時,有一天,威爾森將家人召集到院子裡,他將一個裝有糖和硝酸鉀的混合物的瓶子倒放在平地上,弄一根引線然後點燃它。大家以為是這小傢伙做了煙花,卻沒想到瓶子突然爆炸了,是雷鳴般的響聲。
四周的鄰居被驚嚇到跑出來查看,只見他家院子裡升起了一朵小蘑菇雲。這小小的蘑菇雲簡直給了威爾森啟發,他緊接著開始研究核反應堆。
為了慶祝他十一歲生日的那天,奶奶帶著他去書店買書,他挑中了一本名叫《放射男孩斯科特》,關於上世紀末一個密西根州男孩試圖在自家院子建立核反應堆,而導致環境遭到汙染的事例。他完全被這本書吸引了,並表示自己能做得更好。
那時父母還是持反對態度的,放射性物質畢竟是帶有一定危險成分的。直到十二歲時,學校已經無法給威爾森更有用的知識了,他每天百無聊賴地上下學。
見此,父母只好答應讓他開始收集一些放射性物質,父親肯尼斯提供他一個用於測量放射性物質的蓋格計數器,威爾森開始在車庫捯飭,父親帶他去古董店搜貨,他發現了含有鐳的鬧鐘、有釷的紗罩燈籠和含鈾的節日玻璃,又請求父親帶他去新墨西哥州的沙漠找鈾礦石,他的實驗室裡開始出現大塊的鈾,核燃料球。
十三歲的威爾森被父母送進了內華達州的戴維遜學院,當時威爾森因外婆身患癌症,常常要做費用昂貴的放射性治療。他開始思考是否可以找到更便宜的方式獲得這些同位素,為患者減輕治療壓力。當他將自己認為,可以根據太陽光發熱的核聚變反應,只要製造核聚變就可以得到高能中子來獲得同位素。
當威爾森將這一想法於學院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量子理論學家溫特貝格溝通時,教授也表示詫異,一個十三歲的孩子居然想搗鼓致命的X射線和上千萬伏特的高壓!
最終,威爾森得到了物理學家法諾夫的支持,他開始在實驗室埋頭苦幹,尋找材料和進行試驗,為此自學了等離子物理,化學,輻射計算量和電氣工程等二十多個領域的相關知識。十四歲的威爾森,終於往自己組裝的核反應堆裡注入氘,再通上幾萬伏的高壓電,核聚變反應堆成功了!他成為全球第三十二位完成核聚變反應堆的個人,並且是年紀最小的!
科學是永不止步於現在
威爾森繼續往前行進,值得學習的不僅是他熱愛科學的勇氣,還有能從現實生活中得到科學啟發,從而發明或者改善現有生活中的某一工具的這點品質。這比起許多在實驗室裡大步不邁的實驗員們好太多。
有天他在某篇報導裡看到,每天從美國海港進出的貨櫃有成千上萬個,探測儀不可能每一個箱子都檢驗是否藏有核武器,而且檢測儀中用到氦-3元素非常昂貴。那麼能否利用核聚變產生的中子來探測核武器呢?
於是他在十七歲時發明了輻射探測器,他的探測器只用幾百美元,甚至比海關的更靈敏。2012年,威爾森應邀參加白宮舉行的科技展,在展會上威爾森向總統歐巴馬介紹他的檢測儀,成為當時的一大熱門,被媒體爭相報導其是世界少有的天才兒童!
結語
世界少有的天才威爾森現實中是一位長相略帶秀氣,頭髮柔順的小年輕,他性格開朗,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書呆子。熱衷於科學並在行業裡出名的事情並沒有給威爾森的社交生活帶來很多困擾,相反還為他交友提供了幫助。
國內的家長往往會為了自己的孩子不知如何培養成才而四處求助,但聽多了看多了更容易產生疑惑,其實適合自己孩子的就是最好的。威爾森曾表示:引導自己成功的並不僅僅是天賦,更多是興趣和堅持。
多關注自己的孩子,發現孩子的興趣之所向,再慢慢引導,培養其堅韌不拔的品性,這或許更有效。
文/趣史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