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鄭文靜)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宣布退休,但600歲的故宮,還會繼續當「網紅」。為什麼故宮如此火?為什麼講述故宮文物南遷歷史的電視劇《國寶奇旅》會頻頻引發熱議?
△研討會現場
4月8日,由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江蘇省電視藝術家協會共同主辦的電視劇《國寶奇旅》學術研討會在南京舉辦,眾多文化大咖給出各自心中的答案。
江蘇省文聯主席章劍華,江蘇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劉旭東,還有《國寶奇旅》導演花菁、編劇牛靜,幸福藍海影視文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抒,江蘇衛視採購部主管邵徵鵬,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導康爾,南京師範大學教授、江蘇省傳媒藝術研究會副會長、江蘇省電影電視協會常務理事沈國芳,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黨群工作部主任、一級作家王振羽,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王暉,以及《國寶奇旅》總製片人孫浩,《國寶奇旅》易培基飾演者喬立,《國寶奇旅》周旬達飾演者侯長榮等參加了研討。
△劇照
《國寶奇旅》改編自章劍華的長篇紀實文學「故宮三部曲」之二的《承載》。
該劇講述了「九一八」事變之後,以易培基、馬衡為代表的故宮人,堅持「人在文物在,人亡文物不能亡」的信念,保護故宮文物南遷的歷程,於今年年初在江蘇衛視、浙江衛視首播,並在愛奇藝、優酷視頻、騰訊視頻同步播出,受到廣泛讚譽與好評。
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康爾認為該劇有兩大優點。首先,選材好,故宮文物南遷本身故事性強。其次,可看性強,除了明星效應,該劇本身的劇情特別抓人,人物個性鮮明,矛盾衝突強,引人入勝 。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沈國芳直言這是一部好劇,好看又能普及文物知識。另一位南京師範大學教授王暉則認為,這部劇為今後抗戰題材的影視劇創作,帶來新風氣。「電視劇我從頭到尾是看了,章主席的原著我也看。這樣一個題材,在電影和電視劇當中都是非常獨特的,抗戰題材的影視劇創作,今後或許可以有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參照性。
△研討會現場
那麼,這部劇到底好看在哪裡?
原著作者、江蘇省文聯主席章劍華認為,故宮文物大遷徙的歷史史實本身就足夠震撼人心。
「故宮人光打包就花了半年時間,一共打出13427箱。每件文物的包裝至少有4層:紙、棉花、稻草、木箱,有時候外面還套上個大鐵箱。這一步驟保證了運輸途中不論翻車、進水,損失微乎其微。這部劇既是對那段偉大歷史的讚頌,也是對文物南遷工作者的緬懷。」
對待這幾年的故宮熱,章劍華也有自己的見解。
他表示:「中國人對故宮是懷有一種情結的。故宮雖然有 600 年的歷史,但這裡聚集著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我覺得我們作為文化人有責任來挖掘、反映、展示中華文化的歷史。」
(圖片來源:省文聯供圖)
(編輯 張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