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奇旅》中劉燁飾演愛國軍官任弘毅,袁姍姍飾故宮文物修復者周若思。
熱愛健身的馬甲線女孩袁姍姍化身戴著白手套、拿起放大鏡的故宮文物修復者,一臉正氣的劉燁也變成了心繫國寶的愛國軍官。正在江蘇衛視熱播的開年大戲《國寶奇旅》,通過這樣一對有故事的CP,成了觀眾和網友們熱議的焦點。
但讓人無法忽視的是,這部開年大戲最吸睛的其實劉燁、袁姍姍背後抗戰時的故宮國寶南遷。江蘇省文聯主席章劍華創作的、詳實記錄這段歷史的長篇紀實文學《故宮三部曲》之一《承載》就是它的藍本。為此,上遊新聞記者專訪了長期致力於對故宮文化挖掘和傳播的章劍華。
章劍華的《故宮三部曲》出版其實已有4年。整個「三部曲」分為《變局》、《承載》、《守望》三本,其文字達到了近百萬字,原著中還包括了404幅罕見的照片。三本書在內容上各有不同——《變局》以辛亥革命為起點,記載了北京紫禁城由皇宮變為故宮的全過程;《承載》講述了「國寶南遷」這段鮮為人知的悲壯歷史;《守望》首次交錯式地再現了兩岸分離以後形成「一宮兩院」的人物與文物的悲歡離合。它一出版就引發了業內的關注。2017年,更一舉摘得了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的「中國徐遲報告文學獎」。
在採訪中,章劍華告訴記者,「故宮三部曲」的創作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當時章劍華是江蘇省文化廳廳長,因工作需要得以進入南京博物館朝天宮的地下庫房,那裡整齊地碼放著兩千多個裝有故宮文物的大木箱。「以前也聽說過文物南遷,但沒怎麼在意。見到這些箱子,我很震撼。」
此後,章劍華曾多次到朝天宮庫房查看,並開始關注故宮文物在抗戰中輾轉外遷的歷史。但關於這段歷史,文字記載得不多。他便萌生了一個念頭:應該將這段塵封已久的歷史全面而詳盡地記載下來。2011年至2015 年,《故宮三部曲》:《變局》《承載》《守望》陸續問世。這三部作品也因全景式展現故宮博物院的前世今生,而被稱為首部文學版的「故宮通史」。
《故宮三部曲》作者章劍華。
目前正在熱播的《國寶奇旅》就取自《故宮三部曲》之二《承載》。在《承載》中,章劍華把1933年故宮第一批文物南遷當作了故事架構,以北平—旅途—南京三個地域段落完成敘事。在談及這部分的的創作時,章劍華說:「難度最大的就是素材的收集,因為很多都是第二手資料,第一手資料非常缺乏。」為此,章劍華先後三次採訪了見證或是經歷過那段歲月的故宮工作人員的後人,其中還包括一位參加過故宮文物南遷的老人。「這位老人給我講述了文物南遷的歷史,很多故事,包括這個過程。」章劍華說,自己做了很多努力,才得以把故宮文物南遷的過程進行全景式展現。
在電視劇《國寶奇旅》中,除了故宮文物從北平到南京的遷徙過程這條實線,還有一條就是劉燁飾演的軍官任弘毅與袁姍姍飾演的故宮文物工作者周若思產生感情的「虛線」,這讓全劇的文物精神和人情脈絡也更加清晰了。章劍華也對這些文字影像化還原談了自己的看法:「文字到影視讓這段歷史還原出來,比較形象地讓人們來感知它,這很好。」
章劍華說,電視劇再現文物南遷的全過程,「不光寫了事件,也寫了人物,不光是寫了文物的南遷,也寫了一幫護衛隊員,一幫年輕的故宮人的愛情故事。」這讓大家在好看的基礎上無形當中接受很多的知識,來接受一種文化精神,也增加了電視劇的可看性,非常好。
「我作為一個文化人,對故宮的文物一直抱有極大的興趣。」章劍華感嘆道,「在抗日戰爭期間,我們能夠把國寶全部保護下來,作為一個文化人來說,為中國知識分子來保護故宮文物這種偉大的舉動感到自豪。」
上遊新聞記者 裘晉奕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