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建校60周年之際

2020-11-30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 林雯

  1960年,2020年。

  兩個意義深遠的時間坐標,連綴起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徵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以下簡稱南信大)的60年,前承幾代人艱苦卓絕的探索和奮鬥,再啟一所「雙一流」高校走向世界的變革和創新。

  拉近歷史的鏡頭,學校一甲子的發展史,也是一部飽含家國情懷、不斷自我革新、自強自信的精神成長史。正是在長期奮鬥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南信大精神,讓這所學校任辛勞而不辭,歷困難而不屈,經考驗而不衰,在浩蕩時代潮流中匯聚成與時俱進、氣吞山河的力量。

  在新時代的浩蕩東風中,大學精神正崛起新高度。

  始於召喚:家國情懷激蕩雄心奮鬥志

  當1961級182名新生在南京北郊盤城集的臨時工棚裡舉行開學典禮時,他們一定無法想像,如今的開學典禮,有無人機拍攝、電子大屏直播,8000名「00後」新生揮舞著國旗,追尋開創者們的足跡。

  歷史總是擅長用「偶然」來展開它波瀾壯闊的劇情。然而在任何偶然的背後,都隱藏著如日月經行般必然的邏輯。「1960」——我們可以從南信大的誕生之年去推敲她為何而生。

  那時新生的中國一窮二白、百廢待興。氣象管理體制由軍隊轉至地方,社會急需大量氣象專業中高級人才。為組建新中國第一所氣象高等學府,竺可楨、涂長望等名家大師奔走呼籲,周恩來總理親自籤署院領導任命書。在共和國最艱難的年代,南京氣象學院應祖國呼喚而生。

  沒有現成的校舍,師生們就邊學習邊建院。自己動手搬磚頭、運水泥、拉滾子壓路,喝水靠人力車從大廠拉,洗漱在池塘……「工作、學習要高標準,生活要低標準」成為他們的座右銘。方此之時,是什麼凝聚師生同心創業的力量?又是什麼激發他們攻堅克難的勇氣與鬥志?

  「發揚延安『抗大精神』,堅決完成黨的任務!」「祖國需要,我們就在!」「用知識報答人民厚望!」

  家國情懷,是南信大生的意義、進的動力,也是她的根和魂。與生俱來的家國情懷融入血脈、作用於精神,將南信大和腳下這片土地的荊棘與榮光連成一體。

  南信大人的家國情懷在哪裡?它凝結在立德立志、興學強國的信念裡,開創者這樣回答。出生於香港、畢業於美國空軍氣象官員學校的譚丁副教授,1951年毅然放棄待遇豐厚的工作回到祖國懷抱,又在學校創辦之初奉調擔任一名普通的外語教員,這一幹就是一輩子。學校奠基人之一的王鵬飛教授,年過花甲卻從零開始投入氣象史這個相對冷門的領域,「外國人正在研究中國氣象史,中國人為什麼不能研究外國氣象史?別人不願意做的工作我來做!」

  南信大人的家國情懷在哪裡?它矗立在風光無限的險峰上,建設者這樣回答。雪山險峻、高原反應嚴重,張江援等三位同學背負著數十斤重的氣象儀器,攀雪坡、鑽雪洞,為中國登山隊首次徵服珠穆朗瑪峰保駕護航;長途遠航、物資匱乏,校友卞林根成為第一個參加南極科考的中國氣象人;苦心鑽研、投身國防,校友邢文革為「中華神盾」裝上雷達「千裡眼」。衛星研製、核試驗、載人航天工程、奧林匹克運動會、雜交水稻研發、防災減災工作……哪裡有祖國的召喚,哪裡就有南信大人的身影。

  「庚子年、初相見,毅然築方圓;若彷徨、向所往,慨然赴遠方……」

  ——聽,遠遠傳來的《南信志》歌聲如同歲月的旁白。

  惟願乘風好去,長空萬裡,直下看山河。

  探索前行:自我革新見證蝶變轉型

  1978年,春風始湧,高等教育率先振臂。

  翻開南信大的校史,「改革」一詞出現了六百餘次。

  置身國內外社會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可以感受到這所學校在把握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順應時代變革的潮流中鑄就精神內核。伴隨著中國高等教育事業、氣象事業的發展,伴隨著國家對科技和人才需求的轉變,南信大的辦學目標、戰略舉措、體制機制等也一路革新。

  但改革之路註定不是坦途一片。世紀之交,一輪輪社會浪潮接踵而至,加速轉型之中的南信大也始料未及。

  曾經的全國首批重點大學與「211工程」失之交臂,從「前鋒」到「後衛」的滋味並不好受;全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正發生巨大變革,學校從中國氣象局劃轉到地方管理,不是沒有過踟躕——

  當行業資源的紅利漸漸減弱,後勁何在?若與地方共融,暴露規則不適應、學科不接軌的短板,怎麼辦?

  自我革新!唯有不斷改革,大膽闖、大膽試、大膽實踐,才能衝出重圍,開闢一條嶄新的發展道路。

  一場看似遲到的出發,因為高起點和超群膽識而具後發優勢。從南京氣象學院轉型升格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後,學校迅速調整辦學方向,一面繼續以「優勢更優,特色更特」的思路不斷強化氣象類學科建設,在服務行業中求發展;另一面增設與地方發展相適應的專業院系,擴大辦學規模,加快融入江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同時,完善治理架構,深化學部院系改革,並著力在各學科與氣象的交叉滲透上做文章。

  這還遠遠不夠。

  體制不能掣肘發展,突破原有行業內部視野的局限,推動江蘇省人民政府、教育部、中國氣象局和國家海洋局多方共建。

  辦學不能故步自封,與國際接軌,在海外設置科研中心,推進教師國際化,深化國際人才聯合培養。

  措施要同步到位,篤行以生為本、強化師資隊伍、優化資源配置、校園規劃修編等有條不紊搭起改革的四梁八柱。

  ……

  幾十年來,不斷全面深化的一輪輪改革最終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

  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行列,重新回到「國家隊」; 2018年一次性獲批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打破了多年來只有1個博士點的巨大制約;2019年,綜合排名進入全國80強……為了再次閃耀的榮光,多少老一輩南信大人紅了眼眶。

  在成長的路途中,南信大自我革新的蓬勃朝氣融入日新月異的時代脈動,用自己的腳步印證了行者無疆的豪邁。

  未來「領跑」:自強自信走向世界中心

  美國,哈佛大學。

  青年學者李柯在實驗室裡飛速計算,撰寫他從南信大來到這裡交流兩年以來的第三篇高水平論文。自2017年學校和哈佛大學籤約共建空氣品質和氣候聯合實驗室以來,雙方已合作發表了十餘篇成果,合作模式受到教育部部長陳寶生的點名表揚。

  這不是學校第一次與國際頂尖名校開展緊密合作。美國耶魯大學、英國雷丁大學、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等全球頂尖科研院所均與南信大密切往來,其中與耶魯大學的合作還作為中美科研合作的範本被《自然》雜誌專題報導。

  「國內沒有幾所高校能和哈佛、耶魯開展這樣緊密的合作。」李柯的話語中不乏自豪。

  帶著與他相似的自信,南信大人紛紛走進世界氣象組織任職,走向世界氣候談判會議的圓桌,走上氣象學界最高級別的領獎臺。

  自強才能自信,這是新時代南信大最動人的「精神顏值」。

  在這自強自信的氣質裡,有踏上新徵程的豪情滿懷,有再下一城的壯志澎湃,更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擔當、奮發作為。

  從2006年的「開放發展、聯合發展」到2017年的「開放發展、協同發展、特色發展」,「聯合」到「協同」的背後蘊含著尋求資源到攜手共贏、一起「拼圖」到共繪一張圖的邏輯轉變。新的發展階段,南信大的開放辦學不僅是聯合爭取資源,而是更加自信地強調整合資源,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核心位置抱團向前。

  它帶來了什麼?

  中國氣象谷,一個中國氣象產業業態創新的試驗田,正在學校南側開犁。「政產學研用」五方融合,學校牽頭要做的,包括構建「環南信大知識經濟圈」,更志在為打造氣象產業新業態提供一種南信大方案。

  江蘇首個海外院士工作站,十餘名外籍院士的項目和團隊正一一落地,優秀外籍教師紛至沓來。在南信大,政策、平臺、待遇皆不比國外差,成果很快能產出。他們有眼光。

  倡議成立「一帶一路」氣象教育聯盟,主動承擔WMO全球校園計劃,牽頭制定氣象專業國際標準,國際範兒的南信大很「大氣」。

  ……

  有為才有位,有位才能「領跑」,簡單模仿和照搬,建設不出真正的「雙一流」大學。讓中國的大氣科學學科走向世界舞臺中心,這是60歲南信大的夢想。

  校園裡,人人自強、自信、自覺,處處瀰漫著吐故納新、只爭朝夕的氣韻。

  60年關山飛度,60年驚鴻一瞥。

  家國情懷的原點、自我革新的進程、自強自信的未來,這是一所大學60年的思考、探索和榮光。南信大精神賦予她凱歌以行的勇氣,讓她在奔湧不息的時間長河中,在浩蕩的時代大潮中,向著下一個光輝的60年啟航。

  這裡,一切都是厚重的,一切又都是嶄新的。

  (來源:《中國氣象報》2020年5月8日一版 責任編輯:張林)

相關焦點

  • 華僑大學召開「建校60周年紀念大會」!
    華僑大學建校60周年紀念大會11月1日上午在陳嘉庚紀念堂觀眾廳召開。譚天星肯定了華僑大學辦學成就,希望學校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僑校特色,將中華文化傳播到五湖四海,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力量。周聯清代表福建省委省政府祝賀華僑大學建校60周年,表示省委省政府將大力支持華僑大學的改革發展,努力把華僑大學建設得更好。
  • 東北石油大學舉行建校60周年紀念大會
    9月7日,東北石油大學舉行建校60周年紀念大會。辛紀元攝  六十載春華秋實,一甲子華章異彩。東北石油大學校長蔣明虎致辭。趙秀波攝  東北石油大學校長蔣明虎在大會上致辭。他說,從1960年到2020年,東北石油大學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沒有條件創造條件辦大學到利用現有條件搶抓機遇辦更好的大學,書寫了興教、強校、報國的華彩樂章。回顧60年歷史,東油人辛勤耕耘、接續奮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從未改變。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正氣路貫通改造工程中標公告
    一、項目編號:JSTX2020110-021-003   二、項目名稱: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正氣路貫通改造工程   三、中標信息   供應商名稱:南京頭牌市政建設有限公司   供應商地址:南京市沿江工業開發區葛關路815號   中標金額:柒佰肆拾叄萬貳仟叄佰叄拾貳元柒角捌分(¥7432332.78
  • 當紅明星的搖籃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迎來建校60周年
    2015年,浙江藝術職業學院迎來了學校的60年華誕。從黃龍洞下腳下,到錢江之濱,浙江藝術學院迎來了發展的新起點。 11月4日上午,「與時代同行 為人民放歌」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建校60周年慶典活動在濱江浙江實驗劇場舉行。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葛慧君、省文化廳廳長金興盛出席並講話。
  • 長安大學建校70周年校慶主題、標識及宣傳標語徵集
    (二)長安大學建校70周年校慶標識LOGO1、主題明確、構圖精巧,充分體現長安大學建校70周年發展歷史、學校精神,彰顯學校特色和成就。2、圖案鮮明生動、簡潔美觀,有寓意、有深度,色調和諧、易於識別,適用於各類宣傳媒介使用,便於延展設計與製作紀念徽章、旗幟等。
  • 青島科技大學舉行建校70周年紀念大會
    9月20日上午,青島科技大學嶗山校區彩旗飄揚、氣氛熱烈,青島科技大學建校70周年紀念大會隆重舉行,在校師生、離退休老同志、廣大校友、各界賓朋歡聚一堂,共同慶祝青島科技大學70華誕。青島科技大學舉行建校70周年紀念大會大會在雄壯的國歌聲中盛大開幕。
  • ——上海交大紀念建校123周年
    4月7日,上海交通大學舉行建校123周年紀念大會,新老校友再度相聚在東海之濱,相約在菁菁校園,再續情誼、聚首暢談,重溫往昔時光,感受今日之母校,共築明日之交大。交大「90」後院士與新中國同向同行70年自建校始,交大人始終以「儲才興邦」為理想,將自身發展與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開拓進取,不斷攀登,是國之脊梁,是民族振興的中流砥柱。
  • 南通大學舉行建校108周年慶祝大會暨110周年校慶啟動儀式
    5月28日,南通大學建校108周年慶祝大會暨110周年校慶啟動儀式如期舉行。會上,全體在通校領導手按啟動鍵,共同開啟南通大學110周年校慶籌備工作。南通大學110周年校慶啟動儀式    與會人員一同觀看了視頻《我與通大共成長》,傾聽科研人員、附屬醫院醫生、外籍教師、輔導員、校友以及在校本科生、研究生與通大的故事
  •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隆重舉行建校65周年紀念大會
    4月20日,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建校65周年紀念大會在奉賢校區隆重舉行。,學校機關職能部門、學院(部)負責人、師生代表及校友等3000多人齊聚奉賢校區和徐匯校區,共同慶祝上海應用技術大學65周年華誕。
  • 【慶板橋中學建校六十周年】郭沫若與板橋中學
    看到這裡,很多人都要問了,這板橋中學也不是什麼名校,建校也只有60年,大名鼎鼎的郭沫若怎麼會給學校題寫校名呢?如被郭老批改作文的朱承華考取了南京一中;管前虎考取了南京無線電學校;張相義(後改名張為民)考取了南京工業學校;張全有考取了南京鐵路運輸學校;徐來龍考取了蘇州財經學校;戴則乾考取了南京電訊學校;葉書珍考取了南京幼兒師範;曹光明考取了五中;鍾興林(後改名鍾東)考取了六中,梅曰英考取了二中;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回應「外賣員被抬出校園」:其未經允許入校
    來源:網絡(00:15)12月21日,有網傳視頻稱,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多名身穿制服的安保人員將一名男子抬起,一名安保人員在身後推著一輛電動車。安保人員將男子抬出校門後放下。同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黨委宣傳部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該視頻中被抬出去的男子是外賣員,其未經允許進入校園。
  • 青島科技大學建校70周年!政產學研融合,譜寫「新青科大現象」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珍梅從1950年到2020年,從中國的重工業基地—瀋陽,到黃海之濱—青島,9月20日,素有「橡膠黃埔」之美譽的青島科技大學迎來了建校70周年紀念大會。科研經費連續9年過億、通過科研成果轉化或提供核心技術支撐而上市的公司已達7家、2020年專利轉化位列省屬高校榜首……70年來,青島科技大學始終堅持走政產學研融合之路,在新時代浩蕩的春風裡砥礪前行,不斷譜寫新「青科大現象」。70年披荊斬棘「三地五校區」開啟新格局9月20日,青島科技大學迎來建校70周年紀念大會。校園內彩旗招展,氣氛熱烈喜慶。
  • 第二屆氣象產業(中國氣象谷)發展大會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召開
    12月18日,風雲際會中國氣象服務協會2020年會暨第二屆氣象產業(中國氣象谷)發展大會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召開。年會以「打造中國氣象產業2.0」為主題,圍繞打造氣象產業升級版、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氣象科技進展與展望等內容共話產業發展。
  • 南方科技大學建校十周年慶祝大會隆重舉行:新益求新,創領未來!
    乘著「特區四十年改革再出發」的浩蕩東風,南方科技大學迎來建校以來第一個十周年生日。2020年12月20日,南方科技大學建校十周年慶祝大會在南科大潤楊體育館隆重舉行。,南京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呂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包信和,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玉,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許徵,浙江大學副校長嚴建華,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王鐵軍,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天津大學黨委書記李家俊,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陳春聲,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吳普特,香港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張翔,澳門大學校長、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宋永華等105所大學領導;三十多位院士代表
  • 祝賀:渤海大學舉行建校70周年紀念大會!
    金秋九月,大地疊翠流金,校園披上了節日的盛裝,渤海大學在萬千學人的歡歌祝福中,迎來70周年華誕。回顧學校革故鼎新的崢嶸歲月,放飛創建高標學府的美麗夢想。9月5日,學校舉行建校70周年紀念大會,省市各級領導、來賓、特邀校友、學校領導班子成員、離退休老領導老同志及師生代表出席大會。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舉行國際氣象教育與科學研究協會成立大會!
    12月10日,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倡議,全球20多國3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發起的國際氣象教育與科學研究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eteorological Education and Sciences, IAMES)在我校圖書館報告廳舉行成立大會。
  • 海涵地負,繼往開來 雲南藝術學院舉辦建校60周年校慶系列活動
    (雲視網訊 實習記者 徐嫻 文/圖)12月12日,雲南藝術學院迎來60周年華誕,來自全國兩百餘位高校代表、雲南省內各高校和相關機構的代表及數千名校友相聚雲南藝術學院呈貢校區,共同慶祝雲南藝術學院60周年校慶日的到來。
  • 70周年校慶之際,石家莊鐵道大學致全體校友的一封信!
    隔千山萬水,任時光流逝,您始終都是我心中最深的惦記——石家莊鐵道大學致全體校友的一封信 親愛的各位校友:悠悠七秩芳華,漫漫徵程如歌。值此石家莊鐵道大學建校70周年華誕即將到來之際,謹向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學校發展的各位校友致以最誠摯的感謝和最親切的問候。志不改,情不移,鐵血丹心育桃李。學校匯集軍隊、部委和地方院校優勢於一身,在磨練砥礪中形成了「慎思明辨、知行合一」的校訓、「嚴謹治學、勇於創新、精心育人、志在四方」的優良校風和「軍魂永駐、校企結合、育艱苦創業人」的鮮明辦學特色。
  • 歡迎參加:哈爾濱工業大學徵集紀念建校100周年活動標語!
    日前,哈爾濱工業大學發布了關於舉辦紀念建校100周年標語徵集活動的通知,具體如下:關於舉辦紀念建校100周年標語徵集活動的通知歲月如酒,一聚寥寥數日,光陰如歌,一別匆匆數年,巍巍學府,百歲已至,十秩崢嶸,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