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再出發!——上海交大紀念建校123周年

2021-01-09 新民晚報

123年思源致遠,勵精圖治,跨越三世紀風雨兼程、英才輩出、弦歌不輟。4月7日,上海交通大學舉行建校123周年紀念大會,新老校友再度相聚在東海之濱,相約在菁菁校園,再續情誼、聚首暢談,重溫往昔時光,感受今日之母校,共築明日之交大。

交大「90」後院士與新中國同向同行70年

自建校始,交大人始終以「儲才興邦」為理想,將自身發展與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開拓進取,不斷攀登,是國之脊梁,是民族振興的中流砥柱。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在上海交大,有三位畢業70周年的「90」後院士,他們分別是土木工程系校友孫鈞、造船系校友黃旭華和電機工程系校友汪耕。他們走出交大校園後,宏圖在胸、重任在肩,愛國榮校、努力拼搏,在各自的領域艱苦奮鬥,與新中國同向同行70年。

情系「港珠澳」,勇攀世界橋梁界「珠穆朗瑪峰」。籌備6年,建設9年,港珠澳大橋建設歷時足足15年。2018年,大橋的建成與通車讓粵港澳三地之間的往來更加方便了。它的背後是無數大橋建設者們的愛國奮鬥,砥礪前行。其中特別惹人注目的是一位「90後」老人,他,就是交通大學工學院土木工程系1949屆校友、工程力學家、隧道與地下結構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孫鈞院士。

最近五六年,孫鈞院士的心思都撲在了港珠澳大橋上。過去每次到這裡出差,他都是以專家身份,為這座大橋施工建設中遇到的難題把脈、出謀劃策。93歲的他解決了港珠澳大橋的不少難題,大嶼山與伶仃洋曾見證他佇立深思的背影。

港珠澳大橋被譽為「世界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穿著薄薄的羽絨外套、拄著拐杖,沐浴在祖國南方溫暖的陽光下,孫鈞神採奕奕。沒有人能猜到,這位「90後」院士,過去一年的工作強度是這樣的:前後出差30多次,前前後後參加各類技術風險評估會、諮詢會達三四十次。「每次提技術方案,他都知無不言,剖析問題更是絲絲入扣,條理分明。」甚至在2018年春節來臨前的最後兩次出差,孫鈞往來於上海和珠海,奔走於工地和會議室。

事實上,在成為交通部指定的技術顧問、為港珠澳大橋「專業護航」前,孫鈞曾參與過很多「超級工程」,其中包括青藏公路、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南水北調、洋山深水港、長江隧橋等。

作為交大土木系1949屆校友,雖已離校多年,孫鈞卻對求學時的一幕幕記憶猶新,多次返校參加分享活動,時刻心繫母校發展。在交大110校慶之際,當時80高齡的孫鈞院士回母校參加了校慶活動。「六十年前,我們這幫人也是像你們現在一樣的熱血青年」,老院士回憶道,「不過那個時候可沒有你們現在這麼好的條件。食堂連凳子都沒有,四年都是站著吃飯的,平常吃的都是青菜湯和米飯,只有禮拜天可以吃一點葷,稱作『打牙祭』,晚上在圖書館看書看得太晚,就吃幾塊鹹餅乾補充營養,我看到你們現在的食堂,真是不知好了多少倍。苦歸苦,大家都是很努力地學習,想著早一天畢業,為國家做貢獻,像當時念數學系的吳文俊,念物理系的何祚庥等等,後來都成為了祖國的棟梁之材。我們是四九年畢業的,是解放前的最後一批畢業生,也是解放後第一批畢業生,可以說是『承前啟後』的一代。」

除了關心土木系傳承與發展,老院士還時刻關注青年學子的成長成才。孫鈞說:「現在的大學生跟我們當時相比,思想比較複雜——當然,這也是很現實的,你們面臨著更大的壓力,要自己找工作,成家立業,撫養老人等等,而我們當時,考慮最多的是怎樣把功課學好,為一道題目爭論半天,這種刻苦鑽研的精神還是需要現在的年輕人學習的。」他語重心長地寄語青年學子:「目前你們要做的,是一定要打好基礎,培養自己獨立鑽研、獨立學習的能力和方法,只要掌握了好的方法,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什麼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好好珍惜現在的機會,在大學中所學到的,能讓你一生受益無窮。」

校友孫鈞院士

為祖國核潛艇事業隱姓埋名三十年。與勤勉不輟,為國鞠躬盡瘁的孫鈞院士一樣,有一位老人,他為祖國的核潛艇事業,功名赫赫卻隱姓埋名三十年。離家正壯年,歸來已花甲。他的一句話,足以成為當代青年之座右銘「敢做驚天動地事,甘做默默無聞人」。他就是「中國核潛艇之父」、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上海交大1949屆造船系校友,黃旭華院士。

黃旭華,1926年3月生,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某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飛彈核潛艇總設計師。1945年7月,黃旭華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交通大學造船繫船舶製造專業,開始毅然追尋「造船造艦」抵禦外侮的報國夢想。

1958年,中國核潛艇事業元年。時任上海船舶工業管理局設計二處潛艇科長的黃旭華,突然接到去北京出差的通知,走進了海軍艦船修造部和一機部船舶工業管理局聯合組建的核潛艇總體設計組,他這才知道是「天字第一號」絕密工程選中了他。黃旭華至今記得,報到時領導找他談話說了三條:一是「你被選中,說明黨和國家信任你」;二是「這項工作保密性強,這個工作領域進去了就出不來,」;三是「一輩子出不了名,當無名英雄」。黃旭華毫不猶豫。「一輩子出不了名,當無名英雄」,這與「黨和國家信任你」相比,算得上什麼啊?

核潛艇是中華民族聚合力的結晶,是這一民族聚合力創造的奇蹟。自從核潛艇工程於1965年3月重新啟動,到1970年年底「401」艇下水,不過5年多時間。黃旭華至今記得在「401」艇正式交付海軍的儀式上,錢學森激動地說:「毛主席說『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現在不是一萬年,不是一千年,不是一百年,也不是十年,我們就搞出來啦!」

直到1987年,他以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的身份解密,隱姓埋名30載,他沒有回老家,卻成就國核潛艇真正具備核反擊實戰能力,使中國核潛艇成為大國的「定海神針」。

關於黃旭華院士,有「兩把椅子」的美談:2016年,上海交大紀念建校120周年大會,黃院士推開了為他演講準備的椅子,這是交大人堅守的精神與情懷;2017年,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為他拉開椅子,並一再邀請他坐到自己身邊,這是對共和國脊梁的關懷和尊重。

都說中國核潛艇是「定海神針」。六十多年過去了,大海裡發生的故事,大海一定知道。黃旭華學長的故事和精神,也將激勵交大學子,愛國榮校,矢志奮鬥!

突破世界難題,造出「發電金剛」。上個世紀的五、六十年代,那個年代,中國還是一個貧油國,只能用煤氣來替代汽油,而當年電力的供應也嚴重短缺,工農業生產急需強大的電能和動力。1958年,交大電機工程系1949屆校友汪耕與上海電機廠的科技人員、工人師傅決定超越發展,領先一步,發明研製世界上第一臺定子和轉子雙水內冷汽輪發電機。當時研製這種發電機,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很多西方工業強國都無法攻克這個難關。在科技人員和工人師傅的刻苦鑽研和奮力攻關下,1958年10月27日,一萬兩千千瓦雙水內冷汽輪發電機,安裝在上海南市發電廠,進行生產試驗。這是汪耕等科研人員和上海電機工人的發明和創造,是新中國工業的一個大事件。

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90」後院士雖已從交大畢業70周年,仍時刻心繫母校發展。除了老一輩校友外,很多中青年校友也在各自的崗位上為社會和國家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他們當中,有全國最大的酒店集團華住創始人1989屆校友季琦,有全國最大的鋰電池公司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曾毓群,還有創始百姓網的1999屆校友王建碩……從母校離開後的風雨徵途見證了他們在不同領域艱苦奮鬥,他們所做成就熠熠生輝,與祖國同向同行。思恩永久,源沛脈長,校友們的奮鬥精神是交大飲水思源精神的最佳詮釋。

交大校友演唱會、音樂會為祖國喝彩、為母校放歌

在這春意盎然,百花爭妍鬥豔的四月,正值上海交通大學紀念建校123周年之際,兩場音樂盛會在交大徐匯校區文治堂如約而至。

4月6日下午,「青春不畢業2」校園演唱會震撼來襲,發起人1990屆土木工程系羅堅校友攜手橫跨老、中、青三代,20餘位交大校園明星歌手重返母校,為大家傾情演繹,縱情高歌,再度重溫在母校的青春記憶。本次音樂會主題為「ForeverYoung」,共有青春、愛情、夢想、家庭、友情五大章節,節節都引人入勝,曲曲扣人心弦。

4月7日晚,由上海交通大學校友會主辦,上海交通大學校友藝術團承辦,上海交通大學藝術教育中心協辦的「源·聚」上海交通大學建校123周年校友音樂會也將如約而至。近百名交大校友和在校學生參與演出,千餘名校友、師生歡聚一堂,共同沉浸在美妙的音樂中。臺上美妙音樂扣人心弦,臺下歡聲笑語不斷,掌聲如潮,交大人以一場美好的藝術盛宴為母校建校123周年獻禮。

那些讓人熱淚盈眶的青春旋律,那些難以忘懷的青春之聲,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母校建校123周年之際,一場歌會是一次重逢,看鴻雁歸來,為祖國高唱,為母校放歌,笑憶彼時人生!

12個集體或個人榮獲上海交大2019年校長獎

在建校123周年紀念大會上,12個集體或個人榮獲上海交大2019年校長獎。獲獎集體和個人不僅做好了自己的本職工作,更秉持科學精神與人文情懷,肩擔著交大精神傳承者與弘揚者的任務。他們求實學,務實業,追求真理;飲水思源,心懷感恩之情,砥礪家國情懷;矢志奮鬥,銳意創新,在各自的領域熠熠生輝。

蔣如宏:不忘初心的雪域大使

西藏,雪域高原、邊陲重鎮。當得知被派援藏時,雖家有年邁體弱的父母和剛進高中的孩子,但稍經思慮,蔣如宏還是說服了家人,毅然選擇了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2016年7月,他肩背學校領導殷殷囑託、懷揣丹心堅定的踏上漫漫西行之路。初到高原,面臨的是高原缺氧、夜不能眠、飲食不適等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難題。一個多月身體瘦了10多斤,但他依靠堅強的意志慢慢適應新的環境、融入新的角色。

三年來他既是宣傳員、改革者又是橋梁紐帶。蔣如宏立足學習,做雪域高原上黨的政策的宣傳員和實踐者,以實際行動積極響應黨中央「精準扶貧」的號召,將黨的光輝和溫暖傳播於雪域高原邊陲小鎮;立足本職,做西藏農院科研工作的改革者和探路人,「你援藏帶來的是管理理念和方法,跟在你後面收穫真大」,這是周圍同事對他的稱讚,也是對真幹、實幹援藏幹部的最大褒獎;立足支援,做藏漢兩地民族交融的鋪路石與牽線人,2018年7月「上海交通大學-西藏農牧學院聯合科技查新中心」揭牌運行,為藏區科研人員提供優質便捷的科技查新服務。在兩校領導大力支持下,成功舉辦師生攝影作品聯合展,為兩地師生思想文化交流構築平臺,參與主創畫冊「都市與自然的輝映,海濱與山巒的共鳴」現已成為藏漢兩地民族交融友誼見證。

丹心獻雪域,大愛灑邊疆。蔣如宏愛崗敬業、銳意創新,在完成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時積極發揮援藏幹部橋梁紐帶作用,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了卓越的成績,出色完成了黨交給他的援藏任務!

江秀臣:講好中國故事的科研帶頭人

自1992年來交大工作,江秀成的身影便始終活躍在電力科技的最前沿。二十六載櫛風沐雨,從年少時的意氣風發到中年後的兩鬢微霜,從初時的探索者到業界的引路人。他,是求真務實的科研人,是具備國際視野的交大人,是學科改革創新的先行者,更是智能電網領域的守護者與築夢人。

他精誠為國,用信念澆灌科學研究:在人才需求日益膨脹、技術革新日益迫切之際,江秀臣始終專注於智能電網設備智能化和電網控制智能化關鍵技術的科研工作,積極研究其它學科的最新成果,尋求在該研究方向上取得更大突破,整體提升我國智能電網的智能化水平,提高我國電網的可靠性和運行效率,保障電網安全。他反哺社會,用創新點亮電網之光:當國家需要時,江秀臣永遠衝在最前方,心繫國家需求,開拓創新;當社會需要時,江秀臣同樣奮戰在第一線,關注企業應用,敢為人先,積極實踐。在國內各項大型活動中,都被邀請提供技術和產品參與保障電網安全的重任,青島上合峰會、上海進口博覽會,他都全程參與保障電網設備安全運行的保電工作,在2018年上海進博會召開前的24天,預警了一臺故障電力設備,排除了一起進博會期間的停電隱患,為進博會最終的順利召開做出貢獻。多年來,江秀臣建立起一支在智能電網設備智能化和電網控制智能化關鍵技術領域從事研究、開發與應用的專業科研人才隊伍,並不遺餘力地引進和培養優秀的電氣學科青年教師。

於江秀臣而言,專注科研工作已經成了習慣,而在這之上,能夠將科研成果進行轉化為社會謀福利,能夠為更多同領域的科研人搭建平臺創造機遇才是他畢生的夢想。

姚振強:桃李天下的學科先行者

來自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的姚振強教授是一名不折不扣的交大「土著」:他本、碩、博都就讀於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科,完成中英聯合培養計劃並獲得博士學位後留校工作,至今在教學與科研一線已勤奮耕耘了25個春秋。姚振強專注先進位造領域的科研和教學工作,潛心全方位育人事業,奉獻於學科建設工作,為學校機械工程學科上水平和高水平人才培養,做出了重要貢獻。

25載光陰見證了姚振強傾心學科建設,身體力行地全方位育人。他勇攀科學高峰,致力於複雜裝備的數位化設計等方面的研究,在高檔數控工具機設計、核電裝備研發、精密製造技術方面取得多項研究成果,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上海市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承擔16項國家級科研課題,獲6項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勵;他踐行立德樹人,是學院教書育人委員會成員,堅持用問題導向和需求牽引代替知識驅動,注重培養學生「觀察-表達-實踐」綜合能力,採用基於案例的教學,將工程學基本知識教育與綜合實踐相結合。為國家重點行業輸送了21名博士和62名碩士,大都到國家重點單位工作,另還培養博士碩士留學生4名;獲學校、寶鋼優秀教師獎和國務院特殊津貼;他長期奉獻學科與基地建設,自2000年起便擔任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學科方向的負責人,參加機械設計、機械製造二級與機械工程一級重點學科評估,211、985建設評估及國際評估,機械系統與振動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

「交大人節」開啟青年創意文化嘉年華

4月7日,「交大人節——青年創意文化嘉年華」在主會場閔行校區仰思坪,以及徐匯校區盛宅之家和閔行校區子衿街兩個分會場舉行。為廣大交大學子搭建了一個傳播創意理念、展示創意成果、分享創意價值的平臺,展示了交大人創新開拓的文化精神。活動設置有科學技術、最炫民族、文化體驗、靈動藝術、百國風情、絢麗舞臺以及尋夢環遊七個片區,青年創意帳篷展示活動、表演巡遊、科技體驗等貼近生活的創意項目,各具特色,精彩紛呈,提供了高質量的多元創意文化體驗,吸引了在校師生、返校校友、社區居民等三萬餘人參與。

「交大人節」是在校團委的指導下,由校學聯社團總會牽頭聯合各學生社團、各院系學生會(研究生會)、學生創業團隊、公益團隊共同打造的「全體交大人的節日」,自2012年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七屆。「匯青年英才之創意,展校園文化之風採」,交大人節嘉年華為廣大交大學子提供了多角度、多層次的創意選擇,並以此為契機推出一批青年創意作品,形成交大校園文化生活的新亮點,為推動校園文化事業做出貢獻。在全體參與者的共同努力下,滿載創意與歡樂的交大人節為交大校慶獻上了一份特別的青春禮物,增添了一道活潑靚麗的風景線。

學生原創文化工作室落戶、新建「快遞超市」,交大「南京路」子衿街落成

4月7日下午,子衿街落成典禮在交大閔行校區舉行。子衿街的「前世今生」可以追溯到1997年,彼時子衿街作為商業中心投入使用,給師生帶來了生活上的便利,享有交大的「南京東路」的美稱。後來隨著學校規劃的變更,子衿街也曾一度是學聯、學生社團的駐紮地。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生活動的需求,子衿街於2018年年初開始改造,對子衿街的職能進行了較大程度的轉換和完善。子衿街一樓現設快遞中心,1個多功能排練廳,1個演奏廳,1個器樂廳以及若干琴房,二樓設若干學生原創文化工作室,2個會議室以及小劇場,為交大師生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提供了陣地。子衿街上的首批學生原創文化工作室共計8個,分別是vision美術協會、笛簫協會、鋼琴協會、國學社、吉他協會、三棋聯合會、攝影協會、書畫篆刻協會,這些學生原創文化工作室錯落有致分布在一、二樓區域,工作室的成立助力學生社團的蓬勃發展,將極大地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成為交大師生陶冶情操的好去處。

快遞服務已成為師生日常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本著「統一有序,智慧校園,人本服務」的工作宗旨,學校與菜鳥驛站強強聯手合作,在子衿街新建「快遞超市」,一改之前多家快遞公司各自「擺攤」,秩序混亂的情形。改造後的快遞服務中心,引入了智能分揀設備,基於人臉識別的智能快遞櫃、高拍儀設備、智能雲監控等。徐匯校區快遞服務中心業也在2018年雙十一投入運行,集智能化、人性化、正規化於一體,目前正在推進機器人小G派件服務。

相關焦點

  • 解碼生命再出發暨Bio-X研究院二十周年紀念活動舉辦
    2020年12月30至31日,上海交大Bio-X研究院舉辦了解碼生命再出發暨Bio-X研究院二十周年紀念活動,活動內容包括30日上午的《解碼生命(第二版)》新書發布會,30日下午的Bio-X二十周年紀念卓越學術論壇與31日全天的高端學術論壇,活動在研究院201會議室舉辦。
  •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建校十五周年校友作品展開幕
    12月14日,上海視覺藝術學院15周年校友作品展開幕式暨校友座談會舉行。    策展人、校友孫晨竹介紹,此次展覽的主題為「溯源再出發」,分專業和學科展示畢業生的教學成果,同時也囊括了許多藝術之外的內容,相較於以往的SIVA展更多元化將藝術外顯。    2008級攝影專業畢業生馮彬在美國深造七年,如今回國發展並籤約頂級畫廊,此次他帶著自己的22幅瓷版畫作重返母校,並將《馬桶人》、《嬰戲二》兩幅作品捐給母校,以表對母校的感激之情。
  • 青島科技大學舉行建校70周年紀念大會
    9月20日上午,青島科技大學嶗山校區彩旗飄揚、氣氛熱烈,青島科技大學建校70周年紀念大會隆重舉行,在校師生、離退休老同志、廣大校友、各界賓朋歡聚一堂,共同慶祝青島科技大學70華誕。青島科技大學舉行建校70周年紀念大會大會在雄壯的國歌聲中盛大開幕。
  • 華僑大學召開「建校60周年紀念大會」!
    華僑大學建校60周年紀念大會11月1日上午在陳嘉庚紀念堂觀眾廳召開。華僑大學黨委書記徐西鵬主持紀念大會。全國政協副主席、華僑大學董事會名譽董事長何厚鏵,為學校題詞祝賀。泰王國公主詩琳通、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專門發來祝福視頻。
  • 《交通大學建校一百二十周年》四原地寄臺灣新竹,大全套終於搞定啦!
    妹紙繼續來預報新郵實寄封的事情,最近小戳童鞋終於想辦法搞定《交通大學建校一百二十周年》四原地了。需要的點擊本文文末【閱讀原文】即可拍下! 這個預定時間比較緊了,需要的不要錯過哈!臺灣新竹也是臺灣國立交通大學所在地,所以這個大全套很有價值,需要的趕緊預定,之前我們只有上海和北京的原地,現在能弄到大全套非常不容易。總價100元!交通大學起源於1896年創辦的上海南洋公學與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在歷經多年歷史變遷後衍生出五所大學,分別是:上海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臺灣新竹國立交通大學。
  •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隆重舉行建校65周年紀念大會
    4月20日,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建校65周年紀念大會在奉賢校區隆重舉行。,學校機關職能部門、學院(部)負責人、師生代表及校友等3000多人齊聚奉賢校區和徐匯校區,共同慶祝上海應用技術大學65周年華誕。
  • 歡迎參加:哈爾濱工業大學徵集紀念建校100周年活動標語!
    日前,哈爾濱工業大學發布了關於舉辦紀念建校100周年標語徵集活動的通知,具體如下:關於舉辦紀念建校100周年標語徵集活動的通知歲月如酒,一聚寥寥數日,光陰如歌,一別匆匆數年,巍巍學府,百歲已至,十秩崢嶸,薪火相傳。
  • 上海政法學院建校36周年系列活動之「時光迴廊」
    上海政法學院建校36周年系列活動之「時光迴廊」 2020-11-19 22: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東北石油大學舉行建校60周年紀念大會
    9月7日,東北石油大學舉行建校60周年紀念大會。辛紀元攝  六十載春華秋實,一甲子華章異彩。東北石油大學校長蔣明虎致辭。  黑龍江省委省政府發來賀信,賀信指出,建校60年來,東北石油大學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用大慶精神育人、用鐵人精神鑄魂,紮根龍江、開拓進取,形成了石油特色鮮明、多學科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為我國石油戰線培育了大量高素質人才。
  • 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紀念建院90周年
    10月20日上午,「回歸、凝聚、傳承」物理與天文學院建院90周年紀念大會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陳瑞球樓舉行。他帶領大家回顧了上海交大以及物理與天文學院的歷史,高度肯定了交大物理90年來對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所做出的重要貢獻,並向物理與天文學院的各位老師、各位校友和廣大同學表示由衷敬意和衷心祝賀。
  • 祝賀:渤海大學舉行建校70周年紀念大會!
    金秋九月,大地疊翠流金,校園披上了節日的盛裝,渤海大學在萬千學人的歡歌祝福中,迎來70周年華誕。回顧學校革故鼎新的崢嶸歲月,放飛創建高標學府的美麗夢想。9月5日,學校舉行建校70周年紀念大會,省市各級領導、來賓、特邀校友、學校領導班子成員、離退休老領導老同志及師生代表出席大會。
  • 周冬雨現身北京電影學院建校70周年活動
    2020年10月17日,北京,周冬雨現身北京電影學院建校70周年活動。當日,北京電影學院舉行新中國電影教育70周年暨北京電影學院建校70周年紀念活動。周冬雨現身北京電影學院建校70周年活動活動內容有:新中國電影教育的歷史演進與發展前瞻暨北京電影學院建校70周年學術論壇、新中國電影教育七十周年暨北京電影學院建校七十周年 「光影盛典」紀念晚會……
  • 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舉行建校100周年紀念大會
    11月15日,享譽荊楚的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隆重舉行建校100周年紀念大會。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的校名遒勁有力,副總理為學校80周年校慶時題寫的「弘揚『實驗』精神,培養創新人才」熠熠生輝。火炬路兩側的紅色道旗格外醒目,紅石大道上各界校友暢談青春過往。古箏齊奏、書畫表演、棋藝展示、科技社團活動異彩紛呈,師生員工以及各界嘉賓歡聚一堂。校史館裡100盞紅燈籠喜慶吉祥,抗美援朝戰爭70周年紀念牆上,309名參軍參幹校友的名字講述著歷史榮光。
  • 上海人值得一走!追尋高校紅色記憶,見證上海交大英烈光輝!!
    這座「神奇」的校園,就是坐落在徐家匯的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上海交大不但記錄了中國百年教育的歲月印記,也和中國共產黨、新中國一起成長,沐浴過改革開放的春風和新時代社會主義發展的東風。   上海交通大學前身是光緒二十二年(1896 年)創立的南洋公學,這也是一所有著光榮愛國奮鬥傳統、英雄輩出的高等學府,在國家的發展歷程中,湧現出了一批批心懷正義真理的交大英雄,他們始終把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為挽救國家危亡,謀求人民幸福,舍小我成大我,譜寫出了一曲曲不朽的「愛國奮鬥之歌」。
  • 北電舉行建校七十周年紀念活動 黃渤、周冬雨等齊聚母校
    【解說】10月17日晚,新中國電影(600977,股吧)教育七十周年暨北京電影學院建校七十周年「光影盛典」紀念晚會在北京舉行。當晚,演員黃渤、趙薇、張嘉譯、周冬雨、楊冪、楊紫、朱一龍、關曉彤、吳磊等知名校友齊聚母校參加紀念活動。【解說】活動現場,學校師生及校友一起回顧了新中國電影教育70年的發展歷程,並進行北京電影學院第二屆 「學院獎」頒獎儀式。
  • 雲南警官學院舉行紀念建校70周年大會暨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
    新生開學典禮分列式及匯報演練 雲南警方供圖雲南網訊(記者 趙崗)10月25日,雲南警官學院迎來紀念建校70周年大會暨新生開學典禮,英模校友代表、退休教師代表、新生家長代表以及全院師生員工參加紀念大會。新生開學典禮分列式及匯報演練 雲南警方供圖雲南警官學院建校七十年,三遷校址、九易校名,始終堅持「政治建警、政治建校」方針,弘揚「忠誠、責任、奉獻」校訓精神;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聚焦「安邊、穩藏、反恐、禁毒」等雲南邊疆治理和公安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始終堅持在職民警培訓與學歷教育協調發展,堅持一切為了實戰、一切服務實戰;始終堅持改革創新開放辦學,開創了外警教育培訓先河
  • 一二·九,交大這樣紀念!
    一二·九,交大這樣紀念!地點:學生活動中心環形階梯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70周年為了紀念與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懷念志願軍先烈法學院的學子們在寒風中慷慨激昂
  • 追隨偶像,交大學霸情侶一起投身國防事業!愛情和優秀同時發生了…
    作者丨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劉昕璐追星,一路向西去!這是上海交通大學一對95後學霸情侶畢業之際的選擇。
  • 緬懷的意義在於承揚——西南交大隆重紀念羅河教授誕辰110周年
    14:00,在犀浦校區圖書館1號報告廳舉行的紀念羅河教授誕辰110周年「雙嚴」傳統教育報告會上,著名橋梁專家、96歲高齡的錢冬生教授;我校原黨委書記王潤霖教授;我校土木學院知名教授何廣漢、萬復光、李克釧、陳祿生,地學學院知名教授傅曉村、李秉生、劉文熙、胡厚田,曾任羅河教授科研助手的劉其舒教授,校史研究專家梁錦堂教授;羅河教授研究生、中鐵諮詢設計有限公司航遙院原總工程師
  • 海倫舉辦紀念毛澤東誕辰123周年書畫展
    東北網綏化1月6日訊(李小瑩許敬民特約記者馬明超)近日,海倫市文聯主辦的紀念開國領袖毛澤東誕辰123周年書畫作品展在喜事會酒店舉行。海倫市級領導、市直機關幹部、武警官兵、書畫文藝工作者百餘人觀看了本次展覽。本次書畫作品展展出省內外書畫名家作品共計45件,包含書法、國畫、剪紙等多種形式的藝術作品。書畫名家們通過筆墨丹青,用藝術的形式表達對偉大開國領袖的深切懷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