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奇美博物館收藏的
中義大利羅馬(Roma)學派
1870—1950年的經典提琴作品
臺灣奇美博物館古典提琴研究員
國際提琴及琴弓製作大師協會會員
鍾岱廷
1870年羅馬城被併入義大利,義大利至此宣告完全統一。從那時起,提琴製作又開始燃起新的生機。朱塞佩·菲奧裡尼(Giuseppe Fiorini,1861—1934年)1923年後搬遷至羅馬,教導幾位學生,把提琴製作提升到另一高峰。本期介紹 1870—1950年這段時期的羅馬制琴師,有趣的是,本期制琴師幾乎都是外地來羅馬發展的制琴師,僅賽蒙·費爾蒂南多·薩空尼(Sacconi,Simone Ferdinando,1895—1974年)出生在羅馬。
Violin by Rodolfo Fredi 1901
魯道夫·腓第 小提琴 1901年
魯道夫·腓第(Rodolfo Fredi,1861—1950年)出生於威尼斯附近小島,是Todi貴族後裔,是Count Fabio Fredi學生跟兒子,1885年開始製作第一把小提琴,1889年就讀於羅馬S.Cecilia音樂學院,一生約製作450把小提琴、70把中提琴、50把大提琴,得過1911年都靈制琴比賽及1917年羅馬制琴比賽獎項,1937年參加克雷莫納(Cremona)琴展,當任過羅馬制琴協會會長,在當羅馬當地相當有名望,朱塞佩·菲奧裡尼當時搬到羅馬,經濟狀況不佳,還是在他擔保下租屋。
圖為魯道夫·腓第小提琴 1901年
這把貼有本人原始標籤的小提琴,採用上選材料,裡面襯條如同吉他樂器一般,是整條木條圍成,工藝上雖然不如專業制琴,但聲音相當傑出,有著明亮的高音、堅實的低音,在當時算是頂尖作者。
Violin by Giuseppe Fiorini 1925
朱塞佩·菲奧裡尼 小提琴 1925 年
朱塞佩·菲奧裡尼其技術承襲自父親——拉菲爾·菲奧裡尼,目前最早的朱塞佩小提琴是1879年所制,琴身已具備相當高的工藝水準。1885年他在其父親工作室工作,1887年自行開業,他的作品分別在1881年及1888年獲得獎項。1889年遷徙至慕尼黑,與安德烈·利格(Andreas Rieger, 1836—af.1904年)共事,不久利格成為他的嶽父以及合伙人,公司因此命名為「利格與菲奧裡尼(Rieger and Fiorini)」,1896年則改名為「菲奧裡尼(Fiorini)」。
朱塞佩在到達慕尼黑時,已經比安德烈·利格工藝技術好很多,但之後他也採用嶽父慣用方式製作直角內模,幾位專家(見過多把Sawicki樂器),一致認為朱塞佩可能1890年代拿到尼可拉·薩維斯基(Nicolas Sawicki,1792—1850年,Wien)小提琴,朱塞佩特意模仿該作者樂器,根據1879—1890年之間樂器,只能說他是自我提升學習製作,漸進改善不是有高人指引瞬間變高手。
1906年,因他的制琴技術以及修復技術深受認同,而獲選為德國專家委員會(Commission of German Experts)的主席。他也發起德國制琴師協會Verbandes Deutscher Geigenbauer VDG,對同業及後進幫助很大。1912年他決定獨立制琴而又再次搬遷。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遷徙至蘇黎世,直到1923年後搬遷至羅馬,此時一貧如洗搬到羅馬,魯道夫·腓第幫他作保才能租屋。
他曾於1920年以10萬裡拉自Marquise Paola della Valle, heir of Count Cozio di Salabue購買斯特拉迪瓦裡遺物並妥善運用,1930年捐獻給克雷莫納市政當局,其目的為創建制琴學校。可惜直至1934年,他的雙眼已全盲,於慕尼黑逝世時,夢想仍然未能實現(最終克雷莫納於1938年成立制琴學校)。
朱塞佩教導很多學生,卻甚少跟他一樣水平,其中以安薩爾多·波吉(Ansaldo Poggi,1893—1984年)與賽蒙·費爾蒂南多·薩空尼的制琴風格與他最為相近,這兩位學生也是朱塞佩教導的最有成就的制琴家。朱塞佩的提琴漆色,依不同制琴時期所使用的漆色而不同,但質地和透明度皆維持一貫的卓越水平,除此之外,優美的音色使現存的提琴皆售價不菲。
圖為朱塞佩·菲奧裡尼小提琴 1925年
這把琴是大師最後一時期作品,貼有本人原始標籤的小提琴,外觀工整乾淨,採用上選材料,有著高貴音色和極具穿透力音量, 足以堪稱當代提琴典範。
Violin by Antonio Sgarbi 1923
安東尼·史家比 小提琴 1923年
安東尼·史家比(Antonio Sgarbi,1866—1938年)是朱塞佩·史家比(Giuseppe Sgarbi,1818—1905年)的兒子及學生。1878年舉家搬到羅馬,1890年跟隨其父搬到蒙地拿(Modena),之後他便接管羅馬工作室。1915年在Palermo音樂學院工作,跟當時羅馬作者朱塞佩·羅斯(Giuseppe Rossi,1869—1954年)及魯道夫·腓第保持相當密切的關係,他製作了許多高質量的樂器,一般體型比較長,翻邊較平,他的樂器在不同地製作會在標籤上特別標註在哪一城市製作的樂器。
圖為安東尼·史家比小提琴 1923年
這把貼有本人原始標籤的小提琴,採用上選材料,製作乾淨工整,使用橘金黃色的漆,較平的翻邊,琴的鑲線部分使用鯨魚須(Whale Bone),是他在這時期製作的提琴的典型代表,聲音以明亮著稱。
Violin by Giuseppe Rossi 1904
朱塞佩·羅斯 小提琴 1904年
朱塞佩·羅斯,一個謎樣起源的作者,1869年出生在佛羅倫斯,在Citadella小城成長,待過許多城市,在威尼斯Academy of Fine Arts讀書,也因為這樣因素傳言是德嘉尼(Eugenio Degani,1842—1901年)的學生。之後搬到羅馬,得過1893年Padua提琴製作比賽獎項,1908年 Livorno提琴製作比賽獎項,1915—1918年的 Santa Cecilia 提琴製作比賽獎項,他曾在Santa Cecilia皇家音樂學院(Royal Musical Institute)工作,一生製作超過600把樂器。他曾經教導過薩空尼製作小提琴,也因此他被歷史所記錄,在羅馬20世紀制琴上有著重要地位。
圖為朱塞佩·羅斯 小提琴 1904年
這把貼有本人原始標籤的小提琴,採用上選背板材料,金黃色的漆,琴板翻邊度相當深,外觀上更接近安東尼·史家比,在工藝上一般,作者名氣跟他教導的出色的學生很難聯想到一起。
Violin by Rodolfo Paralupi 1929
魯道夫·帕雷路比 小提琴 1929年
魯道夫·帕雷路比(Rodolfo Paralupi,1890—1950年)在義大利中部Ancona出生,作為一個吉他製作者聞名於羅馬,目前已知他最早製作小提琴是在1927年,參加過一些比賽並得獎。1949年得過克雷莫納提琴展覽獎項,一生約製作200把小提琴,1000把吉他。
圖為魯道夫·帕雷路比小提琴 1929年
這把貼有本人原始標籤的小提琴,採用上選材料,裡面襯條如同吉他樂器一般,是由整條木條圍成,外觀上相當工整,對於一個擅長製作吉他作者,能製作這樣的小提琴,相當不容易。
Violin by Simone Ferdinand Sacconi 1928
賽蒙·費爾蒂南多·薩空尼 小提琴 1928年
賽蒙·費爾蒂南多·薩空尼是公認的現代小提琴製作大師,研究斯特拉迪瓦裡最權威的專家。他於1895年3月30日出生在義大利的羅馬,其父親是一名小提琴演奏員。他八歲時看到他父親製作小提琴零部件,引起他對製作小提琴的興趣。後來他父親帶他到一個提琴製作師的工廠學習提琴製作技術,學了八年。為了成為優秀的提琴製作師,薩空尼進入美術學校(Academy of Fine Arts)學習了五年。
他笫一次接觸到斯特拉迪瓦裡小提琴是在他十三歲時,對匈牙利小提琴家弗朗茨·維克塞(Franz Vecsey)的斯特拉迪瓦裡名琴「柏希埃(Berthier)」進行了初步測量。
薩空尼在十四歲時製作了他的第一把小提琴。此外,他還在工廠裡製作中提琴,岡巴提琴(viola da ganba),柳特琴(lute),袖珍提琴(pochette),達莫提琴(viola d amore),莫託林和吉他。他還修理各種樂器,包括木管樂器,甚至製作留聲機唱針。
1915年他應召入伍。在炮兵連當兵一年後,被調到第28炮兵師成為地圖描圖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三次負傷。戰爭結束時,他正在維拉弗郎卡(Villafranca)醫院治療西班牙熱病。他在帕勒莫(Palermo)兵營服役後,退伍回到羅馬。
1925年他與有名的歌唱家特雷斯泰·帕希尼(Teresita Pacini)結婚,同時成為他的老師、著名的提琴製作師柏納蒂諾·莫利納裡(Bernardino Molinarre)的親戚。當時,薩空尼在著名的費奧裡尼公司(G. Fiorini)工作。費奧裡尼收集了許多斯特拉迪瓦裡的遺物,薩空尼有機會直接研究斯特拉迪瓦裡所使用過的材料和工具。後來,當他在紐約的「烏裡澤館(House of Wurlitzer)」工作時,更有機會接觸到從世界各地送到紐約來修理的斯特拉迪瓦裡樂器和其他古代大師們的樂器。烏裡澤館本身就收藏了大量的珍貴樂器,有著詳細地記錄了關於每件樂器的測量、修理、保存等文字和攝影數據。
1928—1931年他自羅馬搬到德國慕尼黑,戰後有段時間因為政治關係,不能回到義大利。1931年在美國長島工作,1937年回義大利一段時間,在克雷莫納舉行紀念斯特拉迪瓦裡逝世二百周年活動。薩空尼從美國帶來了十五把斯特拉迪瓦裡製作的樂器和十五把斯特拉迪瓦裡的前輩和後輩製作的樂器。為此他接受了克裡蒙納市的金獎。薩空尼經克雷莫納市政府的允許,長期以嚴謹的態度整理保存在克雷莫納市政博物館(The Civic Museum of Cremona)裡的斯特拉迪瓦裡遺物,並編成目錄,對系統研究斯特拉迪瓦裡作出了巨大貢獻。薩空尼還以他修理過三百五十把斯特拉迪瓦裡樂器所具有豐富的經驗和藝術家特有的細緻的觀察力,於1952年在紐約Emil Herrmann工作,1963年Rembert Wurlitzer去世,紐約的店留給薩空尼,1965年薩空尼幫當時美國最重要收藏家 Hottinger工作。
1972年出版了《斯特拉迪瓦裡的「秘密」》一書。他在「秘密」一詞上加上引號時,指出斯特拉迪瓦裡並無這種具有神話色彩的空洞「秘密」,而是後人對斯特拉迪瓦裡的許多製作工藝技術和藝術尚未了解。可以說這本教材所包含的內容是與斯特拉迪瓦裡製作樂器工藝和技術真實性最接近的,克雷莫納市授予薩空尼「榮譽公民」稱號。
圖為賽蒙·費爾蒂南多·薩空尼小提琴 1928年
這把貼有本人原始標籤的小提琴,在底部打有他的名字印章(該印章相當稀少,僅僅使用3年)。
薩空尼在羅馬時期1925—1928年跟菲奧裡尼工作,該時期是他最好的時期。該琴採用上選材料,手工工整精細,使用橘金黃色的漆,擁有穿透力大且高貴的音色,跟老師的琴不分上下,是音樂家夢寐以求的樂器。由於歷史相當,基金會收藏了兩把1928年他羅馬時期所制的小提琴。
Violin by Giuseppe Lucci 1961
朱塞佩·陸奇 小提琴 1961 年
朱賽佩·陸奇(Giuseppe Lucci,1910—1991年)出生在義大利東北部小城Bagnacavallo,20歲時跟米蘭學派的伯爾基(Pietro Borghi,1892—1957年)學習制琴,1953年搬到羅馬,1955年起一直使用「LUCCI G.」印章,直到1967年以後他使用的印章上有兩條魚(他的姓氏在義大利文便是梭子魚)。1949年開始在許多比賽中得獎,1965年獲得義大利政府頒發的騎士勳章,1967年成為義大利提琴製作藝術家協會專家會員(Associazion Nationale Artistica Italiana)。他一生製作了約700把樂器,他的女婿羅杜夫·馬奇尼(Rodolfo Marchini ,1943—?年)也是制琴家及羅馬地區重要的提琴交易商。由於商業因素,市場上仿冒陸奇的樂器相當多,也間接影響到陸奇制琴的市場價格與評價。
圖為朱塞佩·陸奇小提琴 1961 年
這把貼有本人標籤的1961年小提琴,打有早期「LUCCI G.」印章,使用橘金黃色的漆,擁有工整的外觀,採用上選的材料,音色音量也相當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