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琴收藏悠揚雅事如何成為理性收藏?

2021-01-10 人民網

藏家展示莫納西提琴細節 林清清 攝

從去年3月莫納西突然去世,到今年1月底F·比索洛蒂去世,兩位重量級義大利制琴大師相繼去世,引發靜水流深的提琴收藏界的討論。

制琴大師作品價值應如何判斷?隨著國內提琴收藏逐漸成熟,國內收藏界的收藏理念與方式,最近幾年有何變化?收藏頂級琴就能成為收藏家?小眾收藏如何保持理性發展?提琴價格如何理性分析?一把提琴,在演奏者、研究者、投資者不同人的眼中,是否會有不同意義?2月24日-27日,在剛剛過去的中國(廣州)國際樂器展舉行期間,匯聚一堂的國內提琴界專業人士,對羊城晚報記者集中發表了看法。

受訪嘉賓

鄭荃

中國提琴製作大師,原中央音樂學院提琴製作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樂器協會副理事長、提琴製作師分會會長,國際提琴製作大師協會常委。被中國輕工聯合會授予「大國工匠」稱號。

徐永成

中國樂器學會提琴製作師分會常務理事。梁國輝嫡傳弟子,多次在國際提琴製作比賽獲金獎及優秀獎。

伊穎

廣州星海音樂學院樂器工程系弦樂器設計教研室主任,中國樂器協會提琴製作廣東分會理事。以專業成績並列第一畢業於義大利克雷莫納「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裡」國際提琴製作學校,回國為星海音樂學院籌備開設提琴製作專業,填補學院此專業空白。

鄧國雄

廣東省提琴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行業動向

義大利制琴大師接連去世 收藏價格有所波動?

今年1月底,義大利克雷莫納的制琴大師F·比索洛蒂去世,加上去年3月去世的莫納西,作為兩位國人熟悉的近現代義大利學院派制琴大師、復興克雷莫納現代提琴製作學院派的代表,這兩位大師的相繼去世,難免引發提琴收藏界的一陣波動。

「莫納西去世時,一個月內提琴的價格漲了一倍。雖說隨著著名制琴大師的去世,他的作品無論風格、數量都有了定數,但聽到這樣的價格漲幅時,還是覺得震驚。」一位藏家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

廣州星海音樂學院樂器工程系弦樂器設計教研室主任伊穎,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根據專業機構評測數據,提琴的升值率大概在3%-4.5%之間,但越頂級的琴升值潛力越大。世界上公認最昂貴和具有收藏價值的,是17-18世紀的阿瑪蒂(AMATI)、斯特拉迪瓦裡(STRADIVARI)、瓜奈裡(GUARNERI)三大家族制琴,這與他們有限的存世量也有關係。例如斯特拉迪瓦裡留存於世的中小提琴,總數不超過650把,而瓜奈裡更是只有135把小提琴與1把大提琴留存於世。除了古董名琴之外,近現代不同學派的代表作,也是收藏熱點。提琴的收藏價值,取決於制琴師的造詣。一位著名的制琴師,從學生時期到成名後,價格可以增長10倍,也推動了提琴製作與收藏向高端化發展。」

羊城晚報:著名提琴師及其作品的價值要怎樣來判斷?作品價格在去世後短時間內波動這正常嗎?

鄭荃:我們常說有這樣一個現象,一位制琴師,在他還活著的時候,他做的琴不會賣得太貴,因為他在這個專業領域中的地位和價值,還不能下定論,並且也不是在他死的那一天就可以有定論。對他的定論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看他對藝術、行業、社會的貢獻,看他的作品能否經得住歷史的考驗。

回到琴的價值判斷,有很多不同的角度。收藏家作為一種文化收藏,考慮的是它傳承學派,制琴師的社會歷史定位;從製作家的角度,會考慮這把琴有沒有繼承傳統,體現作者個性。但如果純粹看短期價格波動,或是只關心將來會不會升值,那是投機商人的做法,異化了提琴收藏。當然,無論東西方,都有人會去炒作,我們也曾看到有義大利制琴師作品價格在亞洲炒得非常高,但像他同樣級別的人有二三十個,實際上完全脫離了它應有的價格體系。

收藏現狀

門類雖小眾,模式待成熟

頂級收藏不斷充實

近幾年國人對提琴收藏的關注度漸長,不斷有頂級提琴收藏進入中國。國內的提琴收藏水平如何?

在提琴收藏體系比較成熟的歐洲,頂級提琴多由一些富商家族、財團、博物館進行系統收藏,例如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法國巴黎音樂學院的樂器博物館。在亞洲,名琴的收藏集中在日本、新加坡、中國香港和臺灣地區。中國內地的提琴收藏,一直在逐漸成熟中。從2015年來到中國的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裡1727年製作的小提琴「杜龐將軍」,到2017年薛偉成功收藏的1739年鼎盛時期的耶穌·瓜奈利,國內頂級提琴收藏在逐漸充實中。

「光是從我過手保養修復的琴,琴價上百萬人民幣的琴在變多,就能折射出近幾年國內收藏水平的變化,現在幾百萬的名家提琴比以前多了很多。」伊穎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但收藏理念和模式,還有待提高成熟。」

是否買了一把頂級琴就叫做收藏家?鄭荃表示:「我認為,從真正的意義上說,成體系成規模的提琴藏家,內地還不存在。不是說買了一把頂級琴,或者收了10把好琴,就成為提琴藏家了。個人收藏的資金有限、見識有限,目前個人收藏規模都比較小,而且多是級別較低的類型,沒有真正地成體系成規模。現在時常也會見到一些新聞,國內什麼地方又開了全世界面積最大的提琴博物館,這些都不是提琴收藏的專業標準,只是追求一個數量或者是噱頭,但是實際上藏品的質量和體系都是欠缺的。」

藏家交流漸活躍

「儘管頂級提琴一直是收藏家最為關注的對象,而且在正常的收藏市場秩序中升值能力最強,但中國藏家進入這個領域較晚,最近四五年來,中端的提琴收藏,大約是在10萬美金左右價格區間的提琴,規模增長得最快。」一位在廣州從事音樂教育的提琴藏家告訴羊城晚報記者。

中國藏家進入這個領域較晚,問鼎頂級收藏的能力有限。隨著中國提琴收藏藏家與市場的發展,奇美博物館的鐘岱廷曾表示過,據統計全世界3.5萬美金以上的提琴,目前存世量大約在4.5萬把左右。因此對於國內藏家來說,這個級別的制琴師出品,數量較為清晰,較容易開始理性收藏。「但值得留意的是,提琴收藏雖小眾,業內交流活躍也是國內提琴收藏現狀。」廣東省提琴學會秘書長鄧國雄表示,今年年初,就有價值5000萬港幣的斯氏提琴來到廣州,成為藏家演奏家的一場春日雅聚。像這樣的提琴雅聚、盲聽比賽,提琴學會時常舉辦,不失為一種藏家交流樂趣。

保養是收藏門檻之一

雖然交流活躍,但提琴收藏仍然小眾。入門以及保養的知識門檻高,這是一個現實的原因。

「在克雷莫納提琴博物館,每天早上開館前,都要由一位專業館長把所有琴拉一遍『熱身』,這一套『廣播體操』至少要個把小時。因為琴是一個力學結構,不能一直靜止放在那裡。為什麼說『弦樂越老越貴,管樂越新越貴』,因為木質的東西,經過兩三百年的使用,聲音乾淨而有力的程度,是新琴無法比擬的。再加上如果是名家使用,對提琴產生的震動會推動它到達更好的狀態。所以國際收藏機構往往都會與演奏家合作,這對名琴也是一種動態保養。」伊穎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國內藏家從理念上或實力上,能做到類似這樣程度專業保養的還很少。」圈內流傳的一個例子,是曾有提琴收藏機構表示可以免費借給國內某著名演奏家一把斯特拉迪瓦裡的頂級琴,但由於保養費用不菲,每年要帶著琴去指定的國外機構做保養,最後演奏家覺得保養門檻過高難以承受而謝絕。由此可見雖然國內提琴愛好者在增加,但頂級琴收藏的發展仍算小眾。

「國內藏家對於保養的認識,水平參差不齊。我曾修復過一把1815年的英國老琴,從修復的狀況來看,保養就沒有做到位。甚至有裂縫被臨時用醫用膠布貼起來這樣的做法,對琴的影響非常大。提琴之所以能成為收藏品,因為不同的人做出來的琴是有唯一性的,但使用價值與藝術價值同樣重要,後期的保養也會影響收藏價值。」

羊城晚報:近幾年國內提琴收藏模式有何變化?

伊穎:我國臺灣地區的奇美博物館是亞洲最大提琴博物館,收藏提琴數量世界最多。最令人欽佩的一點是,他們會免費提供名琴,借給臺灣地區演奏家或學生比賽使用,這種收藏模式比較成熟地推動了提琴文化的發展。國內目前的提琴藏家、演奏家之間,交流活動也很頻繁。但收藏模式還在逐漸成熟中。據我所知,2015年買下斯氏「杜龐將軍」的藏家,也在向這種良性循環模式發展。

行家教路

價格炒作需看清 撿漏心理仍然存在

收藏誤區: 國外舊琴迷信不止

「在國外比較成熟的提琴收藏市場,每位制琴大師不同時間段的琴,價格體系還是比較清晰的。」作為制琴師的中國樂器學會提琴製作師分會常務理事徐永成,曾兩赴義大利克雷莫納參加國際提琴製作比賽,併到bissolotti.morassi工作室參觀學習。他對羊城晚報記者透露,國內提琴收藏,相比之下,價格體系不夠透明。

「有些藏家迷信國外舊琴,價格脫離了實際。其實有一些在國外很普通很便宜的提琴,經過市場運作,變成『有故事』的琴,以名琴的價格在賣。」鄧國雄表示,這是因為,不少人還有一種「撿漏」的心態。但在西方發展成熟的提琴收藏市場中,「撿漏」幾乎是不可能的,也不是一個正確的心態。「我有個朋友在歐洲淘了一把舊提琴回國,聲音是不錯,但後來希望轉手時,根本達不到他所期望的所謂二三十萬人民幣的心理估價。」

入手提示:

聲音、獎牌不是首要

「所以在判斷要不要去收藏入手提琴的時候,聲音不是最重要的。從來都是首先看制琴者,然後看工藝,聲音在最後。」徐永成說,「因為了解不同的制琴師,就已經包含了琴的做工、狀態、聲音會是什麼樣的。「普及琴」中也有可能聲音好,但並沒有藏家心中所期望的收藏升值潛力。」採訪時,徐永成找出一把琴向記者示範:「我見過不少七八十年的歐洲舊琴,聲音有可能還不錯,但行家一看,好琴的做法不是這樣的。例如你可以看到琴腔的內弧很粗糙,沒有做平整順滑,有的連角木都沒有,是直接粘起來的,在燈光下一眼就能看得出。」

國內製琴家現在有很多在國外拿獎,但專家表示,不能光看獲獎來作為入手標準。「我國制琴師整體水平現在在提高,有將近20個人的一個比較核心的群體,比較接近國際一流水平。他們在各種國際比賽中都獲了很多獎,評委對他們的製作工藝方面都很認可,並不是碰運氣碰來的。」鄭荃表示,「總的說起來,就是高水平的製作家,我們這個群體還不夠。從數量上,比起國外還是有差距的。畢竟在文化傳承上還稍嫌欠缺。提琴製作,要看到幾代人的學派傳承,消化成為制琴師自己的修養,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形成個人風格,體現個人技術的趣味。」

「歐洲是專業性比賽,比如說義大利比賽,你必須是相關專業行業的人,在當地的商會或相關機構註冊或是持有證明。美國比賽是一個大眾文化,業餘的學生或愛好者都可以參加比賽,沒有門檻,更多的強調個性化,強調創新。相對說起來歐洲例如義大利的獎數量非常少,只有金銀銅三塊獎牌,沒有細分獎項。而且就這三塊有時候還會空缺。而美國比賽項目比較細化,數量也比較多。當然,現在美國的比賽委員會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在進行一些制度改革,今後雖然發獎的範圍仍然較寬廣,但會控制金獎的數目。必須是所有的評委對這個作品全部認可,而不是單方面突出。」鄭荃表示,「所以,不能光從比賽來衡量一個制琴師的體系和價值。」

羊城晚報:現代琴收藏中,如何看待不同的獲獎作品?

徐永成:歐洲與美國的賽制不同,側重點也不同。在美國,往往比賽項目分得很細,一把琴可以有工藝方面的獎,也可以光是聲音上的獎。而歐洲比賽,以義大利為例,則更注重傳統,要求更全面。一把琴首先盲選聲音,再看各種做工,幾輪篩過後,剩下的再挑選,能得獎的都是全面經得住考驗的。我認識一位國外製琴師,在美國、歐洲不同比賽都拿過獎牌,但這樣也只是證明了技術比較全面,而至於入手收藏,還要看很多別的因素。(林清清)

(責編:李慧博、吳亞雄)

相關焦點

  • 奇美博物館收藏的史特拉底瓦裡家族(Stradivari Family)經典的提琴作品
    直到1730年,這一期間他所製作出的提琴美至絕倫。「瑪麗•霍爾─維奧第」就是最好的例子。這把琴選擇了最頂級的木材和使用最美的塗漆,這讓鑑賞家嘆為觀止,成為世界提琴瑰寶的一朵璀璨之花。史特拉底瓦裡的大提琴是義大利制琴師爭先效仿的最具代表的典型。在1700年前,史特拉底瓦裡較長琴身的提琴作品,至今保留下來的數量相當少。
  • 奇美博物館收藏的1716—1820年米蘭(Milano)學派的經典提琴作品
    奇美博物館收藏的1716—1820年米蘭(Milano)學派的經典提琴作品臺灣奇美博物館古典提琴研究員   鍾岱廷       在1708年安東尼奧•瑪麗亞•拉凡札(Antonio Maria Lavazza (1683-1708年)的命案發生後,卡羅•朱塞佩•特斯託雷(Carlo Giuseppe Testore,c.1660
  • 奇美博物館收藏的1750—1950年威尼斯(Venice)學派的經典提琴作品
    奇美博物館收藏的1750—1950年威尼斯(Venice)學派的經典提琴作品臺灣奇美博物館古典提琴研究員  鍾岱廷       十八世紀中葉,「大規模」的音樂演奏型態出現,音樂不再單單出現在宗教場合,轉而為世俗場合演奏,許多世俗場合都有音樂出現。
  • 奇美博物館收藏的中義大利羅馬(Roma)學派1870—1950年的經典提琴作品
    1奇美博物館收藏的中義大利羅馬(Roma)學派1870—1950年的經典提琴作品臺灣奇美博物館古典提琴研究員國際提琴及琴弓製作大師協會會員鍾岱廷後來他父親帶他到一個提琴製作師的工廠學習提琴製作技術,學了八年。為了成為優秀的提琴製作師,薩空尼進入美術學校(Academy of Fine Arts)學習了五年。       他笫一次接觸到斯特拉迪瓦裡小提琴是在他十三歲時,對匈牙利小提琴家弗朗茨·維克塞(Franz Vecsey)的斯特拉迪瓦裡名琴「柏希埃(Berthier)」進行了初步測量。
  • 奇美博物館收藏的布拉格學派提琴製作家的經典提琴作品
    奇美博物館收藏的布拉格學派提琴製作家的
  • 奇妙的提琴世界(連載六)——提琴知識100問
    例如義大利著名的大師斯特拉地瓦利製作的琴,其工藝精湛,材料極講究,他的琴多數被公認為世界上聲音最好的,因此也是世界上最好和最貴的提琴。儘管他有個別提琴的聲音不十分完美,但其價值也非一般提琴可以比較。所以,提琴檔次之區分主要是在於:        1 )是否由名師製作?是否他個人獨立完成?或是集體製作與大批生產?        2 )手工及工藝程度如何?
  • 奇美博物館收藏的瓜奈裡家族(Guarneri Family)經典的提琴作品
    奇美博物館收藏的瓜奈裡家族(Guarneri Family)經典的提琴作品臺灣奇美博物館提琴研究員 鍾岱廷
  • 奇美博物館收藏的安東尼亞齊(Antoniazzi)學派的經典提琴作品
    奇美博物館收藏的安東尼亞齊(Antoniazzi)學派的經典提琴作品臺灣奇美博物館古典提琴研究員  鍾岱廷       十九世紀後期於克裡蒙納成名的制琴師並不多,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彼得羅•葛魯利(Pietro Grulli,1831—1898年);他受教於契魯蒂家族的追隨者——朱塞佩•貝特拉米(Giuseppe Beltrami
  • 林依輪收藏什麼成為富豪? 明星收藏路數能否複製?
    他們不像老一輩收藏家只是把眼光放在中國傳統繪畫和古玩家具上面,豐富的知識結構和透明的市場線索,都引導他們建立起與過去市場秩序完全不同的收藏體系,當代藝術正好滿足了他們中西交融的審美需求,這也成為了今天「70後」、「80後」藝術家熱的基礎。
  • 奇美博物館收藏的1850—1984年北義大利博洛尼亞(Bologna)地區的經典提琴作品
    奇美博物館收藏的1850—1984年北義大利博洛尼亞(Bologna)地區的經典提琴作品臺灣奇美博物館古典提琴研究員  鍾岱廷       1867年,拉菲爾·菲奧裡尼(Raffaele       基金會收藏了菲奧裡尼一把大提琴、三把小提琴,每一時期各有特色,但每一把琴都是大師精心完成的作品。具有清晰骨感的音質和高穿透力的音量的樂器,都是獨奏家夢寐以求的。
  • 哪些提琴值得投資?
    如果你很富有,那麼最值得收藏與投資的,當然是十七、十八世紀的古義大利琴。
  • 奇美博物館收藏的北義大利近代杜林學派1860年-1950年皮德蒙(Piedmont)地區的經典提琴作品
    除此之外,因為法尼奧拉擅長養獵狗,而結識樂器收藏者霍勒斯·羅希耶羅律師(Orazio Roggiero,1872-1938),律師將收藏的提琴出借給法尼奧拉,因此他擁有熟悉重要制琴師們作品的機會,這也使他開始對於琴弓產生興趣。        1899年,法尼奧拉開始自行營運工作坊。
  • 提琴是個流浪漢
    臺灣奇美博物館是世界上提琴收藏最完整的機構,目前大、中、小提琴超過一千支。目前有來自全世界830個作者的樂器都藏在奇美博物館,如此大的收藏規模,使奇美博物館成為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提琴博物館。作為愛好提琴的人,來奇美公司工作也可能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事情。能夠整日與這些名琴打交道,那是何等愜意的事情。鍾岱廷先生就是這樣一個幸運的人。2004年,他成為該博物館的提琴顧問。能夠在這個重量級的博物館擔任提琴顧問,看來鍾岱廷絕非等閒之輩。
  • 奇美博物館收藏的1653-1750年威尼斯(Venice)學派的經典提琴作品
    這是因為威尼斯製作家的樂器是在封閉的市場上流通,琴商只要接受歌劇院、孤兒院、教會等團體訂購,非屬個人或家族的收藏事業。不過,威尼斯制琴師們的提琴售價遠高於米蘭地區制琴師們所製造的琴。   17世紀中葉,威尼斯的弦樂器製造隨著商業的繁榮,已達到輝煌時期。
  • 奇美博物館收藏的中義大利比薩(Pisa)、帕杜瓦(Padova)、維洛納(Verona)地區制琴家的經典提琴作品
    作  者臺灣奇美博物館古典提琴研究員國際提琴及琴弓製作大師協會會員鍾岱廷       比薩(Pisa)是文藝復興古城,1406年被佛羅倫斯擊敗後併入該城邦,1860年成為義大利王國比薩省的省會,自古以來文化與學術氣氛濃厚,利佛諾(Livorno)是比薩南方的漁港,制琴發展的早,這也導致比薩制琴發展比較遲緩。
  • 奇美博物館收藏的北義大利Pressedna學派1800年—1865年皮德蒙(Piedmont)地區的經典提琴作品
    奇美博物館收藏的北義大利Pressedna學派1800年—1865年皮德蒙(Piedmont)地區的經典提琴作品
  • 奇美博物館收藏的1850年—2007年北義大利曼圖阿(Mantua)地區的經典提琴作品
    奇美博物館收藏的1850年—2007年北義大利曼圖阿(Mantua)地區的經典提琴作品臺灣奇美博物館古典提琴研究員   鍾岱廷      卡拉佩拉(Paolo Scarampella,1803—1870年)是十九世紀義大利布雷西亞地區,斯卡拉佩拉家族的第一代制琴師。
  • 23檔收藏類購物節目停播 假收藏真忽悠該涼涼了
    目前,涉及19個購物頻道有違規問題的23檔收藏類購物節目已全部停播,同時停止了相關違規商品銷售。收藏類購物節目一直爭議不斷,這下終於要涼涼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間收藏熱也逐漸興起。而電視購物收藏類購物節目的興起正是抓住了人們喜歡收藏和投機發財的心理,逐漸成為電視購物的重要創收欄目。
  • 奇美博物館收藏的1900—1980年北義大利熱內亞(Genova)地區的經典提琴作品
    Viola by Charles Bovis 1951查爾斯·柏維斯   中提琴  1951年 圖為查爾斯·柏維斯   中提琴       查爾斯·柏維斯(Charles Bovis,1909—1956
  • 【音樂筆記】潮溼或乾燥環境下如何保護好你的提琴?(建議收藏)
    因為指板下沉的真正原因,是因為潮氣侵入了琴體,從而使提琴的面板弧度膨脹升高了,相對看來就好像指板下沉了。這個變化是不能靠墊指板去解決的。趕快讓提琴除溼防潮,是當務之急。提琴受潮後,還可能使得琴的油漆發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