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曾是我和家人強壯體魄、修身養性、聯絡感情的美好團建運動。
但自從寧州笛卡爾在六峰山給嶽父母擺腳之後,每當我的母親大人一臉慈祥笑著對我說「周末一起爬山麼」,我都會虎軀一震。
在沒看過《隱秘的角落》的我皇額娘眼中,爬山只不過和《酒醉的蝴蝶》一樣,是一門單純的娛樂;
而在已經深受「爬山梗」荼毒的我眼中,「爬山」就是會千萬遍地回憶起嶽父母被推下懸崖的那一幕。
所以如今這山雖是爬得瑟瑟發抖、心驚膽戰;但「爬山梗」卻沒讓人「心肌梗塞」,反而帶來了無數奇妙的reaction。
事實上,我們的生活中從不缺少梗,一梗散去,一梗還來。
比如這兩天因為和老乾媽之間的烏龍事件,火箭少女101解散那天楊超越告別宣言名場面,連鵝自己都魔改戲謔玩耍了一把。
「我真是幹啥啥不行,(幹)_________第一名」的句式迅速進階為一種表達範式,甚至成為一定圈層中的社交貨幣。
哪怕這個梗你媽仍舊get不到,但不妨礙它能夠成為一種文化「暗號」,讓懂得的人心照不宣,眉頭一緊或是會心一笑。
梗,其實是天津方言「哏」的誤用。
百科上定義為笑點、伏筆,後被不斷擴大引申,大到某個時間段,小到情節插曲,乃至故事中發生的片段都可以叫「梗」。[1]
梗吃青春飯,一些梗只在某個特定的時代裡,能夠成為頂流。
比如已經留下時代眼淚的「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
在英雄聯盟剛剛誕生,絕地求生還未被開發,而魔獸世界最為火爆的2009年,百度「魔獸世界」貼吧一個名為「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的帖子,在短短五六個小時被390617名網友瀏覽。
朝聖,「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原貼
然而11年後的今天,已經沒有人會關心賈君鵬有沒有回家吃飯,人們只關心點的外賣多久能到。
更為直觀的,是今年春天「淡黃的長裙,蓬鬆的頭髮」:
從走紅到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不過幾個月的時間,哪怕如今夏日街頭真的遇見一位淡黃裙擺搖曳的女孩,大概率的開場白會是:「你可能站得還不夠高 」。
又如,如果我沒有刻意提起,也許你早就忘了「神馬都是浮雲」也曾經是你當年常常臨幸的梗,現在這個梗也基本只是「神馬」和「浮雲」。
梗也講究地域性,北梗南懵,地域之間的「結界」猶如金鐘罩牢不可破。
如果一個廣西人說要送你「去柳州」,他並不是要送你去品嘗正宗的螺螄粉,或者要送你去買擺攤神車五菱宏光。
而是因為廣西腦科醫院在柳州,因此「去柳州」成了廣西人調侃「你是神經病」的梗。
當然,也有成功舞出圈的地域梗。比如廣東人吃福建人的秘密人盡皆知;南京是安徽省會常被調侃。
方言梗更是不勝枚舉。影帝張家輝憑藉一口港普,讓「渣渣輝」聲名遠揚,掀起了一場「是兄弟就來砍我」的江湖玩梗之風。
而兩湖人士n、l不分導致的「liu lai」和f、h不分的「幸hu」同樣讓人啼笑皆非。
在特定的圈層中,梗甚至是代表圈層文化的符號,讓人摸不著頭腦,但圈內都心知肚明。
比如在飯圈,「九漏魚」是說某藝人沒有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因此被稱為「九年義務教育的漏網之魚」。
而在二次元的世界中,「電腦配件」這個梗指代的是某杯,某藥,某蛋,其出自《某科學的超電磁炮》。
白井黑子為了討好姐姐大人並慶祝命運的紅線將二人牽上,買了一些不可描述的藥,送來的時候包裝盒上正好寫著「電腦配件」。[2]
因此在二次元圈中,「電腦配件」成了指代某些不可描述物品的梗。
有的梗甚至穿越幽長的時空隧道,歷經時光的渲染,被重新拿出來「反芻」。
2018年,王境澤的「真香」梗出圈,但實際上「真香」這一場景早在2014年王境澤參加《變形計》就已經出現。
朱自清先生在1925年的《背影》中寫道「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原地,不要走」;而在將近百年之後,「買橘子」又突然成了「我是你爸爸」的梗。
梗雖爛,但好用。一個梗之所以能成為梗,主要有以下兩個成因:
一,你很了解它,因此產生認同感;
二,你不了解它,因此生成好奇心。
先說認同感,「梗」是不論你在現實生活還是虛擬世界裡,和趣味相投的人的接頭暗號。
當你對一個《創造營2020》的粉絲說:是我站得不夠高麼?
她能夠秒懂你的意思並且接住你的梗。
而如果你對一個從來沒有看過《創造營2020》的人說:是我站得不夠高麼?
她也許會回你:是你長得不夠高。
這樣的尷尬,和你媽約你爬山如出一轍。
而好奇心也是驅動梗被廣泛使用以致流行傳播的另一動因。
有期《十三邀》許知遠就和李誕坦誠彼此在語言體系中是有區隔的,這種區隔甚至是一定意義上的「梗代溝」,卻沒有阻攔一代人對另一代人表達習慣的好奇。
在梗的戲謔消解中,李誕對幽默的拆解甚至獲得了許知遠的認同,他認為逗笑的一種方式在於「恐懼解除」,好比吐槽後的「真香」;而還有一種方式就是獲得「新知」。
比如黑人抬棺梗,西裝革履的黑人,伴著狂野的音樂,在死亡的邊緣來回舞動。
這顛覆了我們以往對於葬禮的認知,「黑人抬棺」也就成了我們好奇心之下派生出的梗,它所帶來的歡樂則是你獲得新知的心理獎勵。
「時間管理」的出圈也是如此。
時間管理原意為對自己時間的安排,本是個中性詞。
而經過我們曾經眼中的好人——「黑眼圈人士」的事件發酵,時間管理則成為了貶義詞,在擁擠的行程中還能擠出時間做一些不為人知的事情。
這種矛盾反差碰撞出來的梗,極大地滿足了我們追求新奇知識的心理。
梗,雖然我們這幾年說得比較多,但其實早就有之。
比如上世紀廣為流傳的「不管白貓黑貓,能抓到老鼠就是好貓」。
而從1983年開始舉辦的春晚更是梗的產房。
比如《難忘今宵》成了人們調侃活動、晚會的結束;
劉謙的一句「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蹟的時刻」在幾年內成為了人們演示事物的梗;
大張偉的「天空飄來五個字,那都不是事」也成了2014年的造梗模板。
網絡媒介發達加速了梗的發展,一時間爛梗迭起、梗花繚亂、梗類繁多。
從李誕眼裡相對容易創作的諧音梗(他也因此覺得使用諧音梗是個懶辦法),到彩虹合唱團《張士超你昨天晚上到底把我家鑰匙放在哪裡了》、《野狼disco》(feat.陳偉霆)等歌曲梗;
從冬泳怪鴿「奧力給」、飯圈XX子等表達梗,到《火紅的薩日朗》、《無價之姐》等舞蹈梗……梗無疑成為這個時代給大眾帶來最多快樂的溝通工具,創造著一輪又一輪的流行。
「梗」也隨時代發展流變,一檔全新綜藝《認真的嘎嘎們》,就憑藉99.9999%純度的怪力,在何炅、陳偉霆、大張偉、李誕4位師傅的加持下,猶如蘊含高精尖科技的造梗機開足馬力發動了。
我們可以將《認真的嘎嘎們》比作選拔綜藝人的「101」,只不過考核內容由唱、跳、rap變成了梗的編創、笑料的生產。
何陳大李4位師傅則通過點評、互動、小課堂、培訓等,來開發56名學員的笑點,並最終挖掘出6位嘎嘎以GAGMAN的身份畢業、成團。
於是,這群「怪有趣」的年輕人就開始趣意上演各種關於梗的表演,並收穫了師傅們嘎或尬的評價、叫好或捶地的表情。
原來大張偉和李誕還能因為笑點不一致互掐、四位導師大多數時候頻道不統一……各種風起雲湧的爛梗,令人奇怪的知識爆增。
張小婉和管樂一雙姐妹花,用肢體模仿空姐播報安全須知,打出了一套肢體梗組合拳。
大張偉看得就差沒有單膝跪地「收下我的鑰匙」,而何老師和李誕雖然也給出了「嘎」的評價,但表示「很勉強」。
調直座椅靠背,收起小桌板
安全滑梯逃生
同樣是姐妹花組合的周英俊和一斤雞柳則上演「戲中戲」,兩人申請和師傅陳偉霆合影,結果因為都想站在後位顯臉小當場「開撕」,進而玩了一把出其不意的call back。
第一輪陳師傅一臉懵逼祭出「尬」的評價,甚至問號臉看向給「嘎」的大張偉;而當姐妹花第二輪遠遠走來,卻笑到捂嘴、立馬改口,嘖嘖讚嘆「必須給嘎」!
如果非要定義周英俊與一斤雞柳的「一發技」,或許可以叫作「信念梗」。
李誕說:無論多麼尷尬,都能讓別人嘎嘎出來的人,就很厲害了。但最高級的就是,永遠讓人感覺不到尷尬,這個很難。
比如出場學員身份認證時,讓李誕和何老師齊聲喊「大事不妙」的許天奇,一邊把大家帶入「五個兄弟」的故事,
另一邊又讓眾人不斷上演嫌棄臉,但戚薇和李雨芯還在不停回復,形成一種奇妙的話語場域,以至於李誕後來也會模仿他。
還有挑戰兜售過山車的馬旭東,全憑反覆練習和信念感營造出「過山車4S店」氛圍,holding room內的餘有礦禁不住表揚:他是認真的gagman!
以及張益寧嘟嘴的「執念梗」,縱使陳偉霆錘牆錘到青筋冒起,也沒有打消他在第二天「一發技」時再一次嘟嘴的執念。
儘管4位師傅和大家一樣,笑點並不一致,但同樣都認為,在節目中如果要有效果,「你要麼就垮,要麼就特別尷尬,要麼就特別逗,在這個舞臺上平庸是留不下來的。」
哪怕冒犯導師都不是事兒!在大張偉眼中,冒犯是一種高明並且值得稱讚的幽默。因為造「梗」要像一隻進擊的鴨子(嘎)一樣,在自己的表演節奏內,敢於不斷向前撲稜,敢於主動去「冒犯」。
如今隨著衝浪速度的加快,各個圈層中的梗越來越多地被生產、傳播,相互滲透,甚至破圈,引發全網狂歡。
無論嘎與尬,說到底,不過都是自成體系的表達,都是文化多樣性的結果。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而gagman則是明知生活不足夠有趣,依然努力製造有趣的「英雄主義」。
如果說世界需要守護人類的Iron man(鋼鐵俠);也需要傳遞精神食糧的Hip-hop man(嘻哈俠);
那麼,帶給人間歡樂的gagman(造梗俠),同樣值得被需要。
參考資料:
[1]梗,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2%97/18780006?fr=aladdin.
[2]看漫畫app知乎帳號,《在二次元混必須懂的幾個梗!》,
https://zhuanlan.zhihu.com/p/91575305.
院辦已盡力尋找每張圖片的來源,如仍有侵犯到你的權益,請在後臺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做出相應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