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媽適用:簡單5步走,4歲娃輕鬆掌握20以內加減法

2020-12-23 愫說育兒

上一次,我談了0-4歲寶寶數學思維啟蒙的5個關鍵步驟——《對0-4歲寶寶的數感啟蒙,5步打好基礎,20以內加減法不再難》,接下來,聊一聊如何幫助孩子在遊戲中掌握20以內加減法。

JUN上的公立幼兒園不教語數英,班上許多家長要麼給孩子報課外興趣班,要麼自己雞娃。作為佛系(懶)媽媽的我,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已經會寫10以內的算術式,而且是自己出題列算術式,當時心裡「哇「地讚嘆一下,稍微焦慮了一天,但暫時也沒打算著手教JUN寫數字。

有一天,奶奶帶回一個小玩具,JUN玩得不亦樂乎,跑來問我:媽媽,我得了幾分?

喏,就是這個↓↓↓

我想著,與其讓他每次來問我(其實是懶得回答),不如授之以漁,一勞永逸!

於是我開始考慮教他20以內加減法。操作步驟如下:

第一步,學會10以內數字的拆分

這裡介紹兩種方法。

1、 實物法

將10個樂高積木作為一個整體,請孩子動手分一分。

很快孩子就會發現10個樂高可以分成1個和9個,3個和7個,4個和6個……

甚至分成三份:3+3+4……

分成四份:2+2+3+3……

2、分解尺法

當孩子理解10以內數字拆分的邏輯關係後,可以自制或購買一把「數字分解尺「。

讓孩子當小老師考家長(家長偶爾「出錯犯迷糊」,老師才有用武之地哦),從具象思維轉到抽象思維,進行鞏固。

9可以分解成:8+1;7+2;6+3;5+4……

第二步,理解「湊十法」、「破十法」

湊十法有首口訣,家長了解一下即可,不必強制孩子背誦。

舉例說明——

給孩子列一個算式:9+5=?

先看大數是9,問孩子誰能和9湊成10,有了前面的訓練,孩子能很快說出1;

再將小數5拆分成1和4;

10+4=14,搞定!

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破十法」是「湊十法」的逆運算:破大數,加小數。

我們只需在紙上給孩子演算幾次,孩子掌握了方法,再利用碎片時間讓孩子口算練習即可。

經常是接JUN放學的時候,他不想走路要我抱,我知道他無聊了,於是說「我們來玩遊戲吧!媽媽考你一個算式,你答對了就可以出題考媽媽,答錯了媽媽再出題考你」,JUN很樂意玩這樣的遊戲。

第三步,認識位數

到目前為止,我沒有和JUN強調過「位數」和十進位「滿十進一」的概念,但這是數量關係的底層邏輯,也是日後做豎式加減法以及百位/千位加減法需要的認知基礎,如果你願意,現在可以稍微滲透一下。

我在桌上擺了一堆散亂的樂高,問JUN:「你能告訴我桌子上有幾個樂高嗎?」

JUN數了數:「12個。」

接下來,我把10個樂高疊在一起,擺好,編起了故事:「有一個聰明的小精靈,覺得這樣數太麻煩,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把10個樂高用魔力藥水黏在一起,擺整齊,你現在看看有幾個?」

JUN很快說出了答案:「12個!」

「十個1就是10 ,12就表示10個樂高加2個樂高,左邊這個1站的位置叫十位,右邊這個2站的位置叫個位。十位上的數字是幾就表示有幾個10,個位上的數字是幾就表示有幾個1。現在小精靈又擺出了一個新圖形,你猜猜有幾塊樂高呢?」

JUN:「10、20——24!」

「對啦!是不是很方便?24的裡的2站的是十位,4站的是個位,表示2個10和4個1。」

如果覺得解釋起來麻煩(好懶)或孩子還不太理解,上小學再說不遲,畢竟那時候有老師教了——突然想到,會點進來看的都是公立幼兒園的家長吧?

第四步,在計算初期,鼓勵孩子說出計算過程

孩子常常和我們想的不一樣。

昨天和JUN玩,JUN出題:35+40,我故意說66,JUN算了下是75。

我想他是按照我教的35+40=30+5+40=30+40+5=70+5的方式算的。便想證實一下他是怎麼算的。

他說:「35、45、55、65、75」,原來他是把40分成4個10,從35開始逐一疊加運算。

雖然說出計算過程會導致計算速度變慢,但表達能力也是很重要的數學能力,能讓我們知道孩子的思考過程

孩子剛開始練習的時候我們要鼓勵孩子說出計算過程,別心急,不求快,也不要求答案正確。畢竟我們要培養的不是計算器,而是數學能力,孩子思考了、理解了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確認孩子完全理解了運算的奧秘,為了提升運算速度,再考慮讓孩子背加減法口訣表。

我蠻好奇,那時候孩子是否還需要背?

第五步,學習0-9數字的書寫

你也許會問,都要學20以內加減法了,不先學寫數字嗎?

我不建議家長在孩子對數的概念認識不夠的情況下貿然讓孩子學寫數字,一方面是4歲以前的孩子手指和手腕上的精細運動肌肉發育還不夠完善;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先讓孩子理解數字,學會用數字表達後再練習書寫,就像我們學語言文字一樣:先會說普通話了,認識漢字了,再學習寫字。

孩子3-4歲時,我們要允許孩子「畫「數字。這時候的孩子還不太會握筆,畫出來的數字可能顛三倒四,家長不必糾結握筆的姿勢是否標準,也不必心急寫出來的數字是否工整。

這裡再次強調「玩中學「的重要性,我們可以想一些遊戲讓孩子畫數字,如:可以請小朋友和我們一起發揮想像力,只用數字元素創造一幅作品。

我和JUN玩過」數字變變變「:我先畫一個數字,然後請他在上面添加幾筆,我來猜畫的是什麼,然後他再畫一個數字,我加幾筆請他猜。

(我把JUN的0變成「眼睛」,JUN把我的0變成「西梅」)

汽車迷JUN把0變豐田,1變本田,23變阿爾法羅密歐(顯然是錯的):

孩子4-5歲的時候,我們再準備一本描紅本,進行握筆姿勢、筆畫筆順的規範。

我很嚮往JUN能寫一手漂亮的字,待日後我初見成效了,再分享這方面的心得體會。

寫在最後:

都說育兒先育己,育兒就在你的言傳身教裡。

讓我們一起加油,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是@愫說育兒,歡迎互動、歡迎點讚、歡迎關注。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繫本人並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一年級數學:20以內加減法計算口訣,附計算練習題,提高計算能力
    一年級數學:20以內加減法計算口訣,附計算練習題,提高計算能力一年級數學,學習難度不大,主要就是打好數學學習基礎,尤其是計算,孩子在數學學習中,就要掌握好計算技巧,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大部分孩子在學前就學會了10以內的加減法,但是卻在一年級數學計算這一塊兒老是吃虧。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學前大部分孩子學習的都是不進位、不退位的加減法,計算可以說是沒有難度,但是一年級數學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學習不會很輕鬆,這是一年級數學學習的重難點,這些稍顯複雜的算式降低了孩子的計算速度,孩子的計算能力也受到影響。
  • 孩子6歲前,如何學會100以內加減法?這幾個技巧幫娃收藏吧
    剛開始10以內的加減法學得還挺快,到了20以內加減法就理解不了。到了兩位進位的加減法,孩子就完全懵了。我才發現,之前教孩子做加減法的時候,孩子其實是背下來的。所以當兩位數的進位加減法就比如28+15=?我教他用豎式方法計算,怎麼都記不住!
  • 小學一年級數學加減法口訣表通用、加減法應用題五篇,重點掌握!
    今天朱老師分享的是,小學一年級數學加減法口訣表(通用)和加減法應用題,重點掌握!快快練習吧!10以內加法口訣表10以內減法口訣表20以內進位加法口訣表20以內退位減法口訣表小學數學一年級加減應用題1、同學們要做10個燈籠,已做好8個,還要做多少個?
  • 一年級數學加減法口訣表,助孩子10分鐘掌握計算技巧,收藏備好!
    一年級數學加減法口訣表,助孩子10分鐘掌握計算技巧,收藏備好!小學一年級數學,學習難度並不大,同學們主要存在的學習問題就在計算上,從這次期中考試就能看出來,大多數同學這次期中考試數學成績都拿到了一百分,而那些沒有拿到滿分的同學,主要丟分點就在計算上。
  • 香蕉冰棒,做法真的很簡單,懶媽首選
    這個做法真的很簡單,只要你有材料隨時可以做動作快一分鐘就搞定,冷凍個兩三個小時就完成了,簡直是懶媽首選啊。原料:香蕉、無糖酸奶、無糖無鹽穀物圈、花生醬、芝麻醬。做法步驟:第1步、香蕉對半切開,用竹籤插起來,孩子太小竹籤不要插會有危險。
  • 2018最新部編小學一年級數學20以內的加減法口訣表,暑假必備
    最近很多的一年級的家長朋友們聯繫朱老師,有的孩子算數特別慢,甚至到已經考試結束還沒有做完題,這部分孩子當然有的可以大腦發育比較慢,或者說對數字不夠敏感,當然也有大部分是方法方式不對,現在正是暑假,希望家長們知道孩子的弱項之後,把握好暑假的時間,讓孩子在暑假超車小學一年級的數學主要就是簡單的加減法
  • 一年級數學下冊,20以內退位減法之「破十法」,讓孩子輕鬆掌握
    一年級數學下冊,20以內退位減法之「破十法」、「平十法」、「想加算減法」講解,讓孩子輕鬆掌握。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是學習20以內退位減法。一年級小朋友第一次接觸退位減法,可能會有點不適應。今天我們來學習用不同的方法來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讓孩子輕鬆掌握。我們先來看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來看例題:15-9,怎麼算呢?我們把15分解成10和5,然後計算10-9=1,最後計算1+5=6。這樣計算的時候就不用退位了。如果文字描述你不太理解,請看下方的圖示,相信這樣就很容易理解了。下面我們來學習「破十法」的計算方法。
  • 1歲前寶寶只能「眉目傳情」,掌握3類常見「嬰語」,帶娃更輕鬆
    「寶寶的心思,大人你別猜,猜來猜去也不明白」,1歲前是寶寶嬰兒期,還不會說話,日常交流都靠哭,有時候寶媽不能理解寶寶意圖,帶娃難度不斷提升。聽到醫生這樣說,亦如才算是放心,但自己帶娃,還是有很多坎坷。1歲前的寶寶肢體「摩斯密碼」很難懂剛出生的寶寶頭部重量在350g-400g之間,相當於成人頭部重量的1/4;1歲時,達到成人頭部重量的一半;3歲時,大腦重量才能接近成人。
  • 帶娃帶到崩潰?不想帶娃那麼累,那就要做個懶媽媽,給你5點經驗
    老實說,一個人帶娃真的很忙很忙,有時候忙到沒有梳妝打扮的時間,但個人認為真正能夠壓垮寶媽到崩潰絕不會是因為一個人帶娃,帶娃雖然艱辛,但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寶媽內心也會覺得自己的辛苦和付出是值得的。3、每天帶娃出去玩3個月齡以內的寶寶由於剛出生不久,還沒適應外界生活,因此寶媽一般都不願意帶到外面玩。
  • 春節宅家、延期開學,3個陪娃小遊戲,培養4-6歲孩子的數學思維
    不少寶媽開始抱怨,在家閒的玩具也玩夠了、繪本也看夠了,不能全天看電視吧,已經無聊到玩瓜子皮了!這個春節我帶著維尼把一套36本的《數學繪本》反覆看了好幾次,數學啟蒙來源於生活,最終又要歸到生活中去,我從其中的幾本數學故事中找到了遊戲靈感,帶娃利用家裡先有的材料玩了幾個數學啟蒙小遊戲,希望讓孩子在假期依舊能夠玩中學,在遊戲中了解更多的數學概念。以下幾個小遊戲適合4-6歲學齡期前兒童。
  • 懂20以內加減法,就能輕鬆破譯行李箱密碼?記者親測,真相是…
    比如,密碼行李箱齒輪缺口對應的數字分別是5、7、7,分別加3後得到8、0、0,就可能是箱子的密碼。如果這招不靈,可以將3個數字分別加上或減去一個數字試試看。如此看來,只要會算20以內的加減法,很快就能得到密碼。這是真的嗎?記者來到南京新街口一家商場的箱包櫃檯做實驗。
  • 二年級100以內加減法豎式計算500題,假期快樂地操練起來
    數學不同於語文,不是簡單的知識背誦,它更需要的是多次的強化練習,才能做到孰能生巧。正確的學習方式是,訓練、總結、再訓練,只有這種多次反覆的訓練,才能夠將基礎知識掌握牢固,天才除外啊。暑假是一個非常好的日子也是一個非常糟糕的日子。怎麼說呢?
  • 一年級下學期20以內退位減法學習,平十法和破十法?如何理解? - 一...
    20以內加減法是一年級學習的主要內容,很多學前階段已經學會了,為什麼一年級還要學一年呢?題主提出的理解這個詞非常重要,還有就是需要大量的計算練習以達到對於概念認知的穩定性。我是王老師,專注於小學數學!不管是進位加法的湊十法或是退位減法的破十法,平十法。基礎是熟練10的組成和分解。
  • 乾貨‖如何讓娃輕鬆考出ket:英語渣媽的原版書雞娃之路
    我家Ella是一個五年級的普娃,在2019年4月KET考試中拿到了144分卓越的成績。雖然我們和那些二年級就過PET的英語牛娃沒法比,但是我們走的一直都是輕鬆、快樂的原版之路,二年級下之前都沒報過任何英語培訓班,上了外教課之後也沒有雞血過。
  • 速算,先從加減法開始
    一、需要掌握的基礎1、熟記20以內的進位退位加減法:這些不用刻意去背,在平時的做題練習中應該能熟練掌握,如果你真的像我一樣笨(我笨到什麼程度?都成年人了算個數,還在想幾秒13-7等於幾?),咱們再輔助幾句珠算口訣記憶,別急,就幾句!
  • 「懶媽媽」帶出的娃更優秀!孩子這5個優勢,「勤媽媽」羨慕不來
    李玫瑾教授也說過:智慧媽媽要學會懶,懶得有水平,有技巧,孩子就會越來越優秀。所以,在有些事情上,媽媽適當的「偷懶」,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尤其是這5個優勢,「勤媽媽」羨慕不來。1、獨立性強有這麼一種說法:中國媽媽活得太累了!
  • 瑄兜媽談幼兒英語啟蒙----懶媽有懶方法(3)3-6歲中期磨耳朵
    案例:瑄的表哥西西,兩歲開始上新東方的泡泡英語,上了將近兩年,聽力和口語還局限在:你好,你叫什麼名字,你幾歲了,刷牙,洗手等簡單句和單詞上。選擇國際幼兒園,花錢花時間買浸泡式?成功案例很多,可以作為選擇之一。但是瑄兜媽很懶,覺得幼兒園就要早起,開車接送,簡直不能忍受。所以選擇了小區裡步行五分鐘即到的雙語幼兒園。那有沒有省時省力的懶方法浸泡式呢?瑄兜媽說:有,懶媽的潛力是無窮的。
  • 4歲娃被灌藥後窒息死亡!警惕這些危險的"餵藥絕招"
    來源:公眾號「首都教育」在給娃餵藥這件事上,相信每個寶媽都有不少「高招」。為了娃能順利喝藥,爸爸媽媽們真是「無所不用其極」。每個娃走的最長的路,就是家長的套路……為了哄娃吃藥,真是煞費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