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湯》這個故事來自法國的古老傳說,被各個國家演繹成不同版本。中國版的作者是美國人瓊·穆特,他把自己對禪宗和東方文化的熱愛融入故事中。
疫情期間我們都需要待在家裡,可以給孩子講這個故事,還可以把它畫出來。期待早日重聚,一起煮那美味的「石頭湯」。
(點擊收聽音頻)
芭學園小學的語文課曾講過《石頭湯》的故事。2013級的孩子們是二年級聽的,聽完故事,孩子們把自己最喜歡或印象最深的一段畫出來,並配上文字。
孩子們畫的過程中有困難時,會自發地找到夥伴一起合作完成。這樣,把所有孩子的作品集合起來,做成繪本。
這是孩子們創作的第一本書,無論從他們看著成書的興奮勁兒,還是從此之後創作圖畫書的一發不可收,老師們知道,這本書已經深深地走進孩子們的心裡。
這本集體創作的《石頭湯》,當時放在班裡的圖書角,孩子們想看時就可以翻開來看。
封面
序
內容摘要
親子三個和尚到了村莊,發現沒人給三個和尚開門,他們使出絕計石頭湯。
創作過程
老師在講故事,後來老師讓我們畫,我們畫完後就給老師。老師把我們的畫貼在黑板上面。如果有錯的畫,就要修改一下。修改完就把畫貼在黑板上,把所有同學的畫。
第一幕:三個和尚出場
有三個和尚走了一天的路,他們累了,想找個地方歇一會兒。
(乍一眼看過去,三個和尚在哪兒呢?再細看看,山上那三個小人兒!)
(孩子們畫的不同版本「和尚趕路」)
三個和尚在山上走,又冷又餓又累。他們聽到一陣鐘聲,他們循著鐘聲看,看到山下有個村莊。他們想在村莊住一個晚上。
(孩子們畫的不同版本「和尚看見村莊」)
第二幕:進入村莊
三個和尚聽到腳步聲和關門聲,村莊裡空無一人。
(畫這幅畫的孩子注意到故事裡講這個村子是經歷過戰爭、洪水和其它災難的,所以他畫得灰暗、蕭條,有蜘蛛網,有車散落的釘子,有車行駛過的痕跡。)
(可能這個孩子那段時間看了《西遊記》,畫裡和尚是披著袈裟戴著帽子的。)
三個和尚發現,村子裡的人都在家不出來,就說要做一點石頭湯。他們就找了三塊大小合適的石頭,和一個鍋。再燒了一點水,把石頭放到鍋裡。
第四幕:所有人都來了
三個和尚在煮湯。還有一個小女孩也來煮湯。最後所有人都來煮湯了。
(請注意籬笆外面好多人)
第五幕:村民轉變態度
(注意這幅畫裡細節,牆上有2個倒著的「福」字,還有2個「出入平安」)
最後一幕:送別和尚
完
你可能也希望有更多的語文課堂不再只是練習分段落、背誦主旨、抄寫多少遍生字,而是用這樣的方式引導孩子把學過的字拿來使用,在創作過程中融入情感和思考。
宅在家裡這段時間就可以這麼嘗試去做。
關於孩子的畫,再囉嗦兩句。看孩子的畫,不是看畫得像不像,而是要「聽」畫裡所表達的東西。在畫中,孩子講述自己對世界的感受和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