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的孩子會做飯?《阿花的味增湯》,聚焦孩子未來目標

2020-12-21 彬媽談育兒

以前曾經看過一個故事就,叫做《阿花的味增湯》。

故事裡的小姑娘名叫阿武花,小名阿花,紅蘋果般的臉蛋上,有對明亮的眼睛,笑起來像彎彎的月牙一般。5歲的阿花早上起床就開始洗臉、刷牙、散步、做味增湯、曬衣服、吃早餐、上學校,還能給爸爸做晚飯……

阿花如此「充實」的生活,讓很多大人暗嘆不及!

原來阿花的母親「千慧」是乳腺癌患者,在生下阿花9個月後,癌症復發了,就想在剩下不到幾年的時間裡,給孩子留下些什麼?什麼才是對阿花最重要的?經過反覆思量,最後她決定把做家事的功夫交給阿花。

阿花從四歲開始自己動手做飯,學著整理家務,第一次拿刀時微微顫顫,第一次曬衣服時從凳子上摔得疼痛不已……每一次都讓母親「千慧」心疼不已,但她忍住沒出聲,也沒伸手幫忙。

時間很慢,時間也很快,阿花的媽媽最終被病魔帶走了。

當爸爸因為媽媽的去世傷心不已,不知道未來的路該怎麼走時候,阿花端著一碗美味的味增湯來到爸爸面前,像是天使一般照亮爸爸茫然無措未來。

都說孩子是「明天的太陽」,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都是傾注無數心血,可是很多時候卻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在家長的意識裡「做什麼」是非常重要的,卻意識不到「不做什麼」也同樣重要。這就是所謂的加法做不好,減法不屑於去做。

1、明確孩子未來的目標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向前發展的過程,如果沒有長遠目標做前提,就很難在眼前的問題面前找出解決方案。所以,雖然說以終為始是為了將來,但也是為眼前。

對教育孩子來說,以終為始就是你要選擇做什麼和不做什麼。

拿阿花為例,阿花的媽媽「千慧」認為生活比金錢更重要,所以在她生命的最後階段,她非常用心的教會阿花如何去做味增湯,如何去晾曬衣服,如何做家務,如何更好的生活,並將最終的目標學會生活,落實在當前的方方面面。

2、給孩子歸屬感

有些孩子想要歸屬感,但是他們的努力的方向很笨拙,其行為讓人討厭。比如說一個孩子想獲得到媽媽的認可,就一直向媽媽索要各種各樣的關注,認為媽媽應該事事滿足她,才是愛她,結果反而遭到媽媽的拒絕。另外一個孩子想要得到媽媽更多的寵愛,就故意裝身體不舒服,結果被媽媽發現了他的謊言以後,不允許他再撒嬌,搞得自己很沮喪。

相對而言父母們在這個方面的表現也是很笨拙的,我們很多家長都想對孩子表現出無限的愛護和信任,可是孩子就是接收不到。

當我們的父母和孩子的行為越是惹人煩,或者是越是惹人生氣的時候,他們就會越急迫的追求歸屬感,因此也就越發容易做錯事表錯情,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3、給孩子責任感和榮譽感。

孩子會有這樣的一些特點,家長想讓孩子幹家務活,很困難,孩子總是找各種各樣的理由藉口去推諉。但是如果是這個孩子在班級裡面被大家委任為勞動委員、勞動小組長,那麼他就很開心了。每天打掃教室、掃地、擦玻璃、搬桌椅都是最積極的,為什麼?因為他有了責任感和榮譽感,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在集體裡被委以重任,你一定要表現出開心和自豪,鼓勵孩子多多參加這樣的活動,也多為孩子提供類似良好的環境條件,因為這能幫助孩子的社會感和歸屬感更快的萌芽。

4、從錯誤中學習

人無完人,沒有不犯錯誤的人,這個思想人人都理解,但總是做不到,一旦孩子犯了錯誤,90%都會受到家長的責備、說教以及訓斥。

雖然理解家長想要急切的改變孩子錯誤行為的想法,但更應該根據錯誤看到價值所在。比如樊登老師曾經講過一件事情,有一次他的孩子把花瓶打碎,花瓶很貴,樊登老師很是心疼,但他沒有追究孩子錯誤,只是用平靜的語氣問孩子發生了什麼,為什麼,還表揚了孩子誠實,一起來探討如何下次避免錯誤。孩子很虛心地接受了,並自己思考提出了解決辦法,說下次可以離花瓶遠一點,小心一點。

這就是從錯誤中學習的魅力,在錯誤中發現問題,並引導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

我們要以長線目標為原則,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用細節幫助孩子成長,可以想像一個圖景,過20年後你的孩子已經出外求學或者工作了,有一天他回來看你,當你的孩子站在家門口按響了門鈴,你起身去打開門的那一刻,你希望看到的是一個具有怎樣品質和能力的人呢?

相關焦點

  • 《阿花的味增湯》,感動了無數人,阿花和在天國媽媽的約定......
    多年前的故事,日本一名四五歲就會做飯的小女孩感動了無數人,原因不只是小小年紀就會做飯做家務,而是這背後的故事讓人陷入沉思…2001年,剛剛結束乳腺癌治療的千惠嫁給了交往多年的男朋友安武信吾,2002年6月,千惠奇蹟般懷孕了,但是醫生卻勸她拿掉孩子,因為懷孕很有可能讓乳腺癌復發…
  • 【心靈雞湯】小花的味增湯
  • 糙米飯+味增湯,治癒的力量:她讓4歲女兒拿起菜刀做飯,用一碗熱湯溫暖殘缺的小世界
    《小花的味噌湯》是一部非常適合全家看的真人真事治癒系電影,而且也是一個讓孩子對做飯感興趣的非常好的機會。相信會讓你更想要動手做糙米飯和味噌湯!糙米是宗慧必吃的粗糧,文末會做相應的介紹。四歲的小孩能幹什麼呢?大部分還在爸媽懷裡撒嬌,不想去幼稚園,花花已經學會舉菜刀,學會做味增湯。但這並不是因為媽媽千惠狠心,這麼做,只因為她知道自己時日無多。
  • 日本女孩阿花接受媽媽"愛的遺產" 令中國父母飆淚
    網上流傳的故事是這樣寫的:媽媽在小阿花出生後,發現得了重病,為讓幼小的女兒學習力所能及的廚藝,在阿花5歲時,媽媽把準備早飯的工作交給了她。她教女兒如何拿菜刀,如何洗菜,如何做飯。   第一次看阿花用刀的樣子,媽媽說:相當嚇人,可還是忍住沒出聲,也沒伸手。
  • 小花的味增湯
    如果你生病了,爸爸媽媽會非常難過。所以,要好好吃飯。要想好好吃飯,就要用心做飯。無論是吃飯、還是做飯,都不能糊弄。媽媽呢,真的好想永遠跟你在一起。雖然這麼想...你要努力做一個總對他人微笑,健康又堅強的好孩子。所以,首先你要做好味增湯。然後呢,再努力做出其他的東西。懂了嗎?」
  • 《小花的味增湯》|深沉的愛,濃縮為一碗湯
    1998年,34歲的信吾偶遇23歲的千惠。信吾是一名報社記者,早些時候他被分配到鄉下的小分局工作,而千惠是大學研究院的聲樂系學生,因為一次普通的工作往來——千惠想請報社採訪她們系舉辦的音樂會,這是二人的初次邂逅。
  • 《小花的味增湯》——用一碗湯教會愛和離別
    23歲的女主人公千惠遇到了30歲的男主人公信吾,愛情剛剛開始,女主人公竟意外地查出患上乳腺癌,並且今後可能不可以要孩子。信吾頂著來自父母的壓力,毅然和手術後的千惠走進婚姻。她開始教四歲的小花做味增湯,洗襪子,晾衣服,希望在自己離開後,女兒能獨自應對生活,好好走下去。四歲的小花很乖巧地跟著媽媽學習各種生活技能,還答應媽媽承擔起照顧爸爸的責任。
  • 《小花的味增湯》,是癌症母親給予小花的最好禮物
    當我們面對死亡的時候,面對以赴死的決心生下來的子女,我們會留下什麼樣的遺囑呢? 本文從學會健康的生活方式、大膽地追求理想和微笑著對待生活中的苦難這三個方式,告訴你小花的味增湯裡有著母親怎樣的祝福。於是,味增湯、糙米飯、梅幹和鰹魚乾成為這個家庭的一日三餐。千惠還有意識地教還在保育院的女兒小花學會獨自做味增湯。作為一個癌症患者,千惠經常受到身體的不適,於是更加能夠渴望擁有健康的身體,也渴望自己有一天能夠戰勝病魔能夠有更多的時間陪伴丈夫和女兒。
  • 4歲女兒被親媽逼著天天煮飯做家務?這個日本媽媽33歲患癌去世,她給...
    四歲的小花個子還沒廚房的臺面高,  但已經戴好頭巾穿好圍裙,  踩在墊高的凳子上,  開始學著自己做飯了。    現在的孩子都是百般寵愛著長大,  家長看到孩子拿刀恐怕心都要揪起來,  小花的媽媽怎麼讓一個四歲的孩子學做飯呢?  這真的不是虐待兒童嗎?
  • 年輕媽媽癌症離世, 卻給5歲女兒留下了令人意想不到的遺產…
    四歲的小花個子還沒廚房的臺面高,但已經戴好頭巾穿好圍裙,踩在墊高的凳子上,開始學著自己做飯了。現在的孩子都是百般寵愛著長大,家長看到孩子拿刀恐怕心都要揪起來,小花的媽媽怎麼讓一個四歲的孩子學做飯呢?這真的不是虐待兒童嗎?
  • 小花的味增湯:不要覺得平凡的生活是沒追求,那是多少人的奢望啊
    今天午休的時間看了幾年前就標記「想看」的電影《小花的味增湯》,因為好幾年前看過這個電影原型的故事,很觸動我,講的是一個患癌症的母親在自己離開人間之前教會4歲的女兒做飯,想在自己不在的時候女兒也能好好吃飯,好好生活。整個電影很溫暖,很有愛。
  • 日本的國民湯,味增湯
    但,湯則不同,色調溫潤味道踏實的味增湯,可說是代表著每個家庭媽媽的味道。作為日本的「國湯」,味增湯可謂名至實歸,無論是早飯、午飯還是晚飯,家裡似乎都少不了它的身影。而日式餐館,更是少有不供應味增湯的店家。這味增湯究竟有什麼神奇的魔力,好喝到日本人每餐都離不開它呢?那可是要從味增開始說起呢。
  • 《小花的味增湯》:一部電影,一場關於飲食文化和愛的禮讚
    千惠更加認定只要會煮味增湯就能活下去,女兒四歲生日的時候千惠送給女兒的禮物是一個圍裙,她開始教女兒做味增湯,四歲的女兒在千惠的教導下把味增湯做的有模有樣,自此之後家裡每天的味增湯都由小花來代勞。千惠還有個好女兒,一個五歲的孩子給爸爸煮飯,把家中收拾的井井有條,小花是千惠不在時的媽媽。
  • 教會孩子獨立生存才是真正的愛孩子
    《會做飯的孩子走到哪裡都能活下去》的作者是安武信吾、安武千惠夫妻以及他們的孩子安武花。這是一本關於教育、關於情感、關於生活的勵志溫暖之書。這本書是關於一家三口的故事,千惠在結婚前發現得重病,但安武信吾還是決定要和她結婚,但這意味著他們不會有孩子。結婚幾年後千惠的病情有所好轉。但是這個時候千惠發現自己懷孕了,然而對於有重病的千惠來說生下孩子是有生命危險的。千惠的爸爸告訴她拼了命也要生下孩子,之後就有了阿花。
  • 生命 母親 味道——《小花的味增湯》
    千惠和信吾的相遇在一個陽光和煦的下午,23歲溫柔的女孩子和34歲莽莽撞撞的二婚男士,兩個簡簡單單的人因為某種未知的緣分相遇再相愛。
  • 會做飯的人,最會做「愛」
    哈哈笑過之後,我還是要說,我覺得會做飯的人,都很有魅力,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因為會做飯的人,都很懂得做「愛」。這愛不是巫山雲雨的愛,而是人間煙火的愛。在日本福岡市,有個小女孩阿花,從五歲開始,每天早上六點就站在廚房裡做飯。她把嫩嫩的豆腐放在小小的手上,拿著菜刀輕輕劃下,一邊熬製醬湯一邊嘗著味道的濃淡,她甚至學會了自己種菜……
  • 日本國湯「味增湯」,傳說是日本的國民湯,健康營養
    如果大家有經常看日本動漫或者日劇的朋友就大概就會奇怪,日本有各種各樣的壽司和飯糰,當然也有看起來非常好吃的拉麵,但是,還會有一種事物,會讓我們摸不著頭腦,那就是味增湯。這時候大家就會問了,味增湯這個名字是什麼意思呢?是增加味道的湯嗎?
  • 教給孩子最了不起的本領是什麼?看一位日本媽媽怎麼做
    但在患病期間她用心陪伴、愛護並教會了女兒「世間最了不起的本領」——做飯,給於了她這份獨立生存的能力。媽媽的禮物2014年3月,一本名叫《會做飯的孩子走到哪裡都能活下去》(日本名《小花的味噌湯》)的書,讓全世界無數人為之感動落淚。該書作者是來自日本的一家人,爸爸安武信吾、媽媽千惠和女兒阿花。
  • 日本教育的魔鬼細節:為什麼父母最好的愛,是給孩子輕輕一推?
    說到底,大部分家庭是幸運的,因為父母能有幾十年的時間,看著孩子長大。可如果時間壓縮到只有幾年,那家長能教給孩子最寶貴的教育,又會是什麼呢?這本書,對這個問題就給出了特別的答案:《會做飯的孩子走到哪裡都能活下去》。這是一個特殊的故事——有位很特別的母親,用她獨特的教育,培養出了一個另類的孩子,卻意外感動了50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