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創產業:「小而精」的「大聚變」 | 文旅中國

2021-02-14 小鎮解讀

臺灣如同一個「第二眼」美女,雖然容貌並不驚豔,但越看越覺得美:她是如此的優雅、嫻靜、溫暖,會讓你不知不覺的愛上她,直到不能自拔。

原文轉載自全經聯,作者:李春傑,本文為節選內容,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由奧雅設計編輯,歡迎您關注他們的公眾微信平臺。

當下,中國消費市場即將進入品質消費、情感消費的時代,儘快學習臺灣的文創產業操作經驗,用體驗感去營造實體商業的吸引力,已經是全行業的頭號課題。也是我們這次考察的初心。

來臺灣之前,懷揣著滿滿的焦慮:有網際網路+還是+網際網路的疑慮;有經濟降速導致企業換擋轉型的浮躁;來到臺灣,一個個文創項目看下去:臺灣的書店、美食、咖啡館、動漫產業、臺灣的文創零售……

臺北創意咖啡店


驀然頓悟:原來,創新也並不一定非要張牙舞爪,意氣飛揚,創新也可以很優雅,重要的是找到需要兢兢業業去深耕和堅守的創新之源。

學習臺灣的文創產業,不僅是觀察文創業的表面繁華,更重要的是理解是臺灣怎樣創造整個文創產業的價值鏈。只有理解透這裡的人文地理、政策舉措、產品研發、生產製作、消費市場特徵等全價值鏈後,我們才能在本地因地制宜地打造出最適合本地化的文創產業項目。

1、經濟轉型——臺灣文創產業的源頭。追溯臺灣文創產業的源頭,也是來自於臺灣經濟的轉型。在臺灣經過上世紀70-80年代亞洲四小龍時期高速發展之後,高科技代工產業開始轉向衰落,臺灣必須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經過10來年的發展,臺灣文創產業形成了五大支柱:動漫創意;精緻農業創意;新媒體產業創意;現代陶瓷業創意;產品設計創意等幾大類。

動漫周邊產品


臺灣的文創產業代表作品從文創產業園、文創零售、特色民宿、書店、跨界美食、動漫展示設施等,每個細分的業態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產業升級和聚變,一個個精彩的文創項目也就因此呈現出來。

我們目前面臨的經濟下行和房地產業的白銀時代,也恰恰為文創產業的振興提供了機緣,這也是全經聯的臺灣遊學考察團一屆比一屆吸引更多人的原因,也是大陸房地產人一次又一赴臺灣取經的緣由。

2、情感營銷——臺灣文創產業的核心。美國零售業大師P. G託馬斯將現代人類的消費行為可以劃為兩個大類:一類是理性消費,另一類是情感消費。理性消費需要快速、便捷、實惠,而情感消費則需要打動人們的內心。


臺灣月餅包裝


臺灣的文創產業,恰恰是後者。臺灣《遠見》雜誌曾對文化創意產業做過問卷調查,當問到臺灣的文創產業中哪個最有潛力壯大並走向世界,35.6%的民眾選擇了創意生活產業,排名第一。這實在是令人豔羨的文創產業之土壤。從整體上看,臺灣文創產業繁榮的背後是對情感的營銷。

3、誠品書店——臺灣一代文創人的領頭羊。誠品書店之於臺灣,已經是一種生活方式的代表。這裡有大量的書籍、有生活零售產品、有餐廳、有咖啡館,文化生活的一切都是誠品的。

這個堅守20年才逐步做強的品牌,背後的本質是堅守人文理想的情懷。如今以書店為核心的全新一代文創商業購物中心已經成為內地頻繁效仿的經典模式。

午夜時分的臺北誠品書店


4、文化創意產業園——臺灣文創的孵化器。我們接觸的臺灣人,都不大知道何為孵化器,但他們的文創產業園,早就真真實實的具備了孵化器的功能。

以華山文創園和松山文創園為代表的特色園區,集合了臺灣多種文創業態為一體,成為臺灣最重要的文創產業孵化器。這兩個由衰敗的廠房經過騰籠換鳥式的改造,搭建成的新型文創產業園,承載了臺灣文創產業太多的光榮與夢想, 咖啡館、畫廊、餐廳、酒吧、生活美術店鋪等全新的商業業態的植入,引起了市民的廣泛情感共鳴,給改造後的廠房空間裡煥發出勃然生機。

華山1914文創園,前身為臺北酒廠


5、生活美術商品零售——臺灣創客的大本營。我們在文創產業園看到各類創意零售店鋪,還包括法藍瓷、琉璃工坊這樣的品牌商店,將中國傳統文化用時尚、新穎的形式進行體現。崇尚「生活美學」,進行「臺灣生活工藝運動」,是臺灣重新塑造新零售業的根本動機。

在內地進入萬眾創新的時代,我們更要學習臺灣將文創產業做強的根本動力。這裡提倡一種親力親為、全心投入的工作精神與生活態度,以及注重每個環節的過程,追求盡善盡美的境界,以此生活態度為出發點,進行一場從「人心」開始的革命。這裡就是創客的搖籃。

6、臺灣美食——構成客流的發動機和引爆點。從李安拍的著名臺灣電影《飲食男女》,再到《悲情城市》裡的九份老街,臺灣美食早已風靡大陸。

臺灣九份老街


民以食為天。臺灣這樣一個傳統文化濃鬱的地方,自然少不了對美食的尊重。真正的優秀的臺灣餐飲店,其對餐飲的理解已經上升到工藝美學層面,即講究美食的營養口味,又講究美食空間的儀式感的塑造。

7、臺灣咖啡館——文創產業裡最有吸引力的業態。咖啡館在臺灣,與其說是一個休閒平臺,更不如說是一種青年群體的心靈棲息地。許多臺北青年最大的夢想,就是開一個特色咖啡館。在一個有書店、有美味咖啡、精品美食的咖啡館裡體驗現代時尚生活的樂趣,會客訪友,孕育出獨有的精緻脫俗的咖啡館文化。這些咖啡館已是臺灣文創商業裡最普遍、也最有吸引力的一個業態。

8、動漫與場所營造結合——吸引年輕人的情感共。動漫文化是臺灣文創產業裡最有特色的組成部分。在臺灣,我們欣喜地發現,這裡與大陸最大的不同就是各個商業角落裡流淌的動漫基因。

動漫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藝術形式,當人們的在日常的生活中,看到吉米式的勵志的、有情懷、充滿人生感悟的動漫作品出現在眼前的時候,那種發自內心的情感共鳴自然油然而生,從而為臺灣社會平添了濃濃的人情味。

9、表演類文創——將傳統人文藝術融入現代時尚。文化的最高形式是藝術。大眾的生活中,還需要藝術的點綴。臺灣的藝術表演市場同樣發達。早就聽說臺灣知名作家白先勇製作的崑曲青春版《牡丹亭》、林懷民的雲門舞集開創了一個世界舞蹈新美學;只是這次因時間關係未能目睹。

臺灣的文創產業覆蓋了吃、住、遊、購、娛、休閒體驗等多個門類,已經構建了完整的產業體系,從而具備了豐饒的創新創意的土壤。

精品農業是臺灣具備世界水平的產業門類。臺灣最具創意的不是將農業做成褚橙這樣的精細產業化的模式,而是將農業產業與旅遊產業有效結合,發動民眾創新的力量,將農場改造成親心可人的家庭親子旅遊目的地,從而形成疊加的經濟和社會效應。

21世紀是體驗經濟的時代。體驗經濟能夠為消費者創造經驗與回憶,使消費者擁有獨特的心理感受,獲得心靈和情感上的滿足。

回想起我們參訪的飛牛牧場,鴨BB巡遊、與羊兒的親密接觸……體驗自己動手做的樂趣,體驗親身經歷的感受,「體驗」、「感覺」變成可以銷售的經濟商品,這是發展休閒觀光農業的利基。


為我們做分享的農場主,反覆強調一點:農場轉型觀光型休閒農業,產品和活動的創意是根本;而且,如果要獲得長久而健康的發展、樹立良好的品牌,必須擁有持續的創新精神。才能不斷適應日新月異的潮流,滿足口味愈漸豐富的消費者。

從農業與都市的關係來看,都市農業發揮三種功能:一是提供市民生鮮副食品,即農產品的種養業;二是營造優美自然的都市景觀,包括公園及其他綠地;三是提供自然生態旅遊的場所。

臺灣幾乎所有成功的休閒農業項目,都是在原有的生產型農業基礎上,進行創意轉型升級而來的。休閒農業賣的是「遊賞的感覺」、「有趣的體驗」、「樸實的情結」,而這些無形產品的內容和載體,卻都是實實在在的環境、產品和勞動。

休閒農業其實是一個「大盤子」,只要擁有好的創意和互動形式,任何好看、好玩的東西都可以放進來。擁有地標特徵的地域民族文化具有不可替代性,大多都可以作為獨特的資源優勢加以開發和利用。

也許對於大陸發展休閒農業來說,這「都市農業」的內涵顯得更加突出。在城鄉發展差異較為明顯的環境中,城市如何帶動周邊鄉村農業發展,在休閒農業方面也許擁有更加突出的優勢。綜合來講,「都市農業」即「生鮮副食品生產+景觀綠地環境保護+休閒農業」,休閒農業同其他各行各業一樣,擁有巨大的消費市場,才是一切的源動力。

農業功能要與時俱進,不斷地推展與延伸。所以農業可以在「三F」 (Food糧食、Feed飼料、Fuel燃料)的實質功能之外,創造第四個「F」即Fun(樂趣),將消費活動拓展至精神層面。這便是「休閒農業」的價值所在。

參觀飛牛牧場,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的愉快體驗。除了大自然觀光或獨特的景觀遊覽之外,還兼有青少年科普教育功能,甚至與中小學校對接設立定點戶外教學基地。臺灣的休閒農場十分重視解說,接待我們的解說服務人員,無論男女老少,都稱得上是 「小百科全書」,更是極受遊客歡迎的好朋友。


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不但是保證農業生產的基礎,也是休閒觀光最重要的條件和資源。即便是經營狀況非常好的農場,也依然遵循著嚴格的環境保護原則。通過適當控制遊客量、定期關閉等措施,來進行環境養護和生態恢復。如果因眼前的盈利而破壞了生態環境,那麼毀滅的將是農場未來的一切。

雖然沒有像大陸大力提倡的網際網路+,臺灣休閒農場管理中,微博、微信、博客、官方網站等線上互動平臺成為重要的營銷手段和渠道。農場經營中積極普及這些資源,適應年輕人的生活節奏和消費習慣。

「小確幸」一詞源自村上春樹,意為「 小小的確定的幸福」,臺灣的綠色建築正是用每一處細節帶給業主「小確幸」,彰顯令人感動的人文關懷。

擁有「全世界最美25座公立圖書館之一」美譽的北投圖書館,地下一層、地上二層,樓地總面積650坪。身為臺灣第一座綠建築圖書館,可說是集閱讀、遊憩、節能三種功能的優質建築。

北投圖書館不僅因處幽靜的大自然中有著得天獨厚的位置,還處處可見設計師對於這棟美麗建築的用心和巧思,融合了環保、健康、再生的概念,不僅克服了採光、西曬問題,也調和了人與建築、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綜合以上的努力,終於打造出這座既美觀、又實用的圖書館。

整棟建築主要由木頭和玻璃打造而成,搭配鋼材,採用綠建築的設計概念,與公園的樹木融為一體。樹枝生長還穿越了圖書館的走廊,外觀像一座大型的「高架樹屋」與整體自然環境相互呼應。屋外即是北投公園,走進北投圖書館,室內書香,窗外鳥語,綠樹在斜陽的打光下,在書籍上投射出曳曳的剪影,看著人們安靜地讀書,嗅覺充滿著文字油墨的香味,館內沒有空調,因為以大量陽臺深遮及垂直木格欄減低太陽輻射熱能達到綠色環保的目的,而館內的水源則是以綠化屋頂及斜坡草坡設計涵養雨水水源,達到回收循環利用的環保目的。在這裡閱讀確實是一種愜意的享受,充滿生機,我想這就是閱讀的「小確幸」吧。

參觀臺中宏銓建設的「入深林」,才真真正正明白了「詩意棲居」的真正涵意。入深林案名取自於唐代詩人王維《鹿柴》「返景入深林」的意境, 推門而進,迎面而來的是如光之谷般的門廳,如霧的玻璃牆立於池水上,泛著薄薄的幽光,如陽光灑落山谷,循兩側弧牆延展開來的是各色材質編織的世界之牆,山谷的右側為木覺書房、左側為洞天中控室。

走到書房,看著戶外水映森林區,室內外連成一氣。宏銓建設的「少帥」親自為我們講解「入深林」的設計理念:「室內是有頂蓋的戶外,戶外就是無頂蓋的室內」,只聞周邊一片嘖嘖,都在想:住在這樣的家裡,該是怎樣讓人陶醉的「小確幸」!


入深林每個公設空間都可愛到爆,手作的石雕造型小鳥在入口處啾啾叫,讓空間更顯得活潑有朝氣。天空之橋是造型優美的3D立體天空步道,因為剛剛經歷颱風摧殘仍在維修,我們只能望橋垂涎,但二樓公設空間的聽風茶屋、光舞健身房、望林臺、影舞視聽室和繁花咖啡廳,每個空間演繹的不同故事,以及頂樓雲端會館的無邊界水景都讓我們眼界大開。住戶在社區宴客,不但能享受設備齊全的宴會廳,還可端著酒杯到池畔小酌,和賓客談心,實為人生一大樂事。

最讓我們嘆為觀止的是「入深林」的地下室車庫,仿佛置身於畫廊,除了12幅藝術家巴林粗獷的畫作外,還有端景,真是美不勝收。車庫的地面不是我們常見的油漆,地面上鋪設的卵石潔淨而充滿藝術感,我們忍不住脫掉鞋子踩在乾淨溫潤的地面上,那種「小確幸」,一直浸潤到骨子裡。

龍寶建設是臺灣唯一一家不蓋營銷中心和樣板房,就能把房子賣掉的公司,一直走在臺灣成品房前沿。「臻」是到達、趨近之意,「臻邸」就是讓建築臻於完美之境,張麗莉董事長以這種追求至臻至美的大情懷,從建築規劃、施工質量、一直到交屋後的管理維護三方面都能讓臻邸小區住戶持續感受到幸福生活的感動,讓龍寶每一件作品都完美到無法模仿。

臻邸系列每一個建築,都貫穿一個主題,無論是在牆角還是走廊上,你會發現主題表現無處不在。在龍寶晴臻邸,到處都有讓人會心一笑的藝術雕塑,頑童小呆呆,讓人忍俊的胖女人、神態萬千的小鳥都是大師的作品,都用充滿細緻、隨性灑脫的精神語彙,講述著生命的感動。

住在這裡,可以和家人、朋友一起BBQ也可以在Tea House舉辦party,還可以成為星空下chatting room紅酒雪茄的享用者,我們陶醉在晴臻邸的建築部分、公設部分、軟體部分、服務部分、細節部分、車庫部分……每一處都那樣的讓人愉悅、感動。這種無處不在的「小確幸」。

如果每個人都做好了自己的風景,誰說這個社會不會更優美,更有前途,其實在做美麗風景的時候我們自身就已經欣賞了,就如同自斟美酒一樣。

作者:李春傑 

2017壹方城標杆文旅項目考察—臺灣站(第二季)

6月25日—30日壹方城汗馬研習社企業家臺灣遊學考察,考察標杆項目:綠葉方舟、華山創意文化園區、卓也小屋、薰衣草森林、花露休閒農場、竹山小鎮、天空的院子、臺一生態休閒農場、華陶窯、九馬工坊、圍繞特色小鎮、休閒農業、鄉村旅遊、民宿、舉辦創新研討會,深度交流推動資源連結

【考察時間】2017年6月25-30(6天5夜)

【考察地點】 中國●臺灣

【考察對象】文旅地產開發及產業鏈 董事長、總經理、總裁及核心高管團隊(人數限定30人)

【主辦單位】北京壹方城智匯科技有限公司  汗馬研習社  

【遊學形式】

考察+研討+資源聯接,推動企業實戰轉型、有效對接轉型資源、加速聯合發展

【遊學亮點】

創新企業家講創新案例圍繞創新項目戰略、策劃、運營進行深度的研討

【高端智庫】

匯聚地產企業家、行業專家等以諮詢式教學進行研修、提升思維方式與創新能力

【遊學講師】

【行程安排】

李顧問 137 1863 1923(微信諮詢請編輯 諮詢遊學+公司名稱、職位、電話 否則不通過)

備註:本遊學僅限相關企業董事長、總經理等高管級別參加,會收取一定費用,請知悉!

一鍵掃碼直通主辦方

   ↓↓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了解更多遊學信息 【支持在線報名】

相關焦點

  • 臺灣文創產業:「小而精」的「大聚變」 視野
    臺灣文創產業「小而精」的「大聚變」當下,中國消費市場即將進入品質消費、情感消費的時代,儘快學習臺灣的文創產業操作經驗,用體驗感去營造實體商業的吸引力,已經是全行業的頭號課題。也是我們這次考察的初心。>設施等,每個細分的業態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產業升級和聚變,一個個精彩的文創項目也就因此呈現出來。
  • 臺灣文創產業:「小而精」的「大聚變」
    當下,中國消費市場即將進入品質消費、情感消費的時代,儘快學習臺灣的文創產業操作經驗,用體驗感去營造實體商業的吸引力,已經是全行業的頭號課題。也是我們這次考察的初心。來臺灣之前,懷揣著滿滿的焦慮:有網際網路+還是+網際網路的疑慮;有經濟降速導致企業換擋轉型的浮躁;來到臺灣,一個個文創項目看下去:臺灣的書店、美食、咖啡館、動漫產業、臺灣的文創零售……
  • 由內而外打造的臺灣文創街區 | 文旅中國
    以華山文創園和松山文創園為代表的特色園區,集合了臺灣多種文創業態為一體,成為臺灣目前最重要的文創產業孵化器。這兩個由衰敗的廠房經過騰籠換鳥式的改造,搭建成的新型文創產業園,承載了臺灣文創產業太多的光榮與夢想,已然成為臺灣文創產業對外交流的一個窗口。
  • 松山文創園 ——臺灣文創產業啟示錄
    文創產業園建設一直是文化產業的重點,歷年文化專項資金用於文化產業園的補貼、稅收優惠等佔比均較高。2013年是中國文化大發展的重要一年,文化產業異軍突起,隨著一系列利好政策不斷出臺,文化經濟和文化消費指數持續攀升,中國正在從文化大國向文化強國不斷邁進。
  • 【文創考察】解讀臺灣八大類文創商業
    從文創產業園到特色民宿,8類臺灣文創產業的代表作品解讀從整體上看,臺灣文創產業繁榮的背後是對情感的營銷。學習臺灣的文創創業,不僅是觀察文創業的表面繁華,更重要的是理解是臺灣怎樣創造整個文創產業的價值鏈。
  • 文創+二期臺灣模塊 | 從「文化自信」到「文化自覺」:打開文創產業新視角
    本次課程我們分別邀請到高希均教授、蔣勳老師、傅佩榮老師、魏德聖導演、何培鈞先生等多位臺灣文化創意產業不可繞開的先鋒名人,同時同學們也一同探訪了雲門舞集、農禪寺、歐萊德等多家臺灣文創企業組織。26日晚同學們盛裝出席,與遠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教授、寬庭美學董事長陳靜寬、臺灣電影文創產業協會理事長陳志寬、臺灣電影製作發展協會理事長吳功等來自兩岸的嘉賓一同開啟臺灣文創之旅。
  • 8類臺灣文創產業代表作品,你讀懂了幾個?
    臺灣憑什麼,值得我們全力以赴的去學習?以華山文創園和松山文創園為代表的特色園區,集合了臺灣多種文創業態為一體,成為臺灣目前最重要的文創產業孵化器。這兩個由衰敗的廠房經過騰籠換鳥式的改造,搭建成的新型文創產業園,承載了臺灣文創產業太多的光榮與夢想,已然成為臺灣文創產業對外交流的一個窗口。如今我們看到各地正在興起一波工業改造熱潮,其最早的根源就來自臺灣。
  • 臺灣 | 用體驗感發展文創產業
    根本 — 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堅守、傳承和創新臺灣一直堅持沿用繁體字,如此強調傳統文化的行為,無疑是一種文化堅守和傳承的體現。在學習日本、美國的經驗中,保留了傳統中國的文化之根,並善於將中國傳統文化創造性地加以轉化,體現在文化、藝術、產業各個方面。
  • 匯聚美食、文創、文旅產品 2020長三角文旅集市活動社區專場在滬舉行
    今天下午,由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指導,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中心、上海東方網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2020長三角文旅集市活動——走進社區」在徐匯區樂山新村拉開帷幕。這場集合了長三角老字號美食、文創、文旅特惠產品的集市受到了社區居民的歡迎,大家在邊逛邊吃的同時,不忘「搶購」,順便把超值的產品「捎回家」。「就是這個味!」
  • 臺灣文創,源於這批熱愛生活的文創先行者!
    因此臺灣不僅是觀察文創業的表面繁華,更重要的是理解臺灣怎樣創造整個文創產業的價值鏈。只有理解透這裡的人文地理、政策舉措、產品研發、生產製作、消費市場特徵等全價值鏈後,我們才能在本地因地制宜地打造出最適合本地化的文創項目。知學學院[在地臺灣-探尋臺灣文創之路 第五季]將於2016年3月26日再次開啟!
  • ...文創產業思維:新基建產業聯盟攜手華夏風物,共同講好「中國故事」
    11月10日下午2點,新基建文旅產業聯盟與華夏風物App聯合成立的「文創產業中心」在北京豐臺區正式掛牌成立。用技術手段和網際網路多樣化的呈現形式,讓中國傳統文化通過數位化的呈現形式和豐富的表現形式,被更多人看見和喜歡,將是新基建文旅產業聯盟與華夏風物聯合成立的「文旅產業中心」持續研究的課題。通過生產組織方式的變革,推動生產力的提高,最終實現以技術化手段和體系來講述中國故事,以技術和工業化思維搭建一個可以直通消費者的文化窗口,推動文創產業的創新發展。
  • 文創分享之丨為什麼中國臺灣文創IP居世界第一?
    ,而臺灣——這座肩負起中國傳統繼承之路與未來發展之道的寶島,無疑是文創之旅的首選地。以華山文創園和松山文創園為代表的特色園區,集合了臺灣多種文創業態為一體,成為臺灣目前最重要的文創產業孵化器。這兩個由衰敗的廠房經過騰籠換鳥式的改造,搭建成的新型文創產業園,承載了臺灣文創產業太多的光榮與夢想,已然成為臺灣文創產業對外交流的一個窗口。如今我們看到各地正在興起一波工業改造熱潮,其最早的根源就來自臺灣。
  • 【總評榜】2016年度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十大文旅產品揭曉
    ——巨大的消費潛力、網際網路的迅猛發展、國內外市場需求等都將文化產業推向了新的高度。《電影產業促進法》的通過從法律層面肯定了十四年來中國電影產業改革的方向和路徑;電視方面,《歡樂頌》《麻雀》等精品力作不斷湧現,影視「華流」在海外也捲起了「中國風」 ,優秀影視劇出國門也推動著文化產品從量變到質變。  文化產業的發明家們正在用生生不竭的創造力,創作出一大批佳作。那麼,2016年度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十大文旅產品都有哪些呢?
  • 多案例詳解臺灣鄉村文旅成功三大路徑:跨界融合、產業延伸、人才養成
    其實,在我們的看法裡面,追求的是這兩點,一個是生態鄉村,如何可以成為文旅的新場景。再一個就是農產品深加工,如何將第一、二三產業進行轉型升級。文創賦能需要我們整體改變從戰略思路到落實生活的每一個細節,文創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新型城鄉發展策略。 鄉村擁抱文創+,+什麼?
  • 文創中的臺灣!
    根本—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堅守、傳承和創新臺灣一直堅持沿用繁體字,如此強調傳統文化的行為,無疑是一種文化堅守和傳承的體現。在學習日本、美國的經驗中,保留了傳統中國的文化之根,並善於將中國傳統文化創造性地加以轉化,體現在文化、藝術、產業各個方面。
  • 臺灣文創、IP產業為什麼辣那麼牛!?
    來源:銥星雲商近年來,以臺灣、日本、歐洲為核心的文創之旅正在悄然興起,而臺灣——這座肩負起中國傳統繼承之路與未來發展之道的寶島,無疑是文創之旅的首選地。一家低調的咖啡館、一碗街頭的小吃、一首簡單的民謠,都留存著歷史縮影。她的美,更在於跨越了朝代的更迭,回首過去,念想將來。
  • 「多彩文創、融合向上」 2020青臺港澳文旅大會城陽區分會隆重開幕
    大眾網·海報新聞 記者 郭欣 青島報導12月22日下午,2020青臺港澳文旅大會城陽區分會,在青島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園隆重開幕。來自市臺港澳辦的領導及全國各地的專家、企業家、高校師生等百餘位嘉賓匯聚一堂,共話文旅,共商合作,為這個寒冬增添一份關於文旅與時尚的城陽記憶。
  • 成都武侯「三國Online」搶灘上海 滬蓉文創企業雲端共話文旅產業...
    此次活動由武侯區委區政府主辦,武侯區三國創意園管委會承辦,武侯區投資促進局、武侯區文體旅遊局及園區內街道協辦,在成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的支持下,圍繞文創產業集鏈建圈,瞄準創意演藝領域,吸引了日本駐上海總領事館、日本國家旅遊局上海辦事處相關負責人,上海新匯文化娛樂集團、費迪曼遜多媒體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迪士尼(中國)有限公司、上海優則倍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24家知名文創企業在線參與。
  • 15個臺灣文創跨界標杆案例,涵蓋文創園、創意餐飲、創意書店、演藝劇場、文創百貨、民宿與設計酒店、文創聚落等
    而臺灣經過一個世紀的風華洗禮,如今呈現出新舊融合的美學生活形態已融入城市的大街小巷,無論是城市街區更新、老舊建築改造再利用、還是陳設物品的創意設計,文化創意產業已滲透到人們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與商業、文旅等實現了很好的有機融合,成為城市文明發展中的一種新經濟形態。2013年開始,知學學院針對臺灣文創、商業、休閒農業、文旅度假、民宿和醫養等主題,已開展13次臺灣遊學。
  • 臥雲 · 藝旅丨你的人間四月天 ——臺灣文創考察,為什麼這次不去臺北去臺東?
    在資深策展人王景義老師的帶領下,大家以一種更為私密的方式,拜訪臺灣藝術和收藏界的大咖,像老友見面那樣,我們一起探討交流臺灣文化藝術平時不為人知的一面——它在傳統文化傳承創意上的做法,它的民間美學公益實踐,還有以私人興趣為導向的作品收藏……藝術收藏藝旅結束,大家都意猶未盡,所以,我們計劃二度訪臺,而本次知旅主題將聚焦在臺灣文創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