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過年,我們就要主動輸牌給爺爺奶奶

2021-02-20 貞觀

每年年三十,我們都約定成俗地在爺爺奶奶家過。即使我結婚後,老公也隨了我的心願,陪爺爺奶奶過一個熱鬧的年三十。

我爸媽提前訂好年夜飯,中午在飯店吃,晚上邊看電視邊包餃子。爺爺奶奶年紀大了,從家裡走到馬路對面的飯店就要半個小時,我挽著爺爺,我女兒拉著她太奶奶,一大家子在馬路上挪步,像一群出遊的蝸牛,以前沒注意到的沿街風景,倒是看了個遍。

■ 年夜飯 | 圖源網絡

爺爺耳朵特別聾,需要扯著嗓子朝著他喊才能聽見,就這還經常「瞎打岔」。近年來他的記憶也越來越衰退,常常吃了藥又要吃;傳達室拿來報紙回家沒坐定一溜煙又去拿報紙了。一向很少抱怨的奶奶,現在也抓著我們抱怨道:「這老頭子現在怪得很,記憶不行,脾氣也大了。」我看了科普文章,覺得爺爺已經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我買來兒童益智玩具讓他擺弄,希望能減緩症狀發展。兒女們、孫子輩們只能順著他,多聽聽他的陳年嘮叨罷了。

吃完午飯睡了午覺,還有很充裕的下午時光。爺爺高興,來了興致,聲音洪亮地叫我們小輩起床,玩幾把麻將。我們張羅著撐起陽臺那張陳年落灰的圓桌子,爺爺、奶奶、我媽、我四個人圍上了一桌。替補隊員我爸和我老公,窩在沙發上喝茶。

爺爺打麻將有些費勁了。八條聽成八萬;么雞聽成西風;五條下鍋吵吵著要吃,卻推倒了三四萬。他只有摸牌的時候還有些年輕時的風範,只見他大拇指和食指一邊摸著牌一邊默念著「來一個心中想」,好不容易亮出牌,大喊一聲「奶奶的!」他出牌的聲音依舊很大,氣勢絲毫不減。只是對方出的牌他全然聽不見,上家必須打到他的眼跟前,還要亮一嗓子,問他要不要。他不要的話,表示失望地擺擺手,要的話眼睛一亮,大喊一聲,「吃一個!」爺爺雖然反應不算快,但是手氣很不錯,一下午贏了不少錢。大家也都讓著他,他要吃的慢了,別個牌已經下鍋了依舊收回去讓他吃。兒女、孫女讓他,老伴兒也一邊抱怨一邊讓他,奶奶總是說,這個老頭子賴的很。

■ 圖源網絡

但是爺爺打牌,又是牌友喜歡的角色。因為他給錢特別快,絕不含糊。這邊莊家還沒下莊呢,他就急急地掏出錢要給呢。我有點好笑地問他:「爺爺,我發現你給錢倒是絲毫不糊塗,帳一點沒算錯呢。」爺爺擺擺手,一副我小瞧他的樣子,「這咋會算錯!一塊兩塊,碎碎個事。」

人年紀大了,神情會越來越淡然,笑容也少的多了。爺爺奶奶只有見到重孫女時臉上笑開了花,還有就是打麻將時。這種情形,讓我總依稀覺得,這還是十幾年前的時光,他們還是十幾年前的精神頭,十幾年前在渭南老家鋪開了桌子一打就是一天的春節。他們嬉笑怒罵,垂頭喪氣抑或喜笑顏開,有種對用心生活的勁頭。             

               

得有二十年前了吧,爺爺奶奶一直住在渭南市區的一個老舊小區。這個小區沒有大門,有一條彎彎的坡道,上了坡轉了彎才能看見家屬樓。家屬樓一共只有四層,統一綠色的鐵門,像大碉堡似的。爺爺家住一樓,正方形的過道和鄰居共用,樓梯下拐角處堆著蜂窩煤。過道處常年支著麻將桌,麻將也是不常打的,幾個老頭老太太閒來無事家常裡短實在聊不出花樣了,就聚在一起打兩桌。

我暑假的時候,總回渭南住幾天,常常坐在爺爺奶奶跟前,學會了打麻將。他們的打法多種多樣,比如說渭南話叫的「栽八五不亮,看吃一窩風」,具體咋玩,我都忘光了,反正就是不好胡,經常黃莊。他們每次都來花樣的,輕易不玩平胡,即使莊家叫了平胡,也規定不能吃牌。明槓、暗槓是固定的規矩,怎麼玩都可帶槓。摸一個暗槓勝過胡牌,只要祈禱莊家不黃。

爺爺玩牌玩的是聲勢,隔著好幾層樓都能聽見他的聲音,胡了!槓!碰!來一個!反正總是要喊出來,好像運氣也跟著來似的。奶奶也愛玩。但按照規定,她和爺爺不能同時上桌,一家只能派出一人。爺爺玩一陣,就扯著嗓子喊:「老伴,老伴,該你了!」

■ 圖源網絡

不玩牌的時候,桌子也不收,爺爺攤上筆墨紙硯,安安靜靜地練字。我童年的記憶總有麻將和毛筆字,還有毛筆字寫的古詩,貼了一牆。

我上大學後,爺爺奶奶不怎麼玩牌了。一是精力不足,玩不了幾圈,二是聚不齊牌友。樓上的老人有的已經去世,有的搬家了。漸漸的搬來了年輕的租戶,這裡頓時失去了原有的煙火氣。舊日裡在郵政大院的國營商店臺階下坐著的乘涼的爺爺奶奶們,該散的散,該離開的離開了。   

我還是會在每個暑假去爺爺奶奶家住幾天。爺爺常常算好我到的時間,坐在小區口蜿蜒的小道臺階上等我,遠遠地看見我來了朝我揮手。就像村口的老人,總執著於站在老槐樹下等著歸家的兒女一樣的。     

後來,我和男朋友坐著火車回渭南。爺爺奶奶準備了一桌子好菜和一桌子麻將。爺爺興致很高,張羅著要和我男朋友打麻將,剛好四人,齊活。熱熱鬧鬧地打了一下午,樓道裡響徹著愉快的笑聲,我和男朋友褲子兜裡的錢輸完了。第二天,爺爺送我們去火車站,他拉著我走到了一邊,神秘兮兮地說:「這個小夥看著踏實,輸了錢不惱,打牌也算機靈,還有意讓著我。」「就他吧,我同意了。」爺爺又補充道。我笑:「爺爺,你咋知道我就要嫁給他呢?」爺爺說:「上了咱家的牌桌,就是一家人了。」

再後來,渭南的老舊小區幾乎已經沒有了能湊齊支起麻將桌的老夥計們。爺爺奶奶賣掉了渭南的房子,搬到了西安。收拾房子的時候,他們留下了那張打麻將的圓桌和一些老物件,找了搬家公司一路運到了西安。

                   

每年春節,爺爺奶奶攤開塵封一年的麻將,無論如何要打一下午熱鬧熱鬧。他們拿出早已提前換好的零錢,吐一口吐沫一人分十張零鈔。那個陳年老圓桌子摺疊放在陽臺,每年過年拿出來完成一下使命。   

■ 圖源網絡

爺爺上了年紀後,也不玩花樣的了,就是平胡,誰上莊都得平胡,不能吃可不高興,他要求:打平胡,能吃能喝!上莊下莊很快,一會兒就輪完一圈,而且從不黃牌。爺爺還老摸暗槓,手氣好得很。重孫女不懂玩牌,左看看右看看,差點放胡;隨著一聲聲胡了、炸彈,牌推倒譁啦啦的洗牌,重孫女高興地顧著收錢。

沒打幾圈,爺爺奶奶就說不玩了,不玩了。爺爺挪步到客廳,開好大的聲音看電視,電視裡播放著打鬼子的爽劇。奶奶回到臥室,躺著滴幾滴眼藥水休息一陣。正是半下午,爺爺又嚷著再玩幾把,我們放下手機配合地擺起了麻將,我推舉替補隊員我爸和我老公替我們上場。周而復始,上桌下桌,度過了一個普通的大年三十的下午。    

這是2021年,希望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 

相關焦點

  • 我的爺爺奶奶|楊亞茹返鄉畫像
    我和哥哥踩著滿地的雜草和枯枝,到爺爺奶奶墳前磕頭燒紙錢,求爺爺奶奶在天有靈,保佑我們這些小輩諸事順利。四年前高考臨近的那個清明,我也像今年一樣回了老家給爺爺奶奶上墳。那時候我的學習成績就跟坐過山車差不多,我戰戰兢兢,感覺自己要考不上大學了,於是病急亂投醫,跑回去上個墳求個心安。也許人在迷茫的時候都會想辦法抓住一點什麼當做慰藉,給精神找點寄託。
  • 孩子被爺爺奶奶溺愛過頭,這麼大了吃飯還要餵……
    我真的再不吐槽,就要得抑鬱症了。前兩天帶孩子出去聚餐,人家結婚的日子,大大小小的孩子七八個,都乖乖的待在媽媽身邊,只有我的孩子,爸爸媽媽都是空氣,只要爺爺抱,還動不動就哭,別人玩具不給玩,哭,不想跟他玩,哭,爺爺要幫忙沒法抱他,哭,不給吃肉,哭,吃飯的時候想跟邊上的人換位置,人家不肯換,哭…一哭爺爺全程哄著,最後我直接抱出去,讓他哭夠了再進去吃。
  • 七夕的我竟被爺爺奶奶虐到了?!
    ●結婚3年的他們說:我們不是一輩子不吵架,而是要做到一輩子也要吵不散●結婚7年的他們說:生活需要儀式感,有時間就要去約會●結婚28年的大伯二嬸說:夫妻沒有面子問題,為她/他服軟,我願意●結婚62年的爺爺奶奶說:用心陪她/他了一輩子,這就是愛情心好,才能與他/她相守到老不僅如此,我們還在民間找到7對金婚愛侶,免費為他們拍攝了美美的婚紗照
  • 低田的爺爺奶奶
    父親家境貧寒,母親是長女,這兩個因素促成父母的婚姻是男方入贅到女方家。我與弟弟(相差1歲,乳名「小兵」和「小軍」)自然稱外公外婆為爺爺奶奶,通常我們稱為「家裡的」爺爺奶奶。家裡的奶奶是南京人,思想很開通,吩咐我們對「低田」那邊也以「爺爺奶奶」相稱。為防混淆,需要時加上「低田」的前綴。到了「低田」爺爺奶奶家,他們也會關心「高田」爺爺奶奶。
  •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英文是一樣的嘛?
    要過年啦!馬上就能回家啦!這也意味著要見一大票親戚啦!那麼問題就來了。
  • 爺爺的百草園和太奶奶的貓
    「馬蓮花,馬蓮花,風吹雨打都不怕……」我們每次經過它都會這樣唱。爺爺經常會捋下幾根馬蓮葉子,曬乾之後,它們就成了枯黃的柔韌度極佳的繩子,捆豆角架子再好不過。中間的坡地是爺爺的試驗田,我們在這裡種過很多蔬菜,不變的是那株白牡丹。爺爺在家裡種了一院子牡丹,每到五月,院子裡就會迎來一場盛大的節日。而這株是自己在這裡,並且是單瓣的,開出來像荷花,牡丹裡的高士。
  • 爺爺奶奶帶娃火了,孩子被迫提前「老年化」:熱衷模仿也有錯?
    」這可能是母嬰界大部分媽媽的標準,畢竟我們看到過許多孩子被爸爸坑害的案例,著實有了心理陰影。但是,爺爺奶奶帶娃,媽媽們有什麼標準呢?對此,我們的媽媽代表小喬說道:「只要娃別亂模仿就行了!」我們不妨往下看!爺爺奶奶帶娃火了,孩子被迫提前「老年化」:熱衷模仿也有錯?
  • 崔亞偉|爺爺奶奶的老黃牛
    爺爺奶奶終於從地裡回來了,一進門就問:「餵牛了嗎?」「餵了。」我說:「我都快餓死了。」奶奶抱柴生火開始做飯,爺爺在院子裡給牛拌飼料。玉米面,癟稻糠,麩皮加水混合拌成的飼料,最討牛喜歡。爺爺說讓牛好好上膘,明年開春套犁耕地就不虧力。老黃牛看見拌料便不再吃秸杆,急切地瞅著,嘴裡流下涎水,常常不等爺爺把飼料盆端到嘴邊,舌頭就伸得老長勾向了盆裡。
  • 為什麼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的時光,是不可取代的?
    我想,如果孩子奶奶在北京,肯定不會讓娃凍著的。娃不愛吃飯,我告訴孩子說,如果奶奶在,你肯定會香飯的。寒假快到了,我比孩子還要著急,想要回內蒙農村。哪怕孩子爸告訴我千萬遍,農村冬天什麼都沒有,天寒地凍,根本出不了門,今年甚至很可能出不了京。
  • 136.我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家
    我喜歡爺爺奶奶的涼房,炎熱的時候門開著窗也開著,涼風習習吹進來,像爺爺的手心輕輕柔柔的婆娑,爺爺手心裡的肉軟軟的,一點也不像能蓋房子的手。奶奶的手倒是長滿繭子硬邦邦的,那都是被她的寶貝拐棍給磨的,奶奶喜歡到處溜達,拄著拐杖噠噠噠的往前走,邁著小碎步就像剛學會走路就要跑起來的添添,天天是大大的小女兒。
  • 我的爺爺奶奶
    奶奶疼孫子和爺爺好有一比。我是在爺爺奶奶的懷抱裡長大的。每天都是奶奶看著我鑽入被窩,然後她盤腿坐在坑角,邊給我講古經,邊看著我睡覺。記得她說的最多的是:我要在離世前,給我的兩個孫子(指我和大哥,那時兩個弟弟都未出生)每人捻線織個毛線被面,為他們娶媳婦用。奶奶的願望是實現了,但那種被面早就過時淘汰了。奶奶一點一點捻出的一團團毛線牽連著的祖孫情,卻永遠無法割捨。
  • 易烊千璽回老家陪爺爺奶奶吃飯,並通過ins暗示行程,孝順又貼心
    出道這六年,易烊千璽的時間基本上都被工作佔用了,很少回家,就算回家也最多呆兩三天就要走,而這次是一個月,他可以好好利用,所以並不覺得熬不住。相信胖虎的感受也是一樣,終於可以陪伴老婆孩子和家人了。等到局勢緩和之後,易烊千璽還回了一趟老家。
  • 冰凍爺爺冰凍奶奶是什麼梗意思 冰凍爺爺奶奶出自什麼電視劇
    相信大家應該都知道,爺爺和奶奶對於自己的孫子或者孫女可是非常的溺愛吧,畢竟隔輩兒親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最近發現網上有一個「冰凍爺爺冰凍奶奶」非常的火啊,而且在B站上面也有很多視頻,那是什麼梗什麼意思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
  • 直播、走秀、研究穿搭……這些爺爺奶奶比我們更時髦
    這些「新老年人」不再是傳統觀念中逛菜市場、買保健品的大爺大媽,而是以網絡達人的形象出現在我們面前。他們的業餘生活豐富多彩,甚至比年輕人還要時尚潮流。精緻的裝扮,優雅的氣質,這樣時髦的奶奶您見過嗎?這四位身材姣好、穿著時尚的奶奶到底是什麼來頭呢?
  • 爸爸和爺爺一起幫著奶奶罵媽媽,高三女兒忍無可忍寫了一封信……
    關於昨天的事,奶奶一邊說「不要說了」,一邊又只是天天想著,你說媽媽一直記著那件事這麼清楚,你、爺爺、奶奶,又何嘗不是都清楚地記著?你還能記得昨天你和爺爺怎麼樣的嗎?兩個大男人,並排站在媽媽的對立面,一起在說她。如果昨天我不在家,你們會怎麼樣?你們兩個說自己沒有在罵她,我覺得有,而且罵的很兇。如果你覺得這樣都不算罵人的話,什麼才算罵?
  • 奶奶的炒黃豆
    從前,一放暑假,難免就要被父母打發到鄉下爺爺奶奶家住上個把月
  • 澤澤爸老家的過年鄉俗,我就覺得很好!!
    到了墳地,要放鞭炮,要擺貢品,要給每一位長輩掃墓,磕頭,年長一些的會給娃娃們講述已故長輩的故事,娃娃們專注著眼神,一個個認真的聽著,是這個家族最好的傳承。燒完紙錢,掃完墓,磕完頭,各家把拿的鞭炮湊到一起,噼裡啪啦的放個沒完,這時候小孩子是最高興的了,堵著耳朵蹦蹦跳跳!
  • 95後孫女帶領奶奶「重返十七歲」!鏡頭下,厲害了我的爺爺奶奶
    為了給奶奶定格「青春」的容顏,李慧想盡了各種辦法。給奶奶化上精緻的妝容,穿上潮流的服裝,用當下年輕人追捧的寫真的方式來記錄奶奶的笑容。從服裝道具,到攝影、後期編輯,都是由李慧獨立完成。她說:「奶奶做的飯沒有太多的花花樣樣,奶奶總是很節省,總是把最好的留給我們。奶奶年紀大了,但依舊很美很慈祥,我想永遠留下這些美好。」臉上眼角皺紋仍然有著明顯歲月的痕跡,但奶奶燦爛的笑容是對青春最好的註腳。
  •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討厭過年了
    以前過年你是爺爺奶奶輩的寶貝孫兒,現在不知道你身邊的親人還剩幾位,又多了幾個不懂事的小屁孩要你看管。以前過年放花炮看著春晚玩得盡興,現在按著手機在等待著倒計時。以前過年你困了,還強撐著守歲,現在半夜了你還沒有睡的意思。不是過年少了年味,只是你的年齡不再是過年最開心的人。
  • 看了電影《我愛你》,才明白爺爺奶奶間的愛情多麼偉大
    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爺爺奶奶們的愛情,在大多數人眼裡也許這些都普通不過,不值得關注,可現在我的想法改變了,這是一段值得羨慕的愛情,更是一份真摯的情誼,不是只有年輕人才可以擁有。停車管理員爺爺:「我們在一起生活這麼久了,來生還想和你一起,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