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展服裝包括一件由Tom Ford 為Yves SaintLaurent設計的2004-5秋/冬系列晚禮服(最左)
由Yves SaintLaurent巴黎提供
圖片來源:Getty
青花瓷色彩的裙裝上印有明朝式的圖案,宛如一件件精美瓷器。
一面鏡子映著John Galliano為Dior精心設計的中國風服裝。而隔壁展出的是令古羅馬人垂涎三尺的中國絲綢。再加上絲絲東方香水味,Valentino栩栩如生的紅龍鑲嵌和StephenJones具有藝術特色的帽子——你會發現這個展覽絲毫不遜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展覽。
備受讚美的是「中國:鏡花水月」(持續到八月十六日)主題展策展人AndrewBolton。紐約大都會時尚盛典(Met Ball)展覽開幕之夜的首秀無疑比在場的明星更加閃耀。
這次展覽的出色程度與2011年Alexander McQueen備受讚譽的展覽不相上下。此次中國主題展的深度和廣度使其獨樹一幟——更重要的是,今年剛慶祝過百年紀念的亞洲展館部門也同樣是一個焦點。
第三部分是影視展覽,剪輯影片從Anna May Wong主演的三十年代電影到《大紅燈籠高高掛》(1991),以及充滿懷舊情懷和壓抑情愫的《花樣年華》 (2000)。視頻片段(比如ZiegfeldFollies 的天真爛漫)展現出了場景鮮活、不斷變化的時代背景以及看待東西方文化的不同視角。作為中國電影製作人和此次展覽的藝術總監,王家衛對影視展覽部分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生動再現了東西文化的差異。
Tom Ford為Yves Saint Laurent設計的鑲飾有多彩塑料亮片和灰色狐狸毛的紅色綢緞晚禮服,2004–5秋/冬;Yves Saint Laurent贈送,2005
圖片來源:Getty
物件與服裝的搭配非常關鍵,由中國設計師郭培設計的金線長袍被放置在一個主體為石雕的展廳,搭配巧妙。有些搭配甚至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Bolton驚奇地發現一個古代壺罐表面的渦狀圖形恰好反射在一件Yves Saint Laurent 大衣表面,這給了他機會向公眾呈現YSL作品的深度以及他在70年代推出Opium香水的重要意義。
此次展覽從意義性和實際的角度覆蓋了兩個不同的領域。首先是前時裝學院樓下的空間——Anna Wintour成為美版Vogue 主編並將Met Ball催化成紐約社交媒體圈一顆璀璨明星後,前時裝學院的下層空間就更名為「Anna Wintour服裝中心」。Bolton 說:「這次展覽的規模在我們策劃的歷史上前所未有——展館面積達30,000平方英尺。」他同王家衛的搭檔設計師William Chang合作,意在用擁擠不堪的展廳、鏡子和反光作用創造「一個迷宮般的布局」。
「它不是在描述中國原本的樣子——而是在構想一個眾人幻想的中國,」策展人解釋道。他還把龍女比作蛇蠍美人。1932年,「龍女」MarleneDietrich 出演電影《上海快車》(Shanghai Express)。
樓下,Bolton點出了一些帶中國風夢幻色彩的設計:Tom Ford在擔任YvesSaint Laurent創意總監時設計的高開叉性感緊身裙;以及Jean Paul Gaultier 設計的背部印有樹葉圖案的簡約但引人注目的連衣裙。這部分還包括Coco Chanel 設計的三十年代的東方女裝——證明時尚界很久之前就已經著迷於遙遠的東方魅力。另一件罕見的服裝是由中國現代設計師Laurence Xu設計的一件完全仿照明朝風格的長裙。
Stephen Jones 從樓下開始為整個展覽的展品創作帽子,用以補充和裝飾各種造型。例如,在亞洲藝術館,一個身穿Balenciaga 長裙(靈感源於中國1962年的服飾)的模特頭上戴著白色花環。這個女帽設計者的影響力在此次展覽中發揮得淋漓盡致。正如他在談及T臺和博物館展覽時所言:「我在做展覽方面很有經驗。」
時裝學院的AndrewBolton策劃了此次「中國:鏡花水月」主題展
從Anna Wintour服裝中心出來之後,好像一下就回歸到現實。因為展覽簡要地展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流行的便裝和中山裝,還放映了搭配這一主題的電影。
我建議參觀者最好先爬上博物館的主樓梯參觀樓上展覽,然後再轉到亞洲主題展區。那裡有一片在黑暗中搖擺的透明塑料制「竹林」,牆上投影出引人注目的影片。
那片「竹林」將參觀者引入另一系列,在那裡中國過去的文化與現代的熔爐文化以一種複雜的形式交織碰撞。服裝與物品交相映襯,甚至還展出了James McNeill Whistler和Henri Matisse分別在1864年和1911年創作的繪畫。
「我很高興。之前我還在擔心可能會丟失我們的藝術作品,沒想到這樣並列展出更加突出了中國的藝術作品,」亞洲藝術部門主席Maxwell Hearn如是說。他解釋道,「透過鏡中觀望」在漢語中有「鏡中花水中月」的意思,而Galliano/Dior 展區也傳達了這種精神。
此次展覽的深度和廣度很令人震驚,因為鱗次櫛比的展廳帶領大家進入了亞洲藝術世界,這些罕見的物品還把我們引向了許多其他的方面:例如,來自二十世紀的Cartier 或 Van Cleef &Arpels 亞洲特色突出的精美珠寶。一個活力四射的香水展位給我們已經超負荷的感官帶來另一種不同的體驗。
該展廳簡要展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便裝和中山裝
圖片來源:Getty
Andrew Bolton最值得褒獎的地方在於他在這次展覽表現出的驚人想像力和打造的唯美畫面。然而,我還想普及一下cheongsam:這是一種絲綢制女裝緊身服裝,漢語稱旗袍。旗袍在中國對西方開放的時候應運而生,其纖細的款式更增加了東方女性的嫵媚神韻——生活中穿著旗袍宛如螢屏上的場景,美不可言。
在「中國:鏡花水月」主題展的三個小時,以及博物館精心編寫、插畫精美的觀賞指南都使我獲益匪淺。更重要的是,我認識到中國絲綢常常被打上性感、誘惑、不雅的烙印。「當女人身披絲綢的時候,絲綢同時也赤裸裸地凸顯了她的魅力,」Pliny the Elder在AD50附近的展廳如此寫道。
中國從東方而來,向西方帶來了一種難以捉摸的女性優雅,這種優雅也恰恰是此次獨一無二的展覽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