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丨《電影藝術》「影史影人」(原「影史探問」)欄目文章全目(2007-2020)

2021-02-10 戲劇與影視學研究
作者題名年期黃軍  雲自隨風去,依舊念藍天——我看見與感受到的於藍20205饒曙光  羅藝軍與中國電影學派20205章柏青  艱辛的藝術跋涉——鄭雪來的學術之路20205梁思媛  《明星特刊》的自由撰稿人書寫——基於對連筱痴、羅樹森的考察20204張衛  張瑤  中國科幻片的前行痕跡與未來發展20204柳迪善  20世紀50—80年代農民的觀影權利20203徐雅寧  中國早期電影「女演員」群體的生成及歷史意義20203鍾大豐  革命女性記錄革命:1949年前後女編導的紀錄片創作20203許元  跨界與新生:基于越劇電影誕生始末的考察20202檀秋文  「複線的歷史觀」與重寫中國電影史20202趙春曉  見微知著:史學觀念轉向中的電影微觀史類型實踐20202張雋雋  區隔與融合:魔術師卡爾·赫茲的電影放映及其觀眾研究20201丸川哲史  王玉輝  日本電影人鬥爭的一支水脈——二戰中及戰後的龜井文夫20201陳苗  周採芹:世界主義史詩中的「中國娃娃」20201倪震  懷念吳貽弓導演20196林吉安  「黃金時代」下的產業危機——重新審視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電影史20196陳犀禾  陸佳佳  新中國電影範式的歷史轉折點——論東北電影製片廠的工業和美學20195虞吉  20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原在勢能與「左翼」影響20195薛峰  張慧衝:武術、魔術與中國早期電影的「交錯想像」20195張燕  香港電影倫理敘事中的身份認同與國族意識(1949—2019)20194王海洲  林嶺東的電影風貌:類型基礎與個性表達20194蘇濤  冷戰背景下的觀望與遊移——論遠東影業公司的創作與市場策略20194檀秋文  新電影史的傳入及其影響20193黃望莉  康春雨  政治粉飾物:對《新影壇》的一次解讀20193李晨聲  我的老師錢江和他的攝影創作20192付永春  路珏  威廉·林奇與亞西亞影戲公司20192趙衛防  鄒文懷:經典香港電影的營造者20191秦翼  抗戰後上海電影中的「中年」意象20191李九如  新生活運動與早期中國電影的「文化保守主義」(1934—1937)20191陸佳佳  《晨星》:商業美學的演進與民族話語的深耕20186趙麗瑾  侯倩  國家與歷史話語建構中的「十七年」電影明星機制——以「22大明星」為研究對象20186馬明凱  電通公司經營策略——一次「吸引力電影」視角下的考察20185王萬堯  龍剛:承前啟後的影壇闖將20185劉帆  胡淑幀  《電影月報》研讀筆記20184吳迎君  《新陝西月刊》的電影圖景:災難敘事、進化敘事、教化盛況20184黃望莉  曾敏  恣越的身體·混雜性別——中國早期電影武俠女明星論20183倪駿  許海燕  薛曉童  聲默更迭時期「雙棲」女星的生存法則20183浦賢  「十七年」越劇戲曲片的場面調度研究20182鄭大聖  徐楓  在戲曲電影美學史中創造20182黃兆傑  「幽靈之旅」:一個早期電影形態的案例研究20182鍾大豐  作為流行文化的初期電影中的女性20181王萬堯  晚年羅明佑在香港的電影活動——兼對影片《重生》的考察20181陳建華  新聞片《上海戰爭》與「二次革命」——兼論「攻打製造局」史料與電影史建構問題20176遊曉光  姚遠  論1920年代明星公司實踐與五四話語的關聯——兼談其改良主義20176石川  林文淇  石雋  許鞍華  鄭佩佩  張錯  張丹  他個子不高,但影子很長——對談「胡金銓與武俠片」20175龔豔  戰後香港黃梅調電影的「通約」之路:從《天仙配》到《七仙女》20175陳犀禾  翟莉瀅  粵語電影的在地性、中原性和跨區性20174張燕  朱瑾燁  大片廠制度對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的影響20174戴錦華  逝川擷往——憶周傳基先生20173鍾大豐  李鷹  中國「法庭戲」的銀幕初現20173宮浩宇  探尋笑而不鬧的勝境——中國早期市民喜劇電影瑣議20172柳迪善  從國軍、兒童、竊賊看民國觀影文化的變遷20172田亦洲  最進化的戲劇——論中國早期「影戲觀」中的進化論思維20172秦翼  未完成的現代改造——開心影片公司的電影探索20171蘇濤  丑角、小人物與「邊緣人」——論韓非的銀幕形象與滬港之旅20171鍾大豐  餘倩:「壇下」鴻儒20166趙麗瑾  「十七年」電影演員的「去明星化」社會主義改造20166尹鵬飛  虛妄的「國家電影」——淪陷時期上海電影政策與製片的分裂性20166萬傳法  魔戲:早期中國電影敘事研究的新思考——對於一種「核心元」或「元敘事」的探索20165何亮  從戲曲到影戲:中國「受難敘事」的形成與演化20165陳犀禾  王豔雲  吳天明與一個時代的中國電影20164龔豔  秦欣  竹幕微挑:冷戰時期香港戲曲電影的區域互動及傳播20164張燕  1967:香港電影的轉型變局20164王小魯  史蜀君:扶乩書寫與中國電影的80年代20163張阿利  袁佳  「十七年」西影電影創作問題反思20163張華  域外「紅花」三兩枝——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天山電影製片廠的類型電影創作20163李道新  堅守與墾拓:程季華與中國電影主流史學20162安燕  中國早期商業電影:儒家倫理與商人精神——一種思想史的視角20162劉輝  探究地域電影和都市文化的關係——從(廣州)民國報紙出發20161李斌  小城光影:民國蘇州電影放映的發展與影響20161宮浩宇  民國時期關於教育電影的討論及其影響——以抗戰前的輿論為中心的考察20161艾青  程步高:早期中國電影知識分子的從影生涯20156孫慧  影戲鉤沉——1898年的《申報》電影廣告20156方曉文  拍好電影,搞真藝術——論著名攝影師朱今明的藝術創作20155周勇  周昌文  紀錄片《苦幹》:中國抗戰大後方艱難歲月的史詩畫卷20155柳迪善  論抗戰背景下的民國電影審查20155蘇濤  歌舞女郎、性別政治與中產想像:論葛蘭的銀幕/明星形象20154鍾大豐  電影歷史編纂法·武俠及其他——從「重寫電影史」說開去20154龔豔  星馬影蹤:20世紀五六十年代邵氏影業的東南亞布局與影響20154李鎮  靈府探跡——李少白先生口述訪談摘錄與品讀20153陳山  從《電影小叢書》看戰時體制下的中國電影理論建設20153吳迎君  重勘《影戲學》的知識理路20153趙麗瑾  視覺快感與「去欲望化」明星形象建構——中國「十七年」電影明星研究20152張華  從舞臺到文字的表演——黃宗英的明星生涯20152王俠  餘紀  圍繞《風雲兒女》的一場跨時代爭論20152林卉  由《董存瑞》管窺導演郭維創作風格20151李道新  從「滿映」到「東影」的中日攝影師考略20151劉宇清  「通商口岸」與早期中國電影20151秦裕權  王人殷  吳冠平  于敏先生和他的三兩事20146曾潤  殷福軍  中國首位動畫專家楊左匋生卒年考20146虞吉  「良心主義」的美學建構20146柳迪善  歷史三調——建國初期蘇聯電影登陸中國的歷史回顧20146黃今  王菊金:臺灣新電影運動的先行者20145閆凱蕾  中國早期電影明星控制系統的變革和產業模式的突破(1935~1937)20145維克特·范  賈冀川  香港院線下的紐約唐人街影院20145李斌  徐碧波與早期中國電影20144餘紀  周恩來與電影《東方紅》20144龔豔  段嵐麗  1958~1965:藝術性紀錄片與大躍進20144薛峰  導演、文人、鬥士:沈西苓的影劇人生20143石川  王騰飛  影史之盲:戰後「華影」的接收與處置20143季曉宇  電通影片公司重探20143盧偉力  紅線女的電影表演藝術與銀幕形象20142張燕  跨界之魅: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香港電影的全球拓展20142蘇濤  香港左派獨立製片公司研究(1948~1951)——以大光明影業公司為中心20142趙瑩瑩  「寄居籬下」——上海早期電影傳播(1897~1908)20141閆凱蕾  明星級別系統定位之下1933~1935年電影產業機制的良性運轉20141張華  海日生殘夜 江春入舊年——《大眾電影》初創時期(1950.6~1952.5)形態考察20141徐文明  20世紀20年代電影女明星群體與中國早期電影放映機構的營銷發展20136沈艾娥  從《電影月報》看20世紀20年代末期中國電影雜誌的轉型20136劉廣宇  從歷史的視角透視儀式化放映活動與中國農民文化需求的滿足——以重慶江津為例20136白惠元  「白蛇傳」電影的邵氏傳統——以1926年天一公司影片《義妖白蛇傳》為中心20135秦翼  為「笑鬧」正名——談早期電影中的「笑鬧喜劇片」20135餘紀  國家意志與少數民族電影——周恩來處理影片《內蒙春光》事件研究20134宮浩宇  20世紀30年代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電影活動新探20134張慧瑜  「影戲論」的形成——重提20世紀80年代的一次電影史學研究20133柳迪善  十七年時期電影在農村的考察20133劉宇清  「威懾」研究:20世紀60年代美國眼裡的中國電影20132季曉宇  南通早期影劇業考(1919~1933)20132檀秋文  精英與大眾的對話——論《時代電影》的辦刊特色20131付永春  昨夜星沉:明星影片公司覆亡原因分析(1936~1940)20131薛峰  崔文東  逃離與新生:上海影人南下香港20126吳月華  粵劇與電影的匯流:粵語歌唱片20126龔豔  兩版《梁山伯與祝英臺》:港滬戲曲電影往事20126李道新  慘勝的體制與漸敗的人——試論「呂何聯盟」及其「春天喜劇社」的前因後果20125柳迪善  十七年時期(1949~1966)譯製片的刪剪問題20125史博公  林吉安  國統區抗戰電影述論(1937~1945)20124宮浩宇  斷裂中的接續——抗戰時期上海淪陷區的電影理論初探20123李斌  曹燕寧  周瘦鵑《影戲話》與中國早期電影觀念生成20123李永東  20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中的摩登女郎20123劉廣宇  「十七年」中國農村電影放映中的幻燈宣傳——以重慶市江津縣為例20122付曉紅  王真  《賴婚》與中國早期愛情片20121羅藝軍  徐虹  關於《榮譽屬於誰》事件20116邱淑婷  從川谷莊平看二三十年代中日電影交流20116劉小磊  「影」的界定與電影在中國傳入伊始的再考辨20115侯凱  電影傳入中國的問題再考20115安燕  主體性如何可能——少數民族電影與民族國家建構的張力20114劉帆  李驥  十七年少數民族題材電影中的意識形態策略20114田義貴  王雪麗  蒙古族題材電影:從「被塑」到「自審」20114餘紀  說不盡的《五朵金花》20114董凱  作為政治敘事的十七年少數民族電影20114陳山  產業意識的自覺:早期上海南京路電影業的形成20113陳剛  從社區式經營到院線化壟斷——早期上海電影放映業的形成20113宮浩宇  武俠神怪片的興衰及其對早期上海電影業的影響20112殷福軍  萬氏兄弟早期動畫作品《一封書信寄回來》真偽考證20112吳徐君  中國早期電影演員的管理模式——以20世紀30年代上海為中心的考察20111宮浩宇  首輪放映前後的《漁光曲》20106黎煜  斷臂之美:阮玲玉殘片《再會吧,上海》價值新考20106石川  贖罪與新生:上海電影製片廠的創建20105李道新  艱難的企業定位與被動的制度設計——新中國建立前後「東影」/「長影」的國家經營與計劃生產20105張阿利  西影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企業經營與管理軌跡20105黃德泉  上海亞西亞影片公司出品考20104殷福軍  孫玉寶  長城畫片公司「跨海」時間考20104李玥陽  在南京國民政府與左翼電影之間——以孫瑜電影為例20103薛峰  通俗現代性與中國電影批評「公共空間」的開創20103李道新  人生的歡樂面,他國的愛與恨——中國早期電影接受史裡的哈羅德·勞埃德20102張華  輕歌麗影共徘徊——關於20世紀40年代中國電影女明星20102黃德泉  《到民間去》影片考實20101李鎮  《迎春花》:滿洲偽國之密語20101張勉治  蘇濤  善良、墮落、美麗:20世紀30年代的電影女明星和上海公共話語20096閆凱蕾  1930~1933:中國電影明星制度的初步完備20096程季華  劉小磊  病中答客問——有關《中國電影發展史》及其他20095羅藝軍  一部書的是非和兩個人的遭遇20095李幼蒸  電影理論和符號學:「80年代」憶往20094單禹  20世紀80年代西方電影理論在中國20094陳山  雲上的日子:「十七年」影壇領導者的思想與藝術20093啟之  新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次改革思潮——五十三年前的思想論爭20093李少白  關於《中國電影發展史》的一件事實20092張華  「銀星」閃閃出「明月」——老上海電影人才庫「明月社」述評20092張碩果  上海電影製片業的「社會主義改造」(1949~1952)20091湯夢簫  北京電影劇本創作所史話20091陳山  電影史學的建構 對《中國電影發展史》文本的史學研究20086周允中  唐納與周楞伽、宋之的的一場筆戰 關於影片《新女性》的爭論20086李鎮  滿目山河空念遠 落花風雨更傷春 從《迎春花》試論「滿洲映畫」的複雜性20085邱淑婷  《楊貴妃》與邵氏宮廷片20085傅英傑  汪婉遐  回憶我的錄音生涯20085王雄  張爾瓚  郭維  謝鐵驪  李文化  傅正義  楊遠嬰  丁寧  向蘇聯電影取經20084柳迪善  蘇聯電影在中國——五十年代的考察20084陳少舟  「復映片」公映始末20084聶鐵軍  鄭煜元  唐建軍  慈父嚴師聶晶20083趙元  杜煜莊  王寶琪  陳燕嬉  溫智賢  霍莊  安靜  我們心目中的朱今明20083羅藝軍  金雞獎歷史上的兩次風波20083陳山  默片時代中國電影理論的奠基20082宋汝棼  白巖  徐虹  黃宗江  王雲霞  楊允銘  羅藝軍  張曉慧  海默其人20082孫笑非  默默  徐虹  于敏  羅藝軍  張智華  憶孫謙20082曉濱  張先得  謝鐵驪  世華  難忘池寧20081張先得  秦龍  蘇菲  朱振江  崔秀榮  霍莊  憶秦威20081張碩果  解放初期上海電影發行放映初探(1949~1952)20081啟之  「人民電影」探討:十七年中的第二波「非主流」20076項筱剛  從四部作品看新時期電影音樂的中國流派20076湯彥  抗戰初期的成都電影文化(1937年7月~1938年10月)20075鍾寶賢  光藝風格與香港電影的片場時代20074張燕  香港左派電影公司的歷史演變20074孫慰川  論香港新藝城影業公司20074黃德泉  電影初到上海考20073羅藝軍  另個視角考察的「十七年」中國電影20073劉小磊  從傳入途徑與方式看中國電影早期發展格局20072吳迪(啟之)  「人民電影」探討 十七年中的第一波「非主流」20072胡婧  1933-1937年的《電影畫報》20071虞吉  何曉燕  拂盡塵封始見金——大後方《每周電影》研究筆記20071李道新  《人民日報》與新中國電影的生存空間20071

相關焦點

  • 觀片索引,影史百佳喜劇指南
    前些時候,BBC做了一個影史百佳喜劇的大盤點,邀請到全球52個國家的253名影評人,共同選出他們心中最佳的喜劇,這其中,包括118女性和135名男性
  • 影史十大越獄電影,部部經典
    監獄,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陌生的。但越獄電影,卻並不陌生。從影史經典之作《洞》《死囚越獄》和影史排名第一的《肖申克的救贖》,可謂家喻戶曉。而首部火遍全球的美劇就是《越獄》。這裡要說明的是,越獄電影不等同於監獄電影,監獄電影也不乏諸多經典。今天為大家帶來十大越獄電影,部部感人!人生又何嘗不是一座監獄?你有穿越它的勇氣麼?
  • 影史 一份特殊年度最佳:生日快樂,1917年經典電影!
    但我們不應忘記,如今看來稀鬆平常的拍攝手法,對於電影誕生初年的影人來說都不啻為最大膽的創新,是對戲劇、繪畫等傳統視覺藝術最為徹底的離經叛道。正是因為早期影人們亦步亦趨的實踐摸索,才有了今日電影不可思議的光影騰躍。因此,真正熱愛電影的人,必定不會對一百年前這些看似幼稚粗陋的實踐嗤之以鼻。
  • 重溫不朽影史經典電影合集(上)
    ,它是影史第一部長篇敘事巨製,採用了多種電影製作的技巧。自80年代以來,幾乎穩居影史第一的位置。影片開創性的敘事方式、拍攝技法、剪輯技巧以及景深鏡頭的使用都是革命性的。儘管上映之初並沒有引起足夠重視,但自20世紀50年代中期起,它成了現代電影的教科書,影響了此後的每一位導演。它成了衡量電影藝術成就的至高無上的坐標。
  • Gay導多蘭的影史十佳,禁忌必不可少
    影史最好的兒童片之一,也是影史最好的反戰電影之一。以孩童的行為與遭遇來表現戰爭的殘忍,本片早了《伊萬的童年》十年。不同於後者豐富而精妙的鏡頭語言,本片的視覺風格樸素而沉穩,同樣充滿力量。獨家欄目:名人薦片騰訊視頻電影頻道出品,轉載請註明
  • 早報超有料丨沈騰馬麗再合體出演科幻喜劇電影《唐探3》再創影史新紀錄
    預告搶鮮看丨沈騰馬麗爆笑再合體 《沐浴之王》曝終極預告 昨天,由張吃魚導演的科幻喜劇電影《獨行月球》正式開機並曝光了一張概念海報,宣布沈騰讓人驚喜的是,這次《獨行月球》不僅延續了開心麻花一貫的爆笑風格,也首次嘗試工業化的科幻電影製作,單是一張概念海報都非常大氣,引人期待。據悉,影片將於2022年全國上映。
  • 2020中國電影市場,還是創造了這些影史記錄
    2020年對於中國電影來說,意味著什麼?從204.17億的最終成績來看,無疑是悽慘的。這個數字對比2019年642.66億的成績,下跌了68.2%,分帳票房大盤成績倒退整整8年,回到了2012年的同期水平。但同時,2020年對於中國電影人來說,也是幸運的。
  • 《鬼滅之刃》登頂日本影史票房冠軍
    《鬼滅之刃》登頂日本影史票房冠軍 2020-12-28 10: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影史十大教育電影!
    盤點世界影史,以師和教育為主題的電影有很多,其中不乏享譽影壇的名片佳作,本期電影分享會精選十大教育電影,與您共享。「老師」電影,羅賓·威廉士塑造了影史最偉大的教師形象。導演莎米拉是伊朗著名的「馬克馬巴夫之家」的長女,莎米拉從父親那裡不僅學到了電影技術,更學會了批判現實的力量。父女倆做為伊朗影壇的重要力量,奉獻了多部影史傑作!
  • 請你看電影:51部影史佳作送給你
    請你看電影:51部影史佳作送給你 2020-04-26 09: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影史評分最高的25部電影,你看過幾部?
    影片獲得廣泛讚譽,《時代雜誌》將其評為史上100大佳片之中,《帝國雜誌》於2010年也將其列入影史100大佳片之中。評為日本影史十大佳片的第一名,並被日本許多評論家認為是日本影史上的最高傑作。3部),世界電影藝術歷史上最經典的美國巨著之一,被稱為「影視表演的必修課」。
  • 斯坦利·庫布裡克——站在影史巔峰的人
    在好萊塢,有一個人似乎很少被人想起,但提起他又令人心生敬意,這便是大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關於庫布裡克有一句話廣為流傳:「在電影神殿的最高處,在上帝的下面,坐著斯坦利·庫布裡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位站在「影史頂端」的人。
  • 新聞丨[鬼滅之刃]登頂日本影史票房冠軍
    新聞丨[鬼滅之刃]登頂日本影史票房冠軍 時間:2020.12.26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者:看電影雜誌
  • 小丑成IMDb影史十佳電影 IMDb是什麼意思?
    《小丑》本月初開始在全球多地上映,近幾天已進入IMDb影史電影得分榜前十,常駐第10位,到過第九。一起來看看這到底是什麼情況吧!  小丑成IMDb影史十佳電影  隨著電影小丑熱映,本片網友口碑也陸續揭曉,目前本片在IMDb有22.3萬人打分,均分高達8.8!躋身IMDb影史第10高分!將原本第10名的《搏擊俱樂部》擠出Top 10!
  • 八佰》破29億,擠進影史票房十強,成2020年全球票房冠軍!
    中國機長》(29.12億),擠進 影史票房十強。更值得 一提的是,電影《八佰》密匙 將繼續延長 一個月,也就表明,以目前每 天1500萬的票房 漸長 優勢,該片在 過一 個月,累計總票房超越 目前排在影史 票房榜第九的
  • [周末映畫]32部影史佳作(內附觀影連結)
    素材來源:網絡,原編不詳致謝點擊下面海報即可觀看影片
  • 愛情電影聖經:影史100佳愛情片(姜文、賈樟柯、王小帥、郝蕾等傾力推薦!)
    講述一對偶然相遇毫無交集的中年人,一個浪子,一個家庭主婦,一個偶然的路過,卻成了改變一生的美好際遇。東木親自編、導、演和作曲,兩位好萊塢頂級戲骨之間激情碰撞。如果一個人生下來就是耋耄老人,然後逆生長,慢慢變得年輕,他會遇到自己天命之人嗎?影片改編自菲茨傑拉德的小說。這部奇特的電影一經面世,便成為經典!
  • 《迷魂記》首次榮登《影與聲》影史十佳
    》的影史十佳每十年一次;《東京物語》是導演們心中的偉大影片【編者註:下文的《影與聲》雜誌又譯《視與聽》】  在《影與聲》影史十大電影榜單上,《公民凱恩》佔據首位達半個世紀之久。自 1952 年開始,由英國電影學院主辦的《影與聲》( Sight &Sound )雜誌每隔十年就會邀請世界各地的知名影評人,推選心目中的影史十大電影,通過計分後得出一份榜單。 1992 年開始,諸多知名導演也應邀打造一份導演心目中的影史十大榜單。相比影迷網站 imdb 的百大影片,《影與聲》的這兩份榜單因其專業性而更受到重視,用影評人羅傑?
  • 上海電影節丨影史推薦:大衛·林奇與貝託魯奇的奇遇
    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展映片單中,「影史推薦」單元是專門針對一些在電影史上有重要影響力且又遇到了周年慶的作品,今年的「影史推薦」單元裡,要為觀眾介紹的是六位電影史上赫赫有名的導演的經典作品,分別是:「美國電影之父」大衛·格裡菲斯100年前執導的浪漫愛情片《一路向東》、蘇聯詩電影代表人物杜輔仁科90年前執導的《大地》、喜劇大師卓別林80年前自編自導自演的膾炙人口的
  • 我國臺灣影史單日票房排行榜
    漫威布局10年大作《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Avengers: Infinity War),集結史上最多超級英雄演出,全臺上映首周5天票房大賣2.8億臺幣,打破臺灣漫威電影宇宙開片紀錄,並且坐上臺灣影史非假日開片票房冠軍,各地影城出現電影放完「所有人坐到最後一秒」罕見現象,就是為了片尾彩蛋公布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