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影節丨影史推薦:大衛·林奇與貝託魯奇的奇遇

2020-12-27 澎湃新聞

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展映片單中,「影史推薦」單元是專門針對一些在電影史上有重要影響力且又遇到了周年慶的作品,今年的「影史推薦」單元裡,要為觀眾介紹的是六位電影史上赫赫有名的導演的經典作品,分別是:

「美國電影之父」大衛·格裡菲斯100年前執導的浪漫愛情片《一路向東》、蘇聯詩電影代表人物杜輔仁科90年前執導的《大地》、喜劇大師卓別林80年前自編自導自演的膾炙人口的《大獨裁者》、義大利電影大師安東尼奧尼60年前執導的現代主義電影先鋒作《奇遇》、義大利電影大師貝託魯奇50年前執導的知識分子反思傑作《同流者》、美國電影大師大衛·林奇40年前執導的暖心之作《象人》。

下面就來看看它們各自的精彩介紹吧:

一路向東(Way Down East,1920)看點:百年前的浪漫主義經典

被譽為「美國電影之父」的大衛·格裡菲斯執導的浪漫愛情默片經典,根據同名舞臺劇改編,講述鄉下女孩安娜的愛情悲喜劇。影片耗資70萬美元拍攝,是當時格裡菲斯製作成本最高的電影,默片時代最偉大的女演員之一麗蓮·吉許扮演安娜,她那楚楚動人、我見猶憐的神態舉止吸引了大量觀眾入場。片中的冰上搶險段落最為扣人心弦,當時並沒有特技演員,因此所有演出都由吉許親自完成,格裡菲斯也在現場拍攝中被凍傷臉部。影片於1920年上映後票房突破450萬美元,成為默片史上票房第四高的電影。

大地(Earth,1930)看點:蘇聯詩電影代表作

烏克蘭電影大師杜輔仁科的「烏克蘭三部曲」最終篇,影片部分響應了史達林提出的「農村集體化」,講述的是農民建立集體農莊時與富農的鬥爭。杜輔仁科根據自己祖父的形象設計主角,用其開創的詩電影風格飽含深情地拍出了故鄉土地之美。影片在蘇聯上映後遭受到了嚴厲批判,部分內容被刪減。時至今日,此片已被視為蘇聯電影的經典作品,與愛森斯坦的《戰艦波將金號》相提並論,塔可夫斯基把此片列為自己最愛電影之一。1954年,本片在布魯塞爾世博會上被117位電影史學家評為影史十二部最佳電影之一。

大獨裁者(The Great Dictator,1940)看點:喜劇的最高境界都在這兒了

喜劇大師卓別林自編自導自演的首部真正有聲片,講述一戰結束後,一位面貌酷似獨裁者辛格爾的猶太理髮師的離奇遭遇,諷刺了當時正在歐洲屠殺猶太人的納粹獨裁者希特勒。影片經典場面層出不窮,包括辛格爾與氣球製成的地球儀翩翩起舞、兩大獨裁者比坐高等等。卓別林在片尾的那段一氣呵成、慷慨激昂的演講,痛斥無恥獨裁者,呼喚人們追求和平,堪稱喜劇電影史上最感人的演講段落。影片榮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創劇本獎等五項提名。

奇遇(L'avventura,1960)看點:現代主義電影的裡程碑

在1960年坎城電影節上,兩部義大利電影共同改變了世界電影的未來風貌,一部是獲金棕櫚大獎的《甜蜜的生活》,一部是獲評審團獎、義大利電影大師安東尼奧尼執導的《奇遇》。影片的故事主線是荒島尋人,但完全放棄了傳統故事片的線性敘事法則,觀眾認定的女主角在影片裡出現沒多久就消失了,真正主導影片進展的是另一位女主角的內心波動,影片因手法超前而在坎城引起評論界巨大爭議,但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現代主義電影時代。女明星莫尼卡·維蒂那慵懶而心不在焉的神情更成為了上世紀六十年代西方資產階級的時代象徵。

同流者(The Conformist,1970)看點:《阿飛正傳》剪輯與攝影的靈感來源

根據義大利小說家莫拉維亞的名著改編,講述上世紀三十年代的義大利,破落貴族子弟馬塞洛如何成為一個法西斯主義者並參與殺害了自己的老師,又在納粹垮臺後搖身一變的故事。時年29歲的義大利電影大師貝託魯奇出手不凡之作,通過反思法西斯主義在當年義大利的盛行,警示當代義大利知識分子在價值觀混亂時期的矛盾與彷徨。影片由攝影大師斯託拉羅掌鏡,布光風格參考自卡拉瓦喬的名畫《聖馬太蒙召》,配合各樣獨特的」籠子「造型,打造出極具震撼力的視覺效果。榮獲柏林電影節記者特別獎、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提名。

象人(The Elephant Man,1980)看點:大衛·林奇最暖心之作

約翰·梅裡克因臉部畸形導致臉長得像大象而受盡虐待,在遇到好心醫生後生活為之改變。美國電影大師大衛·林奇執導的這個看似怪誕但卻始終閃耀著人性光輝的傳記故事,是其四十多年創作生涯中最暖心之作。英國兩大戲王安東尼·霍普金斯和約翰·赫特出演本片,赫特的象人造型每天要花七小時化妝、兩小時卸妝,拍攝期間受盡折磨。影片獲得奧斯卡獎八項提名,但最終顆粒無收。業內人士為影片鳴不平,寫信給奧斯卡組委會提議影片應獲得化妝榮譽獎,組委會雖然拒絕,但也及時醒悟,在次年正式設立最佳化妝獎。

註:如遇片目變動,以實際排片為準。

相關焦點

  • 大衛·林奇與貝託魯奇的奇遇
    影 史 推 薦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展映片單中,「影史推薦」單元是專門針對一些在電影史上有重要影響力且又遇到了周年慶的作品,今年的「影史推薦」單元裡,要為觀眾介紹的是六位電影史上赫赫有名的導演的經典作品,分別是:「美國電影之父」大衛·格裡菲斯100年前執導的浪漫愛情片《一路向東》、蘇聯詩電影代表人物杜輔仁科90年前執導的《大地》、喜劇大師卓別林80年前自編自導自演的膾炙人口的
  • 上海電影節「拍了拍你」
    上海國際電影節 時間: 2020.07.25—2020.08.02 7月25日,上海國際電影節拉開帷幕。
  • 電影節倒計時,這些電影都來了!請收好這份上海國際電影節佳片推薦
    在我本人的心願清單中,相當一部分來自於近年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招牌單元「4K修復」。作為聚焦全球最新經典電影修復成果的單元,由影史典範文本出發,向觀眾呈現最新的影史研究與文本還原技術與觀念,是此單元為觀眾熱捧的重要功能。
  • 大衛·林奇的「立體派」夢室 | 《夢室》新書上海沙龍
    大衛·林奇的「立體派」夢室 | 《夢室》新書上海沙龍 2020-08-28 10: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史崔特先生的故事 - 大衛·林奇 | 鹿地放映 周六下午
    這是一部最不大衛·林奇的大衛·林奇電影。《史崔特先生的故事》非常簡單,改編自真人真事,一位雙腿不便的老人獨自駕駛一輛破舊的割草機(草坪車),用了7個星期,穿越300餘英裡,從美國西部到東部,探望中風在床的哥哥。
  • 上海電影節最值得關注的那些電影,我都給你們挑出來啦!
    今天,是7月20日,是低風險地區電影院復工第一天。而5天之後,上海國際電影節也要開始了。具體搶票原則,大家也可以去看電影節官網的說明。 電影節:如何購票?怎樣入場?哪些展映影院與您相伴? 最後幾個小時,我也例行做一次我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影片推薦吧。隨便捋捋,隨便聊聊,給那些選片障礙的你們,稍微做一點點參考。 因為疫情關係,今年上座率必須控制在三成,場次也明顯減少了,搶票難度無疑增加N倍,還是那樣,佛系吧。
  • 電影節頻上熱搜的8月,這15部經典陪你過夏天
    先是上海國際電影節豐富的影片排期引各方密切關注,而後又是北京國際電影節海報一經發布立刻成為爭議焦點。然而無論輿論中「認可」與「非議」孰輕孰重,對於那些真正熱愛電影的人來說,2020年的狂歡終於拉開了帷幕!
  • 上海國際電影節明天開幕 這些電影都來了
    第二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將於明天開幕。從「梅逐雨中黃」到「仲夏夜之夢」,好電影,都還在。  「4K修復」單元由影史典範文本出發,以最新研究與技術還原讓影迷難忘的經典  在我有限的了解之中,今年不少觀眾首先想要看的是一部入圍金爵競賽的影片。
  • 上海國際電影節明天開幕 這些電影都來了
    來源:文匯報第二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將於明天開幕。從「梅逐雨中黃」到「仲夏夜之夢」,好電影,都還在。「4K修復」單元由影史典範文本出發,以最新研究與技術還原讓影迷難忘的經典在我有限的了解之中,今年不少觀眾首先想要看的是一部入圍金爵競賽的影片。
  • 大衛·林奇,一個來自異世界的偉大導演
    在著名的迷影網站 TSPDT(they shoot pictures, don't they?)上,有一個榜單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該網站通過將全球所有重要電影媒體重要榜單加權計算得來的一份影史最偉大電影TOP1000榜單。
  • 上海電影節最值得關注的影片,我都給你們挑出來啦!
    7月25日,上海國際電影節就要開始了。作為復工之後的第一項大型電影活動,這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舉辦,其實還有更多象徵意義。
  • 史崔特先生的故事:在路上,與自己和過往握手言和|書影傳奇
    大夢君在本周的「書影傳奇」中要向你推薦的是上個世紀末的一部公路電影——《史崔特先生的故事》。美國中西部的大平原,從愛荷華到威斯康星,一個老人為了去看望病重的哥哥,開著割草機慢慢悠悠走在路上,周圍是無際的大片被風吹過的麥田,迎著夕陽,冒著暴雨,穿過村莊。老人和割草機倔強的側影,穿行在望不到盡頭的麥田公路。這一路上,他經歷著別人的故事,也分享著自己的經歷。
  • IMAX託妮·梅耶斯專場影展暨女性對話綻放上海電影節
    6月20日晚,由IMAX聯合FT創新對話舉辦的「託妮·梅耶斯專場影展暨女性對話:執著的夢想」活動在上海舉行,開雲集團大中華區總裁蔡金青
  • 上海國際電影節丨一些值得關注的影片
  • ​【北影節】 大衛·林奇影展精要在此,來挑戰智商和耐受力吧
    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將於2017年4月8日到4月23日在京舉行,今年致敬影人的單元,推出了《大衛林奇:傳奇人生》與《安東尼奧尼:逝世十周年紀念展》系列。鬼才導演大衛·林奇以華麗、詭異、陰鬱的鮮明風格在影史獨樹一幟,夢境、性、暴力、兇殺的元素纏繞並豐滿著他的電影。此外,他的作品對配樂的要求也相當講究。
  • 紀念影史傑作誕生50周年
    在很多影迷心目中,這部影史傑作在貝託魯奇作品序列裡的地位,其實遠遠不遜於《末代皇帝》。猶記得數月前的上海電影節,該片的4K修復版場次曾一票難求。這部誕生於上世紀70年代的佳作,為何能否跨越語言與文化的隔閡,在大銀幕上持續散發它的魅力呢?我們不妨趁著這波紀念熱潮,來重溫一下這段交織著光與色彩的「同流」寓言。
  • 貝託魯奇與《末代皇帝》的光輝歲月,在故宮拍電影有多難?
    這個男人叫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奧斯卡、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獲得者,他的作品把三大國際電影節的最佳影片獎盃都拿到了手。不知是否是義大利人與中國特別有緣,十多年後,又有一個義大利人來到中國,那就是早在21歲就成為導演,通過《巴黎最後的探戈》成名的貝納爾多·貝託魯奇。
  • 上海電影節|4K修復單元再出王牌:《勇敢的心》
    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5月23日公布4K修復單元的第二批片單,其中包括一批影壇巨匠級導演的生涯代表作,如大衛·林奇的《橡皮頭》和《雙峰鎮:與火同行》、胡金銓的《山中傳奇》、黑澤明的《七武士》等。此外,也有國際影史上留名的人氣佳作,如《盜火線》、《雌雄大盜》和《勇敢的心》。
  • 緬懷驚世駭俗的貝託魯奇
    正如貝託魯奇自己所說:「我之所以拍這部電影,就是為了嘗試詮釋人物的心理狀態。」  受帕索裡尼共產主義傾向的影響,以及貝託魯奇中產階級家庭的出身,他成了一個極富革命熱情的共產主義者,後來,他更師從了同樣具有共產主義抱負的戈達爾。
  • 88年前的今天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誕生!盤點我國影史的幾個「第一」
    中國小康網8月6日訊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 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水城威尼斯創辦,它是世界各國電影藝術和技術成就展覽的盛會。其主要目的是交流經驗、互相學習、促進各國電影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