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展映片單中,「影史推薦」單元是專門針對一些在電影史上有重要影響力且又遇到了周年慶的作品,今年的「影史推薦」單元裡,要為觀眾介紹的是六位電影史上赫赫有名的導演的經典作品,分別是:
「美國電影之父」大衛·格裡菲斯100年前執導的浪漫愛情片《一路向東》、蘇聯詩電影代表人物杜輔仁科90年前執導的《大地》、喜劇大師卓別林80年前自編自導自演的膾炙人口的《大獨裁者》、義大利電影大師安東尼奧尼60年前執導的現代主義電影先鋒作《奇遇》、義大利電影大師貝託魯奇50年前執導的知識分子反思傑作《同流者》、美國電影大師大衛·林奇40年前執導的暖心之作《象人》。
下面就來看看它們各自的精彩介紹吧:
一路向東(Way Down East,1920)看點:百年前的浪漫主義經典被譽為「美國電影之父」的大衛·格裡菲斯執導的浪漫愛情默片經典,根據同名舞臺劇改編,講述鄉下女孩安娜的愛情悲喜劇。影片耗資70萬美元拍攝,是當時格裡菲斯製作成本最高的電影,默片時代最偉大的女演員之一麗蓮·吉許扮演安娜,她那楚楚動人、我見猶憐的神態舉止吸引了大量觀眾入場。片中的冰上搶險段落最為扣人心弦,當時並沒有特技演員,因此所有演出都由吉許親自完成,格裡菲斯也在現場拍攝中被凍傷臉部。影片於1920年上映後票房突破450萬美元,成為默片史上票房第四高的電影。
大地(Earth,1930)看點:蘇聯詩電影代表作烏克蘭電影大師杜輔仁科的「烏克蘭三部曲」最終篇,影片部分響應了史達林提出的「農村集體化」,講述的是農民建立集體農莊時與富農的鬥爭。杜輔仁科根據自己祖父的形象設計主角,用其開創的詩電影風格飽含深情地拍出了故鄉土地之美。影片在蘇聯上映後遭受到了嚴厲批判,部分內容被刪減。時至今日,此片已被視為蘇聯電影的經典作品,與愛森斯坦的《戰艦波將金號》相提並論,塔可夫斯基把此片列為自己最愛電影之一。1954年,本片在布魯塞爾世博會上被117位電影史學家評為影史十二部最佳電影之一。
大獨裁者(The Great Dictator,1940)看點:喜劇的最高境界都在這兒了喜劇大師卓別林自編自導自演的首部真正有聲片,講述一戰結束後,一位面貌酷似獨裁者辛格爾的猶太理髮師的離奇遭遇,諷刺了當時正在歐洲屠殺猶太人的納粹獨裁者希特勒。影片經典場面層出不窮,包括辛格爾與氣球製成的地球儀翩翩起舞、兩大獨裁者比坐高等等。卓別林在片尾的那段一氣呵成、慷慨激昂的演講,痛斥無恥獨裁者,呼喚人們追求和平,堪稱喜劇電影史上最感人的演講段落。影片榮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創劇本獎等五項提名。
奇遇(L'avventura,1960)看點:現代主義電影的裡程碑在1960年坎城電影節上,兩部義大利電影共同改變了世界電影的未來風貌,一部是獲金棕櫚大獎的《甜蜜的生活》,一部是獲評審團獎、義大利電影大師安東尼奧尼執導的《奇遇》。影片的故事主線是荒島尋人,但完全放棄了傳統故事片的線性敘事法則,觀眾認定的女主角在影片裡出現沒多久就消失了,真正主導影片進展的是另一位女主角的內心波動,影片因手法超前而在坎城引起評論界巨大爭議,但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現代主義電影時代。女明星莫尼卡·維蒂那慵懶而心不在焉的神情更成為了上世紀六十年代西方資產階級的時代象徵。
同流者(The Conformist,1970)看點:《阿飛正傳》剪輯與攝影的靈感來源根據義大利小說家莫拉維亞的名著改編,講述上世紀三十年代的義大利,破落貴族子弟馬塞洛如何成為一個法西斯主義者並參與殺害了自己的老師,又在納粹垮臺後搖身一變的故事。時年29歲的義大利電影大師貝託魯奇出手不凡之作,通過反思法西斯主義在當年義大利的盛行,警示當代義大利知識分子在價值觀混亂時期的矛盾與彷徨。影片由攝影大師斯託拉羅掌鏡,布光風格參考自卡拉瓦喬的名畫《聖馬太蒙召》,配合各樣獨特的」籠子「造型,打造出極具震撼力的視覺效果。榮獲柏林電影節記者特別獎、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提名。
象人(The Elephant Man,1980)看點:大衛·林奇最暖心之作約翰·梅裡克因臉部畸形導致臉長得像大象而受盡虐待,在遇到好心醫生後生活為之改變。美國電影大師大衛·林奇執導的這個看似怪誕但卻始終閃耀著人性光輝的傳記故事,是其四十多年創作生涯中最暖心之作。英國兩大戲王安東尼·霍普金斯和約翰·赫特出演本片,赫特的象人造型每天要花七小時化妝、兩小時卸妝,拍攝期間受盡折磨。影片獲得奧斯卡獎八項提名,但最終顆粒無收。業內人士為影片鳴不平,寫信給奧斯卡組委會提議影片應獲得化妝榮譽獎,組委會雖然拒絕,但也及時醒悟,在次年正式設立最佳化妝獎。
註:如遇片目變動,以實際排片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