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年前的今天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誕生!盤點我國影史的幾個「第一」

2020-08-07 中國小康網

中國小康網8月6日訊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 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水城威尼斯創辦,它是世界各國電影藝術和技術成就展覽的盛會。其主要目的是交流經驗、互相學習、促進各國電影事業的發展。

88年前的今天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誕生!盤點我國影史的幾個「第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標誌

電影自發明以來已經有100多年歷史,而我們中國人享受到這場「視聽盛宴」,則是在1900年代的清末。電影也見證了我國近代化的歷程。下面擷取我國影史的幾個冷門「第一」,來從電影發展的角度一撇晚清北洋時代的社會風貌。

我國第一家影院

我國第一家影院,出現在晚清光緒年間。

1903年,有一位叫雷蒙斯的西班牙人,從歐洲旅行到上海,帶來幾十卷殘缺不全的膠捲。國人當時稱其為「活動畫片」。雷蒙斯在四馬路的青蓮閣茶樓一層,掛起一塊白布當作銀幕,再搭間小屋子作為放映室,裡面支起了一架舊放映機,就這樣「公映」起來。

那時候放的都是短片,每次放映的時長多在15分鐘左右,票價很低,只要幾個銅角子。當時,國人第一次看到電影,形象地稱其為「活動影子戲」,影院甫一開張,便生意興隆,觀者絡繹不絕,這是有記載的我國的一家影院。

88年前的今天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誕生!盤點我國影史的幾個「第一」

四馬路青蓮閣樓晚清舊影

我國第一家電影公司

大家可能想像不到,我國第一家電影公司,竟然是出版社裡的一個部門!

這個出版社,只要用過《現代漢語詞典》的人都知道,那就是商務印書館。我國第一家電影公司,就是商務印書館的活動影戲部。

1917年,有一位美國商人攜帶好幾箱底片和昂貴的電影器材,在南京投資數十萬美元開辦電影製片廠,在當時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不料,片子還沒拍完,資金流就斷了。恰巧上海商務印書館的交際科科長謝秉來和這位美商熟識,便把他介紹給了商務印書館。雙方經過談判,美商的電影器材以3000元的低廉價格全部被盤讓了過來。從此,商務印書館的兼營副業,成了我國第一家電影公司。

88年前的今天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誕生!盤點我國影史的幾個「第一」

商務印書館活動影戲部工作場景

我國第一位女明星

五四運動後,越來越多覺醒的中國女性,勇敢地衝出了封建家庭的藩籬。王漢倫就是其中一位。

王漢倫出生於蘇州一個封建大家庭,就讀於上海教會女校聖瑪利亞書院。她的法文功底相當不錯。後來嫁給一個舊官僚,飽受包辦婚姻的摧殘。離婚後,她返回上海做了一名小學老師。

明星影片公司成立時,她由朋友介紹去參加面試,結果成了第一批正式錄取的演員中的唯一女性,一進公司就擔綱了大戲《孤兒救祖記》的女主角,影片一炮打響,王漢倫也成了中國第一位女明星。

王漢倫非常有女權獨立意識。在那個世風保守,演員地位不高,都用藝名的情況下,她仍舊敢用自己的真名,這在當時要有莫大的勇氣。她選片很有眼光,主演的影片都極富社會教育意義,影響力甚至還擴散到了知識分子群體。

88年前的今天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誕生!盤點我國影史的幾個「第一」

鄭小秋與王漢倫在《孤兒救祖記》中

我國第一位童星

我國第一位童星與第一位女星同時誕生,而且都是在同一部影片《孤兒救祖記》裡。

要說這部進步影片的編劇,是被譽為「中國電影之父」的鄭正秋,而第一位童星就是鄭正秋的長子——鄭小秋。鄭小秋因為父親影的職業緣故,從小就浸淫在片場裡,久而久之,耳濡目染,也有了表演的興趣。並且流露出戲劇天賦。

所以《孤兒救祖記》開拍的時候,戲份自然落到只有5歲的鄭小秋身上。鄭小秋在影片中塑造了一位聰明機智、膽識過人的孤兒餘璞。其真實自然的表演,很好地傳達了影片的社會改良意義。

在《孤兒救祖記》之前,中國電影還是處在對西方的模仿階段,電影這門藝術還不為世人所承認,無論是導演、編劇還是演員,社會地位普遍不高。此片橫空出世,因為其反封建的進步思想、激發民族情感的教育意義,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拯救了當時瀕危的中國電影行業。甚至有人說,《孤兒救祖記》成了「孤兒救市記」。(朱子華)

相關焦點

  • 中國電影票房超北美成全球第一?帶你看看我國影史還創造過哪些第一
    電影也見證了我國近代化的歷程。下面擷取我國影史的幾個冷門「第一」,來從電影發展的角度一撇晚清北洋時代的社會風貌。我國第一家影院那時候放的都是短片,每次放映的時長多在15分鐘左右,票價很低,只要幾個銅角子。當時,國人第一次看到電影,形象地稱其為「活動影子戲」,影院甫一開張,便生意興隆,觀者絡繹不絕,這是有記載的我國的一家影院。
  • 影史探秘:中國首部3D電影的誕生!
    尋蹤百年中國影史,探秘國內第一部3D電影的誕生!中國第一部電影,是以3D手法拍攝和製作的一部無聲電影。電影《魔術師的奇遇》劇照這部3D電影,是在北京的豐泰照相館誕生的。電影中的主角,是著名京劇老生表演藝術家譚鑫培,他在鏡頭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幾個片段拍攝完成。
  • 上海電影節丨影史推薦:大衛·林奇與貝託魯奇的奇遇
    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展映片單中,「影史推薦」單元是專門針對一些在電影史上有重要影響力且又遇到了周年慶的作品,今年的「影史推薦」單元裡,要為觀眾介紹的是六位電影史上赫赫有名的導演的經典作品,分別是:「美國電影之父」大衛·格裡菲斯100年前執導的浪漫愛情片《一路向東》、蘇聯詩電影代表人物杜輔仁科90年前執導的《大地》、喜劇大師卓別林80年前自編自導自演的膾炙人口的
  • 上海國際電影節 | 4K修復單元首個片單重磅公布!影史經典再現魅力
    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今日公布4K修復單元首個片單。這份片單集納了一批影史經典、名導佳作,堪稱重磅。
  • 盤點獲得國際三大電影節的華人影帝影后 萬萬沒想到 原來還有她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坎城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承認的歐洲/世界三大電影節。下面,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一下,獲得這三大A類國際電影節的十大華人影帝影后們。1. 張曼玉——【阮玲玉】(1992年)第4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銀熊獎。
  • 在大銀幕上看希區柯克,感受影史上第一個變焦鏡頭帶來的暈眩
    4月1日迎來第一輪開票,根據首日數據顯示,1分鐘票房200萬,9分鐘票房600萬,今年最快售罄的十部電影是《2001:太空漫遊》《辛德勒名單》《亂世佳人》《雨中曲》《日日是好日》《遮蔽的天空》《東邪西毒:終極版》《低俗小說》《荒野大鏢客》和《影舞者》。
  • 《迷魂記》首次榮登《影與聲》影史十佳
    《影與聲》的影史十佳每十年一次;《東京物語》是導演們心中的偉大影片【編者註:下文的《影與聲》雜誌又譯《視與聽》】  在《影與聲》影史十大電影榜單上,《公民凱恩》佔據首位達半個世紀之久。自 1952 年開始,由英國電影學院主辦的《影與聲》( Sight &Sound )雜誌每隔十年就會邀請世界各地的知名影評人,推選心目中的影史十大電影,通過計分後得出一份榜單。 1992 年開始,諸多知名導演也應邀打造一份導演心目中的影史十大榜單。相比影迷網站 imdb 的百大影片,《影與聲》的這兩份榜單因其專業性而更受到重視,用影評人羅傑?
  • 【迷影資訊】第27屆東京國際電影節先行盤點
    9月30日,第27屆東京國際電影節(10月23日~10月31日)的官方發布會上正式公布了其所有競賽展映片目與評委陣容,競賽單元中唯一一部日本作品
  • 這部關於孫悟空的電影才是影史第一高分!
    那麼說起我們對於孫悟空的印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腦海中應該是浮現出虎皮裙黃衣紅褲黑靴金箍棒的造型了。這個造型可並非來自經典的86版西遊記哦,而是來自那部關於孫悟空的影史第一高分電影——《大鬧天宮》。這部誕生於60年代的美影廠動畫有多經典呢,套用《悟空傳》中的一句臺詞就是「從今往後60年,你們都會記住一個名字,美猴王孫悟空」。
  • 疫情後的第一個線下國際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開幕
    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在9月2日開幕,這是新冠疫情暴發後第一個線下國際電影節活動。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馬特·狄龍在開幕式現場 |圖源:視覺中國包括坎城電影節在內的多個國際電影節,今年都因為疫情而取消。還有如今大熱的Netflix,更是以考慮旗下員工及合作者健康福祉為由,在疫情徹底穩定下來之前,拒絕送作品參加包括威尼斯在內的所有國際電影節。
  • 華語電影發展至今,這6位女演員獲得了華語影史的最高成就!
    同年出演電影《月蝕》,獲得第四屆法國多維爾亞洲電影節最佳女演員。2004年出演《驚蟄》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演員獎,19屆法國巴黎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2006年憑藉《雅圖的婚事》獲得華語電影傳媒大獎、芝加哥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迦太基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 (影史)黑澤明和《羅生門》70年前背後的故事
    電影《羅生門》1950年上映上映至今已整整70年是電影大師黑澤明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影片於1951年榮獲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以及第2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今天我們不聊電影,聊聊那段70年前的故事在奈良森林電影《羅生門》改編自芥川龍之介的小說《竹林中》芥川的《竹林中》描寫的是人心奇怪曲折與複雜的陰影,它用鋒利的解剖刀剖開人性最深奧隱秘的部分,並把它公之於眾。
  • 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開幕
    導演西蒙·韋斯特說「我愛海南雞飯」,演員伊桑·霍克說「我可能要來海南拍功夫片」,莎拉·布萊曼動情演繹《斯卡保羅集市》,於佩爾用中文宣布「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正式開幕!」12月1日,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在三亞正式拉開帷幕。
  • 影史:你所不知道的鐵達尼號,及其在影史中的地位
    那年上映的《爵士歌王》成了歷史上第一部有聲片,即便只有短短幾段對白,但卻足以讓觀眾歡呼雀躍。而事實上,有聲電影誕生於一個看似偶然的差錯。片中的男主角在唱完一首歌之後,隨口說了句臺詞:「等一會兒,我告訴你,你不會什麼也聽不到。」後期製作時,這句臺詞被無意間保留下來。
  • 中國三大國際電影節影帝圖鑑
    葛優,國際三大電影節影帝中國第一人。葛優是北京人,1985年在28歲時才踏足影視圈。「葛大爺」的電影之路異常順暢,可以說是20世紀90年代大陸喜劇電影霸主。他的作品《活著》、《甲方乙方》、《夜宴》、《非誠勿擾》、《讓子彈飛》等等都留名影史。
  • 影史十大教育電影!
    盤點世界影史,以師和教育為主題的電影有很多,其中不乏享譽影壇的名片佳作,本期電影分享會精選十大教育電影,與您共享。「老師」電影,羅賓·威廉士塑造了影史最偉大的教師形象。獲得第56屆坎城國際電影節獲評委會大獎。導演莎米拉是伊朗著名的「馬克馬巴夫之家」的長女,莎米拉從父親那裡不僅學到了電影技術,更學會了批判現實的力量。父女倆做為伊朗影壇的重要力量,奉獻了多部影史傑作!
  • 華語電影85年「電影節史」
    從1935年《漁光曲》第一次踏出國門,在莫斯科國際電影展覽會上取得「第九名」的成績,到1993年《霸王別姬》斬獲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大獎,再到去年王景軍和詠梅憑藉《地久天長》在柏林國際電影節拿下影帝影后,華語電影在國際電影節上的「乘風破浪史」已經有了85個年頭。
  • 【高端訪談】第六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策劃人、電影資料館策展人沙丹: 北京國際電影節要體現中國的主體性
    作為中國電影資料館策展人,他將繼續參與第六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策劃和排片工作。從一開始追著觀看北京國際電影節展映影片的專業影迷,到後來親身參與到電影節工作中來,沙丹伴隨著電影節的逐步成熟而成長,對電影節有著特殊的感情。作為一名長期做藝術電影宣傳、推廣的專業影人,沙丹希望能把自己的對電影的理解更好的融入到北京國際電影節的策劃中去,並獲得公眾的肯定。
  • 電影CGI的發展史:37年前,第一部將CGI與真人動作結合的電影誕生
    提到電腦特效電影,很多人可能會想到2009年創下影史票房第一記錄的《阿凡達》。實際上,在此之前,CGI技術早就在電影中有所運用。關於CGI在電影中的應用,晨晨將其概括為四大階段:1.開天闢地之「綠葉襯紅花」階段在使用計算機的CGI技術誕生以前,特效電影的鼻祖當屬法國電影大師喬治梅裡愛,影史第一部科幻片《月球旅行記》,便是他使用定格拍攝創造的視覺特效
  • 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邂逅電影
    李安兒子李淳也出演了這部電影,並向郭採潔獻出銀幕初吻。《對風說愛你》是臺灣王童導演精心籌備5年、故事橫跨60年的新作。1963年,王童進入中央電影公司當美工,參與了很多影片的創作,其中就有今年在上海國際電影節展映的《龍門客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