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史)黑澤明和《羅生門》70年前背後的故事

2020-12-25 雷錫山123

電影《羅生門》1950年上映

上映至今已整整70年

是電影大師黑澤明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影片於1951年榮獲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以及第2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今天我們不聊電影,聊聊那段70年前的故事

在奈良森林

電影《羅生門》改編自芥川龍之介的小說《竹林中》

芥川的《竹林中》描寫的是人心奇怪曲折與複雜的陰影,它用鋒利的解剖刀剖開人性最深奧隱秘的部分,並把它公之於眾。

黑澤明想用複雜的光與影來表現這個背景中蠕動的人們奇妙的心理活動。

因為電影表現的是人彷徨於心靈的竹林之中,人的行動半徑很大

所以黑澤明就把電影的舞臺移到了奈良的原始森林

奈良

據黑澤明的回憶

奈良的原始森林裡螞蝗極多,有時從樹上往身上掉,有時從地面往身上爬,一上了人身就吸血。只要一吸就絕不離開,緊緊的鑽進肉裡,好不容易把它拽下來,血又很難止住。

所以,後來劇組就在旅館的門廳處放一隻鹽桶,出外景時都要往脖子和手臂上抹鹽,襪子裡也撒上鹽,然後才出發。

據說森林裡還經常看見野生的鹿還有成群結隊的猴子。

影片拍攝中有一個重要問題

森林中的光與影是整個影片的基調,如何抓住製造光與影的太陽就成了關鍵。

攝影機對著太陽拍,現在來看早就不是什麼稀奇事了

但是,在當時這是一項電影攝影的禁忌

還有人認為,太陽光透過鏡頭聚焦於膠片,有燒壞膠片的危險。

然而宮川攝影師敢於挑戰這一禁忌,拍出了極為出色的影像。

電影開頭一場戲裡,攝影機展示了森林中光與影的世界,以及人心走向迷途的過程,畫面十分出色。

在威尼斯電影節上,這個鏡頭被稱為「攝影機初進森林」

京都光明寺

在京都光明寺拍攝的時候

如果遇見的太陽光線不太好的時候,劇組就會直接把樹砍掉,連個招呼都不打。

據說剛開始寺裡的和尚看見他們砍樹還很生氣,但是後來理解了他們的工作,還主動的指揮他們砍樹。

光明寺

露天布景的羅生門是個龐然大物,所以要拍下雨的場面也是大費周章,除了借消防車外,公司的消防設備全得用上。

仰拍羅生門時,天是陰沉的,因為當時設備不夠先進的原因,下雨是看不見的,為了拍出下雨的效果,黑澤明想了個辦法,往水裡摻墨汁,製造墨汁雨。

《羅生門》是黑澤明走向世界的大門

據說《羅生門》在威尼斯電影節上拿大獎的消息傳到家裡黑澤明都驚呆了。

因為那時候他正在經歷新片的失敗

而且《羅生門》去參加了威尼斯電影節他自己都不知道。

後來又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但是當時的評論家卻說,這兩個獎不過是西洋人對異國情調的好奇而已。

那時的黑澤明想不明白

本族人民為什麼對於本民族的存在毫無自信呢?

為什麼對異域的東西那麼尊重,為什麼對自己的東西就這麼輕蔑呢?

黑澤明

最後,把黑澤明的一句話

送給現在的電影工作者們

人不會老老實實地說自己是怎樣一個人,常常是假託別人才能老老實實談自己。

因為,再也沒有什麼能比作品更好地說明作者了。

相關焦點

  • 黑澤明《羅生門》將拍美劇 共10集耗資5千萬美元
    黑澤明《羅生門》將拍美劇 共10集耗資5千萬美元 時間:2018.12.19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kino 分享到:
  • 影史謎團!黑澤明與三船敏郎為何決裂?
    相對於如雷貫耳的《七武士》《亂》《羅生門》和《天國與地獄》,《紅鬍子》顯得格外低調,除了在主題和鏡頭上沒有那麼恢弘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從這部作品的挫敗開始,黑澤天皇走向了其導演生涯的低谷期。1990年10月,哥倫比亞大文豪加西亞·馬爾克斯在東京拜訪黑澤明,在對談中親口說過,「我在20年內看了6次《紅鬍子》,它不單是我和家人最喜歡的黑澤明作品之一,也是影史上最為推崇的電影之一。」縱觀黑澤明的諸多作品,《紅鬍子》可以算得上是最積極最正向的作品,每次看這部影片,腦海中總會不自覺地想起弗蘭克·卡普拉的另一部電影《生活多美好》。
  • 張藝謀《影》:「這次絕對沒有抄襲黑澤明《影子武士》!」
    差不多一年前,就陸續公布了今年暑期檔國慶檔將要上映的第五代導演的大片,分別是姜文的《邪不壓正》和張藝謀的《影》。在豆瓣的搜尋引擎下打上「影」,第一個出現的便是張藝謀的《影》,第二個就是黑澤明在1980年,28年前的作品,《影子武士》。
  • 人間通往地獄的大門——羅生門
    有這麼一部電影,1950年拍攝,黑白片,粗糙,淳樸,當年獲得奧斯卡和威尼斯大獎,時隔70年,至今仍然震撼著無數影迷,成為不可逾越的影史經典。這一切,都源自日本文學大師——芥川龍之介。而電影《羅生門》,則取材於《竹林中》,事件當事人對同一事件的不同版本陳述,也直接讓羅生門成為當事人各執一詞最終使得事實真相更加撲朔迷離的代名詞。電影中故事仍舊發生在羅生門。而羅生門也依然是很多無名屍體的遺棄之地。依舊是一個大雨天,三個人在羅生門下躲雨,他們是樵夫,和尚和雜役。
  • 羅生門什麼意思 黑澤明《羅生門》被翻拍美劇劇情介紹
    近日,據外媒報導,由黑澤明執導的經典影片《羅生門》將改編翻拍成美劇,由史匹柏聯合創立的安培林娛樂公司操刀,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1950年8月25日,《羅生門》首次在日本上映,立即在日本國內掀起了一陣熱議。
  • 黑澤明經典《羅生門》將出美劇版
    由史匹柏聯合創立的安培林娛樂日前宣布,將製作黑澤明經典影片《羅生門》美劇版。安培林娛樂稱,目前已經獲得了作品的改編權,將在此基礎上製作一部全新的驚悚懸疑題材美劇。拍攝於1950年的《羅生門》是導演黑澤明的代表作之一。
  • 黑澤明和黑澤明的《夢》
    有記者曾經邀請杜琪峯挑選自己心目中的十佳電影,這十部中有四部日本電影《七武士》、《天國與地獄》、《切腹》、《用心棒》,其中除了《切腹》是小林正樹作品之外,其他三部均出自黑澤明之手。這也說明了黑澤明在杜琪峯心目中的地位。西方導演也是非常的愛黑澤明,在英國BBC影史十佳評選中《七武士》高居榜首,也是影響力非常大了。
  • 世界名導|黑澤明——21刀背後的向死而生!
    在黑澤明看來內務省的檢察官都是些神經不健全的虐待狂和色情狂。殘酷的現實沒有壓垮他,好運也悄然降臨,他在報紙上無意中看到還未出版的新書《姿三四郎》就產生了莫名的興趣,導演的直覺告訴他這個故事一定能成。後來黑澤明成功拿下該書的電影改編權,影片一經問世便打破了當時的票房紀錄,讓他一戰成名。
  • 茨木童子、芥川龍之介、黑澤明和 「羅生門」究竟有什麼關係?
    因為日本著名導演黑澤明的一部經典電影《羅生門》,使得「羅生門」這個詞由一個單純的地名變成了一個被廣泛使用的形容詞。在今時今日,我們經常能看到「某某事件陷入了羅生門」這樣的說法。羅生門本來是指12世紀時期,日本平安時代的都城平安京的南大門,此門又被稱為羅城門。
  • 黑澤明六十多年前拍的黑白片《七武士》,為何能競逐影史最佳?
    在一些影迷眼中,《七武士》可以去追逐「影史最佳電影"的稱號。那麼,《七武士》為何這麼受推崇呢?以下從故事情節、文化內涵、拍攝技法三方面來分析。1. 情節生動,結構堪稱完美現在有不少電影連故事都講不通順,更不要論生動與否了。
  • 黑澤明的電影秘訣
    橋本忍與黑澤明橋本忍,日本著名電影編劇、導演,被譽為「日本戰後第一編劇」。自1950年開始擔當黑澤明的御用編劇,兩人聯手創作出了《羅生門》《七武士》《生之欲》等影史經典。
  • 「黑澤明背後的男人」橋本忍:編劇就像農民 需要持之以恆的耐心
    編劇是幕後工作,沒有幕前的演員和導演那樣多的曝光機會。對很多人來說,橋本忍是黑澤明背後的男人,《羅生門》《生之欲》《七武士》的編劇之一。他後來看過用「一槍定稿法」編劇的《影武者》和《亂》後很失望,指出前者「完成度不好,枯燥無味,只給人帶來一種疲憊不堪的感受」,而後者「放棄了自身獨特的具有真實感的電影美,轉而追求鮮明的形式美,有一種格外不和諧的感受。」他慨嘆:「《羅生門》裡的靈光閃現,《生之欲》裡可謂完美主義的主題、故事設定以及精益求精的人物刻畫,《七武士》裡令人難以置信的對人物設定的執著求索,都到哪裡去了?」
  • 《羅生門》的故事到底可怕在什麼地方?
    因為日本導演黑澤明的同名電影,「羅生門」這個詞被從那些註定遭歷史廢棄的詞彙堆裡撈了出來,浴火重生,有了永恆的生命力。每個人都會自覺不自覺地站在自己的立場對事實進行表述,已經發生過的事情註定就此籠罩上迷霧,這就是「羅生門」。但我要說的並不是黑澤明的《羅生門》,而是它的原著作者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
  • 黑澤明誕辰110周年:他是電影界的莎士比亞
    1950年,黑澤明執導的《羅生門》上映,影片改編自芥川龍之介極具盛名的小說《竹林外》和《羅生門》,電影通過多人對此事件的不同描述表達了「人言不可盡信」的意涵。影片獲得了第12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當年的義大利電影評論獎和奧斯卡榮譽獎(相當於今日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等眾多獎項。
  • 《羅生門》:一樁命案,四種真相,解構謊言背後人性的複雜與陰暗
    23年後,日本電影大師黑澤明,選取芥川龍之介的兩部知名短篇小說《竹林中》與《羅生門》,進行雜糅改編,以小說《羅生門》中的場地與故事背景,講述了《竹林中》的一樁撲朔迷離的殺人案件,構建自己享譽世界的電影《
  • 「最有價值的10部影片」之一:大師黑澤明與他的《羅生門》
    海報1950年8月25日,《羅生門》上映。在1945年二戰結束至1950年這段時期內,日本處於美軍佔領之下,電影的發展雖被限制,然而偉大的電影人們仍舊在努力探索,黑澤明便是其中一員。1950年的這部《羅生門》,震驚國際影壇,一舉拿下奧斯卡金像獎、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使黑澤明的大師氣質在國際上大放光彩。由此可見《羅生門》在日本影壇的地位,可謂日本電影進軍海外的開山之作。這部電影改編自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龍之介的《莽叢中》及《羅生門》這兩部作品,結合《羅生門》的背景與《莽從中》的故事情節。羅生門位於京都大城圈,是那裡的正南門。
  • 黑澤明電影合集
    世界電影大師合集,分為:【個人專輯】15位導演【一個大師一部電影】23位導演基本涵蓋了世界影史那些璀璨的名字1941年,在拍攝完劇情片《馬》之後,黑澤明開始專注於電影劇本創作。1943年,獨立執導了處女作《姿三四郎》,影片上映後打破票房紀錄,黑澤明由此受到關注。1948年,拍攝了犯罪電影《泥醉天使》。1950年,拍攝的懸疑電影《羅生門》獲得了第1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及第2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1952年,編導了劇情片《生之欲》。
  • 一部40年前的電影,黑澤明的晚期經典,日影時期的巔峰之作
    黑澤明對色彩、場面調度的掌控讓人驚嘆,配樂出色,黑澤明把黑白片時代沒有用過的顏料一股腦塗在了這部電影裡,肆意狂放。片中大片陰鬱的色彩讓人印象深刻,看黑澤的電影總是感嘆他對於視覺藝術的領悟和電影語言、構圖的本能真是登峰造極。同時影武者命運烘託出家族和時代宿命般的悲劇,難以想像這是一部四十年前的作品。
  • 橋本忍 | 我懂了,黑澤明這個男人
    自1950年開始擔當黑澤明的御用編劇,兩人聯手創作出了《羅生門》《七武士》《生之欲》等影史經典。同時,橋本忍也持續為今井正、內田吐夢、成瀨巳喜男、堀川弘通、小林正樹、岡本喜八、山本薩夫等知名電影導演撰寫劇本,留下了《切腹》《白色巨塔》《砂之器》等傑作,是日本電影黃金年代最重要的幕後推手之一。
  • 我不確定他是否影史最偉大導演,但肯定是所有導演的師父
    我們也可以把這個故事稱之為「社會派」推理題材,它講述的是罪惡的背後是什麼,人性的背後又是什麼。天國,隨時可能變成地獄。自此之後,黑澤明的電影風格開始發生巨大轉變,劇情節奏明顯變慢,角色身上那種鮮活的生命和運動狀態減弱,更多變成了符號式和象徵式的存在。也許是年紀增長,黑澤明身上騷動的創作荷爾蒙也變弱了,這個時候,我們才迎來了中國觀眾特別熟悉,對中國第五代導演也產生不小影響的《影武士》和《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