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生門》的故事到底可怕在什麼地方?

2021-01-07 小鹽讀書

因為日本導演黑澤明的同名電影,「羅生門」這個詞被從那些註定遭歷史廢棄的詞彙堆裡撈了出來,浴火重生,有了永恆的生命力。

每個人都會自覺不自覺地站在自己的立場對事實進行表述,已經發生過的事情註定就此籠罩上迷霧,這就是「羅生門」。

但我要說的並不是黑澤明的《羅生門》,而是它的原著作者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

事實上,就電影內容而論,黑澤明的《羅生門》確切地講應該叫《竹林中》,因為電影的核心內容是由芥川龍之介的同名小說《竹林中》改編而來,它和小說《羅生門》的關係不過是借了這麼個地名,以及其中的一場大雨而已。

說到《竹林中》,也是一篇極其有意思的小說。

小說很短,圍繞一起發生在竹林中的、見色起意的兇殺案,由7個相關人物的7段證詞組成。尤其是三個命案直接參與人的證言各執一詞,導致弄到最後誰也不知道真相到底是啥。

有趣的是,黑澤明在電影中給這篇小說「腦補」了一段合情合理的真相,過了一把阿加莎作推理小說的癮。

這樣的「腦補」當然還可以有很多種,雖然芥川寫得並不是推理小說,但這種「推理的讀法」想來倒也未嘗不可。

——————————

回頭來說芥川龍之介的原著小說《羅生門》。

小說講某日傍晚,一個家將獨自在陰森破敗的羅生門下避雨。他剛被主人辭退,正煩惱著以後到底該怎麼謀生。

是不擇手段(當強盜)地活下去,還是擇手段地被餓死?善與惡的小人在他心裡打著架。

他想找個地方過夜,於是來到了羅生門的樓上。

家將本來以為樓上不過幾具死屍,卻沒料到瞧見了這麼一幕:一個老太婆正蹲在一具女屍前一根一根地拔頭髮。

短暫的毛骨悚然之後,一股正義之火在家將心頭熊熊燃起:他覺得老婆子這種行為簡直是不可饒恕的罪惡。

老婆子解釋拔頭髮是為了做成假髮換點錢,不然只好被餓死。

她還進一步辯護說,這些死人活著的時候幹得都是這種壞事,包括那個被她拔了頭髮的女人。

家將聽了,心頭的正義之火一下子熄滅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勇氣,一種作惡的勇氣。

他不再為餓死還是當強盜糾結了,他搶光了老太婆的衣服,走進了黑沉沉夜色中。

——————————

一篇很可怕的小說,不只可怕在它的故事氛圍,更可怕在整個故事背後的寓意。

人類活下去,需要某種共同的信念,譬如信仰宗教,認同法律,相信手裡那些花花綠綠叫做「貨幣」的紙張能換實際的東西。

其間,善的信念和惡的信念也一直鬥爭著。

如果說雨果的名著《悲慘世界》講了一個「善」戰勝「惡」的故事,那麼芥川的《羅生門》講的就是一個「惡」戰勝了「善」的故事,就是一個人間如何變成地獄的故事。

卞福汝主教感化冉阿讓還需要一生的修行外搭一套銀餐具和兩隻銀燭臺,老太婆可好,幾句話就讓家將扔了良心。可見惡收買人心的力量有多大。

惡是利己的,善是利人的,從本性來講,利己是比利人容易的。

但人類作為一個群體,一味利己的結果就是弱肉強食的內部廝殺,真真正正是連禽獸都不如。

記得以前有個故事常拿來做高考作文素材的,說天堂和地獄的人都拿一隻勺柄比胳膊長的勺子吃飯,區別在於,天堂的人互相餵著吃,所以都很幸福;地獄的人只往自己嘴裡送,所以苦不堪言。

現在看來意味無窮。

即便從純「利益」的角度看,「善」也比「惡」更有利於人類的集體生存。

只是,人間既不是純天堂,也不是純地獄,有人願意拿自己手裡的勺餵別人,也有人總想著只往自己嘴裡送,且極易引發連鎖反應。

小說裡家將就是極好的例子。

相關焦點

  • 電影《羅生門》告訴我們人性有多可怕?謊言下到底有沒有真相?
    她說你看過電影《羅生門》之後,會發現「經歷」已經很好聽了。之前看過小說《羅生門》,揭示是對人性和良知的醜惡。而電影《羅生門》改編自作家芥川龍之介的小說《草叢中》和《羅生門》。電影的背景取自小說《羅生門》,情節方面則主要取自小說《莽叢中》。
  • 《羅生門》故事說完了,每個人都滿足了,到底說了什麼?
    沒有人知道故事的真相到底是什麼,這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如果要談電影,黑澤明在世界影壇中有著舉重若輕的地位,是絕對避不開的,那說起黑澤明,《羅生門》又是他享譽世界的開始,《羅生門》根據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的《筱竹叢中》改編而來,故事以一起案件為背景,通過盜賊,武士,美人,樵夫所說不同的案情描述了人性醜惡的一面,揭示了人的不可信賴。但結尾的轉折又將絕望的基調中帶來了希望,帶來了道德。
  • 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可怕的利己主義
    對於《羅生門》這篇微小說,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如今,它已是「利己主義」的代名詞了,而小說要諷刺的,正是這種可怕的「利己主義」。今天,我們要聊的,正是《羅生門》與它的「利己主義」。在了解它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了解它的作者一一芥川龍之介。
  • 《羅生門》:比殺人還要可怕的 是謊言
    渡影人;第16期羅生門:比殺人還要可怕的是謊言這時候來了一個躲雨的人,來人聽到樵夫念叨的話,想著反正躲雨,沒地方可去,讓樵夫講講。樵夫描述道,那天他上山砍材,看到了一條繩索,一頂女笠帽,在草叢裡他看到了一具武士的屍體,急忙去報了官,第二天被傳喚到了糾察便署,他如實稟報了情況,糾察便署裡的人問樵夫現場有沒有刀具,樵夫說道完全沒有。
  • 天天都在說「羅生門」,那麼到底什麼是「羅生門」?
    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這個問題仿佛成為了當今社會最值得思考的問題。好人的懦弱會不會是惡行的推波助瀾?壞人偶爾的仗義是否算是善行?當孩子們被教育要當一個好人時,又該怎麼教育去識別一個好人?而今天我們講述的《羅生門》,就是一個關於善惡的故事。
  • 網紅書——《羅生門》到底講的是什麼?
    一個無家可歸的家將,一個走投無路的老婦人,相聚在羅生門,為了活命,各自做出了自認為正確的事,這便是芥川龍之介《羅生門》中所講的故事。最初對羅生門的了解來源於黑澤明的電影《羅生門》。作為一個解讀人性、抨擊當代社會的作家,芥川的大部分都是對人性的揭露和思考,比如《竹林中》、《鼻子》、《河童》,每個故事裡都有他對人性的諷刺,並通過個體的表現來達到抨擊社會的目的。芥川擅長用歷史故事來闡述其主觀思考,將歷史事件賦予新的寓意,同時用理性的筆觸來展現人性,探究複雜的人之善惡。
  • 羅生門什麼意思 黑澤明《羅生門》被翻拍美劇劇情介紹
    近日,據外媒報導,由黑澤明執導的經典影片《羅生門》將改編翻拍成美劇,由史匹柏聯合創立的安培林娛樂公司操刀,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1950年8月25日,《羅生門》首次在日本上映,立即在日本國內掀起了一陣熱議。
  • 電影《羅生門》揭示了比強盜疫病荒年火災戰亂更加可怕的東西
    黑澤明的電影《羅生門》,開頭展現了一間破殿,外面下著大雨,三個人避雨聊天。樵夫和僧人心事重重,最後僧人說:「像剛才那樣可怕的事,今天還是第一次遇見呢,這可比什麼強盜,疫病,荒年,火災,戰亂都更加可怕。」
  • 【麥浚龍·羅生門七部曲之補遺篇】願有時團聚於冰島某地方.
    》不過謫仙之路 遙遠又可怕——《瑕疵》講述一段十年念念不忘的愛情故事,由分手的《耿耿於懷》開始,到《羅生門》對質,最後到「無端改了姓」的《雷克雅未克》。整張專輯是一個完整的愛情故事,講述前任謝安琪與單魚座麥浚龍之間的動人故事。穿插著目黑男周國賢和現任謝安琪之間的感情糾葛。「可是這就是整個故事的全貌嗎?
  • 《羅生門》:生性本善的人們,到底是如何走向邪惡的?
    今天,有書君就來和大家講講芥川龍之介經典作品《羅生門》的故事。故事發生在日本平安時期,當時的京都可以說是是各種天災人禍,什麼地震、龍捲風、大火、饑荒,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罪惡也開始恣意生長。這天,一個剛剛被解僱的僕人跑到羅生門下躲雨。
  • 火影:忍術「五重羅生門」到底有什麼用?
    火影中五重羅生門有什麼用?根據劇情來看羅生門的主要作用還是在防禦抵抗物理輸出方面,當然也有一定的攻擊能力,下面具體說明一下。
  • 茨木童子、芥川龍之介、黑澤明和 「羅生門」究竟有什麼關係?
    日本文豪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羅生門》描述的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小說寫的是一個被趕出門的家僕,正在羅生門發愁今後應該何去何從。看到一個老太婆在拔死人的頭髮。他過去質問,老太婆說她只是想拔點頭髮用來做個頭套賣掉餬口,並且頭髮的主人生前也不是什麼好人,她這樣做並沒有什麼錯。
  • 羅生門是什麼意思?
    雲遊和尚、砍柴人和乞丐在城門底下避雨,三人閒聊,話題開始,故事的序幕拉開:一個武士和他妻子路過荒山,遭遇了不測。妻子被侮辱,而武士慘遭殺害。慘案如何釀成?兇手、妻子、借武士亡魂來做證的女巫,都各有說法。   真相只得一個,但是各人提供證詞的目的卻各有不同。為了美化自己的道德,減輕自己的罪惡,掩飾自己的過失,人人都開始敘述一個美化自己的故事版本。
  • 羅生門是什麼意思
  • 經典電影《羅生門》的真實故事其實是這樣的
    由於這部電影很經典,或許你已經看過無數個版本的羅生門電影介紹了,但我認真看完這部電影後,還是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故事內核和寓意。故從我的角度和感受出發,為大家重新講述羅生門的精彩之處。大家都知道,電影《羅生門》改編自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筱竹叢中》,其實作者真正的短篇小說《羅生門》講述的卻是另外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我個人覺得也相當精彩。
  • 《羅生門》到底講了什麼?1個故事,7個人,4個「真相」
    第一次接觸羅生門是因為這句話。在籤名裡躺了相當長的時光!不過我用刀殺人,你們用手裡的權力、金錢,甚至是陽奉陰違的幾句話,就能殺人,當然不一定要見血,人雖活著,可這也是殺人呀。要說罪,到底是你們的罪大,還是我的罪大,只有老天爺知道了。
  • 《羅生門》:即使是謊言的世界,依然要相信人性光輝的永恆
    經常看到媒體報導「某某的羅生門事件」,意思是說某個人為了掩蓋自己的錯誤而編造出各種謊言。「羅生門」一詞源自日本導演黑澤明執導的影片《羅生門》,影片裡的人物為了自身的利益編造了各種謊言和欺騙,使整個故事情節撲朔迷離,最終在京都的正南門——羅生門這個地方得以真相大白。
  • 小說《羅生門》講的是另一碼事
    提到《羅生門》,大家想到的幾乎都是黑澤明導演的電影《羅生門》。不可否認,這是一部成功的電影,它成功地讓日本電影走向了世界。電影講的是武士金澤武弘被殺後,強盜、妻子、自訴是死者附體的女巫和目睹兇案的樵夫都分別作出了不一樣的供詞,也讓案件顯得撲朔迷離,也讓大家都摸不著頭腦。
  • 微笑的炸彈《羅生門》
    於是黃偉文萌生了要做《耿耿於懷》續集的念頭,講述這個男孩十年後的故事。今年年初推出的《念念不忘》,反應不俗,我相信大家都記得這首歌。半年後,因了Juno和黃偉文這場早有預謀的殺戮,我覺得我還是應該要用心地寫下這一篇。
  • 《羅生門》:在道德算什麼的成年人中,生存是需要的
    《羅生門》的短篇故事是芥川龍之介,整個故事很簡單,但故事生動,背景是一個混亂的時代,天災人禍,社會動蕩,經濟蕭條,只剩下殘破的佛像,沒有修復羅生門。單詞「羅生門」在日語中的意思是「人間與地獄之界門」。在這裡,《羅生門》最初只是一個普通門,但後來被世人更多地稱為地獄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