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羅生門》揭示了比強盜疫病荒年火災戰亂更加可怕的東西

2020-11-12 九九貝殼

黑澤明的電影《羅生門》,開頭展現了一間破殿,外面下著大雨,三個人避雨聊天。樵夫和僧人心事重重,最後僧人說:「像剛才那樣可怕的事,今天還是第一次遇見呢,這可比什麼強盜,疫病,荒年,火災,戰亂都更加可怕。」

樵夫和僧人開始講述他們遇到的事情。

某個炎熱的夏日,一名日本武士,牽著一匹白馬,白馬上坐著他的罩著面紗的妻子,在山林間緩緩行走,與一名僧人擦肩而過。

倏然一陣微風起,吹開了武士妻子的面紗。躺在附近的樹下休息的強盜,碰巧看到了她驚人的美貌,遂起歹念。

強盜騙綁了武士,強暴了他的妻子。

上山砍柴路過的樵夫發現武士的屍體後報官。

雖然兇殺案是很可怕,但並沒有誇張到比強盜,疫病,荒年,火災,戰亂都更加可怕的地步。所以,可怕的地方並不在於這個案件本身。

樵夫報官以後,強盜,女子,死去的武士,三個人都對案件進行了陳述。其中死去的武士是借女巫的口在衙門上做的陳述。

強盜的陳述:他原本沒有動邪念,一陣清風讓他看到了女子的美貌,於是動了邪念。他將手握短刀的烈性女子降服,讓她順從地滿足了自己的慾念。他原本不想殺武士,但女子被強暴後,答應要跟他走,還要他殺掉武士。於是,他和武士用長劍英勇大戰二十多回合,最後殺死了武士,女子卻不知所蹤。

女子的陳述:女子承認自己被強暴了,強盜走後,她哭著抱住了丈夫,但卻發現,丈夫無比冷漠,看她的眼神中充滿了蔑視和憤怒。她絕望了,拔出短刀讓丈夫殺了自己,可她昏厥了,醒來時發現短刀插在丈夫的胸口。女子自己幾次尋死都因為缺乏勇氣而沒有成功。

死去的武士的陳述(借女巫的口做的陳述):強盜當著武士的面強暴了他的妻子,妻子轉而跟隨強盜,並要強盜殺了丈夫。這個要求令強盜都震驚了,一把推倒女子,並問武士如何處置她。妻子趁亂逃跑了,強盜追趕不及,回來割開了武士身上的繩索。武士獨自一人坐在林間,心灰意冷,自殺了。

在羅生門避雨的樵夫,經過激烈的思想掙扎,也說出了自己的陳述:

女子被強暴後,埋頭痛哭,強盜百般撫慰,求她跟自己走。

女子哭了很久,她最終決定讓強盜和自己的丈夫決鬥,她跟勝者走。

武士拒絕決鬥,說女子已是「妓女」,不值得為她拼命,他還嘲諷她「在兩個男人面前出醜,你為何不自殺?」強盜說:「不要這樣對待她,她們不是男人,她們無法克制地哭,是因為她們是弱者。」女子霎時明白,自己的丈夫是多麼的懦弱和無恥!

武士的說法,讓強盜失去了對女子的熱情,他想轉身離開。

女子瞬間陷入瘋狂,用尖銳的語言嘲諷和挑唆兩個男人,兩人終於拔出長劍開始決鬥。

兩個男人雜亂無章地打鬥了很多回合,強盜無意間幸運地將武士殺死了。強盜回過頭來時,女子已經不見。

樵夫作為目擊證人,發現死人也會說謊。樵夫知道自己也說了謊。樵夫說他不願說出真相是不想捲入案件,實際上他是因為貪念,偷偷拿走了那把價值不菲的短刀。他的這樁秘密心事,被聽他口述的路人揭穿了。

四個版本的陳述,到底該相信誰?所以,見證了審判過程的僧人說:「有人說,因為人太可怕,所以連一向盤踞在這羅生門門樓上的鬼怪,眼下都嚇逃跑了。」

電影《羅生門》告訴我們:絕對的真相是不存在的。它是如此的難以探索,人們只能自己琢磨,作出自己的選擇和判斷。僧人絕望地說:「照方才這宗事看起來,簡直沒法再讓人相信世道人心了,若是任何人都不能相信,那麼這個世界就成了地獄。」

電影的最後,滂沱大雨停了,明亮的陽光灑向大地,貧窮的樵夫溫柔地抱起了被遺棄在羅生門的嬰兒,堅定地往家走去,僧人敬佩地目送樵夫漸行漸遠......

樵夫的善良就像是漫無邊際的黑夜中的一點微光,因為有了這點兒微光,人類才有勇氣面對未來。

人性有陰陽兩面,愛和恨,善和惡,真實和謊言,虛榮和誠懇......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認識人性的陰暗,坦然地面對它,但從不放棄對光明的追尋和堅守。

相關焦點

  • 電影《羅生門》告訴我們人性有多可怕?謊言下到底有沒有真相?
    她說你看過電影《羅生門》之後,會發現「經歷」已經很好聽了。之前看過小說《羅生門》,揭示是對人性和良知的醜惡。而電影《羅生門》改編自作家芥川龍之介的小說《草叢中》和《羅生門》。電影的背景取自小說《羅生門》,情節方面則主要取自小說《莽叢中》。
  • 電影《羅生門》,為你揭露人類可怕的真面目
    1950年黑澤明導演的《羅生門》,無論什麼時候看,依然會有種不言而喻的壓抑。這部電影將人性刻畫得淋漓盡致,用粗糙淳樸的方式,揭露了人性的謊言與惡意。影片以戰亂下的日本為背景,講述了一起由武士被殺而引發的案件。
  • 《羅生門》的故事到底可怕在什麼地方?
    因為日本導演黑澤明的同名電影,「羅生門」這個詞被從那些註定遭歷史廢棄的詞彙堆裡撈了出來,浴火重生,有了永恆的生命力。每個人都會自覺不自覺地站在自己的立場對事實進行表述,已經發生過的事情註定就此籠罩上迷霧,這就是「羅生門」。但我要說的並不是黑澤明的《羅生門》,而是它的原著作者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
  • 《羅生門》觀後感
    有些電影表面上是《羅生門》,實則裡面的主要內容是《竹林中》。《羅生門》這部電影改編自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龍之介的同名短篇小說。也許是因為羅生門這部短篇小說體量小,只有短短的三千多字,內容也比較簡單不足以支撐一部一百多分鐘的電影,所以電影中主要訴說的是小說《竹林中》裡的故事。
  • 《羅生門》:餓死好還是做強盜?
    看了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代表作品《羅生門》後給我們很多追問:生而為人,為生作惡,可否原諒?餓死好還是做強盜?好死真不如賴活?要知,人的善惡只在一念之間,中間只隔著一扇羅生門。1.「這是一個人還不如狗的世界,誰要不自顧就活不成。」書中說由於各種自然災害,京城已經一片凋零。有人竟把佛像佛具劈了當柴燒,其實這就暗示著此時人心中已無信仰。
  • 懸疑電影《羅生門》觀看資源及影評
    砍柴人在羅生門旁發現一個哭泣的棄嬰。他決定收養下來,抱著嬰孩往夕陽深處走去。下面是收集網友觀看《羅生門》電影的精彩評論:電影觀看地址:關注本公眾號後留言「電影資源」,可自動獲得5000部電影觀看資源。影評一:黑澤明的《羅生門》,人性中赤裸裸的軟弱和謊言。1950年的片子。黑白,粗糙,淳樸。直入人心。已經是第三次看。
  • 日本大師黑澤明於1950年拍攝的一部電影,揭示滿滿的人性醜惡
    這是一般電影會講的事情。但是大師黑澤明《黑澤明》卻講了一個新奇而詭異的故事,讓我們在很多年之後還不時想:那個樹林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由於古代日本戰亂,屍橫遍野。許多無名死屍,被拖到城樓丟棄,待年久未修,頹敗之後,繼而顯得荒涼陰森。年積月久,在人們心中產生了陰森恐怖、鬼魅聚居的印象,故而有「羅生門」是通往地獄之門這一鬼談幻想之說。
  • 《羅生門》:一是太陽,二是人心
    東野圭吾在《白夜行》中說道:"世上有兩樣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太陽太過於耀眼了,我害怕自己的眼睛會被灼傷。所以,我不願意去直視。人心太過於陰暗了,我害怕傷了自個兒的心。所以,我不願意去直視。可是,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卻將人心赤裸裸的展現在世人眼前。他筆下黑暗頹廢的陰森氣氛輕叩著人心善惡的大門,讓我們不得不去探究那《竹林中》血淋淋的真相。
  • 看懂100部經典電影:《羅生門》
    這是一般電影會講的故事。但是大師黑澤明的《羅生門》卻講了一個新奇而詭異的故事,讓我們在很多年後還在不時念想:那個密林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現在,你是法官。聽一下每個人陳述自己在密林中的故事。然後做出你的判斷和裁決。 強盜的故事 我坐在山路邊休息。
  • 電影《羅生門》精彩影評及觀看資源
    下面是收集網友觀看《羅生門》電影的精彩評論電影觀看地址:關注本公眾號後留言「電影資源」,可自動獲得該電影觀看影評一:1950年黑澤明指導的教科書式的懸疑電影《羅生門》講述了一個關於武士被殺懸案的多種陳詞,幾個路人在經過羅生門時閒聊提起此事,每個人的說法都不一樣。
  • 羅生門是什麼意思?
    砍柴人在羅生門旁發現一個哭泣的棄嬰。他決定收養下來,抱著嬰孩往夕陽深處走去。農夫不說出真相電影就完美了丁廣嘰 評論 羅生門  簡單分析一下:1、整個過程主要涉及的人物:強盜,武士,女人。2、焦點事件:強姦順從否及什麼時候順從(事件一),強姦後女人和武士的態度(事件二),武士怎麼死的(事件三)。
  • 《羅生門》這部電影對後世產生了什麼影響?
    《羅生門》雖然作為一部電影,產生的影響卻不止電影領域,還把它的影響延伸到了文化領域和日本藝術界領域。電影方面,《羅生門》首次把多線性敘事方式搬上熒幕,將同一結果下四個人不同的講述版本依次呈現,交錯的不同版本共同推進了劇情發展,在保證敘事清晰的同時很好地營造了懸念氛圍。
  • 《羅生門》:即使是謊言的世界,依然要相信人性光輝的永恆
    如今「羅生門」成了謊言的代名詞,人們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編造出各種謊言,往往用一百個謊言來圓一個謊言,令事實真相被扭曲、被模糊,炮製了一個又一個「羅生門」事件。電影《羅生門》是根據日門名作家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竹林中》改編而成的,裡面糅合進了芥川的另一部同名小說《羅生門》的部分內容。
  • 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可怕的利己主義
    對於《羅生門》這篇微小說,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如今,它已是「利己主義」的代名詞了,而小說要諷刺的,正是這種可怕的「利己主義」。今天,我們要聊的,正是《羅生門》與它的「利己主義」。在了解它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了解它的作者一一芥川龍之介。
  • 被電影騙了?小說《羅生門》講的是另一碼事
    提到《羅生門》,大家想到的幾乎都是黑澤明導演的電影《羅生門》。不可否認,這是一部成功的電影,它成功地讓日本電影走向了世界。電影講的是武士金澤武弘被殺後,強盜、妻子、自訴是死者附體的女巫和目睹兇案的樵夫都分別作出了不一樣的供詞,也讓案件顯得撲朔迷離,也讓大家都摸不著頭腦。
  • 【給孩子的電影】人心難解,真相難尋——羅生門
    影片改編自芥川龍之介的小說《筱竹叢中》,卻使用了他的另一部小說《羅生門》作為標題,這兩部作品在日本,同樣是非常重要、非常著名的文學作品,影片在原著的基礎上有較大的改動。在觀影過程中,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去進行比較閱讀,小說和電影的區別在哪裡?各自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內涵,他更傾向於哪一個結局?為什麼?
  • 《羅生門》:比殺人還要可怕的 是謊言
    渡影人;第16期羅生門:比殺人還要可怕的是謊言,該影片時長90分鐘左右,於1951年榮獲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以及第2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併入選日本名片200部。這是一部引人入勝的心理驚悚片,和現在的電影一般兩小時相比來說,《羅生門》算是比較短的,但是它卻是很好的講述了事件,沒有感覺有所缺失。
  • 周記:觀影《羅生門》及閱卷有感
    團隊張幸律師曾向我推薦了電影《羅生門》,趁閒暇之餘將這部接連奪下威尼斯金獅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電影看完,有所感悟。 羅生門原為日語,後用來借指人世與地獄之界門,事實與假象之別。通常指:事件當事人各執一詞,分別按照對自己有利的方式進行表述證明或編織謊言,最終使得事實真相撲朔迷離,難以水落石出。
  • 真相與人性——那些「羅生門」式的電影
    真相與人性——那些「羅生門」式的電影芥川龍之介的一部短篇卻創造了類型電影中的一種,即羅生門式的電影,從表面上看來,此類電影似乎應該被納入懸疑犯罪類,可與典型的懸疑電影有所不同的是,他揭示了人性之中那些不可窺視的部分。
  • 人間通往地獄的大門——羅生門
    有這麼一部電影,1950年拍攝,黑白片,粗糙,淳樸,當年獲得奧斯卡和威尼斯大獎,時隔70年,至今仍然震撼著無數影迷,成為不可逾越的影史經典。這一切,都源自日本文學大師——芥川龍之介。而這個詞,還有這部同名電影,就是羅生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