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照山海天安哲小學:詩教融合課程提升辦學品質
山海天安哲小學依託學校紅色文化育人,探索實施了詩教+融合的課程體系,為學生幸福成長鋪就人生底色。詩教工作融合學校育人特色。在這個育人體系中,立足於學校德育課程一體化建設,構建起紅色班隊課程、紅色學科課程、紅色實踐活動課程、紅色傳統文化課程「四位一體」的紅色德育課程體系,形成了基於學校特色的思政課程。在構建紅色傳統文化課程中,學校擇紅色詩詞為切入點,融合育人特色。如學校詩社名為「星火」詩社,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意,哲理深厚,意義深遠。
-
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新知新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是相互促進、有機統一的整體。要尊重教育規律、教學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和各環節。
-
華東理工大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
12月7日,華東理工大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籤約儀式在徐匯校區逸夫樓舉行,我校副校長王慧鋒和華為上海研究所所長董慶陽分别致辭。華為雲與計算BG高校科研與人才發展部部長曾偉勝、華為上海研究所相關領導,我校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侍洪波、教務處及信息辦負責人、相關學院教學副院長,以及參與「智能基座」課程共建的教師一同出席了籤約儀式。
-
教育部-華為「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落地華東師範大學
9月26日下午,華東師範大學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舉行「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籤約儀式。戴立益在致辭中指出,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共建「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聯合開展教學改革及課程優化,運用「智能+教育」方法推動核心技術的創新研究,聚焦關鍵能力的培養,將有助於培育能夠解決關鍵核心領域問題的高科技人才。
-
育人潤物細無聲,上海高校首創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
上海各高校還首創了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實現了溶鹽入湯、育人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課程思政不同於以往課改教改,而是把思政要求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把教書育人落實在課堂教學主渠道,各類課程挖掘思政內涵,所有教師當好「人師」。
-
打造「金課」,助力大學回歸育人之本
近日,廣東省教育廳公示了2020年度一流本科課程擬認定課程615門,其中線上一流本科課程78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課程206門,線下一流本科課程330門,社會實踐一流本科課程37門。這批被喻為首批「金課」的本科課程覆蓋廣東大部分地市和本科專業。
-
餘姚中學:打造「從心開始」的育人模式
本報訊(記者唐麗芸)「幼兒曹,聽教誨;勤讀書,要孝悌;學謙恭,循禮儀……」昨天上午9點,餘姚中學照常舉行了「致良知」升旗儀式,全體師生在升旗儀式上大聲誦讀了《示憲兒》。「《示憲兒》短短96個字,濃縮了王陽明為人處世的大智慧。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要學習和實踐陽明文化,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致良知』。」高二(3)班學生錢思維說道。
-
「中教雲數字課程教材應用試點工作」課例展示會在江蘇無錫舉辦
9月至今,「中教雲數字課程教材應用試點工作」在無錫濱湖區中小學試點校全面開展。試點校教師圍繞備課、授課、在線組卷、作業布置、學情分析等重點教學環節,深入了解數字教材、數字資源、教學工具的優勢和特色,並學習如何從實際教學場景出發,合理運用數字教材和數字資源,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經過數月深入實踐與穩步推進,「中教雲數字課程教材應用試點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
-
「十三五」教育發展大家談|深化育人方式改革 推進特色高中建設
曹楊中學在67年的辦學歷程中,探索出以「環境教育」項目為載體,踐行「擔當責任自主力行」的辦學理念,追求「讓每個學生可持續地和諧發展」的教育理想。學校立足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需求,以國家課程、「環境素養培育」特色校本課程、校園「育人場」等為載體,設計並實施了由課程教學、實踐體驗、環境滋養、文化薰陶等要素構成的育人體系,以促進育人目標的有效達成。
-
教育部暖心提醒:新學期課程不要提前學,老師們可以教這些內容
所以,我們的老師,應該先疏導學生們的心理健康,多講一講戰疫情中的正能量故事,多給孩子一些科學科普,讓我們的學生正確看待新冠狀病毒和我們正在打贏的這場戰鬥。2、 小知識點微課學習,預習指導方法很重要作為老師,我舉雙手贊同這個暖心的提醒,新課程教學,真的不太適合網絡教育模式。
-
線上線下融合:重塑傳統意義上的教與學
OMO學習方式並非指線上、線下簡單相加,而是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能夠倍數級放大教與學的效果。OMO學習方式將重塑傳統意義上的教與學的關係,學生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積極的學習者;老師也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引導、調動、組織學生自主、自律學習的人,是真正的傳道授業解惑之人。「學習為重」是OMO學習方式的核心理念。
-
蘭州高校探「校企協同育人」:建築模型課程外出接受「檢閱」
日前,持續半個月的蘭州財經大學藝術學院《建築模型製作與工藝》課程成果展展出。 魏建軍 攝中新網蘭州12月24日電 (記者 魏建軍 高瑩)「通過對傳統古建的了解和感受,體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建立文化自信。」
-
教育部:實行新課程省份不再制定考綱,克服「考什麼教什麼」
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試大綱。新華社 資料圖「在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試大綱,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和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命題都要以國家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和高校人才選拔要求為依據,促進教考有效銜接,防止簡單的、片面的考什麼就教什麼學什麼,堅決克服這種傾向。」6月20日,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
南昌航空大學:突出育人價值,打造外語課程思政「金課」
作為南昌航空大學設立的第一批「課程思政」示範課程負責人,《高級英語》課程負責人徐筱秋老師談到文化相關篇目的時候說。她認為,最成功的專業課堂可以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導的有機統一,達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隱形「課程思政」目的。 做好「經師」,更要當好「人師」。
-
——解讀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17年版)
教育部今天發布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14門課程標準(2017年版)。新的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進一步強化了學科的育人功能,體現了鮮明的育人導向,思想性、科學性、時代性、整體性等明顯增強。新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有何新亮點?新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如何加強與高考綜合改革銜接?
-
這門課程必修!
日前,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普通高中課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語文、歷史和生物學課程標準修訂涉及前言及正文部分,其它學科課程標準修訂僅涉及前言部分。1.普通高中應在原來科目基礎上開設勞動課程,共6個學分,為必修學分;2.調整外語規劃語種,在英語、日語、俄語基礎上,增加了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
-
海南科技職業大學獲批教育部17個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
中新網海南新聞6月16日電(萬裡) 近日,從教育部高教司發布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於公布2019年第二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立項名單的通知》中獲悉,海南科技職業大學17個項目獲批立項。項目涉及新工科建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實踐條件和實踐基地建設等。
-
索爾科技丨2020年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對接會圓滿成功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管理辦法》(教高廳 〔2020〕1 號),深入推進產學合作協同育人,推動高校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做好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落地實施工作,11月21日,由西安索爾軟體科技有限公司主辦的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對接會在高新區軟體新城軟體研發基地隆重舉行。
-
...育人實踐——聚焦黃岡師範學院外國語學院專業實踐課程與教學改革
原標題:讓潛力競相迸發的「特色化」育人實踐——聚焦黃岡師範學院外國語學院專業實踐課程與教學改革「特色化」是新時代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之一,也是衡量一所學校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2018年,《英語類專業教學質量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的頒布,為當下高校英語專業面臨的人才同質化、學生實踐能力較弱等問題找到了解決方案。
-
基教典型經驗⑦泰安岱嶽:構建1234新機制打造家校社協同育人新模式
依託山東省「家長空間」APP項目,通過教一教、促一促、曬一曬、評一評等方式實現家校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提高,提升了全區家庭教育整體水平。截止目前已組織區級「家長空間」現場會3次。有24處活躍學校、120名優秀班主任脫穎而出,極大促進了學校、班主任、教師、家長各層面的參與積極性,形成了以點帶面、遍地開花的良好工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