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冠肺炎)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向僑胞徵集抗疫實物資料
中新社北京4月10日電 (凌雲)「在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作出了寶貴貢獻。」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館長臧傑斌10日表示,目前該館正向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徵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的實物資料。「希望通過這樣的形式永久記錄下這段歷史,共同傳遞抗疫的正能量。」
4月10日,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收集到的部分捐贈實物資料。(拼接圖,左上:福清市當地政府寫給俄羅斯福建總商會的感謝信;左下:北京捐給海外僑胞及留學生的「僑愛包」;右上:韓國檀國大學醫院院長寫給韓國華僑華人聯合總會的感謝信;右下:福建南平市當地政府寫給旅意福建華僑華人同鄉總會的感謝信及捐贈證書。) 中新社記者 李國慶 攝
區別於以往的實物資料收集工作,這是一個「動態變化」的收集過程。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希望完整地記錄下僑界的努力。臧傑斌解釋道,這裡的「完整性」,一方面是指疫情防控從應急處置到常態化的變化,另一方面是指僑胞從馳援中國抗疫,到積極回饋住在國的變化。
4月10日,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館長臧傑斌(右)在北京整理收集到的實物資料。 中新社記者 李國慶 攝
館址設在北京的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目前已經收到來自美國、義大利、日本、法國、南非、印尼和韓國等國家,以及中國北京、重慶、福建和浙江等地的捐贈線索。這其中確定捐贈的實物包括:防疫物品、「僑愛包」、感謝信、倡議書、華人畫家義賣山水畫等作品。徵集過程的主要挑戰在於海外運輸;工作人員很難前往當地,只能通過網絡等形式進行溝通等。
在博物館已經收集到的實物資料中,兩封《感謝信》讓人印象深刻。一封是福建南平市政府寫給旅意福建華僑華人同鄉總會的感謝信,感謝他們捐贈的錢和醫療物資;另一封是韓國檀國大學醫院院長寫給韓國華僑華人聯合總會的感謝信,感謝他們捐贈的醫療物資,同時還提到他們的暖心舉動會給當地醫務人員帶去力量。
4月10日,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館長臧傑斌在北京向記者介紹收集到的《福》字背後的故事。據臧傑斌介紹,美國當地時間2020年3月6日14時,美國福建聯合總會榮譽主席李貴明手持「福」字的形象展現在紐約時代廣場的大屏幕上,希望藉由這個「福」字向正在抗擊新冠疫情的中國同胞和其它國家民眾加油鼓勁。 中新社記者 李國慶 攝
看到這些實物資料,臧傑斌很受觸動。他坦言,面對疫情,華僑華人「無論身在哪裡,他們都愛國愛鄉、回報桑梓,並願意與住在國人民共克時艱,共擔風雨」。
此外,還有一件實物讓臧傑斌印象深刻,那是一個中國「福」字。他介紹說,美國東部時間3月6日14時,美國福建聯合總會榮譽主席李貴明手持「福」字的形象展現在紐約時代廣場的大屏幕上,希望借這個「福」字為正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同胞和其他國家民眾加油鼓勁。
據了解,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本次徵集活動長期有效。在徵集基礎上,博物館將適時舉辦專題展覽。徵集具體內容主要包括:刊發反映僑界參與抗疫相關典型事跡報導的媒體原件或照片;僑界抗疫物資實物樣品或圖片;物資包裝的原始標籤、發貨單、銀行匯款單等票據;接受單位出具的證明、榮譽證書等內容。具體捐贈途徑事宜可以聯繫江振仕、王曉靖(010-64030790、15210903389)。(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