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正式開館。開館當天,中央領導、五僑單位領導、部分僑領和歸僑僑眷代表等在內的嘉賓均出席活動,此外,眾多媒體也應邀參加。
在開館當天,博物館共推出四個展覽,包括一個基本陳列展、一個專題精品展和兩個臨時展覽。基本陳列展以歷史傳統與現代觀念相結合、莊重大方與生動活潑相結合的理念,使用圖文結合、場景復原、藝術品創作、多媒體展示等手法來輔助文物展示,幫助觀眾全面了解華僑華人的歷史文化及對住在國和祖籍國的貢獻,共展出800餘件藏品和近千張照片。此外還將推出2個特展,其一為「藝海求索,薪火相傳——司徒家族藝術展」,集中展示司徒家族多位藝術家的藝術成就,表現司徒家族跨越各個時代對藝術的不懈探求以及在當下的新發展和新面貌;其二為「僑鄉情——水墨韻」,以百來幅國畫作品展現華僑對家鄉的深情厚誼。
中國僑聯副主席李卓彬(左四)等與司徒家族成員合影
開館當天,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可以說是項背相望,眾多愛國華僑懷著欣慰而又激動的心情前來參觀。記者在現場了解到,眾多僑胞從五湖四海前來觀看開館儀式以及相關展覽,其中位於博物館三樓的「藝海求索,薪火相傳——司徒家族藝術展」的人群更是絡繹不絕。
記者走進司徒家族的藝術展,「藝海求索,薪火相傳——司徒家族藝術展」的海報巨幅精美海報呈現在眼前。
司徒美堂——無私奉獻的愛國僑胞
走進展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著名愛國華僑、中國致公黨創始人之一的司徒美堂的愛國事跡的相關圖片以及歷史資料。
司徒美堂,原名羨意,1880年赴美,1885年加入洪門致公堂。1894年組建安良堂,擔任總理長達四十餘年。1904年孫中山赴美活動,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其後,司徒美堂多次發動籌款,支持孫中山的革命。1937年,抗日戰爭期間,司徒美堂發起成立「紐約全體華僑抗日救國籌餉總會」,積極發動華僑籌資捐款,全力支持祖國抗戰。
1948年司徒美堂公開聲明擁護中國共產黨及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組建人民民主政府的主張。1949年,毅然回國參加中國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政協第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華僑事物委員會委員等職務。1955年因病在京與世長辭,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及首都各界人士七百多人出席了隆重的公祭大會。
司徒美堂孫女——司徒月桂
司徒美堂的孫女司徒月桂告訴我們:「爺爺這一輩子都在為革命、都在為祖國而四處奔走,不遺餘力。將自己的所有奉獻給我們偉大的祖國。」
司徒喬——悲天憫人的人民畫家
沿著展覽向前走,看到的是一位沒有進過專業的藝術學校,也沒有機會接受名家的指點,卻憑藉著得天獨厚的藝術天分以及後天勤奮好學 ,深入生活,力疾揮寫,畫出不少具有時代特徵的佳作的著名畫家——司徒喬的作品。他所創作的作品多為勞苦大眾的形象,激憤同情之心,溢於畫面。司徒喬最為著名的肖像作品則是為魯迅所作的肖像。而與魯迅的相識與交往也給司徒喬的人生帶來非常大的影響。1926年,24歲的司徒喬在北京中央公園水榭舉辦第一次個人畫展,當時魯迅就買下了其中的《五個警察一個○》、《饅頭店門前》兩幅作品。
司徒喬作品
《五個警察一個0》
據司徒喬的女兒司徒雙介紹:「那幅《五個警察一個○》現在仍被放在北京魯迅紀念館內魯迅書房的書桌上。」也正是這樣,一向崇拜魯迅的司徒喬也正是由此堅定了從事藝術的決心。1936年10月,魯迅逝世,司徒喬懷著悲痛的心情為魯迅畫遺容,而追悼會所用的那幅巨幅遺像也同樣出自司徒喬之手。
司徒喬之女——司徒雙
司徒奇——推動中國畫國際化的先驅
欣賞完司徒喬的獨具一格的具有歷史特徵的繪畫之後,進入到眾人視線的就是嶺南畫派大師司徒奇的作品。
司徒奇作品
司徒奇作品
嶺南藝術大家司徒奇與關山月、黎雄才並稱為「春睡三老」。司徒奇在春睡畫院門人中是大哥大一級人物,在嶺南畫派第二代有著重要的位置。他十六歲入廣州市美術學校,兩年後入上海中華藝術學校西洋畫科,跟從陳抱一、陳望道、丁衍庸學習。1928年他的油畫《藝人之妻》,畫的是陳抱一夫人,參選國民政府教育部舉辦的全國第一屆畫展,以第一名榮登榜首,被稱之為狀元學生。高劍父謂司徒奇:「學有根底而才氣橫溢,他日當成名手,獨樹一幟,自開家派。」1931年高劍父囑咐黎雄才到「烈風美術學校」隨司徒奇學素描,可見劍父對司徒奇的器重。
《嶺南春色》
俗話說,畫品人品,司徒奇不僅在繪畫上擁有很高的造詣,而且其為人豁達,慷慨豪邁,也是藝術界中為人們津津樂道的事情。據記載,1938年秋,廣州淪陷,司徒奇、關山月、何磊與高劍父失散,三人徒步往其家鄉開平避難,沿途三人身無分文,飢餓交加,司徒奇叩開一農戶的家門,用手上紀念結婚的金戒指,換來一把木薯幹支撐三個人殘弱的生命。另外,他晚年還非常積極推動嶺南畫派以及中國畫的發展,勞心勞力,是推動中國畫國際化的先驅之一。
沙飛(司徒傳)——抗戰歷史的記錄者
繼續往前走,一組攝影作品將人們帶回了抗日戰爭的年代。
沙飛(司徒傳)攝影作品展示
作為司徒家族中的一員,每位家族成員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藝術才能,而沙飛(司徒傳)則選擇了相機作為自己的藝術夥伴。沙飛1926年參加北伐,曾在國民革命軍當報務員,1932年前往汕頭電臺當報務員,1936年9月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
《章乃器在魯迅墓地發表演說》
在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後,奔赴華北前線,並於9月和12月分別在山西太原擔任全民通訊社攝影記者及河北阜平參加八路軍,還先後擔任《抗敵報》社副主任、晉察冀軍區政治部宣傳部攝影科科長、《晉察冀畫報》社主任、《華北畫報》社主任。沙飛(司徒傳)在抗戰期間拍攝了眾多珍貴的記錄當時歷史事實照片,其女王雁表示:「父親用攝影的方式記錄了抗日戰爭時期的珍貴歷史片段,將過去的歷史重現在人們的眼前,他是歷史的見證者,同時也是偉大的歷史記錄者。」
沙飛(司徒傳)之女——王雁
司徒傑——以雕塑將歷史重現
司徒傑,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青少年期受哥哥畫家司徒喬的影響和指導,決定學習雕塑。1937年考入北平藝專雕塑系從師王臨乙先生,1939年赴新加坡與德籍雕刻家杜迪希Karl Dudige學習。1945年畢業於重慶國立藝術專科學校雕塑系。1948年起任教於國立北平藝專(後中央美術學院),直至退休。
《中國鐵路工人在加拿大》
司徒傑歷任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創作員,加拿大安大略省美術學院特聘駐院藝術家。多次應邀赴美國費城大學、康乃爾(Conell)大學等講學。受聘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主持司徒傑雕塑教學工作室,中央美院主持第一工作室。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在教學期間對中國古典和民間雕塑做過深入研究,搜集大量資料,對中國傳統雕塑的研究做了很大的貢獻。
《司徒喬浮雕》
司徒傑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地,包括《白求恩紀念像》。分別建在加拿大蒙特婁白求恩廣場,河北石家莊白求恩醫院廣場和白求恩墓地,獲首屆全國城雕優秀獎。加拿大溫哥華市孫中山公園的《加拿大太平鐵路華工紀念浮雕》。據司徒傑之女司徒蒙及其侄子司徒乃鍾介紹:「司徒傑對於雕塑的要求非常嚴謹,創作一個作品往往會通過眾多資料以及實地觀察,並且會畫出很多初稿,並在初稿當中再進行精心地挑選,儘可能地完善作品。」
司徒傑之女——司徒蒙
司徒漢——用音樂表達愛國情懷
作為司徒家族的那一份子,著名合唱指揮家、作曲家、社會活動家司徒漢同樣選擇了用藝術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以及回報偉大的祖國。他作為中國合唱事業的開拓者及奠基人之一,十六歲參加廣東青年抗日先鋒隊,後成為十二集團軍團政工對隊員。1942年擔任重慶及上海青年文工團音樂組組長和音協副秘書長。1953年,他一手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職業合唱團——上海樂團合唱隊,並親任隊長兼指揮。1956年在中央樂團舉辦的由蘇聯指揮家杜馬舍夫主持的合唱只會學習班畢業,後任上海合唱團團長兼指揮。
在他的藝術生涯的60餘年,曾指揮過《黃河大合唱》、《幸福河大合唱》、交響合唱《中南海的明燈》以及音樂史詩《東方紅》等許多大型作品,並創作和指揮了清唱劇《礦山烈火》等八部聲樂作品。此外指揮過電影《聶耳》、《阿詩瑪》等配樂。還指揮演唱了中外歌曲1000餘首,並且創作了200多首歌曲、樂曲。其中《當祖國需要的時候》這首歌更是家喻戶曉。司徒漢之子司徒勇表示:父親選擇了用音樂的方式表達其愛國情感,他所創作的歌曲更是中國音樂的歷史見證。」
司徒漢之子——司徒勇
司徒乃鍾——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司徒乃鍾——司徒奇之子,現任香港蒼城畫院院長,加拿大蒼城畫會創會會長,廣州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生導師,廣州畫院榮譽畫師,中國浙江省博物館西湖畫院副院長,美國印第安納波裡斯大學亞洲研究院名譽顧問。
《孤帆》
他曾先後在國畫方面拜趙少昂、關山月、楊善深、黎雄才、陳荊鴻、林近等大師為師。青年時代負笈加拿大,先後均以全甲最佳成績畢業於Capilano學院藝術系及Emily Carr省立美術學院油畫系。曾在瑞士、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州、日本、臺灣、香港、澳門、廣州、北京、南京、上海、江門、東莞、深圳及煙臺等地舉行數十次個展及雙人展。
《春回》
司徒乃鐘的作品涵蓋眾多題材,山水、花鳥、人物等都遊刃有餘。記者在現場看到司徒乃鍾所創作的多幅作品,相當震撼。巨幅的花鳥畫構圖奇特,閒趣優雅;大幅的山水畫氣勢恢宏,意境高遠,另外還有將嶺南畫派的內涵與西方技法相結合所創作出來的作品也非常驚豔。
司徒乃鍾
司徒乃鍾告訴記者:「此次「藝海求索,薪火相傳——司徒家族藝術展」所展出的作品橫跨近百年,內容也反映了作者所處的時代,無論是司徒喬畫的魯迅遺像還是司徒傳拍攝的抗戰場景,司徒傑雕刻的白求恩像等都帶有歷史的印跡。這不僅僅是一個家族歷史見證,同時也是國家的歷史見證。」
最後,他還表示,希望藉此展覽,讓更多人們了解司徒姓氏藝術家們的德與藝,看到廣大華僑華人在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方面所起的積極作用,看到廣大歸僑僑眷藝術家們在中國文藝事業發展中的獨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