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前,《指環王3》首映,筆者初一,在朋友家裡初識《指環王》,那會兒只覺得這是一個英雄打怪的故事,朋友買的是盜版碟,聲畫還時常無法同步,卻依舊看得我血脈賁張欲罷不能。十五年後,我已接近而立之年,這十五年裡的每一個夏天,我都要在電腦或電視前重溫一遍《指環王》三部曲。幾天前,借著上海國際電影節的「佳片重約」,終於第一次在電影院舊夢重溫,一曲終了,場燈亮起,卻依舊不肯離去。
15年過去了,它依舊是最具上古史詩氣質的電影。它那種宏大而渾然的敘事,「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戰爭場面,都是後世難以企及的巔峰。
愛和勇氣,是所有英雄題材電影永恆的主題,而英雄的無畏和犧牲,是所有史詩的靈魂,《指環王3》把這些都詮釋到了極致。
《指環王3》中的兩場戰前動員,是對勇氣和堅守最好的刻畫,作為一個歷史專業出身的人,每當看到這兩段演講,我都會入戲而又出戲地想起安史之亂時候守淮陽的張巡,還有揚州城裡的史可法。最令人感動的勇氣,不是「勝利必將屬於我們」,而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整個三部曲裡最忙碌的人,非甘道夫莫屬,正是他的來往奔跑,才使得原本一盤散沙的中土世界再次聯合,他一手撮合起了魔戒小分隊,喚醒了希優頓王,在聖盔谷之戰的最後時刻召回了三千驃騎,督戰剛鐸,引兵求援,這才一次次地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每每看到甘道夫奔馳在中土,我都不禁想到那個毀家紓難、招兵勤王的文天祥文丞相,如果不是電影裡總要給一個美好的結局,那麼「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又何嘗不是甘道夫的宿命呢?
米那斯提力斯圍城戰前落寞無助的甘道夫。
愛情、友情、親情等各種情愫,都被包羅在《魔戒》三部曲這個萬花筒裡,但《指環王3》中,最不惜筆墨的,還是兄弟情。不管前方是怎樣的黑暗與險惡,梅裡和皮平,阿拉貢和萊戈拉斯,山姆和弗羅多,都義無反顧地陪伴著對方,直到世界的盡頭。每當看到山姆說「I can not carry it for you,but I can carry you」,然後使出最後的力氣背起弗羅多走向末日山口,我都不禁熱淚盈眶。豆瓣《指環王3》熱評第一條是:「即使在一起喝過多少次酒,逛過多少次街,掏過多少次心窩,共度過多少時光,許多人還是沒能擁有一個能背起你從地獄走向天堂的朋友——山姆。」
優秀的影片也好、文學也罷,一定都有它豐富的層次性,不同年齡,不同心境下去看,總是能看出不一樣的東西,產生不一樣的共鳴。初看時《指環王》男生大概會被戰爭場面所吸引,女生驚豔於奧蘭多·布魯姆的顏值;再往後,你可能會喜歡阿拉貢,喜歡他身上的英雄氣概和王者之氣;再後來,你會學著欣賞甘道夫,為他的睿智、幽默和淡然;突然有一天,我發現自己最喜歡的居然是希優頓王,他犯過很多錯誤,寵信佞臣,逼迫忠良,害死了自己的兒子,弄得自己的國民顛沛流離,但一朝覺醒,他卻依舊是那個雄主,他從來都知道希望渺茫,卻依舊帶著盼望衝向敵營,「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奧蘭多·布魯姆飾演精靈
伯納德·希爾飾演希優頓
在2004年的第76屆奧斯卡頒獎禮上,《指環王3》拿下了包含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原創配樂、最佳剪輯在內的共計11個獎項。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奧斯卡獎的評委們最後一次與大眾審美保持一致,在那以後,奧斯卡評委們的旨趣與口味與一般大眾愈發脫節,在小眾和政治正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放在今日,《指環王3》這部沒有黑人演員、沒有大女主、沒有少數族裔關懷的影片恐怕再也難以得到奧斯卡評委們的垂青。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指環王三部曲」也正像是一個民族的上古史詩,是對愛與勇氣的一曲讚歌,它有著簡明而清晰的善惡觀,卻在現代化的進程中由信史變為傳說,主人公的神性被剝離,單純而美好的品質開始暗淡,在這個世俗化、碎片化、文化相對主義甚囂塵上且愈發抗拒宏大敘事的世界裡,已然成為不可複製的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