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說過了《指環王》系列在開拍前被好萊塢各大影業當球踢的故事,今天要說的是拍攝中途的趣事逸聞。
眾所周知,一部好電影的背後,肯定是導演、演員乃至劇組上下所有工作人員所付出的大量心血,《指環王》也不例外。
在新線影業接手這個項目後,儘管董事長Robert Shaye同意彼得的想法,讓他可以拍攝三部電影,但鑑於本身新線只是一個小體量的影業,拿不出那麼多資金。
最初是打算1.3億美元的投資拍攝三部,平均一部僅僅4000萬美元的預算。
正因為如此,所以《指環王》的拍攝其實主要就是圍繞著一個核心:怎樣省錢?
當然,彼得·傑克遜並沒有單純為省而省,他的「省」是建立在不影響作品質量的前提之上。
通俗點說,怎樣才能做出「物美價廉」的拍攝?
最後,製作團隊決定前往紐西蘭,採取實景拍攝。
實景拍攝對比大家熟知的綠幕拍攝,有幾個優勢。
第一,一些場景可以反覆利用,而《指環王》三部曲正好是背靠背拍攝,因此這點可以說是完美契合。
第二,實景跟綠幕兩種拍攝方式,不是說後者就一定比前者貴,比方說你要是單純摳個圖什麼的那肯定是綠幕更便宜。
但對於《指環王》來說,如果是大量綠幕拍攝,中土世界的宏大景觀全部依靠後期製作的話,那費用是不可想像的。
而實景拍攝的話,由於彼得選擇的地方是紐西蘭,那裡的人力物力價格比好萊塢便宜多了,而且作為當地人,彼得也知道政府有什麼補貼,因此比綠幕拍攝要划算得多。
最重要的是,彼得自己也認為一部史詩作品,不應該全部依靠後期製作。
當然,說是這麼說,但實景拍攝比起綠幕拍攝最大的難點,是工作人員需要花費更大的精力。
好比,你要拍攝霍比特人居住的袋底洞,那麼就需要找一處田園風格的地方;要拍攝兩軍大戰的環節,就需要找一個遼闊又有「氣勢」的平地。
不要以為這些很容易搞定,因為其中還需要考慮到場地的光線對拍攝的影響,還有遠近鏡頭是否符合畫面構圖,再加上在此搭建實景所需要花費的費用等。
而更複雜的地方在於,紐西蘭一些地方是國家保護地區,又或者是屬於一些村落所管轄,你要在其中拍戲,需要申請許可,但人家不一定同意,畢竟他們也會顧慮你在這拍戲等會搞壞了環境怎麼辦?因此其中花費的協調功夫、走的程序都很繁瑣。
在《指環王》長達9個多月的拍攝中,彼得團隊搭建的實景場地就超過150個以上,其中所耗費的心血可想而知。
當然,雖說實景拍攝佔多數,但需要後期製作的鏡頭還是很多的。
由於預算不夠,彼得沒有找好萊塢著名的工業光魔等,而是找了一家叫做維塔數碼的特效公司。
維塔數碼這公司位於紐西蘭,是彼得之前合作過的特效工作室,算是比較知根知底。
儘管說在特效製作方面比如數字領域等業內頂尖公司,但勝在性價比高,而且本身水平也不差,而最重要的是這家工作室對彼得交待的任務並不敷衍對待,而是勞心勞力不嫌麻煩地完成。
比如:
為咕嚕這名角色就設計了超過100種不同表情的雕塑頭像。
製作了48000件鋼板模具盔甲(其中有包含塑料成分)
10000支實體箭矢。
500張強弓。
超過10000具以上的塑膠面具。
因為實景拍攝也不可能真造座城出來,但後期製作的話又太貴,因此維塔數碼製作了很多微縮模型以供拍攝。
其餘的道具更加數不勝數了。
除此以外,演員們的表演也可圈可點。
彼得這導演,很喜歡拍攝中途突然改臺詞,按他的說法是他會根據實際拍攝的情況,感覺哪個鏡頭需要對臺詞做增減時就會這麼做。
這麼一來可苦了演員們,因為演員們很多時候已經把一大篇臺詞完全記下來,但拍攝的時候突然又要求改,相當於把一段完整的話中間切幾段,再放另外一段下去,還要全部連接起來。
飾演甘道夫的伊恩·麥克萊恩,雖然是一個敬業的老戲骨,但畢竟年紀大了,記憶力不是那麼好,彼得看伊恩老爺子一直苦記臺詞很吃力,還想過把他的一些臺詞刻在士兵的頭盔上。
飾演佛羅多的伊利亞·伍德,背臺詞時被抓拍到,感覺自己記得不好都尷尬了。
飾演人王阿拉貢的維果·莫特森,被臺詞搞得頭昏腦漲,一有閒暇時間就趕緊跑去釣魚來放空思想,但釣了一會感覺,唉我還是回去背臺詞吧.....
嗯,整個劇組演員都為「臺詞」苦惱不已。
另外,由於很多場景是位於山上,因此演員們經常都是化好了妝再坐直升機去場地,舟車勞頓是免不了的,而且剛下了直升機就得背新的臺詞,拍攝途中又有各種動作戲。
所幸的是,這群演員們從來沒有任何怨言,而且還把他們能貢獻出的最好表演給了導演以及觀眾。
事實上,就上面所說到的,場景、道具、演員等等的所有環節,缺一不可。
為什麼?因為彼得需要有一些先期的成品給新線影業看。
像《指環王》這種史詩級電影,就算再省,也不可能僅1.2億美元就能拍完三部的,彼得一直都有想要求追求預算。
但問題就在於,你要怎麼去說服新線?總得有些成品讓他們看到這的確是一個很有潛力的項目吧?
而正確的拍攝方式、令人過目難忘的拍攝場地、製作精良的模型跟道具再加上演員們賣力的表演,這些都是彼得能跟新線談判的籌碼。
結果就是,新線看到大家都有這麼幹勁,而且看起來的確是個潛力股,於是砸鍋賣鐵,最終將三部曲的預算拉到2.81億美元,足足提高了一倍以上。
最後的結果當然也是喜人的,《指環王》三部曲全球票房接近30億美元,斬獲無數大獎。
出色的導演,敬業的演員,絕不馬虎的特效公司,全力支持拍攝的新線影業,還有其他美術、指導等等所有工作人員都為這部作品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可以說,正因為這樣,史詩才會成為史詩,而少了任何一個環節,經典也不會是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