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冬季白事多,這3種情況經常出現,農民提議該禁止

2020-12-19 布衣小農人

小的時候爺爺就總是說「這農民就不能閒著,閒著閒著就閒出病來了」,其實這句話也不是不無道理,筆者的家鄉是一個東北的小村莊,這個地方每年過了10月份,氣溫就會開始下降,小雪節氣開始上凍下雪,到了大雪節氣就開始河流冰封,而作為農民的我們,每到冬季最大的工作就是「貓冬」,因為外面基本都是冰天雪地的,等幹農活得在3月份,所以在屋裡老老實實的待著成為了我們最大的業餘愛好。

其實,在我們當地的農村,冬季也是辦白事的高峰期,很多老人到了冬季由於血管一冷一熱就容易出現危險,而我們當地的飲食和氣溫讓我們很多人都多少有一些基礎疾病,所以每到冬天,保暖是非常重要,但有些老人的身體確實不是很好,可能到了這季節到了這個年紀也確實避免不了意外的發生,筆者統計了下今年入冬之後截止到現在逝世的老人,大概是6個老人相繼離世,而他們大多數都是心血管的問題,所以我們這到了冬季就要注意自己的身體了。現在村裡辦白事非常熱鬧,而且還非常省事,現在有服務隊,把老人所有的事宜都給安排明白了,當事人基本不用操心什麼,但服務隊雖然省事,可這喪事辦的卻讓人看著不舒服,下面筆者就說3個情況大家就知道為何這服務隊不讓人舒服了。

第一:花錢買「哭」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這農村辦喪事可以花錢買別人哭了,在筆者記憶裡,老人去世都是子女和晚輩在靈前大哭的,但現在老人去世之後,子女都紛紛站在屋內,卻沒有人在靈前哭了,為了達到現場感染的效果,服務隊推出了哭喪服務,一場多少錢,白天多少,晚上多少,基本都是明碼標價的,說實話作為一個農民,在這個人情味比較重的農村,看到這個服務內心還是非常不舒服的,子女送老人不應該哭麼?難道養育之恩的表達用錢就可以表達麼?針對這個哭喪筆者認為就是最大的一個「怪象」。

第二:穿著簡陋靈前跳舞

說到這跳舞,確實是近些年流行起來的,很多服務隊為了活躍現場的氣氛,唱大戲、吹嗩吶都已經不能滿足這些服務隊的表演了,筆者看過很多地方的白事上都會出現一些穿著暴露的人在靈前的舞臺上跳舞,中華文明幾千年,這種靈前跳舞的表演不知道是服務隊為了賺錢所設立的還是現在農村的喪事已經發展到了敲鑼打鼓送逝者的地步,真的是讓人大跌眼界,都說「死者為大」,只要逝者高興,什麼都是可以的,但這逝者已經離我們而去,在設立這麼多不成體統的表演,這不是在擾亂農村文明呢麼,讓外人該怎麼看我們呢,所以這個現象一定要被禁止。

第三:鞭炮齊鳴

在農村,能放鞭炮的情況一般都是這是個喜喪,一般80歲以上老人走了之後就會放鞭炮,而且是有關係的人家都會門口掛一個鞭炮。但有些農村,貌似對這個禮數不太了解,哪怕是歲數小的逝者也要在靈前放炮,這不僅汙染環境,同時也會對逝者產生不尊重,送靈主要就是想要老人能夠安安靜靜的離開這個世界,放炮不僅不尊重老人還有種讓老人不得安寧的意思,所以這個現象就算是習俗也要遵守規矩。

農村白事現在的亂象確實很多,可能是現在的人物質都比較膨脹最後導致了思想的膨脹,老祖宗的一些規矩都忘得一乾二淨,雖然服務隊的出現確實簡化了農村白事的流程,但也不能為了服務隊的利潤而讓這些亂象繼續滋生吧,所以為了淨化農村白事的環境,我們一定要抵制這些亂象的發生,你們認為呢?

相關焦點

  • 農村操辦白事,這3種做法純粹是「胡鬧」,農民:該管管了
    在我國,一直都是以「死人為大」的,畢竟人死不能復生,在農村中,人過世之後都會為之操辦白事,也就是送最後一程,辦白事這本來是個很正常的事,但是有一些做法令人覺得完全就是在胡鬧,也需要國家政府來管一管了,我們需要尊重死去的人,需要正正經經的去辦這場白事,不能瞎胡鬧,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說說有哪三種做法純粹是胡鬧
  • 農村白事出現3種,鋪張浪費現象,娛樂班要不要取消?
    了解三農大百科,來自我們身邊的農村事,大家好,我是花姐妹看世界!和你們一樣關注農村事件。前一段時間,有不少地區因為禁止土葬,讓人們進行更為環保的火葬。而且這個消息也讓許多農村老百姓對此看法不一,大部分老人還是想要土葬,但各地執行情況又不一樣。
  • 農村操辦白事,這三種做法簡直「荒唐」,農民:必須管管了
    國家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現在農村生活條件也是越來越好了,但是農村有些風俗習俗依舊讓人詬病,比如說紅白喜事,很多都是鋪張浪費,今天我們就來談一下農村操辦「白事」的一些詬病,有些做法純粹是「胡鬧」,可以說非常的「荒唐」。農村操辦白事,這三種做法簡直「荒唐」,農民:必須管管了。
  • 農村辦白事,新增的這幾種做法,被村民直言:純粹是「胡鬧」
    導讀:農村辦白事,新增的這幾種做法,被村民直言:純粹是「胡鬧」每年的冬季,都是農村紅白喜事最多的季節。這個季節也被叫做隨禮的季節,每天都要忙不迭地去隨禮。紅事明顯多於其他季節,是由於傳統習慣使然,過去的農村平時大家都要忙於農田幹活,只有到了冬季的時候,相對才會閒暇一些,所以更容易找到人幫忙,大家也都有時間,加上冬季的氣溫很低,在沒有冰箱冰櫃的時代,室外的天然大冰箱能夠更好地將食物多存放一些時日。而白事的增多,則是由於氣溫的驟然下降,讓一些年老體衰的老人很難適應,所以冬季的白事也明顯的多於其他的季節。
  • 農民取暖問題該如何解決?農村接上天然氣後,燒煤現象該禁止嗎?
    這導致一些地方禁止大氣汙染治理的方向或目標已經轉移到農村冬季取暖方面。 一些專家認為,農村冬季取暖對空氣汙染非常嚴重。畢竟,農村冬季取暖基本上是燒一些煤、柴火或者農作物秸稈,這在一定程度上對空氣汙染有一定的影響。燃燒後至少會排放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汙染物。當然,燒煤也會汙染環境,比如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硫。
  • 農村白事,請人敲鑼打鼓請人哭喪,這算擾民嗎?該怎麼辦
    農村有人去世,嚴重擾民,該怎麼辦第一種方法:農村人講究死者為大,家中有人過世,有些人是會大操大辦,像是請人敲鑼打鼓。這種事情也是很正常的,農村人愛面子,都喜歡把葬禮辦的風光些。如果不請人敲鑼打鼓,說不定還會被農村其他人恥笑,說這些子女不孝順,家中的老人過世,都不重視。
  • 農村隨禮「兩極分化」,紅事被動隨,白事主動隨,為啥區別對待?
    放在農村,我覺得這倆字最貼切的解釋應該是農村約定俗成的處事標準,說得再直接一點就是當農民家裡的親戚或者是同村關係要好的人如果家裡有生老病死、喬遷升遷之類的事情的時候,就需要帶著禮金上門慰問,這就是農民口中的隨禮過程。
  • 在農村參加白事,這3件事很忌諱,一定不能做,免得惹主人不高興
    要說農民最在意的事情,那麼除了紅事應該就是白事了,紅事指的就是結婚一類的喜慶事,在農村這樣的事情講究的就是一個熱鬧。而白事指的就是喪事,這樣的事情就要特別的顯示其莊重性,在農村,辦理白事的時候有著非常多的規矩,也有很多的禁忌。
  • 農村喪葬移風易俗,土葬將被限制,禁止二次殯葬,農民要早知曉!
    農村這幾年的變化之快,相信農民都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對於一些以前比較落後的農村,隨著國家對這些地區的投入力度加大,很多基礎設施都興建了起來。農民能感受到的,是發展越來越快,環境變得越來越好的農村,對於老一輩農民,這點感受會更為深刻。
  • 入冬以後,農村辦白事的多了,什麼原因?
    步入小雪節氣後,北方多地「一夜入冬」,氣溫跳水明顯,不少村民也當了「睡衣族」,換上了厚厚的棉衣,雖然看起來有些不起眼,但這種輕盈保暖的穿著,還是吸引了多數村民的心,這也成了時下農村的一道獨特風景!今天是去世的第三天,按照移風易俗的規定,三天就要辦白事了,今天客人聚集一堂,按照老祖宗留下的習俗,為逝者做最後一次告別,不少村裡人都很感慨,劉大爺細細算了一下,這兩年入冬後,過世的老人,足足有七八人,心裡暗暗納悶,為什麼大年三十之後,許多村裡人怎麼還活不到過年呢
  • 農村白事怪象,荒唐的歌舞團、流行樂,到底是葬禮還是演唱會
    雖然說農村地區的經濟水平還遠遠比不上城市,但是農民們腰間的錢袋子卻是一天比一天的鼓,農民們也不用再像以前一樣掙扎在溫飽線上,也可以開始追求更高的消費層次。雖然近些年來,農村的經濟建設是在向穩中向好的道路不斷發展,但是農村地區一些舊的封建殘餘還依舊存在,尤其是鋪張浪費現象,鋪張浪費現象在農村的紅白喜事上尤為明顯。
  • 如今農村老人去世,辦白事自然方方面面都不能馬虎
    10月19日,筆者去平涼下川河北跟白事,看到農村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都是充滿著人情味的,這一點在紅白喜事上體現得尤其明顯,以前農村辦白事,親朋好友還有附近的鄉親們,不管有多忙都會儘量趕回來幫忙
  • 農村俗語:「紅事等吃喝,白事累彎腰」,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農村的冬季總是異常的寒冷,很多人家裡除了土炕之外,幾乎沒有多餘的取暖設施,因此很多農村老人都會在冬季離開,主要是因為天氣寒冷被凍走的。而許多年輕人也選擇在冬季結婚,除了冬季清閒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婚宴剩下的飯菜不容易壞掉。
  • 它是農村白事開支最大的一塊,一場花費幾十萬,你們那需要多少錢
    雖然說現在很多地區都提倡實行火葬,但是因為一些地方老一輩的觀念始終沒有改變,依然再堅持使用土葬,甚至有些農村地區為了讓農民實行火葬採取了強制性措施,但結果仍然不盡如人意,很多農民寧願受罰也要給去世的老人進行土葬,就是想了去老人生前的最後一個願望。說起農村的白事,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這些開支裡面最大的一塊就是香菸。
  • 農村辦「白事」最忌諱這三件事,千萬不能做這些事,一定要記清楚
    在農村有兩件大事,一件是「紅事」,另一件是「白事」,農民認為「白事」比「紅事」更重要,這是人一生最後一件事,往往「白事」場面辦的比「紅事」還盛大,幾乎全村的人都要參加。因此農村在辦「白事」的時候都十分慎重,每個人都十分注重自己的言行,下面的三件事情是最忌諱的,千萬不能做這些事,否則後果很嚴重,大家一定要記清楚。1.出殯之前逝者的家屬不能串門 辦「白事」的時候,在逝者出殯之前,家屬是絕對不能到別人家串門的。按照農村的習俗,「白事」家屬都必須穿孝服,這時家屬穿著孝服去別人家串門,意味著會帶來晦氣,這樣別人肯定是不歡迎的。
  • 農村白事講究多?什麼事情不能做?你知道嗎
    農村又是較為封建迷信的地方,尤其在白事上的講究更多。參加白事時,一言一行都很重要,說不好就會有「晦氣」。那麼去農村參加白事時,什麼事應該避免不做?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但這是絕對不允許的,是對逝者的不尊重。說這些話會讓棺材變得越來越重,大家也會走的越來越慢,反而加重了負擔。所以,如果去抬棺材的話,一定不要有抱怨,這是對逝者的一種尊重。
  • 農村建房新規出臺,4種情況屬於違建,村幹部查到就拆房,沒商量
    截止到現在,很多的農村地區,基本完成了宅基地的確權工作以及農業戶口到居民戶口的變更工作。隨著這兩項政策的推進,農村的土地管理也變得更加嚴格了,很多違規使用土地的情況都被明令禁止,農民蓋房子也不能再像之前那麼隨便。
  • 你認為農村白事習俗上面,該剔除那些繁瑣的禮節?
    我不認為農村白事上面有什麼禮節是繁瑣的,是應該要剔除的,幾千年傳承下來的禮節,並且在當代已經是源遠流長,這就說明了它有其存在的必然性,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傳承,不要動不動拿要勇於接受新事物,要辭舊迎新這個詞語,來去否定過去的一切,中國人之所以能夠傲立與東方,很大一部分 原因就是因為傳承因為我們不忘本
  • 一戶一宅認定標準:多出、違建都要拆?農民留意:3種情況可不拆
    事實上每10年進行一次全國範圍的人口普查,主要也是為了對人口情況進行統計,針對人口數量調整教育、醫療等方面的措施。而如今除了城市,農村對於宅基地的管理也開始規範化。按照如今的要求來看,農村也都開始實行一戶一宅制度了。對於多出的住宅以及違建,都是需要拆除的。很多農民自然捨不得自己辛辛苦苦建的房子被拆了,於是心存僥倖不想如實告知。
  • 農村老話「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啥意思?該怎麼送禮
    最近村子裡也不知道怎麼了,三天兩頭就有隨禮的活動,也許這到了年跟前,大家想著趕緊結婚,省的有什麼特殊情況不讓辦,所以筆者最近這錢包是越來越癟了。其實到了冬季農村的白事也是不少,因為冬季是慢性病的高發期,就在前幾天筆者就隨了一份白事禮,因為是多年的鄰居,所以就去幫著忙活了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