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爺爺就總是說「這農民就不能閒著,閒著閒著就閒出病來了」,其實這句話也不是不無道理,筆者的家鄉是一個東北的小村莊,這個地方每年過了10月份,氣溫就會開始下降,小雪節氣開始上凍下雪,到了大雪節氣就開始河流冰封,而作為農民的我們,每到冬季最大的工作就是「貓冬」,因為外面基本都是冰天雪地的,等幹農活得在3月份,所以在屋裡老老實實的待著成為了我們最大的業餘愛好。
其實,在我們當地的農村,冬季也是辦白事的高峰期,很多老人到了冬季由於血管一冷一熱就容易出現危險,而我們當地的飲食和氣溫讓我們很多人都多少有一些基礎疾病,所以每到冬天,保暖是非常重要,但有些老人的身體確實不是很好,可能到了這季節到了這個年紀也確實避免不了意外的發生,筆者統計了下今年入冬之後截止到現在逝世的老人,大概是6個老人相繼離世,而他們大多數都是心血管的問題,所以我們這到了冬季就要注意自己的身體了。現在村裡辦白事非常熱鬧,而且還非常省事,現在有服務隊,把老人所有的事宜都給安排明白了,當事人基本不用操心什麼,但服務隊雖然省事,可這喪事辦的卻讓人看著不舒服,下面筆者就說3個情況大家就知道為何這服務隊不讓人舒服了。
第一:花錢買「哭」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這農村辦喪事可以花錢買別人哭了,在筆者記憶裡,老人去世都是子女和晚輩在靈前大哭的,但現在老人去世之後,子女都紛紛站在屋內,卻沒有人在靈前哭了,為了達到現場感染的效果,服務隊推出了哭喪服務,一場多少錢,白天多少,晚上多少,基本都是明碼標價的,說實話作為一個農民,在這個人情味比較重的農村,看到這個服務內心還是非常不舒服的,子女送老人不應該哭麼?難道養育之恩的表達用錢就可以表達麼?針對這個哭喪筆者認為就是最大的一個「怪象」。
第二:穿著簡陋靈前跳舞
說到這跳舞,確實是近些年流行起來的,很多服務隊為了活躍現場的氣氛,唱大戲、吹嗩吶都已經不能滿足這些服務隊的表演了,筆者看過很多地方的白事上都會出現一些穿著暴露的人在靈前的舞臺上跳舞,中華文明幾千年,這種靈前跳舞的表演不知道是服務隊為了賺錢所設立的還是現在農村的喪事已經發展到了敲鑼打鼓送逝者的地步,真的是讓人大跌眼界,都說「死者為大」,只要逝者高興,什麼都是可以的,但這逝者已經離我們而去,在設立這麼多不成體統的表演,這不是在擾亂農村文明呢麼,讓外人該怎麼看我們呢,所以這個現象一定要被禁止。
第三:鞭炮齊鳴
在農村,能放鞭炮的情況一般都是這是個喜喪,一般80歲以上老人走了之後就會放鞭炮,而且是有關係的人家都會門口掛一個鞭炮。但有些農村,貌似對這個禮數不太了解,哪怕是歲數小的逝者也要在靈前放炮,這不僅汙染環境,同時也會對逝者產生不尊重,送靈主要就是想要老人能夠安安靜靜的離開這個世界,放炮不僅不尊重老人還有種讓老人不得安寧的意思,所以這個現象就算是習俗也要遵守規矩。
農村白事現在的亂象確實很多,可能是現在的人物質都比較膨脹最後導致了思想的膨脹,老祖宗的一些規矩都忘得一乾二淨,雖然服務隊的出現確實簡化了農村白事的流程,但也不能為了服務隊的利潤而讓這些亂象繼續滋生吧,所以為了淨化農村白事的環境,我們一定要抵制這些亂象的發生,你們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