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喪葬移風易俗,土葬將被限制,禁止二次殯葬,農民要早知曉!

2021-01-18 三農壇

農村這幾年的變化之快,相信農民都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對於一些以前比較落後的農村,隨著國家對這些地區的投入力度加大,很多基礎設施都興建了起來。農民能感受到的,是發展越來越快,環境變得越來越好的農村,對於老一輩農民,這點感受會更為深刻。

然而,隨著農村的發展,以往一些陳舊的制度和風俗也將逐漸會被摒棄,農民往後接受的,將是新一代的思想。就拿農村的殯葬這件事來說,很多農民都是崇尚土葬的,這是農村千百年來的傳統,也是對一些習俗的沿承。

但隨著農村移風易俗的進行,現在很多農村對於殯葬也有了新的要求。就比如說,有的地方已經明令禁止土葬,有的只是限制,也有的地方是禁止二次殯葬的,農民要早知曉!

首先對於大多數農民來說,都是堅持土葬的喪葬方式的。一來這是老一輩祖宗傳承下來的習俗。二來很多農民覺得,這是落葉歸根,入土為安的一種要求。

但由于越來越多的人土葬,山上的墳頭越來越多,佔用了不少耕地,極大了浪費了耕地資源。為了倡導更為環保風喪葬方式,如今不少農村將土葬都有一定的限制,並提倡農民進行火葬,儘管不少農民對此否不怎麼贊同。

二次殯葬,是指將逝者的遺體火化後,將骨灰放進骨灰盅裡進行再次安葬。畢竟不少農民都會覺得,入土為安為好,土地才是自己最後的歸宿。但事實上,這是變相的土葬,和直接土葬其實沒有什麼不同。一來佔用了耕地資源,二來更加大了花費。如今不少農村都在限制這一活動,倡導直接火葬。

其次是提倡文明安葬,簡約操辦喪事。有不少農民覺得,操辦白事也是人生的一個重要環節,尤其對於一些清貧的老人來說,生前沒有享福,其後人也會想方設法讓其喪禮更加風光,選擇風光大葬。

一般他們會請來各種歌舞團,並大肆吹嗩吶,大擺筵席。這其實是一種鋪張浪費的作風,和新農村的建設格格不入。為此簡單安葬也是今後發展的趨勢,農民要注意!

其實對於不少農民來說,心底裡還是比較堅持以及崇尚老一輩的做法,直接火葬很難接受。這需要一定的時間去磨合,你覺得呢?你會選擇火葬嗎?

相關焦點

  • 農村3大殯葬亂象遭全面禁止!2020年喪葬制度再出新規?你期待嗎
    以喪葬為例,農村與城市的喪葬習俗有著明顯的不同,城鎮以火葬為主,而農村則流行「土葬」。要知道,土葬在農村已經流傳上千年,怎麼可以強制農民接受新的觀念呢?從前些年失敗的經驗教訓當中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喪葬制度改革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搞定,要循序漸進,讓更多的農民願意接受。比如,有關農村殯葬改革的下述3點,就是不少老百姓如今一直所呼籲的。
  • 2020年農村喪葬再出新政?3種亂象全面禁止!火葬真要取代土葬?
    以喪葬為例子,農村與大城市的喪葬風俗習慣擁有 顯著的不一樣,城區以火葬主導,而農村則時興「土葬」。要了解,土葬在農村早已廣為流傳數千年,怎麼可以強制性農戶接納新的意識呢?從前段時間不成功的成功經驗之中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簡易的結果,喪葬體制改革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拿下,要由淺入深,讓大量的農戶想要接納。例如,相關農村殯葬改革的以下3點,便是許多 普通百姓現如今一直所號召的。
  • 農村喪葬改革!火葬將全面取代土葬?北京專家怒批:是把人當垃圾
    而在千年的歷史演變中,人們越來越重視「嘉兇」二禮,所謂嘉禮,就是婚宴喜慶典禮,而兇禮,則是喪葬弔唁等禮節。在傳統文化裡,人生最大的事情無非就是出生、結婚和死亡,因此人們十分看重婚禮和後事。而且在傳統的喪葬禮儀中,最繞不開的話題就是如何選陰宅,如何進行土葬了。雖然現在不少地方已經提倡火葬,但還是有很多持傳統意見的人對火葬並不看好,甚至引起了紛爭。
  • 農村該不該廢除土葬實行火葬?
    農村該不該廢除土葬實行火葬?農村如果沒有土葬自然是最好,而火葬是最為有效解決土葬問題的途徑之一。但是需要大力倡導,循序漸進推動農村殯葬,一刀切廢除土葬,全部施行火葬不可另外,還需要避免火化土葬的問題。
  • 殯葬改革後,土葬實行火葬?北大教授:火葬把人當垃圾燒,有不妥
    但是土葬這樣的傳統也正在被逐漸打破,由原來的土葬實行火葬,現在城市基本已經全面實行,而在農村也已經在各地實行多年,當然有些地方可能還沒有全面推廣,而實行火葬其目的就是為了節省土地資源,減少農村喪葬中的一些陋習行為,大家都知道,這農村的土葬基本都是需要一個墓穴,這樣的情景在農村也比較多見,不管是山上還是耕地裡都能看到很多的墳頭,而這樣一來耕地就會減少墳頭卻在不斷的增加,另外土葬所帶來的很多習俗中不乏有眾多的陋習
  • 喪葬勢要改革,土葬被取代?北大教授:把人當垃圾,火葬哪點好?
    土葬是農村的一項從古代沿襲至今的喪葬習俗,早已深入人心,被農民所接受。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土葬的弊端也愈發凸顯,其中非常關鍵的一點:土葬需佔用土地,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因此,有專家提議,全面禁止土葬,轉而推行火葬,以避免大量良田成為墓地!
  • 農村喪葬習俗的五大「禁忌」你知道多少?
    在農村,俗話說,「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婚喪嫁娶,各安天命。」葬禮在農村並不罕見,每逢村中有長者去世,總會舉行特殊的儀式,而在整個葬禮的過程中都有著嚴謹的程序,不容出錯!否則容易鬧笑話,因此要想順利的舉行完葬禮這套程序,以下的五大「禁忌」大家要熟知!
  • 一位教授提出要恢復土葬,對於此事你怎麼看?
    我國的主流喪葬習俗是土葬,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推行火葬,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火葬破除了封建迷信,打擊了鬼神論,節約了土地,減少了喪葬流程,起到了移風易俗的作用。但近些年來,火葬的弊端日益突顯:環境汙染、費用過高、侵佔耕地、喪禮文化消失等等,並且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引發了人們更深地思考:人應該被當作垃圾燒掉嗎?
  • 85後代表王萌萌:建議推進農村殯葬改革 建立公益性公墓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85後代表王萌萌:建議推進農村殯葬改革,建立公益性公墓出生於1988年的王萌萌是安徽省定遠縣吳圩鎮西孔村黨總支第一書記,也是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安徽代表團112名代表裡年齡最小的代表
  • 以後城區喪葬白事要這麼做!違者將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但隨著城市進程不斷發展,社會文明不斷進步,傳統喪葬文化中請道士做法、和尚念經、請樂隊彈唱等活動被越來越多人詬病, 其中涉及「高音喇叭」「燒紙錢」等形式所產生的噪音汙染、消防隱患更加劇了現代文明的困擾。未來「移風易俗文明殯葬」要怎麼做?今天我區專門召開全區移風易俗推進工作會議。
  • 從雄安殯葬改革想到傳統喪葬習俗
    前一段時間接到村裡通知,說是上級要求平墳,準備騰退我們家的墳地。
  • 師宗縣:氣清景明慎終追遠 殯葬改革見實效
    掌上曲靖訊近年來,師宗縣遵循惠民、綠色、文明殯葬理念,堅定不移深化殯葬改革,逐步形成了設施完善、功能齊全、服務便捷的殯葬公共服務體系,實現了殯葬改革與移風易俗、保護生態的有機結合。「入土為安」是中國人的傳統風俗,但隨著社會的持續發展,人口的不斷增加,人們逐漸意識到,土葬要佔用大量的農田耕地,並且破壞了環境,殯葬改革勢在必行。2018年4月23日,師宗縣發布《關於依法推進殯葬改革的通告》,依法將36個村(社)劃為火葬區,於2018年6月1日正式實施。實施以來,師宗縣不斷深化殯葬和祭祀改革,大力推行火葬、實施惠民殯葬。
  • 建甌市東遊鎮推動移風易俗列入農業農村工作重點「簡陋」葬禮贏得...
    以往在農村,操辦白事往往有著十分繁瑣的規定和程序。但在東遊鎮,高家人這場有些「簡陋」的葬禮卻贏得了一片稱讚,這樣的文明出殯方式也是該鎮首例。聽聞此事後,東遊鎮還特意寫了封「表揚信」送至逝者家屬手中。信中這樣寫道:「這是一筆豐厚的文明遺產,周邊鄰居和學生要感謝你們,因為沒有鼓樂隊噪音影響生活和學習;環衛工人要感謝你們,因為避免了清理紙屑的勞累;過往司機要感謝你們,使東遊街道暢通無阻;東遊人民要感謝你們,是你們開創了東遊集鎮殯葬工作的先河,為東遊人民樹立了革除喪葬陋習,文明節儉辦喪的好榜樣。」
  • 在中國死一次要花多少錢?
    1997年7月21日發布的《殯葬管理條例》同樣規定:「將應火化的遺體土葬或者在公墓和農村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遺體、建造墳墓的,由民政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強制執行。即便殯葬改革是現實的需要,鼓勵火葬也是必然的方向,但移風易俗是否僅有強力推進一個選擇,還是可以討論的。火葬對很多年齡較大的農村老人來說,接受起來還有難度,之前各地強制執行,效果都非常不好。殯葬陋習「被砸得粉碎」可沒那麼簡單,周口平墳運動停止後,短時間又恢復百萬座墳墓,就是最好的例證。
  • 殯葬制度由土葬改為火葬,北大教授直言:這是把人當垃圾!
    不過,康熙帝雖然明令禁止殉葬,但對於民間的殉葬制度,又公然稱讚。這令清朝殉葬制度無法根除,民間的「妻妾殉夫」現象反而愈演愈烈。要說殉葬制度的徹底根除,應該為清朝覆滅之後了。
  • 浙江樂清喪葬新規:喪事殯期不超3天 限制花圈數量
    殯葬通告限制花圈數量  6月7日,樂清市政府發布《關於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喪葬禮俗整治工作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通告中對市民操辦喪事提出了「五個不超」,即喪事殯期不超過3天,特殊情況經審批後不超過5天(包括亡故和出殯當天);擺放的花圈、花籃、花匾總數不超過2對(4個);出殯鼓樂隊規模不超過13人;火化時,往返殯儀館的車輛和出殯(送殯)車輛不超過5輛;喪事活動期間,
  • 火葬、土葬之爭還未定論,3種怪風氣又來,第一種讓人很受傷
    古人喪葬講究事死如事生,也就是死了之後也要和生前一樣,因此在古代的墓穴中,往往能看到一些生活器皿,雞鴨、糧倉的模型等。人死之後之所以要土葬,也與人們的土地情結有關,在農民的思想中,死者的身體不能毀損,毀損死者的身體是大不敬的行為。故土葬在農村一直是主流的喪葬方式,火葬則讓人難以接受。
  • 殯葬制度由土葬改為火葬,北大教授:把人當垃圾,為何這麼說?
    為此流傳下了一套完整且繁瑣的殯葬制度。在古代的封建制度下,等級不同的階級殯葬等級和排場也是不同的。不僅如此,古代對於喪葬儀式的重視程度達到了令人訝異的地步。由於許多制度的影響,喪葬儀式通常都操辦的十分隆重與莊重。隨著時代的發展,對於喪葬的儀式感在逐漸簡化。
  • 宣城移風易俗工作出實措 探索經驗突出群眾自治
    為此,該市在深入基層調研、外出學習考察、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於2016年在全市上下開展了以「亂埋亂葬」專項整治工作為重點的「二次」殯葬改革工作,按照「五年三步走」的步驟,計劃到2020年底,全市惠民殯葬政策覆蓋率、遺體火化率、骨灰集中安葬率將實現三個100%目標,並採取遷移、深埋後復耕復綠等措施,全面完成全市範圍內舊墳綜合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