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是人類的自然規律,牽涉到這幾件事的往往也都有著一些沿襲至今的傳統習俗。以喪葬為例,農村與城市的喪葬習俗有著明顯的不同,城鎮以火葬為主,而農村則流行「土葬」。老話說「入土為安」,土葬這種方式已經有著幾千年的歷史,然而恰恰是這樣一種傳統習俗,卻被不少專家痛批,認為其存在如下幾點弊端:
①佔用且破壞耕地資源,不利於規模化進行農業生產,影響農業經濟發展;
②大操大辦、惡意攀比等問題比比皆是,嚴重影響農村風氣;
③打造棺材浪費林業資源及金錢,遠遠不如綠色安葬經濟實惠。
這其中,嚴重佔用且破壞耕地無疑是影響最大的!按照專家的話說,土葬就應該儘快被火葬所取代,農村推行的喪葬制度改革也應該加大力度!並且,專家也給出了2點依據:
①火葬不浪費耕地資源,農村照樣可以設立公共墓地集中安葬;
②火葬取代土葬,解決了墳頭多的難題,有利於規模化種植與機械化生產。
顯然,對於這樣的建議農民無法接受。要知道,土葬在農村已經流傳上千年,怎麼可以強制農民接受新的觀念呢?從前些年失敗的經驗教訓當中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喪葬制度改革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搞定,要循序漸進,讓更多的農民願意接受。比如,有關農村殯葬改革的下述3點,就是不少老百姓如今一直所呼籲的。
①禁止大操大辦,提倡移風易俗
如今,喪事大操大辦的問題比比皆是,許多人為了攀比、為了面子不惜大擺酒席,明明經濟條件不好,卻又打腫臉充胖子。殊不知,這種現象一旦形成社會風氣,就嚴重影響農民的幸福生活。因此,禁止大操大辦、禁止厚葬薄養,提倡移風易俗是目前喪葬制度改革的重點,而非一味地推行火葬。
②禁止「喪事喜辦」
辦喪事請嗩吶版無可厚非,這是農村的老傳統、老習俗了。而一些地區卻出現了「喪事喜辦」的現象,請來「勁歌熱舞」,在逝者面前挑不雅舞蹈,甚至還有一些小孩子及老人前去圍觀。顯然,這種低俗的表演本不應該在農村出現,更不應該出現在喪事上面。因此,對於「喪事喜辦」的亂象,各地應該加強整治與管理。
③禁止「二次棺葬」
二次棺葬指的是不願意接受火葬或火葬後將骨灰裝入棺材中進行土葬的現象。剛剛也提到,火葬取代土葬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節省耕地資源,如此二次棺葬便又跟土葬一樣,佔用耕地資源了。目前,河北、河南、黑龍江等地針對二次棺葬都在強化治理,國家的態度也是不提倡、不鼓勵。因此,希望咱農民也不要再做這種「傻事」了。
總而言之,農村喪葬的一些違規亂象已經影響到社會風氣且讓不少農民開始擔憂了,在農戶內心尚且比較牴觸火葬的情形下,大力推進移風易俗,加強對喪葬亂象的治理是目前比強勢推行火葬更為重要的一步。那麼,對於喪葬亂象的全面清查,你又是怎麼看待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發表你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