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了20年殯葬服務的人,告訴你喪葬「一條龍」是怎樣賺錢的

2021-01-12 環球網

與其他行業不同,從事殯葬業的人常被另眼相看。

從醫院到太平間,從殯葬店到殯儀館,從出殯到下葬,這一行業總是躲在陰影裡不得示人。

但是,殯葬業務穩賺不賠卻是不爭的事實,在很多老百姓眼裡,它是最黑、最暴利的行業之一。

清明節前夕,《生命時報》記者走訪北京和天津兩地,深入了解殯葬產銷鏈,揭開該行業的「面紗」,希望能讓更多的「陽光」照進來。

受訪專家

中國殯葬協會顧問、殯儀服務工作委員會主任 王宏階

中國殯葬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 伊華

殯葬用品漫天要價

3月21日,記者在北京西靜園公墓附近的一家殯葬用品店看到,一款「三件套」壽衣售價1800元,而這僅僅是「基本款」,中高檔的要2300元,有的甚至賣六七千元。

骨灰盒更是貴得離譜,一款黑檀骨灰盒標價8800元,店主宋女士說:「價格好商量,這款在醫院太平間賣1.68萬元,八寶山殯儀館要賣2.2萬元,我只賣6800元,純金絲楠木的。」記者觀察發現,這裡的骨灰盒最低也要3000元,以5000~8000元居多。

在北京朝陽醫院附近的一家壽衣專賣店內,記者發現,這裡的壽衣堪稱「天價」,一款號稱「桑蠶絲」面料的壽衣高達9600元,骨灰盒標價也都在8000元以上,甚至還有兩三萬元的。

一套壽衣,一個骨灰盒,真的要這麼貴嗎?3月23日,記者探訪了全國著名的殯葬用品生產批發源頭——天津市武清區六道口村。

該村從上世紀60年代就做殯葬用品,產品不僅覆蓋東北華北地區,還遠銷南方各地。村中心是一條東西向的主幹道,路兩邊幾乎都是賣殯葬用品的店鋪。

記者在此走訪了多家殯葬用品店後發現,在北京售價1800元的「三件套」壽衣,在這裡只賣95元 ,高檔一些的壽衣價格稍貴些。

一位從事高檔壽衣製作的店主介紹:「壽衣不是成衣,50元的有,五六百元的也有,但太貴的那些,來進貨的人也少。」當記者詢問有沒有真絲面料的壽衣時,店主說:「壽衣是用來燒的,真絲成本太高,一般都是仿真絲的。」 說著,他給記者演示了一款仿真絲面料的燃燒性,果然,燃燒後無色無味不焦糊,和真絲燃燒後無異,而由這種面料製成的壽衣成本價也就只有330元左右。

老劉是某品牌骨灰盒的天津總代理,做了十多年了,因為品種齊、款式多、價格划算,京津冀一帶的客戶都會到他這裡拿貨。

記者注意到,老劉的採購清單上,數量最多的是介於100~300元的骨灰盒。不同材質的骨灰盒價格不等,細木骨灰盒不過100元,實木的三四百元,緬甸烏金木、東非酸枝、黑檀的七八百元,相對高檔的陰沉木或楠木要2000多元。而對於更為貴重的金絲楠木,店主表示:「很少有人採購,數量少、價格高,我們都不擺在店裡,只供內部渠道訂貨。」

「一條龍」利益鏈條複雜

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幾乎所有殯葬用品店都提供「一條龍」服務,涉及靈車、火化、靈堂、墓地等多個項目,甚至還提供長短途運遺體、存遺體、倒遺體服務。

宋女士從事殯葬服務行業近20年,用她的話說,「附近很多居民的家人都是我送走的」。她為人熱心,辦事靠譜,在附近小有名氣,她的「人脈」中既包括城管、派出所的工作人員,也有附近醫院的科室主任。因此,她對醫院裡重症患者的情況了如指掌,有哪個病區的人去世,她常常能獲得第一手消息,迅速「上門服務」 。

不過,宋女士說:「幹這行,有時候還會被護工搶活兒。」很多護工近水樓臺,給逝者穿個衣服就要喪主七八百元,而我們通常只收300元錢。

聯繫運遺體車輛也是宋女士的業務範疇,她介紹說,有的地方講究入土為安,不想就地火化就得送回老家。「市內或短途還好,也就幾百元,如果超過1000公裡,就得1萬多元了。」

由於一些地方殯儀館「自搞一套」,該環節的花費也不少。徐先生的父親去年2月份在吉林省某縣醫院去世,他回憶說:「父親剛剛去世,就突然出現了兩三個戴著白手套的陌生人,給父親穿上壽衣後就要錢。」徐先生心想,要的也不多,每人一百元錢打發了。

緊接著,縣殯儀館的人就來了,很快父親的遺體就被車拉走了。徐先生還沒緩過神來,父親就已經躺在冰棺內了。殯儀館工作人員把他叫去,結了400元的出車費,並交了1000元的停靈押金。

因為不懂老家的規矩,徐先生四處被坑,交了抬棺費、火化費、點香費等名目眾多的費用後,還聽說不給火化工作人員送點錢,他們就不給好好火化,收骨灰時也不會剩下什麼。

儘管各個環節「打點」的錢不多,但徐先生總有一種被人趁火打劫的感覺。最令人氣憤的是,徐先生打算寄存骨灰,但殯儀館要求必須在館內購買骨灰盒,否則不予寄存。

可一打聽價格,一個普通的陶瓷材質骨灰盒就要2800元。最終,徐先生請同學幫忙疏通了關係,花了150元的「內部價」買下了這款骨灰盒。

老林是該縣一家殯葬用品店的店主,祖上五代都做殯葬生意,熟知內情。他向記者介紹說,徐先生父親的信息早就被醫院的人賣給了殯儀館。「所以人一過世,他們就趕來了。」談起殯葬行業暴利,老林笑笑說:「以前確實是『躺著賺錢』,不過,現在不如20多年前好賺了,殯儀館都跟著搶生意。」

舊式習俗攀比浪費

傳統風俗講究「死者為大」,在一些農村地區,喪事大操大辦、攀比之風十分盛行。一些兒女大吐苦水:「多是被逼出來的,你不遵從,就會被大家認為不孝。」

河北滄州地區的王女士回憶,父親去世時自己還年輕,不懂該如何操辦,只能「隨大流」。在當地,祭品多少體現了對逝者的情分和孝心。

「當時我的幾個舅舅合著買了一頭豬、九隻雞、九條魚等,既然舅舅都這麼『大手筆』,我愛人和姐夫們自然不能被比下去,於是連夜託人直接買了3隻羊。」

這還不是最「燒錢」的部分,當地流行給逝者「掛輓聯」,輓聯布上要寫著「流芳千古」「光啟後人」等挽語。而這些「字」是要用人民幣拼出來別在布上的。「表姐們用10元面值的縫,堂姐們就用100元的縫,我們幾個親女兒就必須把100元折起來縫。」這種比拼令王女士心力交瘁,僅僅是縫輓聯,就花掉了5萬元人民幣 。

在村裡,這類白事通常要連擺三天酒席,宴請全村人,唱大戲、哭喪、奏樂都需要錢。每逢白事,村裡的孩子最開心,因為幫助喪主扛花圈,能得到5~20元不等的辛苦費,王女士光是運送花圈就用了4卡車。葬禮結束後,儘管王女士一家有苦難言,但在村民眼裡,這才能表明「對老人好」。

張女士的奶奶一直住在廣東鄉下,今年1月去世,享年102歲,屬於「喜喪」。由於奶奶在村裡村外德高望重,喪事不大辦,在幾個姑姑那裡就過不去。村裡老人們為此成立了治喪理事會,還請來了從事「殯葬一條龍」服務的所謂專業人士。

為了尊重鄉俗,張女士只得服從治喪理事會的指揮,配合一切流程和支出。因為張女士的哥哥是長孫,光他一個人就先一次性交了15萬元。出殯那天,現場的陣仗很大,紅色的幃帳,紅色的花圈輓聯,鼓樂隊近70人,個個一身紅衣。來弔唁的鄉親有幾百人,每人發一條紅毛巾、一把紅雨傘,一起吃一頓午宴後,幾代宗親連同鄉親浩浩蕩蕩,打著紅傘綿延幾裡一起送葬。

一位鄉親跟張女士說:「今天你奶奶比新娘子還風光哦!」可一天忙活下來,張女士只感覺五味雜陳:「這些殯葬服務就是一個產業鏈,服務者沒有一點感情,所有儀式完成得簡單隨意,孝布、扎花和各種用品扔在地上踢來踢去,一切都是走過場。」張女士的哥哥更是無奈,出人出力又出錢,卻把奶奶這麼重要的葬禮交給一個「草臺班子」。

除了殯葬環節的浪費,一到清明節掃墓,人們就燒元寶、冥幣,亂扔紙錢、食物,使掃墓這種原本有意義的事變了味。記者在天津市六道口村附近的萬安公墓見到,地上到處都是黃、白、黑色的塑膠袋,隨風亂舞。

近年來,奢靡墓葬之風更是越刮越甚,四川、福建等地的人為修建「豪華墓」「活人墓」,將耕地、山林和沿海地區佔為己用,大肆修建墳墓。國家現行土地法規定,禁止佔用耕地建窯、建墳等。可儘管如此,很多時候,地方村民、監管機構互相扯皮,相關處罰和整頓措施落實不下去。

殯葬服務有太多「縫隙」

目前,全國各地都在推行殯葬改革。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黨員幹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的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廣大黨員帶頭推動殯葬改革。

2016年2月,民政部、國家發改委等九部委聯合發布《關於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倡導不留骨灰的安葬方式,鼓勵家庭成員合葬,提高單個墓位使用率。

2018年1月,民政部等16個部門制定了《關於進一步推動殯葬改革促進殯葬事業發展的指導意見》。6月下旬至9月底,全國範圍重點整治公墓建設運營及殯葬服務、中介服務、喪葬用品銷售等殯葬亂象。9月,民政部公布《殯葬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這是該條例21年來首次大修。

今年3月21日,民政部等12部門聯合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安排部署違法違規私建「住宅式」墓地等突出問題專項摸排工作……

中國殯葬協會顧問、殯儀服務工作委員會主任王宏階表示,現在喪事大操大辦、盲目攀比的現象已經少了很多,但在個別農村地區依舊存在。由於我國地域遼闊,文化多元,殯葬行為又與當地觀念、習俗、文化密切相關,改變殯葬陋俗並非易事,不能簡單一刀切,既需要時間,更需要決心和措施。總體上,要堅持以人為中心,樹立社會主義農村新風,處理好生態環境和習俗的關係。

對於人們普遍感覺「殯葬一條龍」趁火打劫的情況,王宏階坦言,規範性的確是當前殯葬行業亟需解決的突出問題之一。

在他看來,殯葬行業很特殊,是以精神消費為主 ,殯葬服務內容寄託了生者對逝者的哀思,不比一般的消費行為,並且屬於短促消費,喪主沒有太多時間考慮和選擇,「殯葬一條龍」恰好滿足了他們的需要。一些經營者做一錘子買賣,不指望有回頭客,消費者基本是等著「被宰」。再加上從業人員素質不高、門檻低 ,逐漸形成了今天的局面。

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地方監管跟不上 ,也是造成殯葬業難以規範的主要原因。王宏階說,有的地方是「管不了」,因為根本沒有明確「殯葬一條龍」歸誰管、怎麼管。有的地方則是「不敢管」,一些「殯葬一條龍」與地方黑惡勢力勾結,執法人員缺乏強有力手段,難以體現執法的警示性和震懾性。沒有強有力的監管和市場定價 ,導致「殯葬一條龍」隨意定價、看人定價,儘管喪主大多會認栽,但長此以往,殯葬行業的名聲越來越差。

殯葬服務產業鏈不完善,造成信息不對 等 。中國殯葬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伊華認為,國人忌諱死亡,活著時不會去了解這類信息,一旦家裡有人故去,通常會盲目跟從,別家怎麼做,自己就怎麼做。特別是重症監護、臨終關懷、殯葬服務等環節各自為政,沒有打通,存在太多「縫隙」,給「殯葬一條龍」可乘之機。

王宏階表示,要實現殯葬行業良性發展,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建立相關法律法規,實行註冊登記許可制度 ,政府還要考慮到當地習俗、文化和社會文明的容忍度,堅決剔除那些不符合現代社會文明的殯葬內容,比如與活人爭地、汙染環境、封建迷信等。

完善審查,加強行業自律 ,提升殯葬用品品質,改變價格虛高、質量參差不齊的現狀,殯儀館要為公眾多提供可選擇的服務,做到消費透明化,服務最優化。

要對老百姓進行宣教,加強監督和防騙意識 ,媒體要少做「中國公墓百強榜」這一類誤導民眾的新聞。

近十年,上海市整頓和規範「殯葬一條龍」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各地可以參考借鑑。

上海市殯葬行業協會要求所有從業者必須經過協會培訓,實行持證上崗;

啟用《上海市殯葬代理服務合同示範文本》,從事殯葬代理業務一定要與喪主籤訂合同並獲得授權委託書,合同以表格形式對服務項目和收費予以細化,讓消費者花個明白;

全面實行電子鑰匙制度,給每名有資質的殯葬代理從業人員發一張IC卡,上面有姓名、照片、上崗證號等基本信息,到殯儀館代理殯葬業務必須先刷卡驗證身份;

建立「殯葬服務簡訊平臺」,在殯儀館或委託「殯葬一條龍」辦理喪事的,手機都能收到由簡訊平臺發出的消費清單;

給每個殯葬代理服務機構建立誠信檔案,定期做書面評價。

告別儀式要「走心」

在人生的「最後一程」,無論親人、朋友,都不會吝惜各方面的投入,但「不差錢」不等於「最走心」 。

殯葬本身是一種生命情感與生命文化、生者與逝者、家人與社會之間的過渡,殯葬服務從業者充當「擺渡人」的角色。

殯葬行為應該更多地體現人文關懷,「將心比心,換位思考」 ,這體現在接觸家屬和逝者的過程中,我們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個動作、一句話,家屬都很在乎,如果從業人員能把這些做好了,殯葬業可能就不那麼冰冷了。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生命終端的服務不能簡單停留在物質層面,還應滿足人們精神層面的需求。提倡殯葬新風,要在創新的基礎上傳承、迭代、更新,這當中,建立新的儀式感很重要。

我國殯葬文化傳承幾千年,從古到今都是八個字——「慎終追遠,民德歸厚」。殯葬行業經營的不是產品,是以人為本、文化為根的情感記憶,我們要還原到生命本身的善良和美好,推崇一些有生命文化寓意和內涵的現代殯葬禮儀方式。

提倡厚養禮葬,讓生命無悔

長輩健在時要多孝順,給他們好的照料,使其居安食美、心暢神爽、頤養天年,當他們去世後,下葬可以簡約一點。

推廣創意告別,讓生命走心

追悼會通常是「131」模式,即一份悼詞、三鞠躬、繞一圈,簡單用30分鐘告別一個生命。事實上,很多親屬並沒有做好這種情感上的分離。

儀式不僅凸顯生命文化和情感,更是和逝者心理分離的過程,要起到心理療愈的作用。不妨用逝者生前的照片、影像資料,製作一部小電影,回顧他的人生點滴,以及他在世時和大家的共同記憶,這樣可能比流於形式的「131」更好。

實行生態安葬,讓生命重生

近年來,「入土為安」「憑弔有物」等傳統殯葬習俗正悄悄改變,樹葬、花壇葬、海葬等生態葬成為很多逝者或親屬的選擇。王宏階說,殯葬最大的原則是不佔或少佔土地,骨灰入土變骨灰入世,就是大量節約土地。

鼓勵器官捐獻,讓生命延續

我國每百萬人口實際器官捐獻率遠低於發達國家。每年等待移植的終末期患者有30萬人,平均每月有36名患者因為等不到器官離開人世,其中包括2名兒童。

當生命終結時,把遺體、器官捐獻出去,讓生命在另一個人身上延續,這不僅是一種個人的義舉,更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

創造民族記憶,讓生命共存

殯葬的根本並不是埋葬已逝的軀殼,而是安放我們的記憶、情感、認知。我們需要集體性、民族性的反思,全社會共同發力,推動公墓變公園,把墓地變成最好的生命教育場所,讓告別變美麗,讓傳統祭祀變成現代紀念,讓人們盡心思考生命真正的意義。

活著時不妨拿出幾分鐘,跟家人朋友聊聊今後怎樣面對死亡,想用什麼樣的方式告別,不要等到那一天來臨時還仿佛一輩子沒有活過。

相關焦點

  • 喪葬用品市場混亂 古馳在香港殯葬業打假
    喪葬用品市場混亂 古馳在香港殯葬業打假  歐陽翠翠 • 2016-04-29 14:40:13 來源:前瞻網 E487G0
  • 石橋鋪殯儀館走過60年 三年後將建成全國一流綜合性殯葬服務機構
    而殯儀館,正是人生終點的最後一站,承載著無數人對生命的敬畏……今(5)日,記者從重慶市民政局了解到,2019年至2020年,石橋鋪殯儀館將實施整體改造三期工程,到2021年爭取建成全國一流、西部領先的綜合性殯葬服務機構。
  • 齊齊哈爾市免除殯葬基本服務費用
    本報訊 為促進全市殯葬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制定出臺的《齊齊哈爾市免除殯葬基本服務費用實施辦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對全市戶籍人口實行「4+3」模式的殯葬服務費用免除,「4」即遺體接運、遺體存放、遺體火化、骨灰寄存四項基本殯葬服務;「3」即火化用紙棺、遺體消毒和骨灰盒三項必要延伸服務
  • 臺湖鎮喪事一條龍公司收費低的-北京德壽福殯葬服務-邯鄲之窗
    臺湖鎮喪事一條龍公司收費低的北京徳壽福殯葬公司24小時辦理殯葬一條龍服務,為家屬辦好每一個環節,沒有亂收費現象。是經民政局備案、工商局註冊的一家規範、合法、正規的殯葬服務公司,以優異的服務態度,專業的服務團隊,合理的收費標準,為家屬提供專業、貼心的服務。
  • 推行綠色殯葬 任城居民基本殯葬服務費用實現「零負擔」
    今年來,任城區民政局高位推動綠色殯葬建設工作,完善政策保障體系,加大殯葬設施投入、政策宣傳和執法力度,在全區範圍內形成文明殯葬、綠色文明的殯葬新風。全區死亡人口遺體火化率一直保持100%,節地生態安葬率百分之五十以上,居民基本殯葬服務費用實現「零負擔」。
  • 阿根廷人喪葬費用知多少
    原標題:阿根廷人喪葬費用知多少  新華網布宜諾斯艾利斯4月4日電(記者趙燕燕)生死事大,地球人概莫能外。一次體面的人生告別,一次莊重的葬禮,對死者是個交代,對生者是個慰藉,所以阿根廷人對葬禮比較重視。   親人的離去讓人難以接受,除了失去至親的痛苦之外,還要考慮如何選擇合適的喪葬服務,在一系列儀式中完成與逝去親人最後的告別。阿根廷許多家庭在葬禮開銷何為適度的問題上糾結不已,因為難以取捨的服務和費用太多了。   據了解,阿根廷的殯葬服務價格自2014年起普遍上漲了30%,基本服務費用在4000比索到2萬比索(約合2800元至1.4萬元人民幣)不等。
  • 河南開展殯葬領域專項整治 向天價墓、豪華墓說不
    向「天價墓」「豪華墓」說不 我省開展殯葬領域專項整治  本報訊(記者 李娜) 未經批准擅自修建公墓、豪華墓……對這些殯葬「亂象」,河南堅決說「不」——7月20日上午,我省召開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電視電話會議。即日起到9月,我省將在全省範圍內聯合開展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
  • 綜述:殯葬在日本——「人生最後的購物」
    宗教色彩   日本民眾多選擇佛教殯葬,即舉行佛教葬禮後建墓或把骨灰供奉在佛堂。各界名人中選擇佛葬的非常多,政界人物如2011年逝世的時任參議院議長西岡武夫、2012年在赴任前猝逝的候任日本駐華大使西宮伸一,藝術界如日本國粹歌舞伎大家中村勘三郎等。   殯葬大概是最能體現日本宗教色彩的領域之一。
  • 浙江樂清喪葬新規:喪事殯期不超3天 限制花圈數量
    平時用餐不超過5桌(每桌限10人),酒席總數不超過20桌(每桌限10人)。  ■ 背景  當地喪事講排場曾有百萬葬禮  樂清市鯉魚山村,2014年曾經作為樂清市首個殯葬改革工作的試點,村幹部陳萬成表示,幾年前,當地人死後一些有錢人會花上百萬元辦喪事,將此視為對死者的敬意。辦喪事時,有時候死者家屬會收到幾百個花圈,每個參加葬禮的人都會收到一條白毛巾作為贈禮,一條毛巾的價格在8元左右。
  • 厚養薄葬明白消費 惠民殯葬離百姓越來越近
    這裡聚集著大大小小十幾家經工商註冊的正規殯儀服務公司,他們提供專業性的殯儀服務。  「殯儀服務業是一項隱形服務,只有家庭成員去世後,對殯儀服務的需求才立刻凸顯出來。這項服務帶有極強烈的感情色彩,這也是殯儀行業的利潤所在。」長沙春暉殯儀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奇輝如此闡釋自己所從事的行業。
  • 紀念喬寬元|致敬文化殯葬踐行者喬老爺
    斯人已去,其道猶存。對歷史最好的紀念是創造歷史,對思想者最好的紀念是繼續思想。在喬寬元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謹以此表達對喬先生深深的懷念和敬意。(上海殯葬文化研究所所長 劉平)時光荏苒,流年匆匆。2019年11月18日,著名的殯葬業界研究專家、上海理工大學喬寬元教授,離我們而去。生命遠行一周年的日子,仿佛轉眼而至。
  • 殯儀館撂倒一群官,「喪葬腐敗」究竟有多嚴重?
    作為齊齊哈爾市殯儀館的負責人,王紅軍的大半生,都是在殯葬行業中度過的。1985年,從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六七二部隊退役之後,王紅軍便來到了齊齊哈爾市殯葬管理處,擔任殯葬業務員。2002年,從事了17年殯葬業的王紅軍升為齊齊哈爾市殯儀館副主任、工會主席,2014年,他又升任為齊齊哈爾市殯儀館有限責任公司經理,市殯儀館黨支部書記、法定代表人,成了市殯儀館的「一把手」。
  • 從雄安殯葬改革想到傳統喪葬習俗
    按照約定時間,我們來到墳地前,等待殯儀工作人員到來。黃昏時分,挖掘機、殯儀車過來後,先人們一個一個被從 「居室」請出來,運至韓西樓臨時火化點火化後又移居到紅西樓臨時骨灰堂。目前,雄安新區正處在歷史轉型時期,一切都將不斷改變。
  • 穗殯葬服務機構、祭拜場所一線工作人員的「十二時辰」
    為了滿足市民群眾清明祭拜的心理需求,她們每天鞠躬、獻花超過500多次,有的人腳後跟磨出了水泡。廣州市銀河革命公墓工作人員秦曉燕就是其中的一員,工作20多年的她表示,今年清明顯得尤為特殊,她第一次代替公眾祭拜祭祖。而同樣在一線工作的廣州市殯葬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在疫情防控時間,勸導家屬取消告別追思會、拜新山等,也讓他們每天的「十二時辰」顯得更為忙碌。
  • 長沙有了專門殯葬服務
    長沙有了專門殯葬服務 2015-03-27來源:瀟湘晨報 在長沙南湖寵物市場內,一家專門從事寵物殯葬服務的公司已悄悄掛牌,今後市民如果有寵物屍體不知如何處理,也許可以交給他們處理。 sbM瀟湘晨報網3月26日,南湖寵物市場內,一家專門從事寵物殯葬服務的公司已掛牌,即將開業。圖/瀟湘晨報記者楊旭 實習生楊楊sbM瀟湘晨報網  對於飼養寵物的家庭,寵物不只是動物,更是家庭成員的一分子。
  • 黑老大壟斷殯葬業十年利潤過億,骨灰盒最高加價百倍
    報導稱,2006年9月,田久林勇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開始租賃經營營口市殯儀館部分服務項目,其經營模式在營口市殯葬史上開創了一個先河,也是殯葬改革將社會資金引入殯葬行業的一種嘗試。沒有現成的模式參考借鑑,田久林經過幾年的拼搏,站穩了腳跟,企業步入正軌,「他用的親情服務和善舉,贏得了喪戶的認可,也贏得了社會讚譽,體現了自身的人生價值」。
  • 長沙有了專門殯葬服務(圖)
    3月26日,南湖寵物市場內,一家專門從事寵物殯葬服務的公司已掛牌,即將開業。  3月26日,市民王先生爆料,稱在長沙南湖寵物市場內,一家專門從事寵物殯葬服務的公司已悄悄掛牌,今後市民如果有寵物屍體不知如何處理,也許可以交給他們處理。  當天,瀟湘晨報記者前往南湖寵物市場實地探訪,了解到這是最近註冊成立的一家動物無害化處理服務公司。  「三年前就想做這個事了。」
  • 骨灰盒加價105倍,遼寧黑老大壟斷殯葬業斂財十年利潤過億
    法院最終以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罪,強迫交易罪,尋釁滋事罪,逃稅罪,故意傷害罪等多項罪名,判處田久林有期徒刑20年,該涉黑組織案其餘13名被告人分別被判有期徒刑6年至緩刑不等。田久林是何方神聖,緣何如此神通廣大,壟斷當地殯葬業害民斂財十年之久?
  • 判決書:黑老大壟斷殯葬業十年利潤過億 骨灰盒最高加價百倍
    報導稱,2006年9月,田久林勇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開始租賃經營營口市殯儀館部分服務項目,其經營模式在營口市殯葬史上開創了一個先河,也是殯葬改革將社會資金引入殯葬行業的一種嘗試。沒有現成的模式參考借鑑,田久林經過幾年的拼搏,站穩了腳跟,企業步入正軌,「他用的親情服務和善舉,贏得了喪戶的認可,也贏得了社會讚譽,體現了自身的人生價值」。
  • 農村3大殯葬亂象遭全面禁止!2020年喪葬制度再出新規?你期待嗎
    以喪葬為例,農村與城市的喪葬習俗有著明顯的不同,城鎮以火葬為主,而農村則流行「土葬」。老話說「入土為安」,土葬這種方式已經有著幾千年的歷史,然而恰恰是這樣一種傳統習俗,卻被不少專家痛批,認為其存在如下幾點弊端:①佔用且破壞耕地資源,不利於規模化進行農業生產,影響農業經濟發展;②大操大辦、惡意攀比等問題比比皆是,嚴重影響農村風氣;③打造棺材浪費林業資源及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