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小姐姐哀嘆今年院線電影貧瘠,沒想到2020隻剩幾天的時候,《拆彈專家2》幹了票大的,開畫就8.1分。
影片開場就是地鐵連續撞擊,核彈在香港機場爆炸,還沒從震撼的視效裡回過神來,以「潘乘風是誰」為中心的連續反轉就開始了,全程無尿點。
劉德華扮演的潘乘風在片中經歷了身份的多重變化,在重重迷霧中尋得真章。
現實裡,劉德華和邱禮濤的組合也憑藉高票房、高口碑而榮升為港片新一代王牌組合。但其實,這個王牌組合不是一朝一夕,其淵源已經由來已久。
01
王牌組合的誕生,始於他們30歲的那年
邱禮濤合作最多的男演員是黃秋生,但合作比較早的卻是劉德華。
邱禮濤入行時是攝影師,開始導演生涯之前,就在黃泰來導演1988年的《法內情》和1989年的《愛人同志》中,與劉德華有過合作。
《愛人同志》劇照。
到了90年代邱禮濤正式從攝影師轉職做了導演,第二部導演作品《中環英雄》雙男主配置,一位是梁朝偉,一位是劉德華,都是青春年華都充滿潛力。
影片上映時,正是港產片如日中天的1991年,光是開場劉德華扮演的小混混華英雄在街上跑的畫面,就帶著撲面而來的濃重港風。
故事也很有時代特色:賣保險的梁朝偉和小混混劉德華互換人生,一點動作,一些愛情,一些友情,很多插科打諢。
雖然是第二次挑大梁當導演,邱禮濤卻成功將當時流行的商業片套路融入片中,還加進去很多無釐頭的段子,比如黃秋生和黃一山扮演孿生兄弟。
還有這場戲,為了換零錢停車來買路邊小吃,結果遇到警察,攤主想跑,梁朝偉非要攔著,急迫中不失樂趣,完全看不出新手導演都生澀痕跡。
至於演員表現,劉德華跟梁朝偉都是無線力捧的英俊小生,一個負責耍帥,一個帶點書生氣外加一點油滑,最終影片收穫千萬港幣票房,也算是很合格的爆米花片了。
有趣的是,邱禮濤和劉德華那會都是30歲,不過入行11年的劉德華,算得上入行4年的邱禮濤「前輩」,可同處最黃金的港片時代,兩人在日夜開工的不同片場所經受的鍛鍊,對港片體系的深刻認知,既讓他們成長為商業片好手,也為日後深入合作埋下默契種子。
《法內情》劇照。
比如劉德華出名敬業,在他身上總能看到香港電影人的實用主義,深知商業片就是要賺錢的道理。
拍《暗戰》的時候,投資人覺得這部片賺不了錢,要求他先去拍《黑馬王子》。於是杜Sir這部神作就被半路擱置,華仔任勞任怨地去了王晶的片場。
《黑馬王子》劇照。
即使現在已經成為了橫跨兩岸三地的大明星,但在採訪中還是多次提及「老闆怎麼考慮,怎麼要求」,絲毫沒有架子。
邱禮濤同樣敬業,拍片是出了名的「快靚正」,「靚」和「正」先不說,「快」是有目共睹的。
李力持曾說在邱禮濤的操持下,《新喜劇之王》拍了一個月就收工,而之前他跟周星馳一起拍的《喜劇之王》,不算籌備時間,花費也花了三四個月時間。
這個黃金組合的另外一個共同點,就是涉獵廣泛。
出道至今邱禮濤已經導演過85部作品,平均每年2部到3部,而且各個類型都有,是導演中為數不多的多面手。
比如2017年,他有4部作品上映,分別是大製作《拆彈專家》和小成本愛情片《原諒他77次》,小成本驚悚片《常在你左右》、《失眠》,可謂有甜有鹹,葷素搭配。
《常在你左右》劇照。
有「牛華」之稱的劉德華更是圈內眾人皆知的勞模,出道至今有219部表演作品,除了早年的一些電視劇之外,平均每年4部作品上映。除了恐怖片,他參演的電影類型也很多。
經典如《暗戰》,經典爛片如《富春山居圖》;大成本如《長城》,小製作如《花椒之味》;拼湊搞笑如《王牌逗王牌》,嚴肅沉重如《失孤》。
反正華仔的片場經歷極為精彩,期待他過幾年出個片場回憶錄。
說兩人都是香港電影工業鍛造出來的寶藏男孩並不為過。而寶藏遇上寶藏,也是惺惺相惜,互相讚不絕口。
邱禮濤說華仔,熟悉電影製作的每一個環節。華仔說邱禮濤,一般導演話語權提高了之後很難保持脾氣好,可邱禮濤脾氣就特別好,「比我都好。」
沒想到邱導長發飄飄,看起來很不羈的樣子,在片場卻極為溫和,小姐姐不得不想,這大概也是他能成為快靚正+多面手的原因。
02
多面手、快靚正的邱禮濤,早年也有不易
邱禮濤和劉德華一樣,都是1961年生人,但他比天王大兩個月,出生時就患有小兒麻痺症,這種病在當時還不容易預防,更不容易治療,給他留下的後遺症就是一條腿長,一條腿短。
在光鮮亮麗、注重外表的電影行業,不影響他是不可能的。
大學時邱禮濤去亞視實習,結果第二天就被告知不用來了,多年後接受採訪時提起,還一度失語,不想回憶。
邱禮濤曾被拍到和女兒逛街需要攙扶。
幸好那時香港電影正值鼎盛時期,給年輕人的機會也多,他入行不久就得到了邵氏導演黃泰來的賞識,擔任其多部作品的攝影師。
片場工作辛苦,要跑來跑去,要任用一個行動不便的攝影師,還悉心教導、提拔,黃泰來呵護後輩、栽培其成才的良苦用心,被邱禮濤記在心中,時時稱他為師傅。
當然了,這份知遇之恩的前提,也離不開邱禮濤足夠努力,即使行動不便,也要手腳麻利。
一次採訪中,黃秋生說有次拍攝時片場有兩塊很高的石頭,邱禮濤先在一塊石頭上勘景,說要把攝像機移到另一塊石頭上,攝像機還沒動,他自己先「飛」到另一塊石頭上去了。
1993年拍《的士判官》時,有場戲讓邱禮濤的頭受傷,傷口很深,要去醫院縫針,黃秋生就想,「好,今天可以早點收工了。」結果一個半小時後邱禮濤就回來了,頂著頭上的傷口,長發一甩,「開工!」。
好朋友黃秋生學起來,也是有模有樣。
港人肯學「捱得住」的特點,多年來在邱禮濤身上從未丟失,有「多面手」花名也不足為奇了,也讓他立住了港片中流砥柱的導演地位。
03
風格多變,什麼都拍什麼都敢拍
邱禮濤入行是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會香港電影的年產量大概在200部左右,片場日夜繁忙,除王家衛之外的大多數電影人都很追求效率,比如王晶,再比如邱禮濤,都是「搶快」箇中好手。
可邱禮濤不同於王晶的是,他什麼都拍。
愛情色情動作恐怖搞笑全都有,而且什麼都敢拍,比如「叉燒包」和「病毒」這兩部,其邪典程度你們都懂,小姐姐就不展開敘述了。《x工作者十日談》也不用說了,反正你們也懂。《陰陽路》系列也是經典,讓小姐姐重新認識了古天樂。
「病毒」發行DVD時,邱禮濤曾說,一切以劇本為中心,只要能讓劇本更好,加入任何元素都可以。
他對類型也沒有偏好,《掃毒2》宣傳時他曾說:「沒有哪一種電影是真愛,我就是希望我的每一部都不是同一種類型,可以一直拍不一樣的,總是拍一個類型就很悶。我作為觀眾我也喜歡看不同類型的電影。」
看他還沒上映的幾部作品,就知道,他講真的。
事實上,邱禮濤始終把自己放在普通觀眾的位置去拍電影,他執導的電影大多節奏緊湊,從早期的《中環英雄》到眼下最熱的《拆彈專家2》,不給觀眾留一點點空隙。
而小姐姐尤其記得看《陰陽路》的時候,短小精悍的小故事引人入勝,電視機前的小姐姐想著啊好害怕,這個故事看完就不看了。然後就看完了好幾部。
而作為經歷過港片鼎盛時代的導演,邱禮濤上世紀90年代的作品就是「盡皆過火,盡皆癲狂」,看過「叉燒包」和「病毒」的你們都懂。
現在的作品仍然有這種影子,比如動作片裡的設計想像,《拆彈專家》上一部炸了紅磡隧道,這一部用核彈炸了香港機場,沒他不能想的。
「拆彈」系列爆炸名場面還有兩列地鐵撞飛,飛起砸到站臺屋頂等等,著實大膽。
小姐姐覺得,這會不會跟他喜歡搖滾樂有關?一個冷知識:魔巖三傑的紅磡演唱會,就是他拍的。可能後面拍電影需要掌控大場面的時候,邱導都想著rock & roll吧。
邱禮濤所穿T恤上的Iron Maiden,是英國一支重金屬樂隊。
如果算高分作品的話,華語導演裡邱禮濤還排不上號,他的作品大多都在五分、六分,中遊作品佔多數。但對電影工業而言,這才是成熟的標誌。
中遊作品撐起銀幕,貢獻票房,從中滋養出高分作品。觀眾得到了樂趣,電影工業也能正常發展。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冷血狂宴》之後,又迎來一部《晴雅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