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國宴天團」:讓1000萬人流口水的頂級中國菜,長啥樣?

2021-02-17 最人物

儘管做了一輩子菜,最吸引老飯骨們的,也還是那普普通通的一道下飯素菜。給家人做上一桌菜,感受團聚的歡樂,正是這樣接地氣的美食,才經得起歲月的打磨和歷練。


1949年開國大典之夜,位於北京市長安街的北京飯店燈火通明。

 

宴會廳內金碧輝煌,桌椅與餐具整齊地擺放其中,安安靜靜地等待著貴客的來臨。

這大抵是北京飯店最隆重與慌張的一天,隱匿於寂靜之後,這座已有百年歷史的酒店,正預備赴一場億萬華夏同胞等待與期待了許久的盛典——開國第一宴。

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次國宴,宴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此,這場史無前例的宴會便更添了一些神秘色彩。

 

此後多年間,關於「開國第一宴」的討論源源不斷,其中人們尤為好奇的便是:

 

「開國第一宴」中到底有什麼?

這些國宴菜品是否可以在家中烹調?

 

在家吃國宴,這在從前看來是夢想,如今卻被照進了現實。

這段時間,一個名為@老飯骨(抖音ID:laofangu)的美食達人在抖音短視頻平臺上紅了起來。

「老飯骨」由三名國內頂級國宴大廚與大師組成,相比於其他博主,他們作品雖然簡單,但卻色香味俱全,如今已收穫超過979萬點讚。

 

炊煙灶臺,煎炒烹炸,他們總能給人以驚喜與感動。

作為「老飯骨」中最年長的成員,鄭秀生被粉絲稱為「大爺」。這是對年長者的尊敬,亦是對他此前長達44年廚師生涯的總結與能力的肯定。

 

自16歲供職北京飯店,到60歲從行政總廚的位置上退休,幾十年中,鄭秀生創造了許多生命中的高光時刻。

 

而在其中最讓他驕傲的,是在新中國成立50周年大慶時,與曾經親身經歷烹調「開國第一宴」的前輩一起,成功復原國宴菜單的經歷。

 

這是時隔50年之後,「開國第一宴」菜單首次與眾人正式見面。

在復原的國宴菜單中一共有八道熱菜,為了回味經典,鄭秀生在抖音「老飯骨」帳號上,為眾人重現了其中多道菜品。

 

紅燒鯉魚,相信人們對它並不陌生。只是,這聽著熟悉,可要想把它做好卻不容易。

作為淮揚菜中的經典菜品之一,紅燒鯉魚講究「鹹、甜、鮮」三味適中。

 

熱鍋倒油先燒鍋,黃酒鹽姜醃鯉魚,半煎半炸先出鍋,做好雞湯再回鍋,大火燉魚加老抽,三次加味終成餚。

除此之外,鄭秀生還在抖音中演示了紅燒獅子頭的做法:

 

肥四瘦六的五花肉,細切粗剁,肉要切成石榴籽,和餡、摔餡各有方法和力道,上色亦有妙絕之處,細心耐心缺一不可。

作為中國傳統四大菜系之一,國宴上選用的淮揚菜一定要南北皆宜,甜鹹適中,酥爛透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

 

在「老飯骨」抖音平臺中,鄭秀生演示的這兩道菜雖然常見,但隱藏在「簡單」之後的,他們體現的是中國幾百年來的傳統美食文化。

「老少皆宜」、「鹹淡適中」、「雅俗共賞」,這是中庸思想的恰如其分、不偏不倚;

「燒魚不能馬虎,不停淋澆湯汁,才能入味均勻「,這是勤勉與周全;

「做菜要有三次加鹹,定味、定形、定顏色缺一不可」,這是嚴謹與規矩;

「千滾豆腐萬滾魚,大火燉魚小火肉「,這是經驗與歷練……

「別看這說著簡單,裡面的門道可多著呢。」

 

說這話時,鄭秀生的臉上洋溢著欣喜,那是一名從業40餘年手藝人的驕傲與堅守。

 

一方灶臺,五味皆有,這是吃的藝術,亦是文化之縮影。

 

除了「大爺」鄭秀生展示的多道「硬菜」,「二伯」孫立新的國宴核桃酪,也在抖音上收穫了粉絲的一致好評。

大棗蒸透,加適量的水,捏成細膩的棗泥,在反覆地挑核過篩之後,棗糊才能擁有細沙般質感。

 

之後,把圓粒小江米浸泡三小時,同核桃一起打碎磨細,經三遍籮篩過,直到其宛如鮮奶,才可根據個人口味,加適量的冰糖,不停攪拌小火煮熟。

完全煮熟後,將一勺勺棗泥融入鍋中,甜而不膩的香味似乎也透過屏幕撲鼻而來。耐心等上片刻,當鍋內再次沸騰時,濃稠細膩的核桃酪方可成型。

不久之前,他的一道避風塘炸蟹同樣惹得無數「飯友」口水直流。

 

將大蒜切成細小顆粒狀,反覆衝水過濾,放入溫油之中炸成蒜蓉。等待過程中將青蟹清理,用調料醃製,然後將蟹殼、蟹肉、蟹腿分別用大火「炸挺斷生」。

 

螃蟹出鍋後,用小火慢炒麵包渣,炒酥脫水出鍋,最後放酒炒蟹,裹上蒜蓉與麵包渣擺盤,菜品才算圓滿完成。

這道避風塘炸蟹推出之後,「老飯骨」收穫了諸多粉絲的肯定,其中最高贊評論說到:

 

「做這個菜看似簡單,但從購買材料,到後期清洗、加工,都很不容易,太辛苦了!」

 

一道炸蟹,蒜沫要過水三遍、蟹殼要裹面抖幹,蟹肉要切得大小一致,就連最後的擺盤淋油都要掌握得恰到好處,不多不少,這的確不容易做到,更不容易做好。

「二伯」孫立新做飯看重細緻,因此無論是對做甜品還是做熱菜,他都極其嚴謹。在新製作國宴核桃酪時他曾說:

 

「喝(核桃酪)的時候,棗皮粘到客人嗓子上邊,這就算事故!」

 

一句話,聽著像玩笑,但卻實實在在地展現出了中華傳統美食文化中常見的匠人精神。

 

吃一道菜,做反覆功,這樣的細緻難得且珍貴。

如今,生活總是催促著人們不斷向前。人們整裝,啟程,跋涉,落腳,停在哪裡,哪裡就會燃起煙火。

 

只不過從前的炊火只代表歸宿,而如今卻多了一份只爭朝夕的慌亂。

 

人們習慣在外賣中尋找慰藉,享受快餐飲食帶來的便利,所以才會對親手做一頓飯的繁雜工序,感到陌生與驚訝。

 

但實際上,真正的偉大的不是「簡單」,而是由繁至簡的過程。

當我們有權遠離繁雜,享受美食的時候,最應該感謝的,是曾經那些不畏麻煩成就餐桌美味的人們。

 

除了「大爺」鄭秀生和「二伯」孫立新,「三叔」武劍利,同樣是「老飯骨」中的重要成員。

作為「燻肉之鄉」柴溝堡第三代傳人、曾先後供職於燕山飯店、華潤飯店的大廚,武劍利是奧運會有史以來,第一位以個人身份入選的指定餐飲供應商。

 

年輕時,他曾遊歷日本,為日本國家級芭蕾舞蹈團訂製營養膳食解決方案。那時他渴望在不同的風景中感受不同的美食,只是走過許多路、見過許多人,尋尋覓覓之後,他還是決心回到祖國。

作為「老飯骨」組合中年紀較小的成員,武劍利加入其中,一是為了傳藝,二是為了學藝。

 

不需要他烹調菜品時,他喜歡拿著小型攝像機站在「大爺」和「二伯」的身邊,一邊拍攝,一邊擔起解說的任務,畫面看起來無聊時,他也會主動調節一下氣氛。

 

侃「大爺」,逗「二叔」,人們可以在三位老飯骨的交流調侃間,感受到廚房裡的溫馨與樂趣。

方寸廚房,鍋碗瓢盆,熱火朝天,這才是中國人的廚房。

一則視頻,一段解說,「老飯骨」通過抖音短視頻平臺,讓網友們得到跟國宴大師們學做菜的機會。

 

和一般電視節目不同,「老飯骨」在抖音上不用考慮時長、剪輯等問題,就是將一道道菜品的製作過程,食材處理的訣竅等內容,完整地呈現給抖友。

 

平臺至今更新的300多個作品吸引了460餘萬粉絲的關注,近千萬點讚量背後,大師們將初心與堅持,透過紅燒肉、清蒸魚、辣子雞等美味又實用的一道道家常菜傳遞給人們。

除了自己加入,武劍利偶爾也會將兒子帶進廚房觀摩與學習。

 

記得在「二伯」做國宴核桃酪時,他就曾對兒子說過這樣的話:

 

「兒子,你好好學,這每集都做好東西,你跟著二伯和大爺一定好好學。「

「你要記住這個手藝、味道和整個製作的過程,將來是你們傳承。」

 

說這話時,武劍利是父親,同時也是中華傳統美食的繼承者與傳承者。

儘管烹調方法可以總結,可由於個體的差異性,一千雙手,就會做出一千種味道。

 

這背後,也許藏著祖先的智慧,家族的秘密,師徒的心訣,食客的領悟……他們各自變化,然後在毫無規律地轉化中,打造出多種多樣的中國美食,並形成文化得以傳承。

 

這裡面有嚴謹、有堅持、有捨得、有一切能展現中華文明的感悟。

有人說,你若讀懂了中國美食,那便可以讀懂中國人。

 

作為農耕民族,千百年來,不同地域的中國人,總能運用各自的智慧,適度且巧妙地運用各種方式,獲得美味食物。這是這一種淳樸的求生本能,同時也是中國人部分精神文化的象徵。

 

中國烹飪,品得起珍饈,吃得了甘苦,嘗得了酸甜,經得起平淡。

 

它充滿智慧,尊重自然,熱愛生活;

它樸實無華,乾乾淨淨、本本分分。

現在,「老飯骨」已收穫了大批粉絲,成為「抖音國宴天團」。人氣高了,三位大師感覺自己身上又多了一份責任。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如今這話仍在,可真正懂得的人卻越來越少。

 

對此,在「老飯骨」的抖音視頻中,「大爺」鄭秀生曾這樣說:

 

「社會雖然發展得很快,但在做菜的方法上有時有些急功近利,一些做菜的關鍵點、技巧、刀工、調味等方面已經被年輕的廚師們放棄了,我們看到覺得很可惜。」

 

科技的發展也許會帶來諸多便利,可當人們的生活全部被科技代替時,我們丟失的就不僅只是一門手藝。

 

對於中華傳統美食,比起色香味與製作速度的升級,它或許更需要傳承。

 「從我們做的菜上大家能看出來,其實宴會菜單也很簡單,很多都是我們身邊的家常食材,我們希望在抖音上利用這個機會,讓網友們也能學會,在一次次家庭聚會中做出來,一代代傳承下去。」

 

儘管做了一輩子菜,但老飯骨們說起這話時,言語中仍然滿是激動與興奮。

 

比起那些快速得來的速食品,他們更享受給家人做上一桌菜感受團聚,因為在歲月的打磨與歷練下,他們早已懂得:

 

最難得的是堅持,最難守的是初心。

—The End—

往期文章精選

破產的央視標王丨女皇鞏俐丨網紅教授戴建業

中國搖滾丨悲劇之王周星馳丨窮人韓紅

小人物陳佩斯丨少年許巍丨大衣哥朱之文

哥哥張國榮丨達康書記吳剛丨作家龍應臺

尊龍丨渣男白居易丨成龍

摳門王力宏丨童話大王鄭淵潔丨不老小虎隊

硬漢姜文丨星二代郭麒麟丨作家瓊瑤

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關注

最人物

傳承手藝

保護文化

👇

相關焦點

  • 中國頂級國宴,廚師長帶你開開眼
    國宴廚師,要求非常高,需要政審、「剃光頭」上崗,3分鐘完成炒菜、分菜、上菜,餐盤盛菜前需保持70度高溫等等。因此,一個廚師,在他的從廚生涯,若能操刀一場國宴,那將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  國宴是國家元首或政府為招待國賓、貴賓、或在重要節日為招待各界人士而舉行的正式宴會。
  • 中國第一飯局:國宴都吃啥?
    這是尼赫魯訪華12天裡的一頓國宴正餐,平時的便宴其實也馬虎不得。後來這種千人、萬人的宴會也常常出現,國宴成了高規格大規模的象徵。尼克森的夫人還參觀了國宴後廚,看中國美食的創造過程。1986年伊莉莎白二世訪華:水晶蝦凍、菠蘿烤鴨、白斬雞、如意魚卷、腐衣卷菜、梳子黃瓜、茉莉雞糕湯、佛跳牆、小籠兩樣、龍鬚四素、清蒸鱖魚女王說,中國之行印象最深的第一是中國儀仗兵
  • 【饕餮】全球國宴菜都吃些啥?
    中國國宴:牛肉、雞肉和蝦較多 國宴通常以淮揚菜為基準,匯集了各地方菜系。國宴制定的菜譜,一般以清淡、葷素搭配。基本上固定在四菜一湯,這還是當年周總理定的標準,一直延續至今。近年國宴菜也進行了改革,以減少開支,菜單不超過三菜一湯,不上白酒。其中獅子頭、佛跳牆及三寶鴨等為國宴菜的代表菜。1949年10月1日,毛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
  • 國宴大師上抖音
    抖音上有個帳號叫「老飯骨」,發了近300條做飯的短視頻,共獲贊千萬,擁有了近1300萬粉絲。追根溯源,認證身份竟然是國宴大師。多年養成的習慣,入廚之前,鄭秀生得把自己頭面、衣服整理得體。老爺子說,要有儀式感,這是對烹調的敬畏之心。
  • 為什麼國宴第一道菜是松茸湯?
    接著,在各大門戶網站首頁,立刻打出「國宴菜單曝光:包括松茸山珍湯」。為什麼把松茸放在頭牌,還單拿出來說事?它長在寒溫帶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林地。這麼高海拔的林地,只有中國才有。 眾所周知,咱們這個閱兵,是紀念抗日勝利七十周年。所以我想,習主席的意思是,來,吃松茸,饞死小日本!
  • 國宴級別的淮揚菜,到底長什麼樣?
    1、能調眾口都說因為總理是淮安人,喜愛淮揚菜,但淮揚菜成為國宴用菜,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它「南北皆宜,鹹甜適中,燒燜見長,合乎營養」。吃飯這事兒,口味千人千味,所以國宴最講究「中規中矩」。淮揚菜兼具南北之長,以鹹味為主,清淡可口,軟爛嫩滑,能夠滿足國內外大多數來賓的口味需求。
  • 國宴大師上抖音,把真正的傳統廚藝傳播下去
    國宴大師鄭秀生如今是抖音上名副其實的大咖。從在粗加工間收拾雞鴨魚肉、擇菜開始,到分到「墩兒」上切菜,再到後來才能去切肉絲兒、雞丁、魚等等,這一幹就是13年。如今回想起那會兒的磨礪,鄭秀生覺得這是筆財富,基本功特別紮實,絕對不浮躁。
  • 什麼是「國宴」?
    自上世紀60年代至今,中國國宴經過縮小規模、菜餚和禮儀一系列的「瘦身」變革,逐漸走向一種簡約卻彰顯內涵的獨特風格。和繁複俗麗形成鮮明的對比,國宴吃的是一種文化,一種中華大國的氣象與風度。國宴獅子頭國宴菜的名角之一就是「揚州獅子頭」。
  • 國宴背後的故事
    國宴主食「五菜一湯」,習大大或愛吃爆羊柳《舌尖上的中國2》曾讓蘇式糕點火了一把,而在這8月16日傍晚的宴席菜單中,兩道融合南京本土特色的蘇式糕點——金陵茶香方糕和狀元餃,也進入菜單點心之列。兩份小點心被放置於中國傳統炊具竹製蒸籠中,以牡丹花圖案的白色骨瓷餐盤為託,呈上餐桌。 而宴會的主食「五菜一湯」分別是金陵四寶湯、雀巢爆羊柳、香炸大明蝦、黑椒煎牛排、香烤銀鱈魚和白灼翠芥蘭。
  • 抖音「網紅熊」真人長啥樣?未修圖意外流出,素顏比溫婉還難以形容
    抖音上經常會出現很多長得好看的小姐姐或者是小哥哥,他們光是憑藉著自己的顏值就能吸引大量的粉絲,成為高人氣的網紅。
  • 讓代購掃貨1000件的優衣庫究竟長啥樣?
    這幾天速報醬打開微信,是這個畫風:現在就讓我們先來欣賞一下它長啥樣吧。 現在的NIGO一季需要設計將近1000件UT。在他的帶領下,優衣庫也成功的與許多知名品牌或明星聯名,創造出了一件又一件的熱門款。UNIQLO×松竹(日本著名電影公司):
  • 耿彪大廚為羊奶打call 把高檔「國宴菜」帶回家
    這次雙節,他作為羊奶美食推薦官,會通過線上教學製作宮廷羊奶月餅,讓我們直接把「國宴菜」搬到自家廚房,既營養健康,又富有節日味兒。因此羊奶憑藉其健康、豐富的天然營養成分成為了宮廷月餅的原材料。
  • 抖音發起「美食推薦官」話題徵集 國宴大師、各地廚神教你做飯
    @老飯骨 是抖音上深受網友們喜愛的一位美食創作者,此次活動中,@老飯骨 帳號背後的鄭秀生和孫立新兩位國宴大師,也分享了他們曾在國宴上製作的銀耳汽鍋雞、宮保雞丁、椒鹽豬排等美食做法。  兩位大師表示:「希望通過在抖音分享美食做法,弘揚愛美食、做美食、闔家享美食的精神內涵,同時也鼓勵年輕人回歸家庭,在快節奏的當下,靜下心,跟家人、好友、愛人一起探尋幸福生活的真諦,把中國傳統美食文化更廣泛地傳下去。」
  • 國宴宮保雞丁怎麼做?百度直播推《學做國寶菜》演繹原味正宗做法
    想必大家都很好奇,中國最頂級的國宴都會吃些什麼菜呢?有人發現,獅子頭這道菜可謂是國宴菜單中的「老朋友」了。1949年10月1日晚,新中國第一次國宴,有它;2009年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訪華時的宴會,有它;2016年G20峰會工作午宴,還有它。
  • 招待川普國宴菜單出來了!盤點美國總統們最愛的中國美食,看到這道菜瞬間餓了
    美國大家長川普,這次的亞洲之行,可真是心累。
  • 百年不衰的廣西美食,它是廣西人年夜飯的頭菜,看圖片就流口水了
    百年不衰的廣西美食,它是廣西人年夜飯的頭菜,看圖片就流口水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無論你來自哪裡,家鄉的水土培育出來食材的味道,永遠植根在你的味覺裡。在廣西有那麼一道美食 ,它百年不衰是廣西人年夜飯的頭菜,光看圖片就流口水了。
  • 地獄廚神的餐廳長啥樣?去海港城別錯過
    這位身兼米其林廚師、美食評委、節目主持人等多重身份的名廚,他的第一家餐廳就獲得了米其林三星,他管理的餐廳拿下14顆星星,堪稱英國乃至世界的頂級廚神。有人喜歡他主持的節目,因為言辭犀利,常常罵的學徒狗血噴頭;有人喜歡他的菜譜,因為總是能給你一些做菜的靈感和小技巧(以後有機會也可以分享給大家);暴走夫婦經常在家裡觀看他做菜的視頻,極富節奏感,常常深夜看的口水橫流。
  • 白金漢宮國宴都有啥?
    主席訪英的第一天,參加了女王的私人午宴,參觀了白金漢宮裡的中國文物皇家收藏館,在英國議會發表了演講,還喝了威廉王子請的下午茶……可謂行程滿滿,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國宴。當地時間20日晚8點20分,習近平主席和夫人彭麗媛出席了由英女王和其丈夫菲利普親王主持的英國國宴,這是接待國家元首的最高規格盛宴。以下是全程報導。
  • 川普訪華神秘國宴菜單曝光!這道菜你一定吃過
    5000多年的孕育出的歷史底蘊,上千種特色菜餚,總有一道菜會讓你美到銷魂~~而這一次,川普在中國究竟吃了啥呢,愛吃漢堡的川普又和傳統中餐,擦出了什麼樣的火花呢?(宮保雞丁,圖片來自網絡,非國宴)這個菜的亮相,讓很多人意外,幾乎大街小巷每一家川菜館裡都會有的家常菜,不過,和國宴一個味道就不好說了。很好奇,川普會更愛吃雞丁還是花生米呢?
  • 國宴「四熱菜+涼菜+大桃子」,關鍵是能親臨現場
    國宴博採各菜系之長,廣納世界各國菜餚之精華,是一場在重要節日、重大場合款待各國貴賓、各界人士的頂級宴會。改革開放後,我國國宴菜品日益簡化,「四菜一湯」體現了厲行節約的精神。回味經典開國大典之夜迎賓國宴上,周總理制定國宴標準為「四菜一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