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是鄂州市中心醫院腎內科主任、隔離病區內六科負責人高國勝連續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的第25天。這一天,也是他充滿遺憾和悲痛的日子。凌晨3點,77歲的父親因患急性化膿性膽管炎,並發膿毒血症、重症肺炎,憾然離世;下午,母親又因疑似感染新冠肺炎,在醫院隔離治療。
「父親已經走了,在這個特殊時期,我們只能做好當下的工作。」那天,高國勝抑制住悲痛,照常參加病區治療工作,執意要與疫情奮戰到底。
衝鋒在前,他將大愛全部給了病人
1月24日,大年三十,下午3點半,接到緊急通知的高國勝帶著各科室抽調的工作人員,爭分奪秒將內科樓6樓的病人全部轉移,5點鐘,完成新冠肺炎內六科隔離病區組建工作。
外科、內科、中醫科,不同科室的醫生、護士站在了一起,醫療救治團隊到位。內六科連夜收治病人,病房2小時內就飽和了。一直忙到25日凌晨2點多,才把病人逐一安頓好,根據病情程度確定救治方案。
萬事開頭難,要適應的東西太多。在臨床一線工作了28年,年過五旬的高國勝處理過不少危重、疑難病例,但穿著防護服、戴著護目鏡做治療,他沒有經驗。面對各項工作,他從來都是一絲不苟,精益求精,醫院將這麼重要的工作交給他,他必須對惶惑不安的病人負責,對整個團隊負責。給醫生排班分工、熟悉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除夕夜,他幾乎一夜未眠。
「人手不足、防護物資有限,剛開始是每天3班倒,2月1日貴州省黔南州人民醫院呼吸內科醫生羅普榮進駐病區以後,改成每天4班倒。」內六科負責收治新冠肺炎確診和疑似病例,每天病床都是滿負荷運轉,高國勝身體力行,查房、治療、採集咽拭子,從來不含糊。
每天早上8點,高國勝會準時和羅普榮一起,帶著一線值班醫生認真巡視病房,了解30多個患者的症狀、各項生命體徵、精神狀態以及飲食狀況。在此過程中還要逐一耐心對他們做病情講解,對於精神緊張的病人行精神撫慰和鼓勵;接著逐一查看每一個病人的化驗結果和胸部CT等影像資料,然後根據病情擬訂新病人的治療方案和調整好病人的治療方案。
系列工作忙完,往往都是中午12點過,脫下防護服,匆忙扒過午飯,短暫休息一下,又準備開始下午的工作。
因工作需要,高國勝除了面對新冠肺炎患者的診斷外,還要參加醫院裡的各種會議和病例討論活動,處理腎內科各種會診及其它工作。每天都是超負荷運轉,常常工作到半夜;除此之外,夜間碰到重病人和搶救病人,還要隨時到科裡參加搶救。
痛失至親,他將悲痛全部放在心底
從1月24日除夕中午走出家門,一直到2月16日上午接到父親的電話,高國勝沒有回過一次家。
年近8旬的父母和智力障礙的妹妹生活在一起,平時很少出門。直到父親在電話中說「難受」,高國勝都沒有想過那是最後一面。父親患有膽管炎,幾年前因意外跌倒做過一次手術,身體不是太好。1月25日打電話回家時,母親說父親感覺膽囊不太舒服,在吃消炎藥。後來,再問起時,父親總是簡單回復「還好」,為了不給他增加壓力,家人只報喜不報憂。
「現在回想起來,每次接電話,父親的聲調一直不高,應該是拖了很久。可我,竟沒有在意……」回憶往事,高國勝不勝唏噓。
2月16日上午,接到父親的電話,高國勝請假趕回家,才知道父親病情危重,立馬送到醫院來搶救,但已經無力回天。從16日11點,直到17日凌晨3點,父親一直在ICU裡急救,沒有清醒過,也沒有給兒子留下隻字片語。
「凌晨5點,殯儀館就把父親接走了。特殊時期,也沒有條件給他辦葬禮。對去世的人,我什麼也做不了,但病房裡的病人,還需要我。」2月17日8點,高國勝準時出現在內六科。父親剛剛去世,他還來不及從傷痛中走出來,甚至來不及傷痛,又披上戰袍走上戰場。
也許是心有所感,父親一走,母親就一直覺得胸悶,接到醫院一檢查,發現肺部有病灶,疑似感染新冠肺炎。智力障礙的妹妹沒有症狀,又無人看護,被母親帶到醫院一起隔離觀察。
2月19日,一位80歲的確診患者從內六科治癒出院。臨行,老人向內六科醫護團隊一再致謝,感謝高國勝醫生10多天來一直鼓勵、幫助自己樹立信心。
看著與父親同齡的老人感激而去,高國勝悲從中來,如果自己能再細心一些,早點讓父親到醫院接受治療,或許,他不會走得這樣匆忙吧?
「已治癒出院22人,科室現有患者29人。」2月20日晚,高國勝對內六科前期治療情況進行統計,他告訴自己,防疫形勢還很嚴峻,自己還不能丟下病人不管。而此時,他的母親帶著智力障礙的妹妹還在接受隔離治療。
「每次母親問起,我就說父親在ICU插管治療,昏迷未醒。」父親去世的消息,他一直沒有告訴母親,他希望母親能安心養病,早日恢復健康。
「既然接了這個任務,就會盡全力完成!我會盡最大努力救治病人,不讓痛失親人的遺憾在別人身上重演。」他說,防疫就是戰鬥,自己是醫生,必須把治病救人放在首位,這不是抉擇,是醫務工作者的天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