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除夕去世,三天後他重返戰「疫」一線:忙起來就顧不上傷心了

2020-12-22 猛獁視頻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米方傑 萌友 王湛勳/文 視頻 夏雨/剪輯

在父親因病去世之後,王存龍的內心也是非常難受和壓抑的。但在簡單處理完父親的喪事後,三天後,王存龍就回到了工作崗位,和其他同事一起奔波在社區戰役第一線。2月3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王存龍表示,父親突然去世他不是不傷心,而是因為現在疫情防控正是關鍵時期,其他同事都在一線戰鬥他不想當逃兵,而自己「忙起來就顧不上傷心了」!

父親去世剛處理完喪事 就立即重返戰疫一線

王存龍是鄭州市金水區鳳凰臺街道辦事處一名普普通通的社區工作人員,平日裡,在不少人看來,他也在做著平平常常的事情,但曾在部隊中歷練多年的他在工作上做任何事卻都很是認真負責。在此次新型冠狀病毒導致的肺炎疫情爆發後,社區成為了另一個不見硝煙的主戰場。王存龍和其他社區工作人員一起第一時間走到了基層防線最前沿,晝夜不歇挨家挨戶登記居民信息、分發疫情宣傳單、排查疑似人員等。

而就在除夕夜,王存龍的父親因為心梗突然去世,在簡單處理完父親的喪事後,還來不及守孝的王存龍就又返回到了工作崗位上,回到了戰役第一線,和其他同事一起每天奔赴在居民樓院、星級酒店、商場、卡點。

其實,在單位裡,很多人都不知道王存龍的父親去世了,同事看到他這幾天臉上很少有笑容,但並未多想,因為目前正處於社區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每個人都是處於緊張狀態。

不是不傷心 是忙起來就顧不上傷心了

在王存龍有一次跟家人通電話的時候,在一旁的同事無意中從通話內容中聽到了他父親去世的消息,便問他,為什麼不休息幾天再來,你媽身體也不好,王存龍卻說,大家這麼忙,都戰鬥在防疫第一線,他不能在這個時候當逃兵。

「忙起來我就顧不上去想父親去世的傷心事了,」王存龍告訴記者,換成其他同事應該也會這樣做,他覺得自己這樣做沒有什麼,應該在疫情防控這個關鍵時期,堅守好自己的崗位。

軍人出身的王存龍深知自古忠孝兩難全,而他也不是鐵人,並不是真的不為父親去世傷心,只是因為目前無暇去傷心。在工作間隙,王存龍給母親打個電話,勸說母親要照顧好自己的時候,眼中還是會不自覺地閃現出晶瑩的淚花,只是他強忍著沒有讓淚流出來,更不想讓親人和周圍的同事看到。

相關焦點

  • 「濟寧好人」孟慶見:身殘志堅 戰「疫」一線的「白大褂」
    他就是王堂村衛生室的醫生孟慶見。他身患小兒麻痺症,依然立志學醫、刻苦鑽研醫術,已堅守在村醫崗位上25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他身殘志堅,用自己最純樸的醫者之心默默守護著村民,奉獻著自己的戰「疫」力量。「2003年我全程參與抗擊非典,那時候還年輕,現在是『老人兒』了。」那段非常的經歷,孟慶見積累了疫情防護的經驗。
  • 最美戰「疫」人|堅守一線忙碌時,他接到父親去世的電話
    1月28日,正堅守抗疫一線忙碌時,陳勝海卻接到了父親去世的電話。辦理完父親喪事後,陳勝海又立即投身一線忙碌。1月27日,隨著抗擊疫情的形勢日趨嚴峻,陳勝海在接到取消休假的通知後,雖然知道父親病情嚴重,但他毅然回到單位投入到工作中。1月28日上午,正在工作中的陳勝海接到父親去世的消息。
  • 戰「疫」信使 聲臨「疫」境 | 這封讓硬漢父親落淚的家書:在天使...
    戰「疫」信使 聲臨「疫」境 | 這封讓硬漢父親落淚的家書:在天使面前,一切魔鬼都會煙消雲散!《戰「疫」家書》用文字和圖片生動講述防疫抗「疫」一線的感人事跡,訴說著「白衣戰士」等平凡英雄內心深處的真情與大愛。微信簡訊,手機裡有字裡行間的情感流露,見字如面,紙短情長。家書中,有難捨的牽掛,有家人的囑託,有醫務工作者「健康所系,性命相託」的莊嚴承諾,更有用無比的勇氣和鬥志奔赴抗「疫」戰場的家國情懷。
  • 交匯點戰「疫」封面人物 | 晝夜堅守防疫一線12天後 年僅44歲的他...
    在晝夜堅守防疫一線12天後,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利國鎮水利站黨支部書記、利國村駐村幹部厲恩偉因過度勞累突發心源性疾病,倒在了卡口上,年僅44歲。  特殊時期無法召開追悼會,不過人們沒有忘記。一條條關於他的橫幅,掛滿利國的村鎮;一個個講述他的事跡,在百姓口中傳頌。2月11日,徐州市委決定,追授厲恩偉同志「徐州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並號召全市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向他學習。
  • 【中國故事|戰"疫"】「90」後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感人瞬間
    過去,有人說他們是嬌滴滴的一代;如今,他們成了抗疫一線的主力軍。生命定格在29歲的彭銀華、夏思思,面對鏡頭不想哭的大眼睛姑娘朱海秀,進入隔離病房一線戰場11天後,終於與男友相見的陳穎,一個個令人淚目的故事讓人們重新認識了這個年輕的群體。
  • 戰「疫」少年說 ——講述身邊的戰「疫」故事
    對她而言,這個寒假尤為特殊:除夕前,爸爸就連續加班,多日未回。除夕團圓夜,桌上飯菜熱了又涼,涼了又熱,但也沒等到爸爸的歸來……爸爸去哪兒了呢?她懵懂了解,但也許並不能深切感受。直到這天,她在「學習強國」平臺看到了爸爸的身影!與陳怡嘉爸爸一樣,其實我們身邊,還有許多爸爸媽媽投身到這場嚴峻的「戰疫」之中。
  • 兒子三歲生日,交警父親朋友圈感言:大疫當前,父不能退
    「大疫當前,父不能退」、「待到病毒消滅日,正是為父還家時」……近日,一條古文風格的朋友圈在網絡上火了起來,都市新聞記者多番打聽後了解到,這是一個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高速交警,在孩子三歲生日當天留下的話語。
  • 「湖北警察媽媽」一線忙碌40多天 「警察之家」給她戰「疫」動力
    他們是兩個孩子的父母,也是這段時間以來顧不上孩子的防疫一線的民警夫婦。三八婦女節即將來臨,忙碌了40多天的李瓊也難以休息。作為社區警務一隊金沙遺址社區金沙遺址路責任段民警,她的腳步遍布責任段內的各個街道、小區、單位。
  • 講述戰「疫」一線的故事
    講述戰「疫」一線的故事 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20-03-01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 戰「疫」一線,這些簡單的話語溫暖人心!
    >堅守在戰「疫」一線這些人是妻子、丈夫、父母、兒女……是不計報酬、無論生死的逆行勇士一句「全國人民都在為我們加油我們沒有理由不往前衝」溫暖了無數人的心今天起@軍報記者 編輯部推出「戰『疫』一線,那些滾燙的話語」欄目記錄下逆行勇士們的忠誠和奉獻01「挽救生命就是踐行使命」
  • 兩個援鄂女醫護的戰「疫」片段
    在這些醫護人員中,有不少是「女神」,甚至是90後「女神」,在「三八節」之際,我們選取她們的兩個戰「疫」片段,以示致敬!「對啊,媽媽就是你的超級英雄」「媽媽,你什麼時候回來?我都想你了。」「等媽媽把病毒打完就回家了。」「媽媽,你是不是像超級飛俠一樣的超級英雄呀?」
  • 戰「疫」一線 黨旗飄揚 ——戰「疫」先鋒榜之「幫復『疫』勇軍」
    戰「疫」一線 黨旗飄揚 ——戰「疫」先鋒榜之「幫復『疫』勇軍」 2020-02-24 14: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蘇州吳江:青春綻放在沒有硝煙的戰「疫」一線
    蘇州吳江團區委第一時間響應,成立吳江青年戰「疫」突擊隊,超過1000名吳江青年迅速集結,在多個崗位上投入戰鬥。吳江青年企業家踴躍捐款捐物,近百萬元的善款和物資直送戰「疫」前線。在阻擊疫情的戰場上,吳江青年們用熱血行動擰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青春力量。出生於1991年的朱霞是蘇州九院的骨科護士,早在醫院徵集志願者時,她就主動請纓進入任務最重也是最危險的感染科工作。
  • 廣警:讓黨徽警徽在戰「疫」一線閃耀
    華樂街是越秀區確診病例排名前三的街區,人員出入多,防控任務重,壓力大。住在該小區的潘向瀧看到志願者們承擔的工作量太大,積極主動請戰,一周內連續三次參加志願服務,用自己的行動,踐行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他說:「作為一名有20年黨齡的黨員、近30年警齡的警校教師,每每收到自己教過的學生發來他們奮戰在一線的圖片,心情都難以平靜。這次能夠成為抗疫活動的志願者,為這場全民參與的戰役盡微薄之力,倍感榮幸。」
  • 爸爸曾奮戰在抗疫一線,女兒作文寫的是自己的父親,「我也想像他一...
    中午邵永勝接到剛考完語文的女兒邵永勝是武漢市第一醫院胃腸外科主任,平時工作繁忙,所以平時女兒的生活方面大多是母親在操心,父親則在學業方面給予女兒支持與幫助。「理科方面她遇到什麼難題了,都會和我探討。」每次在化學、物理學科中遇到涉及到醫學的內容,邵子倩都會請教爸爸,聽他講述其中原理。
  • 濟南戰「疫」故事|疫情不滅,警察不退!英雄的兒子,戰「疫」的先鋒!
    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14日訊濟南市公安局長清分局法制大隊民警蓋思遠的父親蓋繼綱是一名公安英烈。三年前的蓋思遠,光榮加入了人民警察的隊伍中。作為英雄的兒子,作為單位最年輕的未婚民警,他主動擔當,不計得失,放棄休息,毅然衝鋒在戰「疫」最前線,從年前,到現在,單位顯然已經成了他的家……1月24日12點45分,在這除夕之日,家家戶戶都在忙著年夜飯,蓋思遠卻在單位值守。值班人員問他:「這個時候你不在家過年,怎麼來上班了?」
  • 抗疫幹部:三天前母親去世未能送行,三天後自己過勞而死
    抗疫幹部:三天前母親去世未能送行,三天後自己過勞而死我體驗過父母離世時的感受,那真叫一個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儘管自己的父母都是年到壽到、無疾而終,但總感覺從此以後自己就是沒爹沒娘的孩子,孤苦伶仃、無緣無助,擔心以後的路會走不下去。我沒有體驗過父母離世自己不在現場的感受。
  • 父親去世母親住院 五旬醫生毅然堅守戰疫一線
    一直忙到25日凌晨2點多,才把病人逐一安頓好,根據病情程度確定救治方案。萬事開頭難,要適應的東西太多。在臨床一線工作了28年,年過五旬的高國勝處理過不少危重、疑難病例,但穿著防護服、戴著護目鏡做治療,他沒有經驗。面對各項工作,他從來都是一絲不苟,精益求精,醫院將這麼重要的工作交給他,他必須對惶惑不安的病人負責,對整個團隊負責。
  • 戰「疫」一線的志願者
    這對默契的搭檔其實是孿生姐弟,都是大三學生。從報名參加平安志願者至今,他們已經在抗疫一線堅守了一個月。 「我學的專業就是預防醫學,和這次疫情很有關聯,現在特殊時期,就想參加志願服務,力所能及為村裡做點事情。」說起報名的初衷,洪培甄說到。村裡人都知道,她從小到大品學兼優,幾乎年年都拿獎學金。
  • 王永利:總臺《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直擊一線抗疫情真實「武漢...
    不論是奮戰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還是及時報導一線狀況的媒體人,此時此刻,勇敢都是一種非常可貴的品質。第一集女護士戰「疫」日記,就先聲奪人,深深吸引了觀眾。武漢市肺科醫院是最早一批的疫情定點收治醫院,護士胡雪珺所在的呼吸與急危重症醫學科一病區臨危受命,在48小時內被臨時改造成隔離病房,開始接收第一例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護士胡雪珺和她的同事,穿上厚厚的防護服走進戰「疫」最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