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川普政府上臺以後,就採取了所謂的美國優先政策,而這直接導致美國和自身傳統盟友之間的外交關係也出現了嚴重的下滑。
例如德國和法國曾經表態過,歐盟和美國之間的外交關係已經很難回到從前了,而德國甚至一度和俄羅斯達成了一系列的能源合作,並且在外交場合上抨擊美國,但是現在德國的外交態度卻發生了重大轉變。
德國的外交態度發生轉變
德國的外交態度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轉變,而這和拜登獲得了美國總統選舉的勝利,是有著直接關係的。默克爾政府認為,拜登執政下的美國,必然會在未來的國際社會中重回領導位置,而德國也希望和拜登政府在未來加強合作。
德國政府甚至在國際場合上開始抨擊之前和自己站在同一戰線的法國,同時和自己的能源合作夥伴俄羅斯,也產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政治衝突,這讓整個國際社會感到大跌眼鏡。
德國政府在國際場合上對俄羅斯採取了十分強硬的態度,要求俄羅斯裁減自己的軍事力量來增加所謂的歐洲安全。同時,德國現任國防部長卡倫鮑爾在參加媒體採訪時甚至公開表示,歐洲的防務在未來必須依靠美國,畢竟美國承擔了北約組織中絕大部分的軍事力量開支。失去和美國的軍事合作,是德國政府所無法接受的,但是這和法國的政治態度則完全不同。
德國和法國還有俄羅斯之間的關係,出現了下滑
對於卡倫鮑爾要求和美國加強軍事領域方面的合作的請求,和法國政府的要求是完全不一樣的。法國政府希望歐盟可以完成自身的防務自主化,在軍事力量上逐漸獨立於美國,且在歐盟整體範圍內逐漸擺脫於美國的控制。而德國的發言,毫無疑問和法國政府的政治表態是完全相反的。
同時,德國要求俄羅斯裁減自身軍事力量的做法,也惹怒了俄羅斯人。俄羅斯人目前唯一的大國基礎就是他們的軍事力量了,俄羅斯在經濟嚴重下滑的現狀下,依舊在大力推動自身的軍事力量現代化。
德國現在政治態度上的轉變,很明顯是希望在歐盟內部排擠法國,成為歐盟整體事實意義上的領導者,並且帶領歐盟和俄羅斯進行全面對抗。同時,當前的國際形勢十分複雜,如果德國操縱得當,他們的政治戰略目的是有可能會達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