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哥今天帶大家大概了解下泰國佛牌市埸的一些情況。寫得太細篇幅會很長,只講重點,看下實際情況與大家所知道的有沒有用的互補訊息。下面一些資料表面看似乎與佛牌無關,但只要去想就會幫你認清許多言論的可信度。
泰國佛牌市埸會受外國影響而做些迎合外國人喜歡的東西嗎?
幾個白衣阿贊也許會和牌商走這路線。但整體是沒這條件存在。因為牌好壞都是由泰國傳出的資訊得知,作為泰國以外的市埸只有聞訊起舞。
泰國從1960開始就成立旅遊發展部門,大力引進外國旅客,至今57個年頭,佛牌市埸也隨之發展起來與擴散。所在德國,奧大利亞網站上見到洋人在賣泰國佛牌也就不足為奇。而東南亞香港臺灣佛牌店並不在少數,中國算是很滯後了。人家已玩轉了半個世紀的東西這水有多深不是你逛逛網上論壇搜索一下就能看透的。
而其佛牌流向外國的存在可能性體量有多大呢?當然只會佔其總遊客的極少部分,但這也足以形成一定規模,而這其中佛牌的好與壞的判定者還是在泰國本土。
所以尋求好牌就必須是泰國本土認可的才行。泰國的外國人入境人數體量有多少呢?在2016年的時候已經突破3千多萬人次,而中國扣除港澳臺以外是2千8百多萬人次。這些數據代表什麼?存量的好牌會漸漸在泰國流失。
佛牌價格的整體影響有哪些?
主要取決於泰國經濟,整體經濟好,消費者購買力增強價格就上去,近三年泰國老牌整體價格走勢其實是下降的。僅個別熱門牌例外。
佛牌本質上只有三類。
一是功效實用類,買他是希望得到某方面助益。
二是收藏類,這類買來不是戴的,而是好好保存原狀。但往往卻形成與一類的併合體。若佩戴不保護好,他就達不到真正的收藏級別。所謂的收藏級別一般末經佩戴其價格比同等牌價格會高些。
三是利益傳送級。例如幾百上幹萬銖的牌,除了極少數因樂趣而買下,多數是作為一種利益傳輸合法化的工具。
分享下一位資深行家指導寶哥的一番言語,佛牌別跟風亂買,除非你很清楚這牌和僧人品行及能力。有人要賣得出就是金,沒人要就是一塊土或一片銅,害了自己也讓顧客損失。回想國內那些幾千上萬的價格購買商業牌的人看到這段話應該深有感悟。
佛牌鑑定卡是為中國買家準備的嗎?
下面這節略聊下鑑定機構和卡,時不時會看到一些謬論,卡是為中國買家準備的等等這方面的話題。看完下面這些資料,你也許會對沒知識很可怕這句話有更多體會。Gpra這家鑑定機構成立至今已經20年了。也就是1997年。圖中這家
具體來講是當時市埸已經存在這方面的需求。而1997年之前。中國公民要去泰國也只有通過以探親途徑辦理申請批准才充許出國,更重要的是就算去了會大舉買牌帶回來賣嗎?
其實重點在於對機構的選擇與什麼情況下才須動用到他們的鑑定能力才是應該重點討論的問題。既使他們已在這行20年幫人鑑定時至今日也還有許多牌他們沒有能力鑑定,會告訴你沒此牌資料無法判定。從中不難去認識到佛牌數量型別的多雜廣。
佛牌比賽證書的貓膩
講到卡也順便聊下比賽證書。有些牌商專鼓吹比賽證書。小白們要知道的一點。許多老牌破損也可以得個名次,當然你要為那名次多付錢,這是一種抬高價格的途徑,因為比賽的比較對象只是同時參賽的參與牌,並沒固定標準。
簡單講在一個賽事中的第一的牌也許在下次比賽中也許就連個四等獎也輪不上。所以碰上這種有獎狀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你可能分不出真假,但總不會連破損,型態模糊都看不出吧?所以別輕易被人忽悠以高價買下所謂得獎的劣等真牌。
而且,泰國有很多佛牌比賽,大型比賽比較有公信力就那麼些,還有很多的野雞比賽,小型比賽,有些牌商就故意拿這種野雞比賽證書,來抬高佛牌的價格,沒有意義。
談談佛牌的撿漏問題
下段我們探討下撿漏。主要點名的是我們必須要了解下實際價格。大概了解就行,因為許多的價格以七八倍以至十倍。因為曾看到過有人說我去泰國進貨所以這麼便宜。所以必須大概知道相關牌的大概市埸價位才能幫助你去看清事物,同樣這裡講的更傾向於老牌名牌類別。
這裡講的對象不是小白,而是對牌有些認識但又不精的人。而且殺到泰國去的同好。往往會是受傷最重的一群,當然經驗不可能免費賺來,學費總會有人向你收滴。
從客觀上去看,也許大家會有所得。泰國佛牌交易埸的,有在大型購物商埸裡的也有街邊擺攤的。有經營幾十年的也有新進的。從整個經營規模及現狀我不知對於撿漏成功的機率大家有何觀念?
撿漏機率其實與資訊傳遞速度與蕕取息息相關。泰國網絡滲透率整體並不高,但在大城市滲透率保守統計每三個人就有一個人有上網能力。查詢佛牌現時參考價並不難。如果他有個牌自己不知價格,問下朋友不是難事,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現狀是,許多佛牌店長年經營下來,他們的老牌貨源須耍有供給方,也因此崔生了一部分人員專職於市場中及到各處獵取佛牌,我叫他們為佛牌獵手。他們專獵價廉的佛牌供與佛牌店,賺取差價。特色是他們專精於某幾類佛牌,對價格訊息極其敏銳,大部分時間流竄於各佛牌街邊流動市集,非常專業,在市集中有時會有新人到那賣,有機會拿到價低好貨。也由於這樣他們不專業都不行,因為買到假的回頭賣的人也許已不在了。所以能幹這行的,是真正高手級別。在經過他們這類人獵殺之後,還有多少漏等著我們去撿?
佛俾包金殼的選擇與決定
很多時候會看到緣這個字。既然有緣包個金殼又何妨?百年修得同舟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緣也分深淺。
寶哥給大家的建議是,若非必要及真了解牌的價格儘量別買包金殼的。在實際佩戴佛牌的人群中,不少人會越買越多,也有些會換置已有的牌。看過不少幾百銖的牌包上幾千上萬銖的金殼,當然買牌還是買金就不去討論。
但何不將買金的錢剩下去買下一個或更好的牌呢?當你自己體會尋找到與你有更契合的牌後準備長久佩戴時再拿去包金不更有意思嗎?至少在這實踐過程中剩下的錢可以讓你更從容收多幾個喜歡的牌。喜歡佛牌的人往往不會停步於只有一個牌上。
而且,泰國包金,全憑包殼店的良心,別太較真泰國的黃金純度含量,90金就真的90金麼?國內個別牌商,也有以次充好的行為,弄個銅鍍金殼,或者銀鍍金殼,就說是70金90金的殼,或者包個70金就按90金的價格賣,普通人肉眼也難以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