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腦中的橡皮擦》可以說得上是一部比較老舊的經典韓國愛情文藝片,每次重溫一遍,都總是能催人淚下,最終的結果就是眼睛哭得像核桃一樣腫。如果有人問我哪一部愛情電影最能夠打動人心,那麼我腦海中最先浮現的,一定是它。
不同於現在的愛情片——比如由韓庚出演的《前任三》,抑或是周冬雨和金城武的力作《喜歡你》,《我腦中的橡皮擦》始終帶著一種韓式電影獨特的溫暖、細膩與浪漫情懷。用美食來比喻我們看到的這些的愛情片,現在市場上很多的愛情片就像是口感鮮辣的重慶火鍋,而這部電影卻像極了冬日裡的一鍋熱乎乎的豆腐清湯,溫暖得讓人動容。
影片的開頭是在一個冬日裡,火車站上的流浪漢大叔向男主借火抽菸,他說:"有火嗎?……不,不是那個,有火嗎?……當記憶消失後,靈魂也會隨之消失,人們都這麼說……啊,記憶!記憶小時候,接著就是靈魂。嘿,夥計,讓我給你講一個有關記憶的故事……當你朝我走來的時候,我看見你在抽菸,這就是記憶。你知道我在這兒等什麼嗎?不是等煙火,我在等光明!分享煙火就意味著分享光明,那麼……"
流浪漢大叔又碰見女主,他又向她借火,說:"嘿,小姐,有火嗎?我什麼時候才能抽根煙呀!"然後他在冷風裡自言自語道:"我,很喜歡灰塵,當它劈頭蓋臉朝我吹過來時感覺很舒服。當我不開心時,我只要把它們像灰塵一樣拍掉就可以了。有火嗎?借個火好嗎?什麼愛呀,錢呀,都跟這支香菸一樣——沒有火的話,有什麼用?!沒有火,你能愛得起來嗎?香菸,還不如扔掉它,扔掉,扔掉……你的那些煩惱,也可以扔掉,就像這樣……"
這些文字在我看來是很有魅力的,甚至可以和故事本身相比。因為它們共同傳達了一個主題——那便是生命與愛是相互交織的、相互依靠的,沒有了愛的生命不足以稱之為生命,而沒有了生命,便也沒有了愛的機會。
再回到故事本身,首先是女主角出場。她是一個擁有著一段失敗的感情的女人,帶著滿心的悲傷,回到了原本屬於自己的生活軌跡,希望可以重新開始生活。那時的她眼裡,生活不過是韓國冬天裡一場寂寥而漫長的雪,百無聊賴。而男主,一個工地的工頭,像極了一粒地上的沙塵,稜角鮮明,粗糙剛毅。就是這樣兩個生活軌跡完全不同的人,他們之間似乎根本不可能產生愛情,但是事實卻剛好相反。他們相愛了。仔細想想其實也並不是沒有道理可言,因為他們都很孤獨,而正是因為孤獨使得他們需要彼此的愛,需要彼此的依靠。
當生活意外地讓他們相遇,他們便陷入了美好的"陷阱",一段夢一般的童話,一段處於天堂般的甜蜜記憶。如果電影就這樣戛然而止了,那麼我也是願意看到這樣的結局的——因為他們眼裡的幸福是那麼令人豔羨。
然而女主開始不斷地遺失記憶,一開始是生活裡的一些瑣事,漸漸的症狀越來越嚴重,她開始遺忘大段的記憶,開始遺忘自己是誰,開始遺忘愛過的人。
遺忘記憶的那個人會有痛苦,而被遺忘的那個人痛苦則更深——換一句話說,愛過就會擁有更深更深的痛苦。影片的高潮部分,是女主在棒球場哭著對男主說分開,而男主卻捧起她的臉,說不許她離開,"從此以後,我就是你的所有記憶。"他的手是顫抖的,聲音也是顫抖的,因為那是他第一次如此害怕失去一個人。
然而,女主還是和男主最終還是分開了,女主去了療養院,而男主或在酒中麻醉自己,或在工作裡埋葬自己。當男主收到女主的信時,麻木的眼裡才又燃起了光芒。他開著車去找女主,在療養院裡,看到了正在安靜地畫畫的她——她手裡的畫冊,第一張是他的臉,直到最後一張,也是他的臉,只不過是逐漸模糊不清罷了,這也一如她的記憶。
影片的最後,男主帶著女主來到了一家便利店,那是他們最初相遇的地方。在那店裡的,除了女主的爸爸媽媽和兄弟姐妹,還有他們愛的記憶。女主像是想起了一切,她溫柔地看著男主,問到:"這裡,是天堂嗎?"
是啊,對於她來說,這裡多像一個天堂。
影片的結尾並沒有告訴我們女主最後是否逝去了,也不沒有說男主的餘生是如何度過的,但我確信,這段愛的記憶一定會伴隨著他們,直到生命的盡頭。
不溫不火,卻刻骨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