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音至善
朋友們,今天我們繼續講曾子病重是的言語:
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籩豆之事,則有司存。
接著前面,曾子病的很重。孟敬子是魯大夫。現在我們就來看看裡面的意思。孟敬子知道曾子有疾就來慰問曾子。曾子就跟孟敬子講,就告訴孟敬子。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就是說鳥快要死的時候,它叫的聲音很悲哀。人之將死,人類將死的時候,就是快要死的時候,其言也善。言就是說的話,善意的沒有惡意的,先把鳥和人提出來和孟敬子講。這是個埋伏。後面講的才重要。
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前面他說的是為了告訴孟敬子,他說的話是真的。動容貌,容是心底,貌是面貌。就是以什麼樣的面貌對待人,就是待人接物時候要注重自己的容貌。不要見了面了,古人講不要拿笑臉迎人,要體現書生本色。不要嬉皮笑臉。你要以正當的容貌跟人家見面的話,斯遠暴慢也。
暴是不尊重,慢是怠慢。你能夠注重容貌啊,那麼人家就不會對你粗暴無禮,傲慢不尊重。
正顏色,就是整體的態度行為要莊重。斯近信也。斯就是能夠做到正顏色。近信,就是人家能夠相信你,對人莊重人家就相信你。
出辭氣。辭就是言辭,氣是語氣,說話和說話語氣,說的清清楚楚,說的很明白,人家能夠接受你的話。斯遠鄙倍也。鄙是鄙視,倍就是背,不合道理。氣就是聲音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高了人家感覺是噪音,低了對方有聽不到了這些都不行。根據距離發出不大不小的聲音。這就是言辭要正當。語氣要適當。
籩豆之事,就是祭祀的事情。籩是用竹子編的容器,豆是木頭做的。這些事情,這些禮節,有專門管理的人,孟敬子是魯大夫,鄭康成說敬子是孟公的兒子,他的名字叫孟孫捷。因此他是魯國三家卿大夫的一家,這三家掌握了政權,尤其是軍權。孔子對這三家很不滿意,認為他們過分了,是僭越了。曾子也一樣,但這三家對孔子曾子他們很尊重。所以他就來探望曾子。
你要學禮就要懂得一般人的心理。守住這個原則跟人家相處就不會失禮,在禮上就是修道。
曾子講的這三件事,依照這三者而行,則身心言語都合乎禮。參考禮記曲禮。開頭就講勿不敬,就是要辦一件事情辦好,就是敬。動容貌,誠於中,形於外。比如一個人發怒的時候,臉上有青色,也有紅色。
古人講的行動都有標準。古人講正襟危坐。就是做到正正噹噹,不能歪斜。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都是嚴若思,就是身體保持很安靜,不要亂動。安靜到好像在哪裡思考某件事,出了神,一動不動。不合禮就是手足無措,身體亂動。安定辭,就是言語安定,就是很安然,不快不慢。比如長輩不問就說就是傲慢,問了不說也傲慢。說的時候要安定。
他講的這三者,從文法上講,前面講行動,後面講的是效果。比如,動容貌,遠暴慢,就是效果。大家一定要注意因果。除了眼前的效果,還有深層的效果。至於籩豆之事,就是簡單的禮,交給有司就行。只要把握住以上三條,就一定都能夠做好。
我們就學到這裡。明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