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雙胞胎2歲多,是去年8月底夏天快結束開始斷紙尿褲的,1個月時間,一次成功了。又到暑熱天了,我家孩子同歲的寶媽群裡,這2周討論最多的,就是斷紙尿褲的問題,我就認真查了查育兒書,也結合自己經驗、周圍聽到的失敗的教訓,給大家整理了這一篇。文章有點長,請有需要的家長耐心看完,或收藏有空回看。
育兒書:訓練寶寶如廁的年齡,不是越小越好
1 歲以內——穿紙尿褲是最佳選擇。1歲內的寶寶,神經系統等生理構造還沒有發育完全,不適合訓練自主大小便,盲目開始是會造成寶寶的心理負擔。同樣,把屎把尿是更不合適的。
1歲到1歲三個月——可以試著讓孩子在馬桶上大便。這個階段的寶寶,主要讓他不反感馬桶,需要大便時能告訴家長,就是很棒的了。
如果一個孩子能夠乖乖地在小馬桶上坐一段時間,但卻不尿,起來後穿好褲子或者包好尿片又尿出來,這其實說明他差不多可以自己控制大小便了。
1歲半到1歲9個月——部分孩子可以開始訓練自主如廁《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提到:1歲半的孩子,在採取恰當方式的基礎上訓練自主如廁,不會產生一些不良效果或危險。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消化系統、膀胱基本成熟到可以自主控制排便了。
大部分兒童專家認為,等到孩子具備自我控制的能力後再進行上廁所訓練,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表明,在18個月大之前就學習上廁所的孩子通常要到4歲之後才能完全掌握相關技能。相反,那些2歲左右才開始訓練的孩子只需要1年時間就可以獨立上廁所了。訓練完成的平均年齡為2歲半左右。【1】
因此,大部分2歲的孩子,可以嘗試脫掉紙尿褲了。
2歲——孩子很少會把大便拉在褲子裡了。3歲——許多孩子只需要一點點幫忙,就可以自己解決大小便了。4歲——大小便一般都不成問題了,還會特別在乎自己的隱私,少數孩子需要有人提醒他去上廁所。5歲——已經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大小便,幾乎可以完全自理。6歲——發育很正常的孩子,也有可能要等到6歲甚至更晚,才會不那麼容易半夜尿床。
實戰經驗:寶寶脫紙尿褲的最佳時機,把握3方因素
天氣適合,不太冷這點很多家長還是明白的,畢竟尿溼褲子,一則寶寶容易感冒生病,二則換洗烘乾也是個費力活。暖和點的天氣,還是可以減少不便。
我在的寶媽群,去年白天已經斷了紙尿褲的幾位,在討論打算三伏天給孩子隔晚上的紙尿褲。最近我所在城市晝夜溫差挺大的,如果孩子晚上沒穿紙尿褲,尿溼時沒及時處理,很怕著涼。
家人配合,不焦慮避開孩子主要照顧者需要外出的時間,減少孩子分離焦慮症帶來的情緒不穩定。
如果六一打算帶孩子出門遊玩,建議不要開始訓練斷紙尿褲,最少備足一周不長時間外出的時間。
寶寶信號,已發出在寶寶狀態穩定,沒生病的時候,可以觀察是不是有如下表現:
第一,拉粑粑的時間開始規律。
第二,能用手勢或語言表達自己要大便了。
第三,願意在馬桶上坐一會,哪怕不脫紙尿褲不脫褲子坐著。
第四,對大人上廁所的樣子感興趣、想模仿。
第五,午覺醒來也沒尿溼,不午睡的孩子可以觀察紙尿褲能否保持2小時以上的乾爽。
第六,寶寶主動要求更換紙尿褲,或主動要求去廁所大小便。
第七,可以聽懂家長要求其去廁所大小便的指令,並配合執行。
少數孩子直到4歲,仍需要有人提醒他去上廁所。同時,孩子玩鬧時,是很容易忘記尿尿,需要家長提醒。
每個孩子在馬桶上大小便,都需要經歷至少兩個階段:
第一,孩子正在大小便時,清楚知道自己「正在大小便」。
第二,孩子 有「我想要大小便」的意識。
我家雙胞胎,去年是這樣斷紙尿褲的
1歲多的夏天,大便開始規律,備好小馬桶信號:大便開始規律。
我家雙胞胎1歲左右,大便就很規律了,因此1歲多的夏天,我就買了個兒童專用坐便器,這還是很有必要的。
我家雙胞胎哥哥右右是習慣每天早起拉臭臭,我也就選擇這個時間,每天早上帶右右去廁所坐一會馬桶,主要讓他不排斥馬桶。
但後來天冷,我早起上班來不及,就沒堅持了。
雙胞胎還是慢慢學會拉臭臭叫大人,會坐馬桶上拉,但不是每次如此,也沒有強求。
溫馨提示:
第一,小馬桶一定要放廁所。
不要怕孩子凍到或者圖方便,端到房間。要讓孩子在家固定在廁所大小便,讓孩子明白在什麼地方幹什麼事,對之後良好衛生習慣養成是有好處的。和吃飯必須要在餐桌上,要在餐廳或客廳,不能在房間吃,是一個道理。
第二,讓孩子了解坐便器的用途、使用方法。
最開始幾周,不一定要脫褲子,孩子願意坐在坐便器上,就很好了。如果孩子願意,慢慢再取下紙尿褲,並給他示範怎麼將雙腳牢牢地固定在地上,這在孩子大便時很重要。逐漸增加每天坐坐便器的次數,不強求。
第三,不推薦玩具型馬桶。
太花俏的玩具車形馬桶,不建議家長購買。孩子會分不清玩遊戲和大小便。對男寶寶來說,更是雞肋,雙腿分開跨坐會很不舒服。
2歲多的夏天,不想尿在紙尿褲上,備好小內褲、馬桶梯信號:不想尿在紙尿褲上。
我家雙胞胎一般晚上8點吃180毫升牛奶,換好紙尿褲,看40分鐘書,然後睡覺。
但是去年8月底,右右看完書,非要去廁所尿尿才肯睡覺,不肯尿在紙尿褲上。這樣持續4天後,我覺得可以嘗試斷紙尿褲看看。考慮天氣即將轉涼,也沒抱太大希望,想著如果不成功,今年5、6月再開始也無妨。
我在已經成功的多位媽媽的建議下,購買了20條純棉普通內褲(建議我2個寶寶買10條,最多15條就夠了,我怕來不及換洗,還是買了20條)。圖案是讓孩子自己挑選的,他們選了小汽車款。
準備了馬桶梯,我家雙胞胎,怕2個寶寶同時需要上廁所。
每天大概1個半小時問一次孩子,需不需要尿尿。頭三天,我家2孩子每天總共用了不到10條內褲,比我預想的好太多太多了。但晚上睡覺、午睡、外出遊玩,我還是給孩子穿紙尿褲。
溫馨提示:第一,在送孩子去託兒所或幼兒園之前,至少留足2個月的如廁鍛鍊時間。
去年5月我認識的一對雙胞胎,由於家裡沒人帶,不到2歲需要送託兒所了。當時我們驚訝是大小便都能自己喊了。
但是半個月後,我們又在討論怎麼孩子斷紙尿褲時,這位媽媽坦言:她家孩子在託兒所又用上紙尿褲了。為什麼呢?孩子總共只在家訓練了2周大小便,託兒所的新環境,孩子不肯配合老師去廁所,老師嫌麻煩,就給孩子重新穿起了紙尿褲。
天氣允許,下半年需要上幼兒園的小朋友,最好現在開始鍛鍊,也就有3-4個月時間適應孩子的倒退期。
幼兒園裡,孩子尿溼了,如果老師沒及時發現,或者孩子不會叫,或者孩子害羞不說又不舒服,很容易導致孩子生病著涼,或者自卑的心理。
第二,讓孩子自己挑選喜歡圖案的內褲,能讓孩子更願意參加這項「隔紙尿褲」的計劃。
不管女寶寶,還是男寶寶,都需要一開始就穿內褲的,不推薦穿開襠褲。很多家長很驕傲地說,給孩子剪開褲子穿個開襠褲,尿尿也方便,褲子也少洗幾條。
4個月大的嬰兒,就可以將男性與女性的聲音和照片進行匹配。快1歲時,就可以確定的區分男性與女性的照片。3歲以前,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準確的說出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性別意識在孩子3歲左右就已經基本形成了。【1】【2】
而開襠褲,讓孩子在異性孩子面前裸露下體,容易讓其他孩子躲避不和他玩,也容易讓孩子產生羞恥感。從小不穿開襠褲,也是對自我的一種保護,知道生殖器是隱私,不能給人看給人摸。
另外,不管男寶寶還是女寶寶,尿尿的部位都是比較容易感染的。開襠褲並不利於衛生保健,不過多洗幾條褲子。
第三,不推薦訓練褲。
有一位媽媽今年在抱怨:我家孩子尿在訓練褲上了知道喊,但是2個禮拜還是沒絲毫進展。
我推薦普通純棉內褲,她抱怨會尿溼鞋子難得換。
我們來看看訓練褲原理,其實類似紙尿褲、衛生巾、經期內褲的,並不會讓孩子多不舒服,產生下次不能再尿溼的念頭。而普通內褲,讓孩子整條腿、甚至鞋子、襪子都溼了,黏黏的感覺,讓孩子不舒適,會想下次要改進。
第四,詢問孩子是否需要尿尿的時間,不要間隔太近。
間隔太近會類似把尿,可以1小時左右問一次,孩子答覆不需要就不強求,孩子多尿溼幾次,自然知道提前叫家長了。
但如果有大量飲水,就需要半小時後帶孩子去廁所。
第五,尿溼後千萬不要責怪孩子,多引導。
尿溼後,家長不責罵,不抱怨,不表現出焦慮,是最最重要的。斷紙尿褲上,必須持佛繫心態,對孩子多多引導,及時表揚每一次的成功。
最好的方法是言傳身教。在家中同性的家長上廁所時候,帶上孩子,和寶寶一起各坐各的馬桶,或者學爸爸的站著尿尿,孩子會覺得這是一個很有趣的遊戲,也就不反感了。
尿床問題,備好2種隔尿墊信號:午休3小時不會每次都尿溼紙尿褲。
白天除午睡時間適應不穿紙尿褲一周後,我發現午休3小時,雙胞胎也並不是每次都會尿溼紙尿褲。我就準備好了隔尿墊,墊在床上的蓆子下面。有2種隔尿墊,一種一次性的,類似產褥墊;一種可以反覆洗的。可反覆清洗的隔尿效果沒那麼好,也不太透氣,但可以反覆使用多次。
我是孩子午休前上一次廁所,午覺一醒來,立馬帶去廁所,竟然沒尿溼過一次床,順利白天脫掉紙尿褲。
溫馨提示:要讓孩子知道,所以孩子都會尿床,並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我會告訴孩子:媽媽小時候也會尿床的,這很正常。
外出問題,相信孩子,多鍛鍊打算出門斷紙尿褲,是聽其他媽媽說:孩子出門又穿紙尿褲,容易錯亂不適應,反而不好。我想到自家周末出門遊玩穿紙尿褲,周一不穿又容易尿溼褲子,覺得有道理。
嘗試帶去超市時沒穿,沒尿溼。再是遊樂場玩90分鐘,也沒問題。
溫馨提示:要相信孩子,外出多帶幾套換洗衣褲,多鍛鍊。
夜裡斷紙尿褲,不強求,根據寶寶發育情況來信號:寶寶夜裡不會每次都尿溼紙尿褲。
我家雙胞胎的習慣是晚上8點喝180毫升牛奶,9點去廁所尿一次尿,然後睡覺,第二天7-8點醒來。比較早睡整覺,夜裡一般不會醒。我發現他們不會每天早上起床尿溼紙尿褲,就開始夜裡脫掉紙尿褲了。幾天下來後,孩子也順利習慣了夜裡不穿紙尿褲,早上一醒來就去上廁所。
有些孩子需要6歲,甚至更大年齡,才會不那麼容易半夜尿床。沒其他問題情況下,這也是正常的。因此夜裡斷紙尿褲,一定要根據孩子情況來,不要比較,更不要強求。
溫馨提示:家長朋友們一定不要夜裡故意去抽尿,可以讓孩子半夜醒來想上廁所時,叫醒家長陪同。
我家侄兒1歲多在外婆家斷了夜裡的紙尿褲,但回到奶奶家後,那1年多時間裡,每天晚上需要起夜2-4次,奶奶根本沒法休息好,孩子因為起夜,影響了深度睡眠,也影響了長高(夜裡23-2點,5-7點在深度睡眠狀態下,寶寶生長激素的分泌,是白天的數十倍)。
問及原因才知道:外婆為了怕孩子夜裡不穿紙尿褲、尿溼床鋪,會固定2個時間點叫醒孩子,帶他去尿尿,也就形成了孩子這個習慣。
其實夜裡斷紙尿褲,晚點並不影響什麼。只有當你日間訓練1年後,孩子午睡或夜間尿床的問題還得不到解決,才需要諮詢一下兒科醫生。
結語
第一,順其自然。
知名兒童心理學家和兒科醫生極力推崇的做法是:孩子只有在具備能夠達到父母期望的能力時,才能做好某件事情。當孩子還不具備學習某事情的能力時就訓練他,絕大多數的結果是得不償失的。
斷紙尿褲也是如此,只有孩子具備文章開頭一二點所說的年齡基礎、並發出信號了,才適合開始鍛鍊。
第二,擺正心態。
家長鍛鍊寶貝自主如廁,可能面臨「明明學會了,怎麼又尿床了」,「怎麼這麼多天沒絲毫進展」,除了反思方法、擺好心態、耐心等待,別無他法。畢竟孩子是否能自主大小便,與家長的努力無關,與孩子是否準備好了才相關。
家長要讓整個訓練的過程自然、自願、積極,才能讓孩子敢於自己去嘗試,要及時表揚孩子的每一步小的成功。
第三,留夠鍛鍊時間。
下半年打算上幼兒園的孩子,現在可以試著鍛鍊起來了,畢竟最少需要2個月時間適應。明年才需要上幼兒園的孩子,實在沒準備好,明年夏天再訓練也不著急,畢竟沒有學不會自己上廁所的孩子,不在乎早一年晚一年的。
祝福各位想要在這個夏天給寶寶斷紙尿褲的家長們,一次成功!
你家寶寶開始斷紙尿褲了嗎?家長朋友還有有什麼問題,或者有什麼經驗分享,都歡迎評論區留言。
參考文獻:
【1】《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第6版),(美國)斯蒂文.謝爾弗(主編)
【2】《你的N歲孩子套裝》,(美國)路易斯.埃姆斯,(美國)弗蘭西斯.伊爾克,(美國)卡羅爾.哈柏,格賽爾人類發展研究所(著)
作者已籤約「維權騎士」、「百度授權」,侵權必究。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歡迎關注【右右細毛和爸媽】:2歲雙胞胎男孩家庭,爸媽說故事,輕鬆趣味育兒,家庭共同成長。爸爸IT男,項目管理師,善於篩選育兒知識,去偽存真;媽媽人力資源管理師,曾經職場,如今全職,一定最懂你的心。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