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中國疾控中心披露,新型冠狀病毒溯源研究取得階段性進展——武漢華南海鮮市場被檢出大量新型冠狀病毒。
疫情發生以來,華南海鮮市場逐步成為新型冠狀病毒產生和傳播的重要一環。從出現首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首個感染者死亡病例,到休市組織商戶集團退租,有無華南海鮮市場接觸史一度成為判斷疫情是否存在人傳人可能性的參考。
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關於病毒來源為華南海鮮市場非法銷售野生動物的言論,也讓該市場的野味生意引發關注。
事實上,早在2004年,華南海鮮市場就因公開出售果子狸引發爭議,有商戶稱該市場出售野生動物已多年。此外,該市場還曾因環境髒亂差被市民投訴多次。
近兩年,華南海鮮市場曾有兩次被整改的經歷,去年12月還存在「不配合核查情節嚴重」的情況。隱藏在華南海鮮市場背後的女老闆餘甜,對34家公司擁有疑似實控權,涉及多個領域。
休市27天,華南海鮮市場低矮的藍色招牌還樹立在漢口火車站周邊的高樓大廈之中,門前已被紅色的防護欄隔離。商戶們有的受疫情感染,有的在家自行隔離。過完年後,有人希望去找新的工作,還有一部分在等待市場整頓後復市。
女老闆執掌的綜合市場
從漢口火車站步行10分鐘,便可抵達位於漢口鬧市區的華南海鮮市場,二者相距僅800多米。該市場名義上是海鮮市場,但實際是綜合市場,集海鮮、冰鮮、水產、乾貨等為一體。
成立以來,該市場曾經歷幾次擴容。目前,市場總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安置經營戶1000餘戶,是華中地區規模最大的水產批發市場,不少餐廳都在此地進貨。
「我們一般去市場買海鮮、買蔬菜、買乾鮮調料,一些蔬菜和調料聽說都是外地的,市面上比較少見,很多人會去那兒買。」一位武漢市民告訴南都記者,該市場靠近火車站,附近還有武漢最大的眼鏡批發城,人流量很高。
天眼查數據顯示,該市場的主體公司為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有限公司,成立於2005年,主要經營範圍為市場物業管理、停車場經營等。註冊資本為2000萬元,法定代表人為餘甜,最終受益人為餘甜和餘其澤,二人各自持股50%。
據全國企業工商信息,該公司曾有兩次整改經歷。在武漢市江漢區市監局2018年9月「對大型連鎖超市落實法定責任主體監督檢查」及武漢市江漢區工商(質監)局2019年12月「公平秤、計量管理、經營者在用電子秤」的檢查事項中,該公司均被發現問題並要求整改。
此外,2019年12月19日,仙桃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其進行抽查,該公司還存在「不配合核查情節嚴重」的情況。
據了解,餘甜和餘其澤二人還共同控制著武漢華南置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南集團」)等多家公司。華南海鮮市場一名商戶告訴南都記者,該市場隸屬於華南集團。
公開資料顯示,華南集團創建於1995年,註冊資本6000萬元,股東餘甜和餘其澤分別出資3000萬元。該公司宣稱是一家集商品混凝土生產、銷售,建築裝飾材料銷售、房地產開發,以及海鮮水產、果品批發市場物業管理服務於一體的民營企業集團。
目前,餘甜在12家公司擔任法定代表人,在20家公司擔任股東,在18家公司擔任高管,對34家公司直接或間接擁有疑似實際控制權。這些公司涉及生鮮批發、金融投資、房地產等多個領域。
開年休市以整治環境衛生
2019年最後一天,武漢市衛健委公開通報27例肺炎病例,並稱近期部分醫療機構發現接診的多例肺炎病例與華南海鮮市場有關。
有視頻顯示,前一夜的華南海鮮市場,三名消毒人員穿著白色消毒服,戴著口罩,拖著一輛接有水槍的小型綠色罐車,向店鋪捲簾門衝水。該市場東區六街經營基圍蝦的商戶劉英告訴南都記者,日常也有消毒人員在商鋪晚上關門後消毒,約一周一次。
「2019年的冬天和往年沒有什麼不同,人們容易被傳染風寒或是流感,市場裡的人也一樣。」華南海鮮市場西區后街的水產商戶李明向南都記者表示,當時看到不少人感冒發燒,大家都沒當一回事,沒有人會想到這裡出現了疫情。
2020年1月1日,武漢市江漢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江漢區衛生健康局對華南海鮮市場發出「關於休市整治的公告」,決定休市進行環境衛生整治,開市時間另行通知。
休市後,全部商戶關門停業,商戶們的貨品存留其中,市場外圍拉有警戒線。
「休市太突然了,市場裡都沒有提前說過,我們就覺得事態有點嚴重了。」李明則是第一次在網上搜索官方發布的疫情通報,開始擔心人身安全。
劉英則感慨,一年的最後一個季度是海鮮、水產行業的旺季,12月生意很好,前幾個月生意賠的錢,就等著過年這段時間賺回來。去年春節,他家賣了10多萬元的貨,為此他一直在打聽什麼時候可以開市。
病例大多有華南海鮮市場暴露史
休市兩天後,華南海鮮市場與此次疫情的關係進一步明確。武漢衛健委1月3日通報,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部分病例為華南海鮮批發城經營商戶,目前未發現明顯的人傳人證據,未發現醫務人員感染。
一周後,初步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首個肺炎死亡病例被披露。
1月11日,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通報稱,死亡患者為男性,61歲,因呼吸衰竭、重症肺炎入院,同時患有腹部腫瘤及慢性肝病。該患者常年在武漢市華南海鮮市場採購貨物。1月9日經搶救無效死亡。
根據武漢市衛健委當天公布的《專家解讀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最新通報》,「國家、省市專家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這次武漢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例大部分都有華南海鮮市場暴露史,目前沒有發現明確的人傳人證據。」
是否曾去過華南海鮮市場,一時成為輿論焦點。但很快,沒有到訪過該市場的感染病例傳來。
1月15日,武漢市衛健委在其官網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知識問答(2020年1月14日)》披露,該市當時確診的41例病例中,發現一起為家庭聚集性,夫妻兩人發病,丈夫先發病,為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從業人員,妻子否認有華南海鮮批發市場暴露史。
該文還指出,「現有病原學研究和流行病學調查的初步結果顯示,大多數病例與華南海鮮批發市場暴露相關,少數病例否認有華南海鮮批發市場暴露史,個別病例曾接觸過類似病例。目前未發現社區傳播。」
當時,武漢市衛健委首次表示,「不能排除有限人傳人的可能,但持續人傳人的風險較低」。
1月19日,武漢市衛健委通報,對前期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流行病學資料分析發現,部分病例沒有華南海鮮批發市場接觸史。
商戶稱市場賣野生動物已多年
1月22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是武漢一家海鮮市場非法銷售的野生動物。
此前2天,鍾南山院士也曾公開發言,此次新型冠狀病毒來源很大可能為野生動物,比如竹鼠、獾等。
華南海鮮市場出售野生動物由此浮出水面,一張市場內某商戶的「野味」菜單也被廣泛傳播。
菜單顯示,這家名為「大眾畜牧野味」的商戶曾銷售超過40種野味,包括「活竹鼠、松鼠肉、狐狸肉、活果子狸、活狼崽」等,並詳細標註了價格。同時,該店還提供「活殺現宰、速凍冰鮮、送貨上門、代辦長途託運」等服務。
南都記者查詢發現,這家店鋪的工商登記名稱為「武漢市江漢區大眾家畜批發中心」,系個體工商戶。成立於2004年,2019年7月5日因未按照《個體工商戶年度報告辦法》規定報送年度報告,被武漢市監局唐家墩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目前尚未有移出信息。
事實上,早在2004年,華南海鮮市場就曾因公開出售果子狸引發爭議。當地媒體走訪發現,華南海鮮市場仍有人在賣果子狸,甚至聲稱「絕對野生」。
「市場賣野生動物不是一天兩天了,賣了很多年,每年這個時候人們買野生動物的熱情也很高漲。」商戶李明在華南海鮮市場經營水產魚類生意有8年,他告訴南都記者,2013年禽流感的時候,市場還有賣活體孔雀。
李明記得很清楚,2016年時,每天早上還會聽到狗和羊的慘叫聲。「但這幾年好像沒有看到售賣活體動物的商家了,很多都是掛的肉制凍品。因為這麼多年都沒出過問題,所以我們以前從沒擔心過。」
一位曾在華南海鮮市場經營過的商戶鄧興向南都記者表示,他2018年在該市場工作時,市場也存在銷售野生動物的情況,「西區裡面有一些店鋪出售野味,並非都是公開售賣。」
公開信息顯示,華南海鮮市場亦有攤位屬於合法售賣野生動物。
據武漢市市場監督管理局2019年9月25日發布的消息,當天上午,在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內,市區兩級執法人員對售賣虎斑蛙、蛇、刺蝟等動物的近8家商戶進行地毯式排查,逐一檢查其野生動物經營許可審批文件、營業許可證,嚴禁其經營未獲審批的野生動物。該次整治行動未發現違法經營行為。
華南海鮮批發市場負責人當時表示,將加大對商戶進貨索證索票的檢查力度,一旦發現商家存在違法違規經營行為,將第一時間向執法部門報告,並清理出市場。
曾多次被投訴髒亂差「惡臭撲鼻」
此外,食品安全問題一度成為華南海鮮市場的監管難題,有商戶甚至因此獲刑。
2010年7月,華南海鮮市場不少攤位上,死龍蝦、活龍蝦一齊銷售,伴隨惡臭。當日,工商人員將死龍蝦全部沒收,併集中銷毀。2016年6月,華南海鮮市場「周氏牛雜牛肉店」製造、出售含甲醛「問題牛雜」一案,經當地檢察院以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提起公訴,三位涉案人分別被判處二年六個月至三年六個月不等。
2017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組織開展的經營環節鮮活水產品抽檢監測中,檢出不合格樣品66批次,其中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內兩間商戶魚類檢出孔雀石綠。據了解,孔雀石綠作為添加劑,主要是為魚類保活保鮮,但進入人體後其代謝產物具有高毒素、高殘留、致癌、致畸、致突變等副作用。
「惡臭撲鼻,路邊的髒水,海產品的外殼沿街到處都是。」華南海鮮市場的環境屢次被附近居民詬病。
2017年,就有武漢市民反映華南海鮮批發市場髒亂差,與江漢區城市發展顯得格格不入,詢問該市場是否列入「十三五」拆遷計劃時,江漢區委督查室2017年6月20日回復稱,問題已轉江漢區城改辦。經核實,華南海鮮市場目前暫未列入江漢區「十三五」(2016~2020年)「三舊」改造規劃範圍。
南都記者查詢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發現,2018和2019年,也曾有當地居民留言反映華南海鮮市場「髒亂差」,希望環境能改善。一位附近居民稱,該市場場地設施陳舊,存在安全隱患,且影響市容。還有人稱,路過時感覺「老遠都可以聞到腥臭味」。
多位商戶自行隔離,有人等待覆市有人另謀出路
「將繼續加大華南海鮮批發市場休市後管控力度。」1月19日,武漢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陳邂馨就肺炎疫情答記者問時提到,將對市場及有關區域進行環境衛生處置,24小時管控市場及其周邊出入口,對其廢棄貨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同時,嚴禁非法養殖、加工、經營各類野生動物,嚴厲打擊非法轉運販賣野生動物。
1月22日,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下發通知,即日起將在全市停止辦理各類野生動物類行政許可,要求已取得陸生野生動物經營利用許可的,一律停止經營。
同日,休市多日的華南海鮮市場開始退還商鋪預繳租金,當地政府開始向商戶發放生活補貼。李明告訴南都記者,除了退還預繳2020年第一季度的租金外,還領取一萬元的補助。
「休市之後,我們唯一一次進市場就是拿帳本,很多貨物和設備還堆在市場裡。堆積的貨物後來由政府稱重買單,六七百斤的魚很多都已經腐爛被處理了。」李明稱,市場1月20日要求每個經營戶派一個代表進行了體檢。
多位商戶表示,自從休市後就和其他商戶再也沒有見過面,過年也每日待在家中自行隔離,拒絕親友來訪,目前還沒有出現發熱等症狀。
1月26日,中國疾控中心披露,新型冠狀病毒溯源研究取得階段性進展——華南海鮮市場被檢出大量新型冠狀病毒。這也意味著,在科學上,可以確認此次疫情與華南海鮮市場存在關聯。
人身安全之外,這次疫情讓這些商戶們今後的生活方向由此改變。
「市場恢復還有一段時間,消費者也會受到影響,估計我們想回到市場再接著做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今年33歲的李明說,家裡有老人小孩還要照顧,等疫情過去打算儘快找新工作,暫時能養家餬口就已經滿足。
還有一部分商戶在等待市場整頓後復市。「希望政府能將疫情處理好,也能保障受影響商戶們的生存,我們是無辜的。」目前,劉英的水產設備、制冷機等仍留在市場內,他用來接餐飲訂單的電話已經很久沒響了。
(文中李明、劉英、鄧興系化名)
採寫:南都記者 張雅婷 吳佳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