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皆有美意

2021-01-10 騰訊網

毋庸置疑,對於多數人來講,對繪畫的認知均停留在形上。所以,「繪畫是造型藝術」是一個普遍的認知,這也是為什麼多數人在欣賞一幅繪畫作品時總是困在「像不像」上。但是,真正從事繪畫藝術的人又終生希望追求一種無形之形的境界,也即化境之境,只是,很多人堅持追求化境之境,付出很多,卻很難抵達這種境界。究其原因,實際上就是不敢放棄諸多被約定的規程,更準確地說,是因為不敢放棄因為遵循普遍規矩所帶來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以至被困。

欣賞汪伊虹先生的作品,尤其是其當下的作品,則可立刻被帶入「無形」之境,讓我們領略何為形無形。

在先生的筆下,已經沒有了「主題」性的表現,也沒有「時代」的帶入,在其眼中心內一切皆可入畫,先生筆下尋常物尋常事尋常態,一切皆有美意,尋常已經出神入化。所以,我們欣賞到的基本上都是尋常物事不尋常的生命和藝術活力。

能夠達到如此境界,需要在幾種認知上進入「自在」。一是對生活的認知,一是對生命的認知,一是對藝術的認知,一是對名利的認知。

我相信,先生與所有人一樣,也有過對生活和生命的困惑或者迷惘。但是,作為詩人汪靜之的女兒骨血裡總會保留著詩人的一分氣質和品性,這也是她走上繪畫藝術道路的一種必須和宿命。這份來自詩的底氣實際上給了她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和價值審視世間萬物的心靈,也讓她從一開始就不會陷入「約定」的評價系統和審美中。

我和先生從未謀面,更沒有深入了解,只是從老友寧志剛先生處欣賞到先生的《瑞雪》等幾幅作品,立刻被其作品的神韻所吸引,感覺到一種可以進入其世界的無礙,有一種必須說一說的欲望。我想,先生在生活中,在生命中歷經的磨礪,實際上有助於其在藝術上的通達。當「放下」許多,當不會在害怕和擔心許多的時候,也讓先生在藝術中自然地進入了完全屬於自己的世界。因為,我看到先生在表現上幾無「恐怖」,隨心率性,這就是《心經》所言「無掛礙故無有恐怖」的心性。當一切風輕雲淡時,風也美雲也美。所以,在欣賞先生的作品時,最初的感覺一定是發蒙的,就像我們被孩子「天真」的問題逼出尷尬一樣。在完全的「天真」面前我們的「成熟」是蒼白的。等我們靜下心來的時候,就會有欣喜來襲,莫大的愉悅會籠罩我們的身心,這就是先生作品的力量。

可以說,先生對藝術的認知和表現已入「圓通」。故其已經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創作」,而是有莊子「逍遙」之態,先生已經契合了《道德經》所言「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的認知和表達藝術之道。

欣賞先生的作品可知,有神則生趣,有趣則有悅,悅心則神爽。這樣的表現除了有深厚的藝術功力,更需要的是勇氣。因為對生活,對生命,對藝術已無所礙,所以,先生自然對藝術能帶來的名利也早不放在心上。所以,先生筆下已無誇張,已無作態,只是隨心,也就是完全不再在乎任何評判標準,我只是畫,我只是畫我要畫的畫。先生不再追求過多的細節,而要的是氣韻和筆墨的合一,行雲流水,衝氣為和,負陰抱陽。這是大境界,因為需要放棄所有標準,放棄所有討好,放棄所有規矩,甚至放棄敵對,只為了自己內心的歡喜和得意。

我們現在能看到的就是一世的事物在她眼裡心裡都是良善的,相融的,也就是老子所言「萬物自賓」。藝術的表現進入了心性的天真,實際上也就是回到了老子所言的「赤子」之態。我們常講「赤子」,但是真能做的有幾人?尤其是將所要做的事完全融入自己的心境,這不只是高度的問題。或者說,已經不在乎高度了。

筆隨心走,心隨神遊,走得出去,還要收得回來。此為難,為高,為化境之態。

活到性情,回到性情才能這樣。有性情的藝術作品就一定是有生命的,也一定會讓心生感動和悅愉的。

所以,先生的藝術創造也告訴我們,回到自己內心才終能創造無形之形!

無形之形則為神!

梁生智

相關焦點

  • 一切都是神的美意,還要禱告嗎?
    不過這確實困擾了筆者很長的時間,既然一切都是神的美意,他什麼都安排好了,禱告也並不能改變什麼,那麼為什麼還要去禱告呢?思考這個問題還要回到幾年前,團契發生的一個小故事。那個時候,有幾位大四弟兄姐妹想考研,於是他們組成一個考研查經小組,原意是要通過這樣的方式彼此鼓勵,一起加油學習。實際操作過程中。
  • 凡事感恩,一切都有它的美意!
    生活,就是朝起暮落的輾轉;人生,就是月缺月圓的沉浮,行於塵世,重要的是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擁有一顆感恩的人,無論是誰,每一個經過你生命的人,你都以感恩作為回報,縱然是時光老去,沒有結局,縱然是時光不老,光陰恆久,生命裡的花朵也有雨露的痕跡。
  • 讚美詩歌精選《神的美意》
    【神的美意】 作詞:李娟 作曲:姜 以 琳 獻唱:張路得 每一次有環境的經歷 是你給我成長的機遇 每一次遭到誤解和攻擊
  • 一切有因果,萬般皆是命
    人的命,皆有天註定,不是人力所能改變,比如,聚散有命,得失有命,生死有命,在命運的面前,我們只能示弱,順其天意,聽從天命。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人生得意也好,人生失意也罷,只要盡力了就好。
  • 佛說:一切皆有因,一切皆成緣
    佛說:一切皆有因,一切皆成緣。你現在得到了什麼果,就是你曾經種下了什麼樣的因,沒有人能逃得出世間的因果循環。沒有無緣無故的因,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果。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一切皆有因果,世間萬物都是由因緣和合而生的。
  • 一切皆有定數,老天自有安排!
    以前,我不信命,因為我覺得,命運就掌握在自己手中,而現在,我信命,因為命中所有的一切,皆有定數,老天早就安排好了。有人說,既然一切,老天都已經安排好了,那我們還需要努力奮鬥嗎?還需要不斷堅持嗎?這樣做,有意義嗎?
  • 一切皆有定數,凡事不可強求!
    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一切都是因果,一切皆有定數,該我們遇見的人,一定會遇見,該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一定會發生,我們都躲不過,也逃不了。面對命運的安排,面對自己的因果,面對人生的定數,我們要學會接受這一切,更要學會用最好的姿態,去應對這一切。
  • 一切皆有定數,凡事不必強求
    人這一生,一切皆有定數,凡事不必強求!那麼,何為定數?所謂定數,在我看來,是冥冥之中的註定,是命運的安排,是因果,我們誰也無法改變的。既然如此,我們又何必去強求?再說,強求也無用,強求來,強求去,不過是苦了自己,累了心,最終還是不能如願以償。
  • 牧者靈修丨士師記:神的旨意自有美意
    因著約書亞年紀老邁,不能帶兵打仗;因著以色列人的懈怠;因著約書亞死了以後,沒有領袖;因著以色列人同心不夠;因著他們有貪心,要利用迦南人;所以,他們沒有辦法把迦南人全部殺滅。留下迦南人,不是神的美意,是神的許可。神的旨意有三種性質。一種是預定的美意。神預定的美意就是要把迦南人全部殺盡。
  • 人生皆過客,一切皆自然
    一切皆過眼雲煙,一切皆彈指而過,一切美麗的風景皆心之使然。匆匆人生皆過客,雲捲雲舒皆流星,大千世界皆微塵,何須計較不值得,往後餘生快樂過,善良為人首當先,餘生不長和為貴,健康快樂不能少,待人真誠心坦然,問心無愧立天地。
  • 直面逼迫,有神美意
    提後3:113、有違普通人的良知。「你們要追念往日,蒙了光照以後所忍受大爭戰的各樣苦難。一面被毀謗,遭患難,成了戲景,叫眾人觀看;一面陪伴那些受這樣苦難的人。因為你們體恤了那些被困鎖的人,並且你們的家業被人搶去,也甘心忍受,知道自己有更美、長存的家業。」來10:32-344、不僅會受到重大財產損失,還會危及生命。
  • 佛說:萬事皆有定數,一切隨緣
    他們不懂得一個道理,一個簡單的出奇,卻難以做到的道理:萬事皆有定數,一切隨緣。佛說:萬事皆有定數。人的一生,總會遇到很多可遇而不可求的東西,能不能如願得到,其實都有定數的。 不屬於你的東西,縱使你拼的頭破血流,他也會離你遠去。屬於你的東西,縱使你再怎麼丟棄他,他終究也會回到你的身邊。
  • 心美一切皆美,心安一切皆安!(經典美文)
    若能在此時與時光一樣,有一份美好的心情,把握好每一次難得的機緣,珍惜每一個遇見,善待身邊的一切,用心善待每一個日子,用情丈量每一寸光陰,感覺都會是另一番景象。心美一切皆美,心安一切皆安。其實,生活無非是在五味雜陳的素淡中,讓自己活得舒心愜意些,活得坦然從容些,調配釀造出自己的真性情,享受活著的情趣和韻味。
  • 佛說,一切皆有定數,老天自有安排!
    ,皆有定數,老天早就安排好了。  有人說,既然一切,老天都已經安排好了,那我們還需要努力奮鬥嗎?還需要不斷堅持嗎?這樣做,有意義嗎?  其實,我所說的命,是因果,你種了什麼因,就會得到什麼樣的果,這就是定數,這就是老天的安排。  一切皆有定數,老天自有安排,我們無法改變定數,無法決定因果,但我們可以選擇種什麼樣的因,至於結什麼樣的果,就不是我們能左右的了。
  • 《痕跡》一切生死皆有痕跡
    一切生/死/皆有痕/跡,故事是圍繞梁麥琦展開的,從捲入雙色玫瑰an到面臨生/死的威脅,從困惑、掙扎到自我救贖,感覺演員在人物塑造上有些沒立起來,不夠複雜。劇節奏把控不錯,shi/體/尺/度/足夠大。有些劇情吊足了胃口,尤其是土耳其咖啡館事件。主角團個性鮮明,各司其職,喜劇效果拉滿了。男女主感情升溫的時機恰當。
  • 今非昔比︱經歷丈夫癱瘓、他們背起十字架——福音歌手黃述忱:凡事都有祂美意
    黃述忱說:「生命的苦難使你成為一個有故事的人,而你的故事會是帶給別人盼望的開始。」30歲,正是事業起飛、人生大有前途的年紀,你可以想像一輩子再也無法站起來嗎?大學畢業後也如願結婚,在外人眼裡看來,這對夫妻什麼都有了——學業、工作、愛情等等.黃述忱不認為過去的人生有什麼跨越不過的苦難,直到一場意外,差點擊垮了這個家。2009年,隨著丈夫許超彥考上專科醫生執照,她也順利繳交研究論文,夫妻倆決定接受教會建議去外地為主服事。
  • 田馥甄:「人生一切皆可」
    如果說,《懸日》是描述田馥甄面對愛情時的態度,那《皆可》就是她面對人生的態度。 《皆可》和《懸日》一樣,初聽都頗為寡淡,但細品方知其中韻味。
  • 心理學家:幸福來自那裡,一切皆有因果
    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幸福,但幸福不是憑空而來的,它有內在的基因,因果的循環。「善待他人,收穫自己」,幸福是相互的,你給我陽光,我就還你燦爛。國學大師南懷瑾曾就認為:「一個人要想有好的結果,不如有好的開始」。
  • 田馥甄新歌上線,一切由心一切《皆可》
    以歌抒情,有著孤獨無依的沉重也有自由自在輕盈的《皆可》,就在一句一句「可不可以,可不可以」,對自己生命的種種叩問中,傳達出此時此刻田馥甄面對生活、情感的人生態度和感悟。《皆可》由林家謙譜曲,合作多年的藍小邪填詞,是新專輯中最早收錄的作品。藍小邪將人總要經歷過「想得而不可得」的執念,才甘願明白或接受人生在世沒有什麼非如此不可,也許一切皆可的道理寫下。
  • 一切皆有定數,順其自然就好
    世界很大,人心複雜,能簡單一點過,就儘量簡單一點過,不要在複雜中糾纏不清,不要把世俗看得那麼重要,因為一切,皆有定數,順其自然就好。用心了,盡力了,順其自然就好。人生事,用心了,盡力了,無愧於心就好。人這一輩子,總會有遺憾,總會有後悔,無法追求到十全十美,無法追逐到順心順意,只要盡心盡力了,就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