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駐伊斯坦堡總領館發文提醒:切勿攜帶檳榔入境土耳其。
文中稱:
近期,多名中國公民,包括臺灣同胞,在乘坐不同航班入境土耳其時因攜帶檳榔被捕。根據土耳其法律,檳榔中所含檳榔鹼因具有致幻性而被認定為毒品。有關案件正在審理中。
我館鄭重提醒,請中國同胞切勿攜帶檳榔入境土耳其,以免違反當地法律身陷囹圄。
據澎湃新聞報導,湖南是檳榔加工消費大省。當被問及有沒有一些應對的舉措,13日,湖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表示,暫時還沒有這方面的方案,先關注國內的動向,要等國家局那邊有行動之後,我們這邊才能落實。特別涉及專業知識或技術,首先可能要從研究部門先出。檳榔是一級致癌物
早在2003年,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就把檳榔列入「黑名單」,為一級致癌物。
致癌原因:檳榔裡的化學物質經咀嚼後,形成的亞硝基,是明確致癌的化合物。檳榔較硬,咀嚼時易對口腔黏膜造成機械創傷。
專家介紹,檳榔可能引起口腔癌變。
原國家食藥監總局在2017年公布致癌物清單時,已將檳榔果列入一級致癌物。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在吃?
張藝興在電視劇《掃黑風暴》中也有嚼檳榔的鏡頭
答案很簡單:吃它會上癮!
許多咀嚼檳榔的人認為它可以增加能量,提神。檳榔的這種「神奇功效」可能是由於它所含的天然生物鹼造成的,這些物質可以讓嚼食者釋放腎上腺素。因此檳榔是公認的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精神活性物質之一,僅次於尼古丁,酒精和咖啡因。
大部分動物都會從腎上腺素的釋放中獲得愉悅感和幸福感,而這種愉悅感很容易讓我們產生依賴,也就是成癮。
另一方面,它背後有幾百億甚至上千億的年產值。
位於海南文昌的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曾發布研究稱,全世界每年有5%(3.5億~4億)的人嚼食檳榔,各大生產國也是主要的消費國。目前,世界所產的檳榔除小部分經簡單加工製成檳榔咀嚼食品外,大多食用檳榔鮮果,印度和中國臺灣是世界檳榔鮮果的最大消費地。截至目前,全國檳榔產業年產值達到400億元。
「目前檳榔產業還處於快速發展期。」在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期間,湖南口味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裁陳義參加論壇時提到,目前檳榔產業年均增速超過30%,未來這個行業至少將達到千億元級的市場容量。
近些年,檳榔還頻繁出現在NBA賽場、電競直播、各大短視頻和綜藝節目中。2016年,NBA球隊金州勇士隊和孟菲斯灰熊的比賽現場出現了檳榔。
2018年,中華口腔醫學會和中國疾控中心曾調研湖南省群眾咀嚼檳榔和口腔癌的現狀,當時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口腔頜面外科病房內,50位住院患者有45人患口腔癌,其中44人有長期大量咀嚼檳榔史。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原院長俞光巖告訴健康時報記者,「檳榔中所含有的檳榔鹼促使膠原纖維沉積,長期食用會產生口腔黏膜下纖維病變,且檳榔裡的化學物質經過咀嚼後形成亞硝基,也是致癌化合物;除此之外,檳榔較硬,咀嚼時易對口腔黏膜造成創傷,久而久之也可能會轉化為口腔癌。」
武漢大學口腔醫院2018年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兩年接診的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患者大幅增長,2608例患者都有嚼食檳榔的習慣。
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是一種慢性舉行性口腔疾病,臨床上表現為口乾、灼痛、張口受限、吞咽艱難等,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列為癌前狀態。
武漢大學口腔醫院口腔黏膜科主任周剛教授的統計顯示:2016年,該院接診此類患者1119例;2017年,接診1489例。病歷顯示,患者年齡集中在20歲~30歲,最年輕的患者才16歲,均有嚼食檳榔的習慣,從咀嚼檳榔到發病,時刻最短的才兩三個月。
2017年湖南省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首次發布了湖南省腫瘤登記的最新數據。湖南省的腫瘤發病順位中,鼻咽癌進入前發病十大腫瘤之一。由於湖南是檳榔大省,全省的口腔癌的發病也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尤其在城市地區其發病率明顯高於農村地區。
市面上流行一種枸杞檳榔,商家稱這種檳榔相比普通檳榔更健康、養生。
一位從事食品批發、零售的經銷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檳榔消費大省湖南,數年前就流行過如花旗參檳榔和木糖醇檳榔等,只是當時養生概念沒有現在這般普及,這種添加有其他食品的檳榔大多曇花一現。
「之所以現在有枸杞檳榔,還是那句『保溫杯裡泡枸杞』太深入人心了。這更多是吸引人購買的商業噱頭。」曹志強說。
另一位從事食品、藥品監管工作人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長期咀嚼檳榔容易讓人上癮,並破壞口腔黏膜,引發一系列口腔疾病,這並不是在檳榔中添加有其他養生成分就能夠解決的。
加了枸杞的檳榔,其實是換湯不換藥,在致癌物裡加入什麼都是不管用的,無法改變它的本質,它仍舊會損害你的健康,這只是在自欺欺人。
來源:中國青年報、中國駐伊斯坦堡總領館官網、澎湃新聞、人民日報、央視新聞、健康時報、紅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