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授為喜歡《百家講壇》的朋友們送福利了,點擊下方小程序,就可以用「聽」的方式獲取更多內容。
現在,大家到一個地方,總要找一個網紅打卡地拍照留念。
其實,在古代,每個地方也一定有它的旅遊勝景,比如乾隆皇帝就曾御定「燕京八景」。
在唐代的長安城,也是勝景如雲,而眾多名勝之中,一定要講講樂遊原。
俯瞰長安的黃金視角——樂遊原
提到樂遊原,很多人印象中它是李商隱的一首詩,其實,它是一個地方,也就是李商隱「驅車登古原」所去的地方。
為什麼說它是「古原」呢?原來,早在先秦時期,樂遊原就已經作為王室貴族遊獵消遣的場所。秦時成為皇家園林,稱作「宜春苑」。樂遊原的名字起源於漢代,漢宣帝神爵三年,在漢長安城東南方的一處土原上,先建了樂遊苑,又建了樂遊廟,而這一隆起的土原被稱為了「樂遊原」。
唐代建城時將樂遊原西北部圍入城內,《唐兩京城坊考》對樂遊原的記載是:
「居京城之最高,四望寬敞,京城之內,俯視指掌。每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京城士女鹹就此登賞祓禊。」
樂遊原是長安城的一處制高點,地理位置獨特,是登高遠眺的絕佳去處,唐玄宗曾賜宴群臣於樂遊原,杜甫在《樂遊原歌》寫下「公子華筵勢最高,秦川對酒平如掌」的詩句。王勃、盧照鄰、李白、白居易等眾多詩人都為樂遊原留下佳作,太平公主也曾在樂遊原添造亭閣。《西京記》載:「唐長安中, 太平公主於原上置亭遊賞。」
樂遊原既有王公貴族的青睞,又有文人雅士的詩作加持,自然是人們心中嚮往的勝地。
送別勝地——灞橋
除了樂遊原,長安城還有一處名勝,名為灞橋。它橫跨在灞水之上,是一座富有詩意的古橋。《史記》中描述王翦伐荊時記載:「始皇自送至灞上」,灞橋是長安向東方出入的要道。
而灞橋的出名,是因為這裡是人們送別的勝地。古人云:「柳者,留也。」灞水兩岸,楊柳依依,李白《憶秦娥》詩云:「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灞橋又被人們稱為「情盡橋」「斷腸橋」。《唐詩紀事》記載這樣一段故事——雍陶有一次送別故舊,行至灞橋,問隨從:「此橋為何稱情盡橋?」隨從道:「因送別到此為止點,故稱之情盡橋。」雍陶有感惜別之情,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折柳橋》。
從來只有情難盡,
何事名為情盡橋。
自此改名為折柳,
任他離恨一條條。
而每到柳絮飄飛之時,飛絮如雪,後人在西安碑林記錄的「關中八景」中,便有這「灞柳風雪」。
除了灞柳風雪,曲江流飲、雁塔晨鐘、鹹陽古渡也是「關中八景」之一。
那麼,你知道「關中八景」,還有哪些名勝嗎?留言告訴科教授吧!
健康提示:請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少去人群密集處。
百家講壇
《隋唐風雲》
播出時間:6月15日-24日 12:00
監製 / 閆東 主編 /劉銘 黃麗君
編輯 /張蘭 於毅 賈文杰(實習生)